首页 相 第13页

相 第13页

  • 慢性胃炎中医相应治法

    慢性胃炎中医相应治法

    河北省名中医张洪洲根据慢性胃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将慢性胃炎分成8种证型,并制定了相应治法。现总结整理如下。 1.辛开苦降法 寒热错杂证,寒指中焦虚寒,热指肠胃湿热,脾胃居于中央,中央者升降之枢,脾胃和则纳运正常,升降有序,如寒热互结中焦,则脾胃升降失司。临床表现为心下痞塞、不思饮食、嗳气、肠鸣腹胀,便溏或腹泻,时有口干口苦、心中烦热、吞酸嘈杂、头晕、呕吐,舌尖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数。相当于现代医学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 张洪洲认为此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证,应治以辛开苦降法,首...

  • 湖南名医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经验

    湖南名医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经验

    尚品洁主任医师是第四批全 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 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 家、湖南省名中医,崇尚脾胃学说, 长于治疗内科疑难病。尚品洁主任 于五十载的行医生涯中对Hp(幽 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独到的见 解,并自拟方药治疗本病,疗效显 著。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 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目前公认Hp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 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尚老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 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失调、脾 胃虚弱、瘀血阻络等,导致中焦气 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外邪乘虚...

  • 陆金根治疗泄泻相关疾病经验

    陆金根治疗泄泻相关疾病经验

    陆金根( 1947- ) , 男,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 师, 第五、 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陆金根全国名老 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上海市名中医, 顾氏外科第四世传人。 从 事中医外科临床及科教研工作四十余年, 尤其擅长肛肠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通晓理论, 精于手术。依据临床实践的总结, 命名“瘿痈” 和“肛疽” 两个病 名, 已被编入 《中医外科学》 五版、 六版教材和相关的著作中。首创“...

  • 急腹症“大柴胡汤”相关条文及方解

    急腹症“大柴胡汤”相关条文及方解

    “大柴胡汤”作为《伤寒论》中的经典代表方之一,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今就其在急腹症中的应用列举一二。 相关条文及方解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涉及大柴胡汤的条文: 《伤寒论》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论》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之“虚、毒、湿”致病说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之“虚、毒、湿”致病说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随着抗生素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AAD也逐年增多,尤其是在老年人群(≥60岁)的发病率极高。久用、滥用抗生素为本病外因,年老体虚为内因。中医学虽无AAD病名记载,但可归属于泄泻范畴,目前中医学对其认识尚未完全统一,众多学者将本病责之为脾肾阳虚、湿浊内生。老年人“年过四十,阴气自半”,苦寒药毒,更伤脾肾。在老年AAD的发生发展中,正气亏损——脾肾阳虚是其发病和转归的根本内因,邪气侵袭—...

  • 喉源性咳嗽相火浮越型证治

    喉源性咳嗽相火浮越型证治

    《灵枢·经脉》云:“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若肾阴虚火旺,虚火循经熏燎咽喉,则咳嗽可见。此类喉咳证候以喉头奇痒,灼热干燥、频繁咳嗽无痰、口渴多饮为主症,口腔及喉部黏膜多干燥,可伴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等,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要治疗大法,可予知柏地黄汤、左归丸合养阴利咽之品如沙参、麦冬、木蝴蝶、胖大海等加减。 田某,男,36岁,2018年12月3日初诊,初中教师,干咳半年余,口渴多饮,饮后不解渴,无明显午后潮热,夜间时...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阳虚证相关性论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阳虚证相关性论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和气体产生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发布的数据,2013年COPD列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据WHO报道目前全球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COPD,占所有死亡人数的5%,COPD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带来巨大经济及社会负担。根据COPD临床表现和病程演变,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咳嗽、哮证、喘证、肺胀等范畴。其稳定期多从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辨治。随着研究的深入,...

  • 玄府理论指导哮喘的治则治法 玄府与哮喘的相关性

    玄府理论指导哮喘的治则治法 玄府与哮喘的相关性

    基于玄府理论辨治哮喘体悟 哮喘,又称哮证,以呼吸困难,喉间哮鸣,发作有时,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证,是内科常见的肺部过敏性疾病,多为迁延数年之旧疾,虽四季均发,但秋冬多而春夏略少。其病因病机的主流认识是:由于宿痰伏肺,遇外邪、饮食、情志、劳欲等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而发病[1]。 玄府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后经金元时期刘完素不断发展,至今尚存并不断补充完善。常富业[2]将玄府病变的基本病机概括为玄府气郁、玄府水瘀、玄府血瘀、玄府亏虚。目前,关于哮喘...

  • 众多难治病的发病与痰息息相关

    众多难治病的发病与痰息息相关

    难治病是指现代医学诊断易明确,但治疗尚有困难的疾病,类似中医的疑难病。这类疾病多为变态反应性疾病、遗传缺陷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等,其组织器官变性,病损进行性加重,病理变化多呈不可逆性,目前尚缺乏完全治愈的临床效果。   痰是众多难治病的病因之一,故有“顽症多痰”之说。痰为津液凝聚而成的病理产物,随气而流动,无处不到,若聚于肺、行于胃,则有形症可辨;若流积于脏腑窍道、经络,则无形症可查。因为无形之痰相对的缺乏临床特征,辨之隐晦难明,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因痰致病的...

  • 温病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 感冒用药

    温病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 感冒用药

    冬季是感冒频发季节,不少人都觉得感冒是小事,在药店随便买点药就对付过去了,殊不知,感冒用药是非常有讲究的…… 感冒是感受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其特征。此病不仅与咳嗽的发生、发展及慢性咳喘的急性发作密切相关,而且与心悸、胸痹心痛、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的病情进展与恶化有关。所以,有感冒症状的人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切莫自己乱用药。 感冒初期切忌随意“抗病毒” 中医药对普通感冒...

  • 养肺润肺是关键 养肺抗邪两相宜

    养肺润肺是关键 养肺抗邪两相宜

    处暑过后,暑气渐退,天气开始变得干燥。肺 “喜润恶燥”,易受秋天干燥的气候影响,从而使人出现干咳少痰、鼻腔干燥、唇干口渴等症状。近日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人数明显增加。 养肺润肺是关键 “董医生,我老毛病又犯了,这几天又咯血了。”一大早,65岁的刘大伯匆匆走进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董雷的专家诊室。原来,刘大伯有支气管扩张病史,每年夏秋交替之时,随着天气越来越干燥,病情就容易复发,反复咳嗽、咯血...

  • 喘咳为主证疾病多与肺相关 裘沛然诊疗及临床经验

    喘咳为主证疾病多与肺相关 裘沛然诊疗及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裘沛然擅治疑难杂症,其在治疗咳喘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主要介绍裘沛然有关治疗咳喘病的诊疗方案及临床经验。 病因病机 裘沛然认为所谓咳喘病,即指以喘息、咳嗽为主症的疾病,并多兼有咯痰、胸闷,或恶寒发热,或心悸浮肿,或腰膝酸软等症候。而以喘咳为主证的疾病大多与肺息息相关,临床上主要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等。 喘咳之病,不离乎肺肺为五脏之华盖,主一身之气,职司呼吸。肺赖肃降以吸入天之清气,靠宣发以呼出体内浊气。宣发与肃降是相反相成...

  • 肺之形气神密切相关 肺形是肺气的基础 肺神由肺气而生

    肺之形气神密切相关 肺形是肺气的基础 肺神由肺气而生

    中医学从形、气、神三个层面认识生命系统。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形是第一位,形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是生命各种功能活动的载体,气是滋养先天形体和保障功能活动的营养品,气机运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形式,神是后天生命之本,后天之“神”主宰着先天之“形”。即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是在形态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由“神”主宰,通过“气”的运动变化完成。可见,形、气、神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藏象学说是以藏象形为基础,结合对藏象气、神的研...

  • 非活动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辨治

    非活动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辨治

    病证结合作为中医诊疗的核心,包含了传统的中医病证结合与现代病证结合两种模式,前者是指中医辨病治疗和辨证治疗的结合,后者则是指现代医学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结合。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疾病谱的改变,单纯的古代中医病名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的临床医学需要。例如传统中医对甲状腺及其相关疾病的认识相对笼统、模糊,多归于“瘿病”范畴。然不同的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转归迥异。笔者认为甲状腺疾病的诊治应借西医之优势,除了参考患者的症状、体征外,还需借助实验室检查、超声、影像学等手段作为辅助,从微观...

  • 解读“感冒的真相”

    解读“感冒的真相”

    春季来临,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透彻。许多人因长年不感冒而自豪,认为自己身体好;而另一类经常感冒的人又常在苦恼担忧。 那到底长期不感冒是不是等于身体好呢? 如何正确对待感冒? 让我们来解读“感冒的真相”。知道了感冒的真相,你才能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防患于未然。 很多人没有能力感冒 首先,大部分完全健康的人自出生以来得的第一种病是感冒,而所有的病最初始的起源也是感冒。感冒是由于外邪侵袭了人体最表面的一层屏障,人...

  • 偏方应用的相关问题及对策浅析

    偏方应用的相关问题及对策浅析

    偏方是一类组成简单,易于就地取材,尚未形成系统的医学理论,但对某些疾病具有特殊疗效的方剂[1]。偏方的主体为单方、验方。单方是指由单味药物组成的方剂,验方为效验之方。单方、验方均源于人民群众在防治疾病中积累的经验,其中一部分以文献形式记载于中医著作中,另一部分以经验形式保留,依赖内部资料传授或口耳相传。偏方之偏是相对于经方、名方等具有系统医学理论解释的方剂,后者被主流的医学从业者所公认和实践,而偏方在我国医学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因其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民众喜爱。 当代医家对偏方存在很多争议。一方面,...

  • 耳鸣耳聋二者的中医辨证论治基本相同

    耳鸣耳聋二者的中医辨证论治基本相同

    耳鸣是患者自觉耳部或头内嗡嗡作响;耳聋是听觉系统的传音、感音功能异常所致听觉障碍或听力减退。耳鸣、耳聋往往同时并见,二者的中医辨证论治基本相同,均可分为以下五型辨治。 风热侵袭型耳胀耳鸣、听力下降、头痛恶寒、发热口干,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散邪宣窍,方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芦根各15克,桑白皮、荆芥、淡豆豉、牛蒡子、菊花、桔梗、石菖蒲、蔓荆子各10克,竹叶、升麻、薄荷、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 肝火上扰型耳如雷鸣、生气加重、耳胀耳痛、头痛眩晕、目...

  • 《黄帝内经》消渴病相关概念

    《黄帝内经》消渴病相关概念

    •《内经》对消渴病证发生机理的认识,主要见之于相关篇论,一是消渴病的发生,与其特定体质有关;二是因为饮食不节。 •《内经》不仅有针刺治疗消渴病证的方法,而且在其全书列举治病13方的情形下,还有一首专治本病的兰草汤方。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中有14篇涉及消渴病,有9个相关病证名称及相关概念,经过对相关原文整合,可窥其明确的发病机理,以及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中唐时期的王焘,在《外台秘要方》中有专章传载,首次提出消渴病的三焦分证以及辅助饮食论治的思路,为后世临床研究该病提供...

  • 糖尿病 如何别“胖瘦”治法截然相反

    糖尿病 如何别“胖瘦”治法截然相反

    《黄帝内经》有“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的古训。具体到当前糖尿病的治疗上,广汗法治疗体系认为可以改为“察体量腹,先别胖瘦”。此处的“胖瘦”指的是“内”,内脏脂肪的多与少,而不是“外”,皮下脂肪的多与少。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人看起来很瘦,但肚子大,内脏脂肪超标,属于“外瘦内胖”,在“察体量腹,先别胖瘦”的诊断中属于“胖”的类型;另一部分...

  • 亢泽峰分期辨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亢泽峰分期辨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以累及感光细胞层、视网膜色素上皮、玻璃膜和脉络膜多层组织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中医学认为该病属“视瞻昏渺”“视瞻有色”“视物异形”“视直如曲”等范畴。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主任医师亢泽峰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脾气亏虚,气血虚弱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基本病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伴有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其本质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上主张病证结合、分期论治,临证尤为重视...

  • 咽喉作为人体的门户 和体内许多脏腑息息相关

    咽喉作为人体的门户 和体内许多脏腑息息相关

    时值秋令,越来越干燥的天气让不少人咽喉开始不舒服。咽喉既有防御与保护作用,又是呼吸与消化的必经之路,素有“人体的要塞”之称,我们身上的很多问题都容易体现在咽喉。 中医认为,咽喉作为人体的门户,和体内许多脏腑息息相关,尤以肺、胃、肝、肾最为密切。 咽喉与肺 肺主气,上接于喉,开窍于鼻,三者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活动。肺主呼吸,通畅则和,失畅则病。喉的正常发音,有赖于肺气的清宣。若喉关失畅,则气息出入受阻,进而影响肺的正常功能,出现咳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症状;若肺气虚弱或...

  • 浅析病证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相关萎缩性舌炎

    浅析病证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相关萎缩性舌炎

    萎缩性舌炎指舌体背部黏膜的萎缩性改变,又称为光滑舌或镜面舌,常伴有口干、舌体烧灼感、疼痛、麻木等临床表现[1]。该病好发于老年人,这可能与老年人自身免疫力较低、基础疾病较多、多带义齿等因素相关[2]。萎缩性舌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多种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舌体微循环障碍、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少、口腔菌群改变、炎症、免疫失调等有关[3,4]。西医治疗该病多采用对因对症治疗,如抗真菌感染、纠正贫血、补充维生素、使用免疫抑制剂等[5]。由于引起萎缩性舌炎的疾病种类繁多,对因治...

  • 孔光一创肺-少阳-肾相关体系治疗外感热病

    孔光一创肺-少阳-肾相关体系治疗外感热病

    孔光一(1927~2020年),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首都国医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全国第一、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中医药师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孔光一于1957年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生致力于我国中医教育事业,数十年来勤勉恭俭,埋头实干,为我国中医药专门人才的培养付出了毕生精力,师生皆有口碑。精熟热性病及内儿妇科疾病的辨证治疗,患者终日盈门求治,医德、医术皆为人称颂。2020年3月孔老不幸病逝,作为孔光一的首批徒弟,笔者于无限思念中回忆导师的点点滴滴,今撰文...

  • 中医审症求因明哮喘 证病相对分哮喘

    中医审症求因明哮喘 证病相对分哮喘

    哮喘这一病名,在元代中期以前称“咳逆上气”“喘呼”“齁嗽”“呷嗽”,后朱丹溪将其定名为“哮喘”,一直沿用至今。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整理有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认为中医学常将哮和喘分论之,但二者同中有异、异中存同,兹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检索文献探哮喘 根据文献记载,在元代以前的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古代医家认定哮和喘的症状有各自的特点。《素问·太阴阳明论》谓:...

  • 新发肺系疫病中医病因探讨 疫毒与六淫相兼致病

    新发肺系疫病中医病因探讨 疫毒与六淫相兼致病

    疫毒和六淫邪气同为外邪,来自于自然界,疫毒不同于六淫之邪,是一种特殊致病因素,具有强烈传染性。疫毒与六淫关系密切,六淫为疫毒的产生提供外在条件,疫毒为异常气候淫盛之极衍化而产生的一种特定致病因素,二者常相兼致病。 急性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以病毒占比最大。根据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外感热病”“时行感冒”“温病”“瘟疫&rdq...

  • 甲状腺相关眼病验案两则

    甲状腺相关眼病验案两则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与甲状腺疾病相关的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睑裂增宽,眼睑闭合不全,眼睑、结膜充血水肿,畏光,流泪,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本病属于中医学“目珠突出”“鹘眼凝睛”等范畴。 全国名中医陈如泉是湖北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在甲状腺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与辨证论治体系。笔者有幸跟随陈如泉学习,获益匪浅,现列举其治疗TAO验案两则。 医案一 患者女性...

  • 张声生从胆胃相关论治胃炎

    张声生从胆胃相关论治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指胆汁流入十二指肠,与含有溶血磷脂酰胆碱、胰酶的十二指肠液混合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的炎症性疾病,又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BRG属于“胃脘痛”“胆瘅”“痞满”“呕胆”等范畴,其病机为胆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胆气挟胆汁上逆侵犯胃腑,致胃失和降,病位在胃,其因在胆。 岐黄学者张声生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在治疗BRG方面积...

  • 基于“天人相应”探讨Toll样受体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

    基于“天人相应”探讨Toll样受体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一种具有遗传 易感性的疾病。但是, 在过去的30 年中, AR 的发病率 极速上升, 某些欧美发达国家 AR 的发病率超过总人 口的 20% , 明显高于其他欠发达国家, 即使是在同一 国家, 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 [1 ] 。这一现象无法单纯 用基因遗传或种族差异来解释。因此, 环境因素在 AR 发病中的作用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中医“天人相 应” 观认为, 人体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 才能保持健 康, 如果环境的变化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

  • 癫狂论治六经辨证以六经传变为主 双相情感障碍

    癫狂论治六经辨证以六经传变为主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为心境障碍的一种亚型,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易并发多种疾病[1]。因此,双相情感障碍的及早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应当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笔者认为,运用中医思维探讨本病的发病和转归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现探析如下。 1 双相情感障碍的西医研究进展及困惑 双相情感障碍又被称为“躁狂抑郁症”,近年来该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显示,在伤残调整生命年的前10位致残疾病中,双相情感障碍位居第6位[2]。虽然双相情感障碍是根据出现躁狂...

  • 谈谈中西药的“相克”

    谈谈中西药的“相克”

    因为同时吃了红薯、柿子胃部剧痛,而被送进医院开刀的新闻,在生活中你大概也听说过吧?如果你注意观察的话,除了食物,许多药物也都有着“相克”的关系。比如,同时服用含有人参、五灵脂药的患者,大多有腹中不舒适,甚至疼痛的反应。昔日有句顺口溜“背时穷郎中,甘草送人终”,说的是地位贫贱,身处厄境的医生,无意中用甘草治死了病人。为什么一向甜缓平稳的甘草也会“杀人” 呢?这里面有个道理,前人将它浓缩成这么一句话:“藻戟遂芫具战草”。意思...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