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相 第16页

相 第16页

  • 心与夏气相通应 夏季煎汤自养生

    心与夏气相通应 夏季煎汤自养生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是心脏病的高发期,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因为温度高易导致血流加速、心脏加快而加重心脏的负担,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每到炎热的夏季,很多人便开始胃口不好,消化功能降低,出现乏力倦怠、胃脘不舒等症状,有的甚至发生胃肠道疾患。因此饮食上应以清补为主,结合健脾、祛...

  • 何谓“过度相信”中医?

    何谓“过度相信”中医?

      在科文并茂的今天,对于中医的不同认识一直存在并一度愈演愈烈,其中有两种态度颇令懂中医、从事中医事业的广大同道所纠结,一种态度是对中医“完全不信”,另一种态度则是对于中医“过度相信”。尽管前一种态度好像更为激进,然在笔者看来对于中医的“过度相信”却更容易让中医蒙蔽于怪力乱神,甚则深陷于唇枪舌剑的风口浪尖。   何谓“过度相信”中医?笔者认为,盲目认定中医极为伟大,能够解决人类健康上所有的问题,把中医看做&ldq...

  • 齐鲁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相映成辉

    齐鲁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相映成辉

    •齐鲁文化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摇篮,中医技术方法的源泉。 •弘扬儒医文化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均有裨益。 •基于中医学的自身特点,以齐鲁文化与中医学研究为切入点,认真梳理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医学理法方药构建、医生道德塑造的方式与具体历程,进而对中医药的科学与文化内涵做出清晰诠释。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块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齐鲁文化的主体内容和鲜明特色是以...

  • 肝胆相照无尽期

    肝胆相照无尽期

    病房里忙碌“铁人” 采访肝胆外科专家吴金术教授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5月4日上午,记者依约前往湖南省人民医院吴教授的办公室时却扑了个空。一位知情的护士说:“吴老到监护室查看病人去了。他呀,一有空就去病房巡视,就像病房的巡视员一样。” 经过一番“全副武装”后,记者在重症监护室见到了忙碌的吴教授。他正准备去探看前一天亲手做过手术的16床病人。 “昨天做了2例手术,都是世界级难度的。”吴教授边走边轻描淡写地说。...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 奔走相告说玉泉

    奔走相告说玉泉

      湖南省临湘市的一位71岁退休教师,于2011年12月20日给我写来一封信,信中写道:“去年空腹血糖9.6mmol/L,采用您在湖南《老年人》杂志上推介的玉泉丸,效果良好。血糖降到5.8mmol/L的正常水平,……另有两位同事,血糖分别是14.3mmol/L及14.7mmol/L,属Ⅱ型糖尿病,每天靠打胰岛素降糖,且注射时间要求极严格,不胜其烦,改上述方法服一月,血糖降到9.4mmol/L与9.5mmol/L,且消渴症状大为改善。由于效果明显,喜出望外,奔走相告。&rdqu...

    养生秘方 2024-03-06 19 0
  • 同心是福 相诉是福:有感于师生聚会

    同心是福 相诉是福:有感于师生聚会

    期盼已久的一年一度的师生团聚会,终于来临。晚会的主题是人生、学术、真情。我们相聚在这里,通过每个人讲不同的故事,抒发赤诚的情怀,传递各自的信息,讲出人生的感悟,展现自身的灵彩,这里没有浮躁浮华,没有言辞灼灼,要的就是平实无华,要的就是抱朴含真,存其真意,蕴其真情,秉其真心,吐其真言。往事越千年,人生九万里。人生的路上需要倾诉,需要小歇,需要问候,需要抚慰,需要鼓励。师生同心是福,同学同心是福,大家同心是福,我们相聚在这里,一支曲,一杯茶,一盆兰,一首诗,怡情悦性,云淡风轻,聊聊天,叙叙旧,叙叙事,叙叙家常,抛开平日...

  • 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

    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时,药物之间所产生的效应叫做药物相互作用,其结果既可能出现药效增强或不良反应减轻,也可能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反应。作用增强者称为药效的协同或相加作用,作用减弱者称为药效的拮抗作用。 非处方药中的复方制剂,都是以选择作用彼此增强、相互抵消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原则配伍组成。现代治疗很少使用单一药物,都是少则2-3种,多则6~7种同时应用,这情况就难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近几年来已经发现,许多抗过敏药如特非那定、阿司咪唑等,与咪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并用后可产生严重心...

  • 不做良相  只做良医

    不做良相 只做良医

      “肩背药箱走四方,不辞艰辛诊治忙。不图钱财不图名,只愿乡亲身健康。”这是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烽火乡十里八村群众为赞扬村医张楚灼所作的一首打油诗。   不做良相只做良医   张楚灼,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医主治医师,1969年担任烽火乡观音庵村乡村医生,先后被评为县、乡优秀乡村医生、优秀共产党员、烽火乡党代表。张楚灼从小目睹了农村缺医少药、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痛苦,立志学医当一名为村民解除疾病折磨的“郎中”。只有中专文化程度的他,原对医药知识一无所知,...

    养生秘方 2024-03-06 18 0
  • 不为良相  当为良医

    不为良相 当为良医

      人物简介:   何炎燊,全国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广东省名老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东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东莞市中医学会终身名誉理事长,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1年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中医药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刻苦钻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拘一格,经70年临床实践磨炼,终成一代中医名家。更由于其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杰出贡献,获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92岁的何炎燊是广东省东莞...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 中药贸易相关的欧盟“指令”

    中药贸易相关的欧盟“指令”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传统药品市场,占全球传统药品市场的40%以上,拥有370亿美元的市场。但欧盟各国逐渐减少价格低廉作物的种植,大部分植物药原料是来源于欧盟以外国家的。这为我国中药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欧盟技术法规体系中,“指令”占主导地位。欧盟颁布“指令”主要规定了与健康和安全有关的基本要求,其根本目的是消除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技术壁垒,实现产品在成员国间的自由贸易。   ●我国中药产品的生产或注册难以达到欧盟相关标准以及技术法规的要求,导致...

  • 小雪节气调理足厥阴肝经相关的病症

    小雪节气调理足厥阴肝经相关的病症

    2016年11月22日 农历 十月廿三 小雪 小雪节气时, 每天凌晨1 ~ 5 点,两腿盘坐, 右手按在右侧的膝盖上面, 肘部向外侧弓出, 左手按在右肘上, 吸气,向左转身, 闭气, 左手用力将右肘向左牵拉。 同时, 右肘向右侧用力弓出, 形成左右争力, 稍停片刻, 然后呼气放松, 换左势, 左右各做15 次, 再用叩齿、吐纳、咽津液保健法。 此式也是以调理足厥阴肝经相关的病症为主, 可除手腕和手臂肘部的风湿、热毒等, 对女性小腹肿胀、男性阴囊肿大及小腹组织滑入阴囊造成的疝气都有调理效...

  • 人生天地之间 生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人生天地之间 生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人生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 一、生气通天 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一)四时变化与人体的关系 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对生物和人体的影响食最大的,而且是多方面的。 1.四时与情志人的情志变化是与四时变化密切相关的。所以《素问》有“四气调神”之论。《黄帝内经直解》指出:“四气调神...

  • 中医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 养肺吃芝麻

    中医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 养肺吃芝麻

    中医理论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特别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也多在秋季复发,所以秋季保健肺为先。于是,民间就有了“秋吃芝麻”的习俗。在秋季,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秋季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芝麻又名胡麻。分为白芝麻、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好。白芝麻通常称为“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

  • 运动静养两相宜 明白养生健身心

    运动静养两相宜 明白养生健身心

    诗曰: 世间生命人最珍, 运动理念须厘清。 运动静养两相宜, 明白养生健身心。 (责任编辑/王钧石) “生命在于运动”(Life lies in motion.)一语源于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伏尔泰(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随着伏尔泰启蒙思想观点的传播,这句话也日益风靡全球。 这句话在我国希望健康长寿的民众中也是影响巨大。 每天清晨或傍晚,进行跑步、倒走或倒跑、背部撞树或撞墙等剧烈运动的人群不少,一些人...

  • 葱汤麦饭两相宜

    葱汤麦饭两相宜

      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饭疗饥。   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南宋·朱熹   诗词赏析   谁都离不开吃饭,但如何吃得合理、吃得科学、吃得健康?朱熹生活俭朴,他认为,“葱汤麦饭”这类家常便饭就足以达到“补丹田”和“疗饥”的目的。或许有人以为这种饮食模式缺乏营养观,其实未必。诗人提倡的营养观中既有主食与副食的结合,有饭有汤“两相宜”;又能在在饱...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 桂圆药食两相宜

    桂圆药食两相宜

    桂圆又叫龙眼,中医认为,龙眼味甘,性温,具有补心健脾、养血安神、补精益智、壮阳强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心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贫血、自汗盗汗、脾虚泄泻及妇女产后浮肿等病症。 产后浮肿 取龙眼干12克,大枣10枚,白茯苓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贫血及身体虚弱者 取龙眼干12克,红枣12克,花生米15克,糯米50克,红糖适量,熬粥,早晚各1次。 心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取龙眼于20克,水煎服。 脾虚泄泻者 取龙眼干16粒,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2次。 自汗盗汗、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取龙眼干12粒,莲子...

  • 因时用药最相宜

    因时用药最相宜

      时间医学认为:因时用药最相宜,用药量小,药效最佳。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服用时间,要因时用药。   宜饭前空腹服用的药物   1.健脾养胃药:如香砂养胃丸、健脾膏等,可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   2.滋补强壮药:六味地黄丸、龟龄集膏等,利用胃肠蠕动,充分吸收发挥药物的有效成分。   3.止泻药:如香连丸、藿香正气丸、活性炭等,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肠道,保持药效浓度较高。   4.抗酸药:碳酸钙、胃舒平、次炭酸铋等,可中和胃酸,在胃中形成保护膜,以避免刺激,利于溃疡愈合。   宜饭后服用的...

  • “名”“明”相成诠释大医精诚

    “名”“明”相成诠释大医精诚

    中医药作为实践医学需要继承与创新,能否生存与发展取决于疗效,能否赢得更大的疗效取决于人。 因此,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中医人。每一位中医执业人的梦想是成为“名医”。医术至精、医德至诚、方为大医。人们通常认为,大医即为“名医”,却忽略了“明医”。 “名医”一词流传久远。说起“名医”许多人都会如数家珍,从古至今不乏其人。提起“明医”很多人就知之甚少了,这...

  • 论脾胃 润燥相合 生化之源

    论脾胃 润燥相合 生化之源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与胃受纳转输、协调升降、温煦濡润,协同完成饮食吸收及精微输布,从而充养元气、化生气血、濡润脏腑四肢百骸,为“后天之本”,又称气血之源、升降之枢。《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云“元气之充足,皆有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故内伤脾胃,为百病之源。   世论脾胃者,肇于《黄帝内...

  • 必须与《内 经》、《难经》相互贯通

    必须与《内 经》、《难经》相互贯通

    《内经》、《难经》都是 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长期 以来,一直是指导分析病 机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基 础。张仲景在《伤寒杂病 论》的自序中提到:“撰用 素问九卷、八十一难”,可 见《伤寒杂病论》就是以 《内经》、《难经》作为理论 基础的。这从该书的内容 上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例如,《金匮》第l条的“夫 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 传脾,当先实脾”,其理论 就是来源于《素问·阴气调 神论》的“圣人不治已病治 未病”和《玉机真脏论》的&lsq...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必须
  • 赵志付治心身疾病 心身合参刚柔相济

    赵志付治心身疾病 心身合参刚柔相济

      心身疾病可根据其主要发生系统的不同而分类,其中循环系统心身疾病所占比例和对患者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国际学术界已达成共识,认为众多心理状态和特质包括焦虑、愤怒、A型行为方式及最近纳入研究的睡眠障碍,都会加速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而典型的循环系统心身疾病包括:原发性高血压病、原发性低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神经症、心因性晕厥等。赵志付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以《内经》“心身合一论”、“天人合一论”为基石,创造了以“先治其心,而后医其身”为治则...

  • 左下肢水肿与“壬辰年”未必相关

    左下肢水肿与“壬辰年”未必相关

      2012年7月11日第4版载李宏、李玲二同志的《壬辰年水肿验案举隅——跟师顾植山学用五运六气经验》一文(以下简称《壬》文)。认为“某些疑难杂症,或囿于辨证论治层次而难取效者,试用五运六气理论思路,常收意外惊喜之效”。但是李氏《壬》文所举两例病患的左腿“均属下肢血液循环障碍”,显然其病因皆以局部的血脉瘀阻为主,与是否是“壬辰年”未必相关;以此为例难以说明辨证论治为“低层次”,对五运六气的临床...

  • “中医+”思维与中医理论特色的“相加”

    “中医+”思维与中医理论特色的“相加”

    •“中医+”思维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医药学科内部+”,意即整合中医药领域的内部学科;二是“中医药学+X”,意即实现中医药学与其他学科的多学科交叉,打破学科的传统壁垒。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在突出中医主体性的前提下,兼容并蓄,充分吸纳其他相关学科的最新技术与手段,集众学科之所长,使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内容更丰富,整体效果更佳。 在国务院出台一系列大力扶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中医健康管理成为健康...

  • 中西药相互作用:结合医学领域的新话题

    中西药相互作用:结合医学领域的新话题

    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徐浩 根据我国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研究结果,大多数中草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还是安全的,与化学药物合用时多数情况下可发挥协同增效、甚至减少其毒副作用的效应,体现了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特点。当然,临床医生也应注意循证医学证据的参考应用,以尽可能减少患者不良事件风险的出现。 由于以患者为中心、将植物药与化学药物联合应用的结合医学模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医学界防病、治病的一种新趋势,中西药的联合应用也日渐增多,其相互作用正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曾载...

  • 中医的 “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力

    中医的 “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力

    《黄帝内经》在描述中医养生法 则时曾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意思是说,只要人体正气充足,邪气 就不容易侵袭,不容易生病。中医的 “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力, 而“邪气”相当于外在的各种致病因 素。 人体正气的强弱受到多方面因 素的影响,如先天禀赋、精神状态、 生活环境、饮食起居、锻炼、年龄等, 其中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先天禀赋 体质,如“瘦人多火”、“肥人多痰”等 正是由于体质不同而导致...

  • 金钱与快乐呈正相关吗

    金钱与快乐呈正相关吗

    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金钱真的会让你幸福吗?也不尽然,但美国研究人员周二报告称,—年7.5万美元的收入可以让你减轻生活压力带来的痛苦。 普林斯顿大学健康与福利中心的卡尼曼和迪顿根据对1,000名美国人的调查发现,总体来说他们都相当快乐,但在某一点之前,是赚钱越多越开心。 他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文章称:“更多金钱并不一定能买来更多快乐,但囊中羞涩却与痛苦感有关。” “可能7.5万美元是个门槛。超过这个金额,收入的增加不再会增加他们做可以给自己带来精神...

  • 中医与人文相得益彰

    中医与人文相得益彰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现象颇为引人注目,这就是:中医与人文紧密融合、共同繁兴;医学家与文学家彼此倾慕、结为挚友。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这个群体中,有的人既是提笔便能写出锦绣文章的文坛大家,也是出手即可治病救人的中医大夫。 孙思邈与卢照邻生死之谊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人称“药王”。卢照邻,诗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年轻时得过麻风病,久治未见效果。后来他找到孙思邈治疗,孙思邈一边给他治病,一边开导他。结果,卢照邻的...

  • 藏象学说 脏腑相联相辅相成

    藏象学说 脏腑相联相辅相成

    藏象学说认为,五脏主“藏精气”,能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宜“藏而不泻”;六腑主“传化物”,能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宜“泻而不藏”。脏腑相联,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藏泻相合、动静相协、出入有度、升降相因的有机整体。在不断进行多层次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与消耗中,呈现出一种复杂开放的动态平衡。 其实,生命活动一直处于遭受干扰或消耗的过程中,但只要不超过限度,脏腑就能“安分守己&r...

  • 中医证候规范与方证相应 完善循证方法

    中医证候规范与方证相应 完善循证方法

    目前已涌现东学与西学兼容、交织、渗透的新 趋势。中华民族的美德孔孟仁学,将以儒藏为载体 远渡重洋而传播四方。医学是人学而不是纯粹的科 学,医学离不开哲学,也离不开经验。中医药学具 有生物科学与人文哲学的双重属性。人们总是追求 真善美,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而以美启真、以美储 善、以美立命。人禀 “太虚原象廓然大公” ,太虚 不是真空而是一元正气,大公是境界,是人心的本 性,是生理心理的平衡,是顺天、道、自然的整 体。中医药学的原创思维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论,其 原创优势是防治现代难治病的疗效。传统中...

  • 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14.266克

    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14.266克

    近读何庆勇先生“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14.266克”一文(载于2014年4月28日第8版),受益良多,使笔者深深感到中国度量衡量值古今换算问题对一名普通中医工作者来说确实很重要,而要找到正确的答案又确实很难。为此,笔者也略陈管见,不当之处还请何先生指教。 目前,学术界对唐代度量衡制度是“唐承隋制”已成共识,而隋初是“隋承北周”制,北周又是沿用后魏之制。 北朝是从西晋晋武帝死后,自公元296年关西羌氐人起兵反晋开始,五胡十六国乱华,前后近三...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