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相 第12页

相 第12页

  •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因病机中医治疗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因病机中医治疗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目前人类疾病 的 3 大死因之一 [1]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男女比例为 (1.3 ~ 1.5 ︰ 1) [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脑卒中发 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这些问题严重危害患 者身心健康。伴随脑卒中的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并 发症之一,肺炎患者占 7% ~ 22% [3] ,2003 年被命名 为“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pneumonia, SAP),它 是 导 致 卒 中 患 者 死 亡 的 最 主 要 原 因...

  • 名相崔知悌为唐太宗治顽疾

    名相崔知悌为唐太宗治顽疾

    在1400多年前的唐朝首都长安(今西安),早春,担任户部员外郎(从六品)的河南鄢陵籍官员崔知悌,听同事说唐太宗因为长期伏案彻夜批阅奏章而身患座疾(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多日无法上朝,太医却束手无策后,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从政之余,已经钟爱多年岐黄之术的崔知悌,决定为唐太宗疾病的康复做一些事情。   “皇上日夜为江山社稷操劳,必会过度耗费肾精,而肾为先天之本,进而导致肾气不足。同时,皇上长期伏案工作,定会造成腰部骨骼和肌肉的疲乏,最终促使肾腰疲惫,进而引发疾病。”崔...

    精品偏方 2024-03-08 8 0
  • 灶心土直解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灶心土直解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是宋神宗时宰相范仲淹说过的一句流传千古的警言。 历代文人如果不能够实现自己丽泽万民的心愿,莫过于成为一名良医,从医作为仅次于致仕的人生选择,范仲淹的这句警言成了历代医者的座右铭。 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明代医家汪机,元代《十药神书》作者葛可久,清代编著成《植物名实图考》的吴其浚等。 即便不为行医,受儒家提倡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一些文人雅士也亲自整理收集各种治病良方,最终编纂成书,如陆游的《集验方》、苏轼和沈括的《苏沈良方》等;弃医从文...

  • 同是解暑药 不能相互替

    同是解暑药 不能相互替

      进入夏季,时常能见到在一张处方上开了好几种解暑药的情况,也时常能听到有些医生或病人说:“没有藿香正气水就用十滴水代替吧。”但是,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虽然都是常用解暑药,但却不能相互替代。因为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无论在药物组成还是功效主治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藿香正气水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昏重、脘腹胀痛等症。夏季炎热,何来风寒?夏季虽然气候炎热,但因天气骤然变化而防御不及时或因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等原因,均会感受风寒之邪引发疾病。而内伤湿滞,则是指夏...

  • 角膜炎到底是什么样的眼疾 相关知识问答

    角膜炎到底是什么样的眼疾 相关知识问答

    很多人都听说过角膜,但很少有人知道结膜,其实眼科门诊最常见的病是结膜炎,并非角膜炎,角膜和结膜一字之差有什么不同呢? 角膜和结膜其实是连在一起的,它们都是眼睛表面最外层的膜。角膜俗称“黑眼珠”,而结膜是白眼珠表面的一层膜,它也是透明的,很薄,但是表面有血管分布,眼皮的内表面也是由结膜覆盖。结膜疾病很常见,且经常导致眼睛不适,但一般不会影响视力。而角膜是非常重要的光学结构,是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膜的疾病大多影响视力,因此临床上较为重视。 角膜炎和结膜炎都是眼表最常见的疾病...

  • 孩子近视眼 捏豆豆去刺激相应的穴位

    孩子近视眼 捏豆豆去刺激相应的穴位

    戴眼镜的孩纸们 你们每天的生活是不是就像酱紫 如果上天能够再给你一次机会 你一定会好好保护自己的视力吧! 在中国 青少年近视率正逐年攀升 ↓ 给孩子一双明亮的眼睛 同样也是做父母的心愿 ↓ “贴耳穴”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技巧 对于青少年近视(尤其是假性近视) 效果可是很不错的哦! 今天咱们就来 get 这个 让孩子视力恢复健康的技能吧 ↓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儿子...

  • 论吸烟人群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药干预

    论吸烟人群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药干预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是一种黄斑区的老年性退行性病 变, 为发达国家致盲的首位病因。 吸烟 (文章所讨论 的吸烟指直接吸食烤烟型香烟而不涉及大麻等烟草 和二手烟)是导致AMD发生发展的最强环境因素, 吸烟者(包括已戒烟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未吸烟 者, 且影响其进展 [1-4] 。 对我国陕西省农村≥40岁 人群 AMD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除年龄为AMD的危险因素 外, 吸烟也是各类型AMD的重要危险因素 [5] 。 对同卵 双胞胎的A...

  • 过敏性鼻炎 诸药相配可达治本之目的

    过敏性鼻炎 诸药相配可达治本之目的

    病例:刘某,男, 14岁。患者有过敏性 鼻炎病史已4年。近来 发作可连打喷嚏10余 次,伴鼻瘁,继而流大 量清水样鼻涕。流泪, 稍畏寒。舌淡,苔白 腻。脉浮。辨证属肺卫 不足。寒饮内伏。治以 益气固卫,辛温化饮。 处方:黄芪30克,党 参、茯苓各15克,荆 芥、防风、白术、白芷、干姜各9克, 桂枝、白芍、五味子各6克,细辛3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 服。服上药9剂后,自 述鼻炎症状未再发作, 面有华色,舌淡,脉’ 弱。嘱服补中益气丸调 理1月。随访1年未见 发作。 点评:方中党参、 黄芪、荆芥、防...

  • 六气变化与鼻鼽发病相关性探析

    六气变化与鼻鼽发病相关性探析

    鼽, 久也, 涕流不通。最早见于西周《礼记·月 令 》 : “季秋行夏令, 则其大水, 冬藏殃败, 民多鼽 嚏。 ” 其症状常常为鼻塞、 鼻痒、 喷嚏, 具有明显的季 节性。鼻鼽多发于肺而缘于四时六气变化, 进而导 致人体气机升降失司以致肺失宣降。而其病因或为 内伤, 或为外感 , “内伤者, 病于人气之偏, 外感者, 因天地之气偏, 而人气感之” [1 ] 。古代很多医家对 其均有论述, 但其病机仍然不出四时六气变化与气 机升降失司, 现试述如下。 1...

  • 冠心病与情志变化相关研究

    冠心病与情志变化相关研究

    根据《2015 年中国心血管报告》 , 2014 年中国 冠心病死亡率城市为 107. 5/10 万, 农村为 105. 37/ 10 万, 作为常见病、 多发病, 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 率不断升高, 发病年龄也逐渐呈年轻化趋势, 情绪、 心理因素在其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也日益引发 关注 [1- 2 ] 。据报道, 有超过 1700 万美国成年人患有 冠状动脉心脏疾病, 每年新增约 120 万人, 其中超过 2/5 显著患有抑郁症状 [3 ] 。Yong Gan 等 [4 ] 通过 meta 分析结果表明, 抑郁...

  • 从心肾相关理论探析心力衰竭中医辨治思路

    从心肾相关理论探析心力衰竭中医辨治思路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是 指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排血量减少, 因而不能满足机体 组织细胞代谢的需要, 同时静脉回流受阻, 静脉系统瘀 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心衰是临床常见病, 多 发病, 变化较快, 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中晚期的严重并 发症。随着全球老龄化进展, 65 岁以上人口心衰发病 率占 1% , 76 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则更高 [1 ] 。目前, 心 衰已经成为全球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临床综合 征之一 [2 ] , 已成为 21 世纪最重要的心...

  • 心血管健康指标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

    心血管健康指标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

    近年来,心血管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 题,防治刻不容缓 [1 ] 。美国心脏协会 ( AHA) 2010 年提出心血管健康指标 [2 ] ,包括 3 项健康因 素和 4 项健康行为。研究表明,理想心血管健康因 素和行为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3 ] 。中医 “治未 病”思想强调预防的重要性,而中医体质学是 “治未病”的有力抓手 [4 ]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 与疾病具有相关性,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 “共同的土壤”— &mda...

  • 血压与脉 血压在脉 营卫与脉相关

    血压与脉 血压在脉 营卫与脉相关

    血压是正常生命现象与生命体征,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丁元庆教授详细阐述了营卫与血压以及营卫失调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理论问题。认为血压在脉,营卫与心、血、脉密切相关,进而提出脉是中医认识与研究血压的最佳切入点。 血压是正常生命现象与生命体征。慢性病已经成为当代健康的重要问题,其中高血压在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居于首位,对高血压的防治研究达到空前的高度。然而,如何用中医理论来表述血压与高血压,至今尚无公认的说法。营卫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重要变量,是生命活动中可变性最大的因素。本文拟在营卫理论的基...

  • 冠心病心律失常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

    冠心病心律失常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

    陈美华,女,1944年出生,福建闽侯人。1969年于福建中医学院医疗本科六年制毕业,现任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继承指导导师,原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及省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所诱发的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可损害心脏泵血功能,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西医对其治疗多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因其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且该类药物...

  •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相关数据挖掘文献的数据挖掘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相关数据挖掘文献的数据挖掘

    随着当今医学统计学的发展, 各种数据挖掘技术 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之中, 对于继承和发 展中医先贤以及当代中医大家的学术思想起到了巨大 的促进作用, 也是中医药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环 节 [1 -3 ] 。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是最常 见心血管病类型之一, 也是最常见的心脏病, 可引发心 力衰竭、 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是人类死亡主要病因 之一 [4 ]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高达 0. 5% ~ 1. 5% , 冠心 病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 [5 -6 ] , 成为我国居民主要疾病 负担来源之...

  • 中风病脑缺血与脑出血有着相同的中医病理基础

    中风病脑缺血与脑出血有着相同的中医病理基础

    有关中风病脑缺血与出血问题的商榷 近代以前, 中医疾病发展史上并无出血性中风与 缺血性中风一说, 而是两者同属于中风病一并论述。 受现代医学的影响, 现代中医对中风病进一步深化 认识, 才逐渐把中风病分为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 风。 并认为两者的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方法都有较大差异。 国际《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也与 1997年10月1日起实施, 明确把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 和出血性中风。 现代中医认为, 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病变性 质和病因病机不同, 各个阶段的病理基础和证候特 征也有差别。 见之...

  • 基于“脾-痰-血脂”相关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

    基于“脾-痰-血脂”相关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多累及大、中动脉,多被认为是脂质驱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是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现代医学认为脂质浸润学说、损伤反应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和炎症学说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始于血脂水平的升高尤其是胆固醇水平的升高,目前临床中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金标准药物仍为降脂类药[2]。但这些药多被证实对肝功能有一定的损伤,从而寻求对本病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中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不仅仅局限在脉本体的病变,还与其他脏腑功...

  • 玄府闭塞是脑病致病关键 脑之玄府与血脑屏障的相关性

    玄府闭塞是脑病致病关键 脑之玄府与血脑屏障的相关性

    “风药开玄”理论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玄府是中医藏象理论中的微观结构,无处不在,无物不有,而脑作为“元神之府”,人神之所居,人身之大主,通过玄府气液流通、血气渗透,构成了丰富的人体“神机化”。前期理论研究认为,“脑之玄府-血脑屏障”具有共性特质[1],基于此,笔者拟研究玄府在脑病中的致病机理及风药论治的临床运用。 脑之玄府与血脑屏障的相关性 血脑屏障作为人体三大屏障之一,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发挥着维持环...

  • 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从小肠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从小肠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挑战之一,尤以中老年人高发,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水肿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主要以正性肌力、减轻心脏前负荷为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手段有限,故从多角度出发,寻求慢性心力衰竭的其他治疗手段尤为重要。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从小肠出发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也是一种可行的诊疗思路。 1 理论基础 1.1 中医理论探讨 (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曰:“心手少阴之脉,...

  • 抑郁症和自杀相互关系

    抑郁症和自杀相互关系

    有关自杀的統計数据   据美国国立精神病研究所,男性85岁以上为最高的自杀率。   男性的自杀率比女性高4倍。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統計,自杀为美国的死亡率的第九位,在15至24岁的青年中为死亡率的第三位。几乎所有的自杀者都有精神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抑郁和药物滥用。   自杀的预兆:   如果您或您所爱的人表现以下任何自杀的预兆症状,请立即予以注意,并应视医学危急情况。   预兆症状包括:   ●心境变化   ●个性变化   ●死亡想法   ●分发重要的个人收藏   ●生活无价值感   ●安排后事   ...

  • 正常高值血压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正常高值血压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正常高值血压中医证候特点研究进展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将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定义为“正常高值血压”,并等同于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2]提出的“高血压前期”的概念。2017年11月,由美国心脏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多个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正式颁布,新版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130/80mmHg,取代了之前...

  • DNA甲基化与大肠癌相关性的研究

    DNA甲基化与大肠癌相关性的研究

    表观遗传学表现为DNA甲基化谱、基因表达谱和染色质结构状态在细胞间传递的遗传现象而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一门科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是常见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其中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基因组印记、染色体稳定性和胚胎发育等方面均扮演重要角色,因此研究最为广泛。DNA甲基化被认为是继基因突变、缺失这两种机制后,导致抑癌基因失活的第三种机制,是肿瘤中最常见的分子改变之一。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越来越高,已高居世界恶性肿瘤第3位,病死率第4位。故早期发现、诊...

  • 肿瘤相关性失眠 解郁不可忘止痛不可缓

    肿瘤相关性失眠 解郁不可忘止痛不可缓

    •肿瘤与不寐常相互作用并形成恶性循环,共同影响肿瘤患者原发病的治疗效果,影响其生活质量与疾病预后。 •肿瘤相关性失眠是在正气亏虚基础上,复加各种攻邪疗法的消耗克伐,兼以心身压力而发生。扶正气是其治疗大法。 肿瘤相关性失眠又称癌因性失眠或肿瘤相关性睡眠障碍,是指因肿瘤产生、肿瘤并发症或抗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作息规律改变,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家庭、心理、经济、人文等问题而引发的睡眠异常。失眠是肿瘤患者相关不良反应中仅次于癌因性疲乏的第二症状,是存在相对较持久的并发症,尤其在肺癌、乳...

  • 肖相如应用地黄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经验

    肖相如应用地黄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经验

    肖相如教授主要从事肾病和中医基础的临床、科研和教学, 善于应用地黄汤加减治疗各种常见病、疑难病,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肖教授应用地黄汤治疗偏头痛的经验总结如下。 病案举例 案1患者某, 男, 46岁, 2016年5月11日初诊。患者20年前从单杠上坠落, 自诉背部着地, 具体过程不清, 无法描述出是否摔到头部, 意识丧失数分钟后自行清醒, 当时无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其后开始间断发作头痛头晕, 具体头痛位置不固定, 发作频率为2~3日发作一次, 每伴恶心呕吐, 呕吐后可自行缓解, 半年后发作频率程度...

  • 从肝浅探抽动障碍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病机及证

    从肝浅探抽动障碍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病机及证

    抽动障碍 (tic disorder, TD) 是一种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发病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疾病, 临床表现为突然的、简短的、反复的、不自主的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等症状, 运动抽动初期主要以头面部的强迫动作为主, 如点头、挤眉弄眼、皱鼻、噘嘴、弄舌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渐至四肢及躯干, 可有耸肩、挥臂、手指蠕动、踢腿或吸腹等症状。发声抽动可有清嗓、口中怪声、秽语等症状。抽动的形式变化无穷, 运动抽动可转变成声音抽动, 也可增加原抽动的新动作。近年研究显示TD患儿有强迫性障碍、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学习困难、睡眠障碍等...

  • 韩冠先运用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原发性震颤经验

    韩冠先运用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原发性震颤经验

    原发性震颤又称为特发性震颤,是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生活状态、饮食习惯及环境因素相关[1]。临床可出现运动症状和非运动性症状,运动症状包括姿势性震颤、动作性震颤和静止性震颤,常见于一侧上肢或双上肢,头部也常累及,下肢较少累及,震颤频率为6~12 Hz;非运动性症状包括认知障碍、个性改变等[2]。部分患者饮酒后震颤可暂时减轻,情绪激动或紧张、疲劳、寒冷时可使震颤加重。 原发性震颤属于中医“颤证”范畴。吾师韩冠先教授为洛阳市第二中医院脑病科大主任,从医3...

  • 睡眠与抑郁症的关系探讨 对抑郁症的干预和相关性

    睡眠与抑郁症的关系探讨 对抑郁症的干预和相关性

    睡眠及睡眠剥夺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探讨 睡眠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生理活动。 但是随着社会的迅 速发展、 环境的变化以及压力的增大, 越来越多的人们出现睡 眠障碍, 尤其是失眠,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抑郁症在我 国乃至世界是高发性的精神疾病, 而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最常见 的伴随症状之一, 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 睡眠呼吸暂停、 早醒以 及总睡眠时间减少等。 目前, 临床和理论研究都集中于睡眠紊 乱与抑郁症的关系, 因为两者共存的高发率。 流行病学表示, 睡眠质量差的人群有50%~90%被诊断患有抑郁症, 此外, 普...

  • 失眠治肝五论及六型相火理论

    失眠治肝五论及六型相火理论

    国医大师杨震为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学验颇丰,潜心研究相火理论,提出了“六型相火”理论及“治肝五论”。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机体生物钟紊乱,对觉醒的失调,治疗上以镇静催眠类药物为主,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容易形成依赖,易产生药物残留效应、认知功能损害、损伤肝肾功能及潜在成瘾性等不良反应。而中医药治疗失眠效果显著,预后良好,失眠证属“不寐”范畴。临床遵循相火理论,详查病机,辨证施治,治疗不寐,疗效显著,本文简要总结如下。 不寐定义...

  • 不寐即失眠,从心脾肝胆论治,安神与解郁药性相通

    不寐即失眠,从心脾肝胆论治,安神与解郁药性相通

    不寐即失眠,表现为经常入睡困难,或易醒难寐,甚至彻夜不寐。据报道,我国有45.4%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嗜睡是指在白天犯困,昏昏欲睡,精神萎靡的状态。据调查,此病在人群中发生率约在5%~15%。 临床上常见同一患者既有夜间不寐又有白天嗜睡。有夜间不寐导致白天嗜睡者,也有白天嗜睡故而夜间不寐者,还有并无夜间不寐但有白天嗜睡者。笔者认为,不寐与嗜睡的病因都有可能是郁证。 情志因素是外因 情志因素导致的郁证性不寐在临床上占据大半。思虑过多、精神压力大、思想负担重,是造成不寐最常见的原因。有...

  • 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 缓慢萎缩性胃炎

    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 缓慢萎缩性胃炎

    缓慢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腺体萎缩或肠化,部分伴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缓慢胃病。首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痛、痞满、纳差,多归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等领域。目前西医以为CAG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免疫等因素有关,医治首要是抗Hp、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医治,临床上仍存在效果欠佳、胃黏膜病理改动继续进展等问题。 国医大师李佃贵临证50余年,衷中参西,在常年研讨脾胃病临床实践与基础研讨过程中首创浊毒理论,提出中医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并以为浊毒为导致CAG的要害,...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