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第34页
-
天人统一观是《内经》理论核心思想(上)
经典讲堂开栏语:本栏目今起刊登相关专家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系统讲解和诠释,以帮助基层中医药人员更好地学习中医经典著作,提高其理论水平和运用经典指导临床的能力。 编者按:本文作者张吉教授(已故)是《黄帝内经》理论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毕生对中医经典著作《内经》的理论思想和临症理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尤其在经脉理论和《内经》理论指导针灸临床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独特的学术思想。本文系作者遗作,共分4个专题、6个部分,详细阐述了他对《内经》理论核心思想的精辟分析和独到认识,对指导中医临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
系统梳理中药方剂 分门别类记录药方
中医药可追溯至传说中的神农时代,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和医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对花叶根果、角茸骨甲药性的不断了解过程中,大家也加深了对自然、医学和人体的认知。宋代编辑成册的《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著作,对中医药发展影响很大。 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融合,内外交流,将中医药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剂局方》一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查阅现有史实,此书系惠民和剂局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初刊,最早名为《太医局方》,宋徽宗崇宁间(1102-1106)改名《和剂局方》。宋...
-
病络理论本源与临床
中医药学理论构建重视原创思维的创造, 通过 对现象或实践的观察、 分析、 归纳、 推演, 进而发现其 中的规律加以思维创造( 见仁见智) , 构建宏观、 抽 象的概念模型, 如阴阳学说( 宇宙万物本体之对立 统一) 、 五行学说( 脏腑为基础的功能相关网络) 、 三 焦理论( 如羽、 如权、 如渎的功能定位) , 我们将这种 思维称之为意象思维。意象思维的对象是实践或现 象, 因此中医药的理论都能被实践证明, 但未必能被 现有的科学体系所解释。这种理论内核指向功能及 其相关性, 而非实质形态结构, 这就是先哲&ld...
-
藏象理论视角下的中医科研
中医科研需要中医理论的指导。 中医理论是中 医科研的理论基础, 离开中医理论的指导中医科研 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 的核心部分, 中医科研应当秉承藏象理论的精神, 在 此基础上发展创新, 反之, 只会与中医渐行渐远。 本 文从中医科研的现状、 藏象理论指导中医科研的必 要性、 藏象理论指导下开展中医科研需要解决的问 题以及中医科研如何更好的利用藏象理论的指导获 得长久发展几个方面论述。 最终提出搞好中医科研 要改进和提高科研思路和方法, 既要扎根于传统中 医理论, 尤其是藏象理论, 又要从...
-
《内经》有关论述的基础上阐发营卫理论的论述
丁元庆教授是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从事临床研究30余年,在慢性病的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本期起对丁教授从营卫辨治慢性病的理论研究与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报道,以期对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提供借鉴,启发思路。首先推出在回顾《内经》有关论述的基础上阐发营卫理论的论述,分两部分介绍。 3、营卫功能 3.1 温煦脏腑百骸 温煦是卫气的基本功能。脏腑百骸、阴血津液皆赖卫气温化育养。脏腑为气化之核心,卫气是脏腑气化之动力。 3.2 滋养五脏六腑 脏腑百骸皆为有形为器,既需...
-
《千金方》对符咒的运用及其心理学内涵
在我国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黄帝内 经》 ( 以下简称《内经》 ) ,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多有 运用和阐发, 隋唐时代的孙思邈即是其中的关键人 物。他的 《备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以下如无特 别注明, 以 《千金方》 代替以上两书名) 互为羽翼, 承 前启后, 兼收并蓄, 书中对心理的调摄及治疗散在各 篇, 其中对 “符咒” 运用很有特色, 以下简述之。 1 符咒的含义 符咒是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巫术, 经过道教的吸 收和加工, 改造为道教法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 。...
-
《张仲景方证理论体系研究》杂议
近日翻阅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北京中医药大学贾春华教授编写的《张仲景方证理论体系研究》,思绪仿佛又回到了20多年前。我与贾春华教授都是刘渡舟先生的弟子,但其在1990年来京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我已留校工作。师弟在攻博期间,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刘渡舟“喜其超拔不群,又知难而进”。1993年以《日本汉医古方派研究》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并选择回家乡发展。2004年,早已晋升为教授多年的贾春华师弟流露出想进入博士后流动站的愿望,我第一时间将其举荐给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界的三位“领军人物&rd...
-
吃鱼养生有道理 如何选鱼有讲究
都说吃鱼养生,可要怎么吃?吃哪种鱼?这也是有一定讲究的。看专家们怎么建议。 吃鱼比吃肉更养生 有一种说法说,吃鱼比吃肉更养生,为甚么呢?广西壮医医院药剂科主任蓝日春表示,因为鱼是水生动物,它含有丰富的卵磷脂,以及其所含的蛋白质比肉类动物的蛋白质质量要高一些,因此,相对于吃肉,吃鱼更养生。 广西营养学会副会长、营养专家马力平教授说,鱼肉的化学成分与人体肌肉很接近,因此特别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一般鱼肉中含有丰富的钙、磷,有助于人体骨骼和大脑的发育,对于防治佝偻病、骨质疏松或脆弱性病症有着良好的效...
-
阴阳四时 阐述的中医学理论
据相关传说的记载,中医药的产生,似可上推到原始的渔猎社会。《帝王世纪》谓伏羲氏尝百药而制九针。羲者,牺也,所谓伏羲氏,殆指渔猎业初成的那个时代。但是,关于神农尝百草的记载,还是以冠之于神农氏的传说居多。《淮南子·修务训》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他如《史记纲鉴》《通鉴外记》《搜神记》《述异记》等,都有类似记载。所谓神农氏,不过是农耕业初成的那个时代罢了。可以这样认为:我国医药学大致孕萌于原始的渔猎社会而草创于原始的农耕社会,因而,中医文化,更多地是农耕文明的产物。郑玄为《周礼》作疏时曾云:&...
-
《内经》康复内容的整理与功能障碍的内涵
《内经》将针刺、灸芮、按摩、气功等治疗技术引入中医康复中。本文以现代康复医学功能障碍的内涵和分类为标准,建立了包含运动、感觉、呼吸、二便、听力视力、言语、精神功能障碍共七类424条条文的《内经》康复数据库。认为《内经》从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预后四个方面对七类功能障碍进行了阐述,表明《内经》已具有中医康复的雏形,为中医康复学在古籍整理方面的研究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20世纪80年代,现代康复医学传入我国,并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在此之前,中医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中医康复的内容。随着康复医学的传入、发...
-
中医治则治法的理论基础
中医治则治法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 发生发展其传统文化基础、 哲学理论基础、 自然 科学基础和临床实践基础。治则, 是治疗疾病时必须 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 指导下而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准则, 对临床立法、 处方 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制订 的针对疾病与证候的具体治疗措施 [1] 。早在 《黄帝内 经》时期就初步奠定了中医治则治法的思想理论基 础, 通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充实与发展, 现已形成内容 丰富的中医治则治法理论体系 [2] 。但医家医著中治则 治法见解所包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