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第38页
-
通治是经方治病的重要理念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冯世纶 胡希恕提出通治二字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经方辨证施治概要》写道:“中医治病,之所以辨证而不辨病,是于它的发展历史分不开的,因为中医发展远在数千年前的古代,当时既没有进步科学的依据,又没有精良器械的利用,故势不可能有如近代西医面向病变的实质和致病的因素,以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只有凭借人们的自然官能,于患病人体的症状反应,探索治病的方法经验,经实践复实践,不但为促进了四诊的进步、药性的理解和方剂配制的发达,而且对于万变的疾病,亦终于发明了一般的规律反应,并...
-
《金匮》简述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理论
《金匮要略》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运用析述 《金匮要略》 , 原名 《金匮要略方论》 (以下简称 《金匮》 ) , 是我国现存最早、 有关杂病辨证论治的专 著, 该书共25篇, 前22篇约计原文398条, 包含40多种 疾病, 共载方剂205首 [1] 。 纵观全书, 蕴含了丰富的同 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思想, 对后世医家在临床中遣方用 药启发甚多。 笔者就其相关条文及方证作进一步的阐 述, 不揣谫陋, 略加发挥, 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金匮》简述 《金匮》 乃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之杂病部分。 该书方论结合, 以方...
-
基于象思维的中药五味理论解析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继承与发展中药学的前提和基础。五味理论用以 概括药物的功效特点,指导临床辨证用药,阐释药 物作用原理,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内容。近年 来,众多学者从文献梳理 [ 1 ] 、理论探讨 [ 2 ] 、现代研 究思路及方法 [ 3 ] 等方面对五味理论进行了多角度剖 析,但五味理论在实践应用中仍存在着局限性,这 也是制约五味理论发展的最大障碍。为厘清五味理 论中的若干分歧,本文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着眼,为科学地揭示五味理论的内涵奠定基础。 1 象思维是中医学思维的核心...
-
《黄帝内经》方剂理论体系框架基本要素探析
《黄帝内经》 ( 以下简称 《内经》 ) 作为我国现存最 早的中医典籍, 也是现存最早为方剂命名的著作。书 中所载 13 首方剂及方剂相关理论的阐述, 已初步呈现 出方剂理论体系框架的基本要素, 对后世方剂学产生 了重要影响, 亦为方剂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据此, 我们基于《内经》 原文, 对其散见于各篇文章的 方剂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与提炼, 将其所具备的 方剂理论框架基本要素归纳分析探讨如下。 1 《内经》 中的治则与治法 早期人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 通过观察总结, 提炼 出一些基本治则与治法以指导...
-
糖友冬季饮食巧调理
一年四季中,存在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冬季是万物蛰藏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是处于较低水平状态,糖尿病人尤其如此。据专家介绍,冬季人们食欲旺盛,易致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另一方面,糖尿病病人免疫功能降低,冬季易患感冒,可使病情反复或加重。所以,用科学的生活习惯控制血糖、提高免疫力非常重要。 控制血糖:多纤维素少脂肪 糖尿病患者最好多吃粗粮、杂粮和各种富含纤维的蔬菜,因为纤维素可防止便秘,改善血糖。另外,烹调油要限制,每人每天半两为宜。猪牛羊肉要适当少吃,每天不要超过1两,可适当多食一些鱼肉、鸡鸭肉、豆制...
-
新春佳节 健康饮食 合理饮食
春节,合家团聚,在舞箸把盏、频频举杯之际,要做到饮食有度,才能保证身体康宁。 每餐食物品种要多,每种食物的食用量要少,以保证营养素平衡充足。每餐食物品种多,可以增加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同时增加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只有食物品种多样,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每餐食物种类最好达到十种以上,每天食物种类最好达到十二种以上,至少每天食物种类不低于十种。 蔬果和谷类食物食用量要多,荤菜食用量要少,以增加食物的保健成分。我们每日的食物中,多数人重口味,喜爱多油多肉,而蔬果和谷类食物少,这样易造成食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