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第37页
-
全面理解和大力扶持民族医药(—)
在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人类文化复归多元化。这种变化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古今一贯,递嬗发展,生生不息。历史文化断裂的状态,大都发生在民族冲突或阶级矛盾十分激烈而导致的大动乱和改朝换代时期,但都相对短暂,不久又恢复平静,传统文化依然似江河奔流,不舍昼夜。这是中国历史有别于其他文明古国的一大特点。 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压药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明确而且坚决。这种姿态,可用“高...
-
立秋合理膳食 润肺降火三种汤
随着立秋节气的到来,天气逐渐开始干燥,中医认为燥邪最易伤肺,此时不妨常喝以下三种汤,对润肺降火很有帮助。 莲子百合汤 莲子、干百合各15克,鸡蛋1个,白糖适量。将莲子去芯,与百合同放在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小火煮至莲子肉烂,再加入鸡蛋、白糖。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可补益脾胃、润肺、宁心安神。 雪梨银耳汤 雪梨1只,水发银耳30克,贝母5克,白糖适量。将水发银耳去根、去杂洗净,撕成小片;将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多块。将银耳片、雪梨块、贝母、白糖同放在炖皿内上笼蒸30-40分钟,取出,即可装盘食。此汤滋阴...
-
民族医药发掘整理研究
一、项目摘要 民族医药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统称,是我国具有原创性的传统医药的一部分。它与中医学的生命观和思维方式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民族文化背景、医学理论体系和医技药物应用方面存在根本区别,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色。继承和发展民族医药使之服务于当代人民,是深化医疗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20多年来,我国对民族医药开展了大规模时发掘整理工作。藏、蒙、维、傣等有文字的民族医药开展了医药文献整理和方药收集工作,基本上建成了医疗、教学、科研体系;壮、苗、瑶、土家等历史上无通行文字的民族...
-
中医心理临床应用举隅
笔者曾治一女病人,19岁,未婚。问其病由不答默默抽泣,精神萎靡,情绪极度抑郁,目光少神,面色萎黄无华,形体瘦弱。脉细弱。由于患者始终不答话.乃改问其父,只知其女半月前在会计培训班学习时被诬为考试作弊,当即生气回家,数日后返校.一昼夜不知去向.次日找回时见情绪不佳,精神疲乏,以后极少言语.仅流露过悲观厌世轻生想法,食量明显减少,曾多方求医无效,医生和家属皆不知病因由何而起。 根据以上所得,按郁证予逍遥散治之。经过分析,考虑内心可能有难言之隐,故而笔者与之交友谈心,谈思想及人生,谈社会、工作及生活…&he...
-
防秋燥的饮食调理
秋季来临,燥邪当令,干燥是秋季气候的主要特点。立秋过后,夏日的余热未尽,或久晴无雨,燥邪易与温热之邪结合,侵袭人体,故表现为温燥;到了中秋之后,天气渐凉,秋风肃杀,秋燥易与寒邪结合,故多为凉燥。秋季五脏应肺,肺主皮毛,故燥邪最易伤肺和肌表,出现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若燥热传人阳明,则又常成肠燥便秘之证。 秋燥伤肺最常见。饮食调理最适合 中医认为外燥伤人,且多从口鼻而人,此时身体首先会以肺来抵抗,所以燥易伤肺。肺脏调节全身之 气,包括呼吸清气,所以肺脏是气的交换场所。一旦燥症人肺,会引起干咳,痰量...
-
夏天虚汗 固本培源的药膳进行调理
夏天由于天气炎热,只要活动就会出汗,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稍微活动甚至坐着不动,却汗如雨下,那就是不正常的现象,需要找出原因,对症进行调理。中医认为,这多是属于气血亏虚、肾阴不足所致的营卫失和,可在医生辨证指导下,服用西洋参或玉屏风散等中药进行治疗。若能同时服用固本培源的药膳进行调理,还能增加药物的效果。 一、糯米浮小麦粥 取糯米、浮小麦各 50克。将两样淘净,放人砂锅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加红糖适量调味,每天早晨食l碗。连服一夏。 功效主治: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主要治疗气虚自汗,动则汗出,面色无华,气血亏虚...
-
男性更年期的调理用食疗
对于男性更年期的调理不容忽视,要像给予女性更年期关怀一样关怀男性,在饮食生活和情绪上给予调理。男性更年期食疗调理可分以下三型。 一、肝肾阴虚型:症见头晕、耳鸣、心悸、潮热、心烦口干、多梦少寐、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 1.玄地乌鸡汤:玄参9克,生地15克,乌骨鸡一只(约1公斤)。将乌骨鸡去内脏、洗净、切块,与玄参、生地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小火炖熟,加盐调味后服食,吃鸡肉饮汤。 2.山药大枣煲瘦肉:山药30克,大枣20克 (去核),猪瘦肉O.1公斤,一同放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煲熟,加盐调味即可,吃山药、瘦...
-
中药中毒毒理分析
含生物碱类这类药物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如含乌头碱的川乌、草乌、附子、天雄;含雷公藤碱的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含番木鳖碱的马钱子;含莨菪碱的曼陀罗花;含苦楝碱的苦楝子;含麻黄碱的麻黄。 含苷类强心苷能使心肌收缩增强、心率减慢,小剂量有强心作用,但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可致停搏,如洋地黄、万年青、八角枫等;含氰苷类水解后可析出氢氰酸,可抑制呼吸中枢,重者可导致死亡,如白果、苦杏仁、桃仁、木薯、瓜蒂等;皂苷类的毒性作用主要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肾脏,且有溶血作用,如木通、黄药子、商陆等;黄酮苷主要可刺...
-
南阳宗气学派对中医宗气理论的理论发挥
南阳宗气学派学术思想研究 宗气学派即是在病机研究及临床治疗以中医宗 气理论作为指导, 以调补宗气作为主要治疗方法的 医学流派。 宗气学派创始人为民国中西汇通派名医 张锡纯, 南阳宗气学派是南阳医家陈吉全、 庞景三、 方家选等人在继承张锡纯宗气理论, 并参以李东垣、 王清任等医家医学思想的基础上, 结合他们自己数 十年医学实践的感悟而创立。 南阳宗气学派在理法 方药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宗气学派学术思想, 使中医 宗气学派在南阳得到发扬光大, 其中笔者是主要的 理论总结者和实践者之一, 河南省第一届名中医庞 景三教授和南...
-
《黄帝内经》中的推拿理论
与先秦文献比较,《内经》中关于推拿的描述有很大的进步与提高。先秦文献大多是一些对推拿疗法应用的经验记载,经验被记录下来,形成理论,就会慢慢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在《内经》中,推拿按摩这个知识体系的基础理论初具雏形,对推拿的作用机理、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推拿的手法、推拿人员的选核等等都有较确切的描述.这些描述被历代医家采用与遵行.至今仍具理论与临床意义。 推拿的作用机理《内经》中直接记录推拿作用机理的文字较少,从所记载的条文可以看出推拿疗法主要是通过疏通经络对气血进行调节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素问·举痛论》曰:...
-
传统目诊理论及技术的现代应用与发展
目诊是通过观察眼睛各部位的神、 色、 形、 态变化来诊断 疾病的一种方法, 是中医望诊重要组成部分, 肇始于《黄帝内 经》 (以下简称《内经》 ) 。 两目通过众多经络的贯通, 与脏腑 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因而眼睛的生理病理特征是中医诊断疾病 的重要依据, 蕴含大量内在的疾病诊断信息, 且因其简单、 直 观、 易行而备受历代医家青睐。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 目诊理论 及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中医目诊的理论基础及实践 1. 目诊的理论积累及临床基石的奠定 《阴阳脉死候》 《内经》首开目诊之先河。 《阴阳...
-
试析五体理论与中医运动功能
运动功能障碍所涉及的损伤、畸形、疾病非常 广泛,其所导致的社会经济负担日益沉重,是康复 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康复医学认为,运动功能是 指以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为核心,保证运动正常进 行的一系列功能,包括运动系统自身的功能、运动 控制相关功能以及与运动功能直接相关的感觉功能 和精神功能等 [1 ] 。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运动 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既包括先后天躯体畸 形、骨折、脱位、各类关节综合征等,又包括运动 障碍性疾病,如有以帕金森病为代表的累及中老年 的神经变性疾病,也有以抽动秽语综合征为代表的 累及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