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 第22页

理 第22页

  • 《内经》重要的养生理法

    《内经》重要的养生理法

      运动保健一向是《内经》重要的养生理法,包含于其所提倡的“术数”养生之中。术数养生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其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处的“术数”专指养生方法和技术,张介宾注云:“术数,修身养性之法也。”具体指导引、按跷、吐纳、咽津等。“和”,为适中、恰到好处之义,说明术数养生的关键...

  • 春归大地进行合理的饮食调理

    春归大地进行合理的饮食调理

      春归大地,万物复苏。此时进行合理的饮食调理,不但能适应气候变化,还可以保证健康。   春季对应的五脏为肝,这时肝主疏泄,很适宜进补。要遵照“春夏补阳”的原则,多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充实人体阳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抗御以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   中医认为,春季养阳,重在养肝。因为肝气在春季较旺,所以春季调理应当注意养肝为先。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天萌发、生长,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群更应春天养阳。   从营养学来看,春季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要...

  • 所谓“贴秋膘”合理均衡 预防秋燥

    所谓“贴秋膘”合理均衡 预防秋燥

    所谓“贴秋膘”,就是用美味佳肴,把炎夏失去的“膘”补回来。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食欲不振,加之昼长夜短,活动时间多,体能消耗大,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身体会消瘦。 “贴秋膘”首选吃肉,就是“以肉贴膘”。生活中,有人吃炖肉,有人吃白切肉、红焖肉,还有人吃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总之,各家各户就是找理由大吃一顿。但是,秋天“贴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循序渐进 夏日酷热,人们普遍胃...

  • 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首先提出“生命以负熵为生”,第一次从非平衡热力学角度,诠释出生命的本质。非平衡热力系统是研究物质内部能量变化理论的规律,与中医理论在细节上有许多契合点。非平衡热力理论将阴阳理论公式化、数据化。 ●在一定时空中,阳区温度逐渐下降,阴区温度逐渐上升,此所谓阴阳互化;温度高低是相对的,没有低温就没有高温,此所谓阴阳互根。阴阳互化中产生热效力,从阳明到少阳到太阴到厥阴,不同的温度梯度产生相对应的热力效应。 ●当人体受到环境不良能量...

  • 理解什么是阳明病

    理解什么是阳明病

    阳明病看似简单但并不易懂。当年,有人动员胡希恕先生出书,他总说“还没考虑成熟”,其中就有阳明病诸条文。笔者认为,欲读懂《伤寒论》、认清阳明病,必须明确:经方的阳明病不是经络脏腑概念,而是八纲概念。 首先需要说明,经方是以八纲、六经、方证理论治病的医药学体系;其特点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是有别于《内经》的医学体系。 因此,经方的阳明病是里阳证,不是经络脏腑概念;阳明病不是发于胃腑或阳明经络上的病,而是八纲概念,即症状反应于里的阳证。《伤寒论》论述了阳明病的概念、判...

  • 膏方体质辨识及调理原则

    膏方体质辨识及调理原则

    气虚质 临床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调理原则:补益元气,健脾和中。 阳虚质 临床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调理原则:温阳补气。 阴虚质 临床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伴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调理原则:滋养阴液。 痰湿质 临床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

  • 中医学四个字:理、法、方、药

    中医学四个字:理、法、方、药

    说起中医学,大家都习用或喜用“博大精深”来表述。但大道至简,这门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重属性特色鲜明的学科,其实所孜孜不倦、汲汲以求的只有四个字——理、法、方、药。 理 中医的生理学与病理学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通过经络、气血等途径,与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建立起了密切联系。由于受古代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及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医学对脏腑系统的认识并未局限于形体本身上,而是通过感悟、联想,在更广阔的空间赋...

  • 中医基础 五运六气理论

    中医基础 五运六气理论

    编者按: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部分,对中医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由于历史原因,该理论被轻视、误解,传承也较薄弱。顾植山教授作为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传承人,继承龙砂医学流派精髓,在五运六气研究方面成绩斐然,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医疫病预测预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任务等。 近年来,顾植山教授指导弟子们将运气学说用于中医临床,疗效显著。现特设专栏介绍其弟子学生们临床应用运气学说的经验和体会。 我就职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小儿外一科,担任科室主任,是一名“根正苗红&rd...

  • 汪逢春《中医病理学》《泊庐医案》

    汪逢春《中医病理学》《泊庐医案》

    汪逢春(1884年-1949年),原名朝甲,字凤椿,悬壶北京时改名“逢春”。祖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市)。 汪逢春是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自幼熟习儒医经典,12岁开始学医,先后师从苏州名医艾步蟾先生和北京名医力钧(字轩举)先生。从1929年起,担任北京中医考试委员会主考。1938年,被推选为北京国医(中医)分会会长,创办并主编《北京医药月刊》。1942年,创办北平国医讲习班,为中医界培养了大批人才。 临床上,汪逢春注重医药并行,主张后天调理,擅长治疗各种时令病及肠胃病,对...

  • 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技术的理论体系

    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技术的理论体系

    标准是衡量学科成熟的标志,辨证论治诊疗技术的标准化是体现中医疗效优势的核心技术载体,可对中医诊疗技术行为发挥规范性作用和指导作用。作为中医药的核心技术,辨证论治要服务于全人类,不但临床疗效要取得世界医学界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形成辨证论治诊疗技术的规范,将其技术特色与优势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技术标准。所以,实现辨证论治诊疗技术标准化是提升其技术的科学内涵,走向世界服务于人类的前提。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医药研究者们围绕证候标准开展了系统研究,对证候概念和内涵、证候分类、命名、证候量...

  • 中医理论合乎天地大道

    中医理论合乎天地大道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中医是有魔力的,中医理论合乎天地大道,其中有大美,有大智;中医临证时可随手见功、应针取效,又让学人欲罢不能。学习中医,越学越是难舍难弃。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学医数年后竟然会改行,难道他舍得放弃这个可以享受一生的学问吗?我想,若能找到中医的真趣,用痴心来从事中医,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我常想,一位真正的大医需要哪些知识背景呢?只读历代中医各家著述行不行呢?肯定不够。中医是文化,要学习四书五经;中医是哲学,需研读诸子百家;中医经典多起源于春秋至秦汉时期,亦需了解上古中古史;中医是文学,需研读...

  • 中医理论中的本和标

    中医理论中的本和标

    都说中医治本。那么,什么是本呢? 有人说本就是根儿,从文字上讲说得过去;但实际上,很多病西医中医都很难除根儿。本是相对于标而言的,没有标就没有本,不同的情形,标本的概念不一样,笔者简要讨论以下几种标本。 第一种:疾病是本,症状是标。比如头晕,高血压可以、低血压也可以,颈椎病可以、脑血管病可以,耳朵的问题同样可以。这个时候,头晕是标,疾病是本,若想治好头晕,必须搞清楚是哪种病导致的,针对疾病治疗。 第二种:原发性疾病是本,继发性疾病是标。比如糖尿病是本,带来的并发症是标,眼底问题呀、肾功能问题呀、脚烂的问...

  • “六经”理论与五运六气的关系

    “六经”理论与五运六气的关系

    ◆近现代中医界由于摒弃了运气学说,对中医基本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已经说不清楚了。事实上,六经辨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六经的存废非同小可! ◆三阴三阳的概念不搞清楚,六经的实质就永远是个谜。三阴三阳既是对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个时空段的划分,也是对人体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 ◆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决定了“六经”各自的属性和不同特点。从五运六气的角度来看六经,有关六经的一些难题,大多可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已故中医学家方药中先生曾指出: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渊源&r...

  • 没有单独的组方理论

    没有单独的组方理论

    @中医纪元 做学问最忌纯粹为了标新而立异。没有足够的证据和理由,就不要立异。 经常有人拿着方子来问我这个方子开得怎么样?不知道治疗对象而评论方子如何从根本上说是扯淡。严格的说,没有单独的组方理论,方剂的组合都是根据病情证情来进行的。即使被很多医家赞扬为法度严谨的经方,其实也没有所谓的法度,完全是根据证情来安排药物组合的。 当你知道病人身体发生了什么,注意是真切的知道,不是名词术语里打转转,又知道药物下去以后身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作为一个中医,你心里肯定是有底的。否则,表现得自信满满,只不过是盲目自...

  • 充分发挥中医优势 中医护理学科的学科内涵

    充分发挥中医优势 中医护理学科的学科内涵

    •中医护理学科的特色体现于在慢性病管理中融入中医养生康复理念与方法和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简便廉验效”的优势。 •由于中医护理是基于长期经验的临床实践,属于复杂性干预,难以定量分析,导致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缺乏标准化。 •质性研究的引入,可提供更丰富的临床证据;循证护理的引入,有利于中医护理对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从而加快这一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进程。 中医护理是我国护理的一大亮点,在我国的医疗保健中发挥了重要作...

  • 不断丰富中医学理论体系

    不断丰富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药学在学术争鸣与创新中得以不断向前发展,旴江医家精研经典,博览群书,勇于探索,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创立自己的新学说,不断丰富中医学理论体系。 明代南丰医家李梴对中医藏象理论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提出了诸多的新观点。他在《医学入门》中将心分为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使心的两大生理功能清晰明确。血肉之心即现代解剖之心,主持血液运行;神明之心即现代解剖之脑,主宰精神意识,此论使人们对“心主神明”的认识有了一次新的飞跃。《医学入门》在继承《难经》“左肾右命门”的基础上加以发挥...

  • 中医院文化 中医护理

    中医院文化 中医护理

    一提到医患关系,信任缺失成了新闻关键词。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进行相关调查的数据显示,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然而,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5月成立至2013年6月,共受理北京市三级医院医疗纠纷1706件,其中中医类别医院医疗纠纷仅有241件,仅占14.13%。 为何中医医院医患关系会呈现出和谐的一面?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和谐精神,是如何促进中医院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从中医医院文化、中医康复、中医护理等几个方面...

  • 林超岱力推非药物疗法整理

    林超岱力推非药物疗法整理

    以腹部的神阙为中心,准确定位9个穴位,小小银针在林超岱手中灵活调控,有时辅以中药,便能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腹针让哑巴开口说话 让先天性单纯哑巴治疗后开口说话,并能达到正常人的50%,这种实现起来极难的事,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社长、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林超岱那里只是以往医案中的一个。 2005年9月,一个患有先天哑巴的福建女孩前来求诊。仔细问诊后发现女孩听力正常,语言功能自小丧失,只能模模糊糊地说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rdq...

  • 内伤病的发病机理和发病过程

    内伤病的发病机理和发病过程

    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故《经》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是六腑之元气病也。气伤脏乃病,脏病则形乃应,是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也。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其中变化,皆由中气不足,乃能生发耳。后有脾胃以受劳役之疾,饮食又复失节,耽病日久,事息心安,饮食太甚,病乃大作。 这段话讨论内伤病的发病机理和发病过程。 “中气”,即上文胃气之别称。腑为阳,脏为阴。阳化气,阴成形。在李东垣的思维中,很多时候脏腑是阴阳、形气的化身,并非有具体形质的实体。...

  • 饭后养生 调理体质

    饭后养生 调理体质

      俗话说“饭后百岁走,能活九十九”。那么,古代人饭后是如何养生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古籍里的饭后养生方。   饭后养生法则一:饭后慢走 《摄养枕中方》中记载“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说的是饭后缓行,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但不可快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散步的时间应是饭后20分钟之后,绝不是刚吃完饭就出去散步。但体质较差和患有胃下垂等疾病的人,饭后不宜散步,而要在饭后平卧10分钟,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也不适合。   饭后养生法则...

  • 充实与发展“治未病”理论

    充实与发展“治未病”理论

    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几年来,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对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开展进行规范与指导。作为一个在社区卫生管理岗位工作过多年的中医专业人员,对中医“治未病”工作我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应突出健康管理概念 在中医“治未病”工作的推动中慎用预防保健的概念,而应突出健康管理。 预防保健不能单纯从字面上理解为预防和保健,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

  • 理解中医药“一带一路”

    理解中医药“一带一路”

    记者: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李振吉:“一带一路”(英文:One Belt and One Road,缩写:OBAOR或OBOR),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英文还翻译为:Beijing Silk Road Initiative, 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

  • 传播治未病理念

    传播治未病理念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简称泸医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产业文化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自建院以来重视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健康教育学校,开展了高血压病友会、糖尿病病友沙龙、孕妇健康学校和脊柱疾病健康教育学校等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中医药健康防病知识。2013年,泸医中医院获得国家“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助,先后走进叙永县中医医院、濂溪路社区、合江榕山卫生院、龙马潭区双加卫生院以及泸州周边地区自贡富顺中医医院、习水县东皇镇卫生...

  • 陆广莘承担中医理论研究的重任

    陆广莘承担中医理论研究的重任

    我们敬重的恩师陆广莘先生于2014年9月13日在北京去世,我们深感悲痛。陆老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余音绕耳,可他却已永远离开了我们。回想起陆老生前对我们的教导、鼓励、期望、嘱托,我们感到责任颇重。直至生命最后时刻,陆老仍心念中医药学术发展,叮嘱我们不要心有旁骛,要勇于承担中医理论研究的重任,要自信、自立、自强。 中西医融会贯通 陆老1927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颛桥镇(今上海市闵行区)。师从家乡老中医马书绅开始学习中医,先后师从上海陆渊雷,丹徒章次公,武进徐衡之。陆渊雷的“发皇古义,融会...

  • 中医理论的“天人同构”

    中医理论的“天人同构”

    “天人感应”思想的确立 “天人合一”思想,对战国后期到西汉期间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其最典型的历史事件有两个:一是形成了董仲舒以“天人感应”为基础的政治哲学,二是形成了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基础的中医药理论体系。 “天人感应”是董仲舒天人理论的基本内核。在构建天人理论时,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起天人间的感应关系。这一关系的成功建立,不但解决了实现天人合一的途径,而...

  • 罗元恺 梳理中医生殖理论的沿革

    罗元恺 梳理中医生殖理论的沿革

    1982年全国首届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上,妇科名家罗元恺教授以《肾气、天癸、冲任与生殖》为题,阐述了“肾气、天癸、冲任的作用;肾气、天癸、冲任与生殖的关系”,首次提出“肾气、天癸、冲任、胞宫构成了生殖轴,为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的核心”,这是中医学术界首见的中医学女性生殖轴雏形。 其后在中医妇科基础理论的发展中,这一创见不断丰富和发展,并被引用于教材、教学参考书并指导临床以及启迪科研。因此,学术界公认这是中医妇科近代学术发展的重要贡献,虽然江苏的孙宁铨教授(西学中前辈)...

  • 道家养生学和养生术合理的饮膳

    道家养生学和养生术合理的饮膳

      道家的养生学和养生术,是中国历史上古代养生法术的主要源流。道家养生饮膳法,本于饮食有节,求其相合相生;基于饮食适中,六味以淡为主。晋代道家代表人物葛洪指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饱食即卧,伤也”。“养生之法,但莫伤之而已”。可见,道家对饮食有科学的见地。梁代道家代表人物陶弘景指出:“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生病&r...

  • 老年人冬季心理养生要敛阴藏阳

    老年人冬季心理养生要敛阴藏阳

    冬季的阳气生发不足,草枯叶败,万 物萧瑟,整个天地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正 因为气温反复无常,忽冷忽热,温差变化 极大,许多老年人内分泌失调,大脑的神 经递质5一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 泌量大为减少,导致身体内正能量收敛 封藏,因而产生焦虑、郁闷、烦躁的情绪, 随之带来了一系列心理疾病。不能不承 认,寒冷的气候是一些老年人心理疾病 的发病诱因。冬季具有滋润、寒凉的特 性,属于“收藏”的季节,古人日:“冬三 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 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

  • 《伤寒论》是临床实践的理论升华

    《伤寒论》是临床实践的理论升华

    作者简介 梁华龙,河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学教学、科研、临床30余年。早年师从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张仲景学术思想及辨证体系研究。出版有关《伤寒论》的专著、教材10余部,其中有华夏文库首部医学专著《伤寒论研究》,以及《伤寒论讲义》《伤寒纵论》;主编以《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为基础进行整合的《中医辨证学》;在《中医学报》连载发文《伤寒论评话》,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就提出了“返璞归真读《伤寒》”这个命题,今天重拾旧时牙慧...

  • 中医会被更多人接受 中医理论启发

    中医会被更多人接受 中医理论启发

    “要问中医有没有用,看看李老这精气神,就很有说服力!”3月7日中午,政协委员驻地北京会议中心,作家莫言委员(右)手捧鲜花,专程看望国医大师李辅仁委员(左),一见到这位96岁高龄的老专家,莫言由衷感叹。 “我也受到过中医理论的启发” 当听到李老仍坚持不辍每周出诊,莫言说:“您为广大人民解除病痛,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96岁还能坚持出诊,真是难得!” “您的著作在国内广受欢迎,拍了那么多电影、电视剧,这也是您努力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