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 第23页

理 第23页

  • 安贫乐道含着深深的养生哲理

    安贫乐道含着深深的养生哲理

    前人诗曰:“世人纷纷说不齐,他骑骏马我骑驴;回头看看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这首诗颇耐人寻味,不仅透出了一种安贫乐道又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还蕴含着深深的养生哲理。 “比上”有动力。人一生的发展,需要树立高目标,有目标,方有动力,才能不断前进。此所谓“比上”是也。事业当如此,生活当如此,养生亦当如此。事业有目标,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坚定前进的信念;生活有目标,才能发现生活的乐趣,体现活着的价值;养生有目标,才能积极探求养生理论...

  • 洪昭光健康养生的新理念 保健操胜过药

    洪昭光健康养生的新理念 保健操胜过药

    现代人整天对着电脑,常因伏案工作或上网造成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疼痛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失眠、便秘等,影响生活质量,治疗的效果往往也不理想。 对此,洪昭光隆重推荐两套保健操,可以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不用多,只要坚持一个月就能见效”,并说其“胜过用药石百倍”。 其一,“你拍一我拍一,拍打打七十七。”即先用右手分别拍打左上臂外侧肌肉(肱三头肌)、肩部外侧肌肉(三角肌)、背部肌肉(斜方肌),用力拍打以微疼为宜,连拍77次,然后左右互换。...

  • 运用医学原理调解家庭纠纷

    运用医学原理调解家庭纠纷

    吴之英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书法家和医家,他热心为乡邻医病,在治病中,他还善于运用医学原理调解家庭纠纷,一时传为佳话。 吴之英有个邻居的媳妇很不讲道理,是个骂四邻、虐公婆、欺丈夫的恶妇,大家都很讨厌她。其丈夫多次向吴之英诉苦,他很同情这位丈夫,只是没有机会插手此事。 一天,正巧这个媳妇找上门来请他看病,吴之英心想,不妨趁机教育教育她,便问她:“医者父母心,要想治好你的病,不知你听不听我的话?”那媳妇深受病痛折磨,连忙说:“瞒得了父母,瞒不得大夫。有话...

  • 冬令进补 保健理念

    冬令进补 保健理念

      人们在长年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保健理念——“冬令进补”。   大自然寒冬树叶飘零,腐殖入土,于是有了来年的枝繁叶茂;人们在冬令进补,能为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冬令天气寒冷,万物藏伏,人与天地相应,人体精气内藏蓄积,是将息进补的好时节。现代医学观点,冬季气温低,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需要摄入比热天要多得多的营养物质,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此时人们的食欲旺盛,能较好地吸收。从经济角度来说,秋收后有了收获,人们调养补益也有了经济基础。于是,&l...

  • 评新书《中医感应、术数理论钩沉》

    评新书《中医感应、术数理论钩沉》

    研究古人必须神接古人,了解古人思维的基点,感应、术数之学就正是其中的核心,而在感应、术数之学的指导下,一些至今仍是费解的中医难题,我等亦可洞见机关。 卓廉士教授所著之《中医感应、术数理论钩沉》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著名学者陈寅恪曾说,研究古代文献应当“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此书从感应与术数着眼,庶几近之。今人研究中医,多有倡言思辨者,笔者亦屡屡得闻多种“终极真理”...

  • 整理了各大洲中医针灸立法情况

    整理了各大洲中医针灸立法情况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历时3年,先后对全球202个国家和地区的针灸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发现有183个国家有针灸应用,调研分析了针灸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整理了各大洲中医针灸立法情况。 亚洲 针灸已在中国、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韩国、以色列等国家取得合法地位。 目前日本针灸师尚不能得到医师待遇,针灸治疗费可部分从保险中支付。斯里兰卡将中医药纳入传统医学下归口管理,经斯里兰卡医药委员会审批并在有关部门注册后,中医师可以在斯里兰卡行医。缅甸国家卫生部设有传统医药管理局,并...

  • 石仰山 完善了百年“石氏伤科”的理法方药体系

    石仰山 完善了百年“石氏伤科”的理法方药体系

    石仰山,男,1931年3月生,江苏无锡人,1955年开业行医,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主任医师、名誉院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伤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首批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曾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多届黄浦区政协副主席。 •他拓展完善了百年“石氏伤科”的理法方药体系,强调内外并重,气血兼顾。 •他改良石氏发...

  • 用中医思维管理卫生院 用中医技术造福患者

    用中医思维管理卫生院 用中医技术造福患者

    今年50岁的管寿明,在浙江省江山市是位名人。这个“名”至少有两个含义,一是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备受患者追捧;二是乡镇卫生院院长,曾率多家卫生院向前奔。 临危授命成为卫生院“当家人” 管寿明1987年从浙江省丽水市卫校中医专业毕业后回江山市到王村乡卫生院从事中医诊疗工作。他在王村乡卫生院工作了10年,从一名中医新人成长为这家卫生院的“当家人”,不仅使卫生院的业务收入在全市卫生院中“拔头筹”,而...

  • 发宜常梳有道理 常梳头强身祛病

    发宜常梳有道理 常梳头强身祛病

    北宋年间的大文学家苏轼,一生坎坷,特别是当年被贬到广东惠州边远地区后,由于严重的精神创伤和生活骤变,使他形容憔悴,陡见衰老,未满60岁已须发变白、牙根动摇、老态龙钟了。为了健身,他接受一位名医劝告,坚持早晚梳头三四百遍。仅半年多时间,就逐渐从精神压抑和体能衰弱中恢复过来,身健心朗,面色红润,前后判若两人。因此,他在诗中写道:“羽虫见月争翩翻,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大意是:在皎洁的月光下,秋虫翩翩起舞,我站在空旷的轩阁上,散开长发频频梳理,梳得头脑清醒,筋骨越...

  • 改变医学的着眼点 明理才能行远

    改变医学的着眼点 明理才能行远

      “恒者行远”是某品牌轿车的广告语。笔者理解为:追求永恒的真理,才可以走得更远。   “智者明理”是笔者根据《汉书·艺文志》收录的《方技略》中“拙者失理”,反其意而成。   对于医学,什么才可以称得上永恒呢?这是值得每一个医生深思的问题。   改变医学的着眼点   有人讲,医学是治病的学问,医学的对象是病。但病是千变万化的,如果医学是针对疾病的话,如何可以称得上永恒呢?   换个角度,把医学定位于研究人体...

  • 夏天总是大汗淋漓 中医调理方法

    夏天总是大汗淋漓 中医调理方法

      指导专家   邓聪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学硕士   记者蔡卫杨通讯员陈瑶璇   番禺读者朱阿姨:我今年68岁了,身体一向很健康,但就是有一个毛病,很爱出汗,一到夏天更容易大汗淋漓。家人叫我去医院检查,但也没有检查出什么毛病,请问有无其他的调理方法?   答:一般来说,夏季炎热,出汗多一点是正常的,如果是由于气温高,或者在运动时出汗,是属于正常的。夏季暑邪当令,机体出汗多,“汗为心液”,容易耗损人体心阴,导致耗气伤津,出现身体倦怠...

  • 冬天抓些中药调理调理

    冬天抓些中药调理调理

      我身体一直不是很好,药店的医生开玩笑说,冬天是进补的好季节,抓些中药调理调理,等来春,保管你身体倍儿棒。   想想也在理,中药虽然没有西药效果快捷,却可以调节阴阳,建立全新的生理平衡体系,治标更治本。   而几味中药的名字,更赋予了我极大的想象。   独活,性味辛、苦,微温。主治风寒湿痹,筋骨挛疼,头旋掉眩,头颈难伸。其外观,一茎直上,是一种细茎无香的小草。单这名字,就叫人着实的喜欢,孤单、独自,不张狂,不沉沦,平淡中透着不屈。独活是一种境界,是一个人在时间的港湾中获得心灵自由的境界。   ...

  • 气郁型体质 调理需舒肝

    气郁型体质 调理需舒肝

      “气郁型体质的人,多由于肝气郁结,如工作压力大、不善交流畅谈,引起气滞血瘀。”广州市中医医院体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苏丽玲指出。并且思虑过度、惊恐过度也容易造成气郁。很多气郁型体质的患者都有一个表现,喜欢长叹一声,然后说:“我倾诉出来就会舒服很多。”   体质描述忧郁面貌、烦闷不乐、胸肋胀满、走窜疼痛、多伴叹息、睡眠较差、健忘痰多、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性格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   形成原因气机郁滞,与先天遗传及后天情志所伤有关。...

  • 仲景学说一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

    仲景学说一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

    公元150年,东汉医学家、被国内外医学界尊奉为医圣的张仲景诞生在南阳的土地上。他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自隋唐以后,张仲景著作远播海外,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享有盛誉。千百年来,仲景学说一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被中外医学者赞颂为“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 张仲景在与伤寒大疫的搏斗中,在挽救民众危亡的活动中,树立了崇高的医德,冶炼了精湛的医术,最后完成了垂法千古的医经。...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许彭龄,男,1934年生,主任医师,教授。护国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的奠基人之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名医传承工作站指导老师;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确定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2012年被北京中医药学会授予“北京中医药60年特殊贡献奖”。擅长治疗脾胃科、内科、妇科、儿科等疑难杂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

  • 中医理论能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思路

    中医理论能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思路

      中医理论是中医的核心价值,具有核心竞争力;而中药没有了中医理论指导,就会失去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批评中医者,有一个著名的论点叫做“废医验药”。“废医”,即认为中医理论不科学,统统应当废除,而由现代医学理论取代。“验药”,即一切中药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确定成分、疗效和毒性,才能决定是否可以临床应用。笔者认为,中医理论是中医的核心价值,具有核心竞争力;而中药没有了中医理论指导,就会失去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中医的理论,尤...

  • 经方是什么 经方应用需讲理

    经方是什么 经方应用需讲理

      为什么说“经方应用需讲理”呢?   因为目前在基层有一种倾向或者说误解,认为经方应用是可以不讲理的,只需参考别人的经验,或有些应用的指证,对症用方即可。对于小病小症,即使治错了危害也不大,可以不必太认真。   但是这种“拙者失理”“以剧为愈”的情况不断在临床一线蔓延,导致疑难病症越来越多。本来是轻浅小病,却因为误治变成了顽疾,这种情况的原因便是“不讲理”。经方界存在这样的误区已经很久,不得不辨。   ...

  • 回族割礼与中医治未病理念

    回族割礼与中医治未病理念

      回族有个生活礼俗:男孩子到12岁,要举行割礼,即割包皮。因为伊斯兰教规定男孩到12岁就要承担宗教义务,履行“天命”、“逊奈”的宗教功课。这种手术通常都有专门的宗教人员施行,采用最简单的冰冻麻醉法。尽管手术不免粗糙,但可预防由包茎和包皮过长导致的一些疾病。   割礼,回族俗称“逊乃提”即“圣行”,也叫成丁礼,指穆斯林男孩割掉阴茎包皮的仪式。据传,古代先知易卜拉欣曾奉安拉之命,要求其后裔所有男子都必须履行割礼。阿...

  • 间隙与经络 疏通经络的原理

    间隙与经络 疏通经络的原理

      经络的间隙组织液通道学说认为,经络存在于组织间隙之中,由于其多孔介质的孔隙构造,产生了低流阻、低电阻等有利于组织液流动和物质迁移的特性,形成了无管壁的间隙组织液通道,具有维持内环境稳态和协调脏腑活动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由此理论出发,笔者探讨经络实质与疏通经络的原理如下。   中西医共用的“间隙”   中医理论中有很多具体的解剖学概念,如皮、肉、筋、骨、血脉等,除了这些实体性的概念外,还存在着一类非实体的解剖学实在,包括分肉、分间、分肉间、分肉之间、大谷、溪谷、腠理、肉肓等,它...

  • 中医的适宜理论和技术

    中医的适宜理论和技术

    去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当前,中医药在海外发展状况如何?今年1月和6月初,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院长韦以宗先后两次应邀到美国纽约卫生职业大学讲学。记者近日见到了刚刚回国的韦以宗院长。他认为,中医药在海外发展,需要的是中医的适宜理论和技术。 我国的中医专家赴美讲学并非少见,但一般都是相关学术团体间进行学术交流。而进入美国医学教育的高等学府讲学却为数不多。美国对医学行业管理非常严格,例如非美国公民不...

  • 以中医人的眼光看 中医的哲理和方法

    以中医人的眼光看 中医的哲理和方法

      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深入开展,以中医人的眼光看,群众路线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蕴含和体现着许多中医的哲理和方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把督导工作贯穿活动全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推动面上工作健康发展。这个要求,其实就蕴含了中医“治未病”思想。“治未病”思想首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 刘汶教授中医基础理论深厚

    刘汶教授中医基础理论深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感染科主任刘汶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第二期学员中的姣姣者。作者在3年研修期间,积累了大量学习心得和临证经验,汇集其感悟和临证实录的《刘汶脾胃病临证心悟》近日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捧读刘汶教授的新作,感慨良多。该书布局新颖,独具特色,可见作者善读书、善临床、善师承的“三善”功力。上篇为“读经典”,收录了作者的读书心得52篇,其所读之书涉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以降的多部临床著作,可谓广收博采。其中有论方...

  • 中医理论“七情”导致疾病

    中医理论“七情”导致疾病

    中医理论体系非常强调 “七情”导致疾病。认为现代人得病主要来源就是两个,一个是“七情”过极,一个是 “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度。那么七情具体是什么?简单来讲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喜是伴随愿望实现、紧张情绪解除时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情绪研究认为:快乐是指盼望的目的达到、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愿望实现是喜的来源。机体的脏腑精气充盛,气血和调,生命状态良好,则感受敏锐且对生活期待高,易于对愿望实现产生相应的内心...

  • 中医临床坚持循证医学理念的实践

    中医临床坚持循证医学理念的实践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顾名思义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英国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教授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医生开具处方,制定治疗方案,政府机构做出医疗卫生决策等,都应根据现有的、最好的研究结果来进行。 中医发展须借鉴现代医疗技术 古往今来,中医学一直都强调临...

  • 银屑病阻断遗传提供了理论依据

    银屑病阻断遗传提供了理论依据

      《银屑病患者必读》一书告诉我们:银屑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与相关环境因素交互作用才发病的,遗传因素的表达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银屑病是否发病,环境因素(紧张、焦虑、抑郁、过度劳累等)的影响要更大一些。换句话说,外观健康的人并不一定没有银屑病的遗传基因存在。   这段话至少有两点对于银屑病患者有利。   第一点是,外观健康的人也可能有银屑病的遗传基因存在。所以我们和他们是平等的,不必自卑。   第二点是,遗传因素和“遗传因素的表达”是两回事。...

  • 《周易》影响历代医理

    《周易》影响历代医理

    《周易》向来被看作儒家的最高经典,被冠为“群经之首”,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中医药理论也深受影响,有“医易同源”之说。 《周易》影响历代医理 《周易》对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影响绝非局限于某一个方面,今天纵观这一理论体系,无论是本体论、认识论、思维方法论等方面,还是理论的基本构架、生理、病理、病因,乃至诊治、药理、方术等无不存在《周易》的影子;并且随着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和丰富,《周易》与中医药理论结合的更紧密、更深入。 如果说,在中医药理论形成期,...

  • 配伍的道理《伤寒论》“少与”和“多与”

    配伍的道理《伤寒论》“少与”和“多与”

    “中医开方是开格局、开方向的”,“中医是用气味来治病的”……诸如此类的言论看起来很“中医”,也对当世的中医西化风气起到了一定的纠偏作用。但笔者以为,在纠偏的同时又制造了新的偏,让后学者更多地关注了药物的配伍和比例(剂量比),而忽视了对于单方的药量和单味药剂量的关注。后学者会误认为:“既然剂量大小都一样治病,只要比例、格局对了就可以,那用大方就不如用小方节省药材。” 打个通俗的比方:有人...

  • 陆渊雷践古理创今法 中医之方对证不对病

    陆渊雷践古理创今法 中医之方对证不对病

    陆渊雷(1894年-1955年),字彭年,著名中医理论家、教育家、临床家。他自幼勤奋好学,从朴学大师姚孟颐学习经学、小学,工书法、金石,于诸子百家、史、地、物理、算学等书无所不读,并通英、法、德、日诸国文字。1925 年,拜恽铁樵为师,协助办校;又师事章太炎,学习古文学及中医基础,深得两名家之教益。 1927年悬壶沪上,提倡中西医汇通,临证以西医方法诊断,运用经方治疗,擅治伤寒等流行性热病、慢性肝炎、肿瘤等病。一生著述颇丰。 法宗仲景 践古理创今法 中医之方对证不对病 陆渊雷中医理论功底堪称一流...

  • 中医学 古代哲学 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

    中医学 古代哲学 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

    刘景源,1943年生于河北唐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古典医著教研室、温病教研室,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年。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首席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项目《温病学》主讲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特别专项课题《历代疫病流行文献整理及献方献药研究》负责人。 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天人合一”即...

  • 常见病 进行自我调理

    常见病 进行自我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 器官功能会逐渐减退,难免 会出现一些病症和不适症 状。对此,只要通过一招半式的简便方法,进行自我调理便可获得改善。 视力减退用指肚按 摩两眼眶四周各36次,耳 闭眼轻揉眼球36次,至微 有眼泪出来为度,然后按摩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角稍上 方凹陷处)36次。还有一招 是转眼珠,顺时针、逆时针 各转20余次,再用双手中 指和无名指压在上下眼皮 上左右来回搓36次。以上 二招若常练习,可延缓老 花,防治目赤肿痛、近视、早 期白内障、迎风流泪等,能 有效地提高视力。 耳鸣不止耳鸣时立 即咬牙切齿,...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