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293页
-
中医进食养生保健方
几千年来,在观察了无数的人群因食用了不合时宜的食品导致健康问题后,中医提出了一些适合冬季进食的安全食品。 水产类 首选:甲鱼。 最佳食法:煲汤。甲鱼煲汤,第一次一定要时间短,保持鲜嫩,吃味道;吃过一次后,第二次连同它的背甲一起小火慢炖,这样会把鳖甲内滋阴润燥的成分一同熬制出来,有利于多重吸收,多重滋润补益。 原来如此:甲鱼在中医看来,是平性偏温的,是适合这个季节吃的水产品之一,不必多吃,每个月能有一次就会起到很好的温润作用,尤其是脏器获得的滋润会更多。同时,身体内部会因为甲鱼的滋补,而提...
-
饮食疗法是中医且贯穿始终的一种疗法
饮食疗法是在糖尿病治疗中使用且贯穿始终的一种疗法,它通过合理调配饮食,使病人得到足够营养,特别是对合并有慢性病者,有助于患者从消耗性疾病中恢复,有效地控制糖代谢和血糖水平。糖尿病食疗总原则为:低热量、高容积和抗饥饿。具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控制总热量在医师指导下,估算每日所需热量,合理安排食物中三大营养素的比例,以有效地控制血糖。饮食应以淀粉食物作为每餐的基础(淀粉占热量55%-60%),配合适量蛋白质食物(占热量15%-20%)和脂肪(小于总热量25%)。除忌食甜食外,并没有绝对能吃和不能吃的食物,关...
-
中医药膳调失眠:食疗数方
失眠在我们现代生活中非常常见,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认为,失眠一症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引起的阴阳不交、阳不入阴所致。对于失眠,除了寻求医生帮助外,如果能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也能较好地改善睡眠状况。失眠者应以清淡滋补类饮食为宜,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保证获得足够的营养。可食用新鲜蔬菜瓜果(白菜、番茄、土豆、芋头、黄瓜、菜花、苹果等)、优质高蛋白(如豆制品、鸡蛋、瘦肉等)食品。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佳,不宜吃得过饱。睡前1小时食用药膳,食后稍稍休息,排除杂念再就...
-
哈医巧用食物采治病
哈萨克族医生认为,驼奶性微热,其他奶性平。奶有滋补、安神;养阴、解毒作用,可作为病后身体虚弱者滋补之用,还可以治疗除硫酸铜以外.的其他毒物造成的中毒。驼奶加入微量马钱子发酵后饮用,可以强阳壮体,并对食道炎、手术后恢复及减少化疗不良反应有益。酸奶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并可稀释血液,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黏度。发酵的马奶(和木孜)性平,可补气强身,还可用于防治贫血、肺痨、虚损等病症,加入丁香末饮用则疗效更佳。马奶发酵后的沉淀物可用于催吐,治疗痰食积滞。 羊肉和马肉性热,...
-
中医 鱼的功效
鱼的种类颇多,中医历来认为,不同的鱼有着不同的功效。 缮鱼:甘温,可补虚生血,尤其适合于产后血虚妇女食用,但内热之人不宜多食。墨鱼:甘平,可滋肝肾、利血脉、调经带、多食无妨。带鱼:甘平,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鲤鱼:甘平,可利尿消肿,通乳止咳。腹水、缺乳妇女和咳嗽病人食之有益。鲫鱼:甘平,可益气健脾、利尿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适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少乳。黄花鱼:甘平,可开胃益气、调中止痢、明目安神。可治久病体虚、食少乏力、目昏神倦等。桂鱼:甘平,可补虚劳、健脾胃、益气力。对久病气...
-
中医食疗祛斑:黄褐斑 雀斑
色素斑呈点状或圆形、卵圆形,或呈各种不规则的形态;分布在颜面部,尤其是鼻与两颊周围最为常见,大小如同针尖至米粒大,直径一般在2毫米以下,呈淡褐色至深褐色不等;分布数量少者几十个,多者成百,多数呈密集分布,但互不融合,孤立的布散在面部周围,严重者也可见于手背、颈、耳前后、耳腔、肩臂等躯体暴露的部位。多数呈对称性。经过一夏阳光的照射,皮肤白晳的人特别容易长出黑斑,令爱美的女性们心恼不巳。 中医认为,黄褐斑、雀斑事由平素性情忧思抑郁,脾气不足、虚热郁结不散而引起,故调理时应事以疏肝健脾、滋肾清热,理气和血为原则.而最重要...
-
中医食疗偏方抗肿瘤 7方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类疾病,至今尚无特效的预防和根治方法。肿瘤生长时,会同机体争夺营养,引起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而且在对肿瘤病人进行必要的手术、放射、化学等治疗的同时,也常常加重营养不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因此,合理的保健食疗对于肿瘤患者的康复和延长生命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肿瘤推荐食疗方 ●方1、八宝粥材料:党参、白术各15克,茯苓、怀山药、芡实、莲子、苡米各50克,大枣10枚,糯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莲子去心,诸药加水适量,煮30分钟,滤去党参、白术药渣,加糯...
-
勤锻炼加中医食疗防颈椎病
准备 两脚分开同肩宽站立,两手下垂,全身放松,舌抵上腭,注意力集中在头顶百会穴(头顶两耳尖连线中点)。 回气 深吸气,两手掌心向上托起,捧气似球,贯入百会穴。下一次深吸气,掌心向下,双手推气贯人丹田。做5次。 点头 头向前点,双脚脚趾用力抓地。然后头向后仰,一前一后为1次。共做99次。 转颈 以颈椎为轴,带动腰椎,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次,然后按逆时针方向再旋转9次。 甩手 双臂同时做自然的前后摆动。向后摆时用力,向前时则放松,任由手臂自然摆回。向前摆动时,双脚脚趾用力抓地;向后摆动时,两脚跟稍微提起,双臂尽量...
-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的6种食疗方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儿科的常见病。该病患儿的体内可出现广泛的白细胞碎裂性小血管炎,这种病变可发生在其皮肤、肾脏、关节及胃肠道,甚至可涉及心、肺等脏器。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未明确,但常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吃某些食物(如鱼、虾、蟹等)、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抗生素等)、寒冷的气候、寄生虫感染(如蛔虫感染等)、昆虫咬伤及接触花粉等诱发。该病患者多为2~8岁的儿童,男孩的发病率略高于女孩。大多数过敏性紫癜患儿在发病前1~2周内可出现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低热、乏力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进而可出现典型的“紫癜&r...
-
夏天医食两用丝瓜“三豆汤”
丝瓜具有一定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是夏天医食两用的一种蔬菜。 丝瓜味甘、性凉、无毒,入肝、胃经,具有消暑利肠、去风化痰、凉血解毒、通经活络、行气化瘀等作用,适用于热病烦渴、痰喘咳嗽、乳汁不通、筋骨酸痛、肠风下血、痔疮出血、血淋崩漏、痈疽疮疡、无名肿毒等病症。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丝瓜富含的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可增强皮肤弹性和提高抗皱能力,起到防止皮肤老化、消除斑块、痤疮及黑色素沉着等特殊作用,使皮肤保持洁白、光滑、细嫩。 丝瓜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可用于抗坏血病及预防各种维生素C缺乏症。丝瓜提取物对乙...
-
中医看养心贵在静心 吃养心安神的食物
在中医看来,养心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而养心贵在静心。养心不仅仅是保护好心脏这个器官,还包括身心的调养。养心重在养神,而养神,说到底就是净化我们的灵魂。不过想要净化心灵,首先要从饮食着手。 一方面,要多吃养心安神的食物,比如茯苓、莲子、百合、小枣、藕粉、银耳、鸭肉等。另一方面,要多吃“真正的食物”,也就是最自然的食物。在食品安全问题显著的今天,这个要求似乎显得有点奢侈,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要尽可能地吃更加天然的食物。这样可以让我们的肠胃更健康,身体中的毒素更少,心脏也就更健康。具体该怎...
-
中医食疗主要在于平衡膳食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明确提出了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四大类饮食是我们主要的膳食构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要全面吃,整体吃,不能偏颇。 如果由于营养不全面,或是因为疾病消耗的原因,出现营养的失衡,甚至脏腑阴阳、气血、寒热的不平衡,那么就应该进行调补以恢复平衡。 调补营养不良导致的五脏虚实 第一,属于脾虚导致的消化不良,表现为食少腹胀,乏力倦怠等,用健脾的方法进行调补。常用人参、白术、山药、扁豆、砂仁等。 第...
-
慢性疲劳也是病:中医药粥来调治
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家后,蒙头大睡,一觉醒来,又是一天的冲刺!即使被一种称为“慢性疲劳征”的疾病缠上也懵然无知,仍为生活不断地打拼,但你的身子到底还能撑多久?因此,医学专家指出:慢性疲劳也是病 一般人经过一轮疲劳后,休息一宿就可恢复充沛精力。但有些人会持续数月仍感到疲惫不堪,并伴有肌肉疼痛、头痛、低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夜间盗汗、喉部刺痛及多个关节疼痛等症状。这说明已经被一种不太熟悉的疾病一一慢性疲劳综合征所侵袭。而大部分人都不把这些状况视为病症,掉以轻心,最后影响到个人的学业...
-
中医学之气,气机升降出入机理的粗浅临床经验
中医学之气,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是指脏腑经络组织的功能活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尽管不同的气,有不同的运动形式,但可归纳为升降出人四种基本形式,这些基本形式体现于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以及脏腑组织间的协调关系。当升降出入运动障碍,即可产生病变。因此,掌握气的升降出入机理,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个人对气机升降出入机理的粗浅认识,结合临床经验,试述于下。 一、气机升降出入机理 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经络联系,阴阳平衡,营卫气血运行,津...
-
《杏林教学心悟》对中医教育追求与探究的好著作
2017年年末,苏颖教师的新书《杏林教育心悟》由东北师范大学出书社出书。苏颖是国内闻名的内经学研讨专家,带领学术团队在中医运气学范畴做了大量开创性的作业,创建了五运六气教育科研基地,出书了《五运六气探微》《五运六气概论》《五运六气医案评析》《明清医家论瘟疫》等系列学术著作,形成了本身学术研讨特色。与这些学术著作不同,《杏林教育心悟》是一本记载教育名师生长脚印及心路进程的著作。 1978年,苏颖考入长春中医药大学,结业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医教育、科研、临床作业,至今整整40年。从中医学子生长为中医学者、教育者,她有许...
-
《濒湖医案》佚案中运用药物外治的验案
药物外治的理论与内治理论相同,所不同的是给药的途径、用药的方法的差异。其机理主要是内病外治,上病下取,药物经皮肤经络而达到病变部位,通过皮毛、腠理、经络气血的作用,调整相关脏腑组织的疾病,发挥其整体治疗作用。清代医家徐大椿曾说:“疾病由外入内,行于经络,脏腑者,必服药驱之。若病变部位已固定,或在皮肤、筋骨之间,可用膏贴之,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将病邪提出,或散解病邪,较服药有力。” 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的《濒湖医案》佚案中有多则运用药物外治取效的验案。可见李时珍非常...
-
热病治疗 中医广泛参
中医的发展和热病是分不开的。汉代的张仲景、金代刘完素以及清代的叶天士,都是治疗热病的大家。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凡是有大的瘟疫流行,中医药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不论上世纪50年代的乙脑流行,还是2003年的非典,中医药都彰显了风采。虽然如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热病的治疗方面,中医参与的比例越来越少,什么原因呢?其中有政策方面问题,也有我们中医自身的问题,国医大师路志正常教育我们,中医要想发展,要靠我们自己。有许多感染性疾病,现代医学束手无策,我们应该努力冲上去,不能畏缩不前。 一位发热病人,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