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297页
-
《医方类聚》《御医撮要》《御修医方类聚》
《医方类聚》系朝鲜金礼蒙、梁诚之编纂。全书为266卷,存世262卷,汇辑了152部中国唐、宋、元、明初的著名医书及一部朝鲜本国医书《御医撮要》,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书籍在我国早已失传或仅存残部,包括医方5万余首。近日,笔者走访了湖州市中医院原副院长潘嘉矿先生,听他讲述了湖州中医与《医方类聚》的故事。 据传,《医方类聚》初版仅30部,在朝鲜已绝本,仅存一部收藏于日本皇家图书馆。1852年,在江户幕府医官喜多村直宽主持下,《御修医方类聚》得以重刻,对所缺篇目多有补充,于1861年完成,称为“文久元年...
-
以鲜活的方法诠释着中医脏腑理论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的农业嘉年华是个不错的观光地,其中的3号馆为本草华堂馆。该馆按照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从主入口进入场馆,分别是心、肝、脾、肺、肾五大主体功能区,以鲜活的方法诠释着中医脏腑理论。 我在心区首先看到了活泼可爱的人参娃娃和火焰雕塑组成的景观。火焰雕塑寓意心为君主之官,在五行属火,主血脉。这里种植了人参、丹参、连翘、当归等20余种中药,北部设计了一个水池,池中的五彩鱼悠闲地游在其中,体现中医学火中有水,水火既济的阴阳平衡理念。 肝主目,肝区的“双眼”雕塑十分形象。一...
-
临方炮制 中医处方调配
临方炮制是指在处方调配中,根据医师的处方用药习惯不同,或根据病情需要,临时对原有的中药饮片进行特殊加工的方法。临方炮制的常用方法为拌、炒(姜汁、酒、醋、盐水等)、捣。其中捣法相对简便,如苏子、莱菔子、酸枣仁等种子类药物,以及砂仁、豆蔻等含挥发油的药物,都应在处方调配时捣碎,如提前破碎会导致其有效成分丢失。这些用药方法属老中医的经验传承,有其独到之处,可使药物更加符合病情需要,能扩大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现将几种常用的临方炮制中药介绍如下。 砂仁拌熟地:将砂仁捣碎,拌粘在熟地上,既免除了...
-
《遇见中医:一个医学小白的经方之路》推介
中医历经数千年的光阴,名医大家辈出,医学流派林立,学术思想流传广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师承这种传承模式。这一模式是中医传承的主要形式,对众多医学流派的产生及中医的传承、发展影响深远,更令中医界出现了学术争鸣、百花齐放的盛景。 《遇见中医:一个医学小白的经方之路》(以下简称《遇见中医》)作者陈权先生以跟师模式学习中医,笃学好古,追慕仲景之道,孜孜无怠、乐此不疲,并根据学习体会及所闻所遇感悟写下“岭南中医传承人故事,散文式中医科普作品”《遇见中医》,令人赞叹,余亦因岭南中医后继有人而...
-
中医系统思维与慢性复杂性疾病
络病理论架构下的慢性复杂性疾病现代中医辨治探究 目前, 慢性复杂性疾病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我国其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1]。络病理论形成与发展在保持中医系统、整体、恒动、辨证观念优势同时, 引入西医先进的科研、诊疗技术及微观领域研究的先进成果, 集成中西医各自优势, 相辅相成, 在慢性复杂性疾病研究与诊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基于此, 本文将探究在络病理论架构下的慢性复杂性疾病现代中医辨治理念, 进而为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慢性复杂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系统思维与慢性复杂性疾...
-
中医发展在于中医思维之发展
转眼在书院学习已满一年,与王琦院士在一起的日子里,我对中医的认知也在不断成长和提升。 中医发展在于中医思维之发展,在于中医经典之传承。王琦院士指出,中医思维不仅是传统的,更应该是开放的。 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书院请来几位西医大家为大家授课。这些课程内容对每个人思想影响之大,可用“震撼”来形容。通过听课,我意识到,在中医的学习和应用中,既要有中医本位思维,又要有跨界思维;既要有传统思维,还要有现代思维;现代中医人,既要有中西医结合思维,还要深入学习西医思维;既要有整体思...
-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分类演变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科学构建思路和方法 医学发展要求中西医要结合, 中医这一超前的思维是其坚实的根基, 中医临床思维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中, 是引领未来世界医学文化前进的罗盘。临床思维能直接反应一个医者的中医理论是否全面掌握、临床经验是否丰富、处方用药是否正确等, 所以, 厘清中医临床思维模式, 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效果, 提升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而且也是造就优秀中医临床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本文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研究现状、特点及科学构架, 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总结, 探讨...
-
中医问诊内容的发展历程 中医问诊客观化研究现状
中医问诊内容及客观化研究探析 中医问诊是指医生采用对话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生时间、发展及现状、治疗过程等,是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中医问诊是中医四诊之一,是医生了解患者病情的重要方法。由于疾病的某些情况,如患者的自觉症状、过去的情况、用药效果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在某些疾病或发病的早期,患者缺乏明显的客观异常体征而问诊获得诊断病情的资料就显得尤其重要。 中医问诊内容的发展历程 综合中医问诊的发展过程,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其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初期:先秦时期至战国时期;...
-
中医风的含义与演变 风淫病症举要
一、风的含义与演变 风的含义,风是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综合有关记载,风的含义与演变主要集在六个方面:一是形声字,虫为形符,凡为声符;二是风乃天地之使;三是阴阳怒而为风;四是八方之风,标志四季的律书;五是虫八天孵化而出;六是风淫末疾等。此外,风还可以作为地名、国名、官名、鸟名、诗赋名等。 在中医学领域中,将四时不正之气致病者,为淫或邪,内经有八风之说,东风名和风,伤在肝,外病在筋;东南风名熏风,伤在胃,外病在肌,南风名热风,伤在心,外病在脉;西南风名温风,伤在脾,外病在腹;西风名商风,伤在肺,...
-
中医的现代化 中医现代化的必然性
中医现代化新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 中医的发展迎来了又一春天。因此, 社会上对中医的关注与讨论日益增多。人们按照西医现代化的模式与方法对中医理论及诊治做了长期、大量研究工作, 但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医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并未找到真正适合中医现代化的切入点。笔者从中医现代化的本质、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如何实现中医现代化以及中医现代化的意义出发, 探讨中医的发展与未来。 现代化的本质 现代化是全社会范围一系列现代要素及其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