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

  • 中医四诊仪器研发

    中医四诊仪器研发

      编者按:自上世纪50年代我国学者开展脉诊仪研究以来,已在脉诊仪、舌诊仪、四诊仪等诊疗仪器研发方面取得一批成果。在新形势下,为进一步系统梳理中医四诊的源流和现状,深入研讨中医四诊仪器研发的主要瓶颈,明确未来发展方向,5月15~16日,围绕“中医四诊仪器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前沿方向”的主题研讨会召开,现摘编部分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医改给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医药为医改提供了动力,医改离不开中医药。美国医药卫生的经费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8%,中国占5%,而中国的GDP是...

  • 中医四诊合参“辨”出结果“证”

    中医四诊合参“辨”出结果“证”

      辨证论治是通过中医四诊合参“辨”出结果“证”,据“证”确定治疗方法的一种诊治模式。辨证论治只是中医学的诊治模式之一而不是唯一,虽是常用的诊治模式之一但不是“全能”。为了“人为地”保持中医特色,“违心”地说中医就是辨证论治,既会“曲解”辨证论治,也在影响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和健康发展。   辨病是治病求本的重要环节   《内经》记录病名30...

  • 中医四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中医四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包括望诊、 闻诊、 问诊和切诊四种 (合称 “四诊” ) , 是在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 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中医 “四诊” 操作程序及方法的规范化、 标准化是促进中医学科建 设、 学术发展和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的基础性工作, 是教学、 医疗、 科研、 管理及对外交流的需要。 中医四诊的一些内容虽然与时俱进, 反映了时代的特征, 但临床实际中的实施、 操作过程, 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导。 因此, 本共识是...

  • 余国珮“燥湿为纲”学说的理论渊源 论中医四诊

    余国珮“燥湿为纲”学说的理论渊源 论中医四诊

    新安医家余国珮“燥湿为纲”学术思想探析 余国珮, 字振行, 号春山, 清代婺源沱川 (今江西婺源) 人, 著有《医理》一卷, 《婺源余先生医案》 (简称《医案》) 一卷, 《痘疹辨证》二卷等。余氏认为:“万病之源, 皆以燥湿为本, 化阴化阳为变, 若医者能察其变而治之, 则内外诸症可尽之”。又言:“盖言医必先明理, 明其理而能知治病之法, 并可悟却病之方”, 故静心钻研, 力学笃行, 著成《医理》, 将易、道、医之理论融会贯通, 并创...

  •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内容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内容

    中医药源于华夏先民长期的医疗实践,望、闻、问、切是中医特有的疾病诊查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新兴的诊疗技术不断涌现,不仅冲击着传统的中医诊疗技术,也激励着中医人不断学习。中医要探索现代化之路需借助科技的力量,汲取其可取之处,以此丰富自身,从而使中医焕发新时代特有的活力。中医产生之时,初心是保生为民,因此中医虽要求变,但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具体情况、时代特色与普通民众对中医的需求,以实际疗效为衡量标准进行改革与创新。方便、有效是中医的特色,亦是其生命力所在。四诊是中医获取疾病信息的方法,医师临证时运用四诊...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