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

  • 儿科名医徐小圃 四诊合参 分期论治

    儿科名医徐小圃 四诊合参 分期论治

      徐小圃擅长望诊,对于钱乙、夏禹铸等的“望面色,审苗窍”深有体会。极重视切脉,主张辨证识病必须脉证相参,反对“小儿气血未充,脉无可诊”之说。强调诊小儿必须切脉。   强调医者应具有既病防变的全局观。小儿疾病传变尤为迅速,故应先期采取措施,防止病邪内陷,并时时顾护阳气。   四诊合参辨证严谨   儿科古称哑科,诊断时全赖医者的细心观察。徐小圃审证察色一丝不苟,望闻问切更具独到之处。他诊病边问病情,边望神志,详细切脉、按腹,听啼哭、咳嗽、气喘声。他常说:...

  • 心律失常当注意三因治宜四诊合参

    心律失常当注意三因治宜四诊合参

    国医大师张静生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致力于中医内科疑难病的研究,尤其对冠心病、心律失常、重症肌无力等慢性病、疑难病的治疗经验独到,疗效显彰。笔者试将张静生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简介如下。 病因病机 张静生认为心律失常病位在心,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脏气血阴阳亏虚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病基础。心主血脉,精神之舍,心气心阳是心脏赖以维持其生理功能的动力,阴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禀赋不足,久病失养,或邪毒、药毒损伤本脏,导致气血阴阳亏虚,血行...

  • 单方验方简而廉 四诊合参尤重问

    单方验方简而廉 四诊合参尤重问

      中医已历数千年,其中先圣先贤之学说,有应发明而未发明者,有已发明而又晦盲者,去其糟粕,存其精华,以示国人,以昭来者,我辈之责也。   ——萧龙友   萧龙友(1870年-1960年)原名方骏,字龙友,号息园、息翁、息公、蛰蛰公、玄玄老人,后以字行。1949年以后,改息翁为不息翁。著名中医学家、临床家、教育家,文史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学部委员(即今日之院士)。   萧龙友于1870年(清同治九年)农历正月十四出生于四川省潼川府雅安县(今三台县)学署。自幼年便究心医药...

  •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源流考辨与笺正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源流考辨与笺正

      近年来,中医学界再次强调“读经典,多临床”,理论联系实践,传承中医药学理论、知识与方法(学)等治学精髓。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也曾说:“传承创新工作中,需要对中医药理论渊源、演变、变革、发展,完整系统梳理。还要在中医药纳入现代科学范畴的基本框架下,厘清其基本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明确其对医疗实践的指导作用。”   笔者结合临床实践以及对有关文献、专著、教材,尤其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学经典著作的研究,更深感至精研读中医学...

  • 四诊合参是说中医必须通过四诊搜集患者的病情

    四诊合参是说中医必须通过四诊搜集患者的病情

      一中医初学者来信说,最近女儿一直流清涕,有时鼻塞。认为是寒症,便先用红糖姜茶,再用荆防颗粒,还用过黄元御的紫苏姜苓汤,但效果都不明显。以前感冒都是1~2付药就好的,这回却不灵了。为此很是纳闷。   回答这个问题,让笔者想到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是说中医必须通过四诊搜集患者的病情,去伪存真,然后辨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再进行论治。如四诊信息反映的证型非常统一,就比较容易辨识;如反映的证型不统一,甚至互相矛盾,就会很难辨证,甚至寒热不辨、虚实不分。   上面这位中医爱好者就没有分清寒热。问题...

  • 量身定做“四诊合参”冬病夏治的防与治
  • 中医四诊合参“辨”出结果“证”

    中医四诊合参“辨”出结果“证”

      辨证论治是通过中医四诊合参“辨”出结果“证”,据“证”确定治疗方法的一种诊治模式。辨证论治只是中医学的诊治模式之一而不是唯一,虽是常用的诊治模式之一但不是“全能”。为了“人为地”保持中医特色,“违心”地说中医就是辨证论治,既会“曲解”辨证论治,也在影响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和健康发展。   辨病是治病求本的重要环节   《内经》记录病名30...

  • 中医强调“四诊合参”中医切脉

    中医强调“四诊合参”中医切脉

    中医强调“四诊合参”,是因为疾病往往错综复杂,单凭一种手段容易出错。所以需要互相印证。这也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各有所长,各有局限。所以需要互相参照,取得最大的一致性,才好下定结论。 望:内容很多。象癫狂痴呆等精神病人,随便一个人都能一看便知。因为病人的行为言语都很异常——面对墙壁高声叫骂,奔走呼号,疯疯癫癫,胡言乱语。可是...

  • 四诊合参收集症状 分出主症和兼症

    四诊合参收集症状 分出主症和兼症

    国医大师熊继柏论临证思路 熊继柏教授(以下尊称“熊老”)十三岁习医,十六岁行医,从事中医临床六十余年,通晓中医经典,谙熟方药,临证善于辨证施治,因证选方,因方用药,是国内外著名的中医专家。善治各种内科杂病,妇科、儿科病证,以及各种疑难杂证。其所论述的临证思路对于正确的临证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兹整理如下。 四诊合参收集症状 熊老指出中医诊断的原理即《黄帝内经》所言:“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通过四诊收集掌握五脏外应于表的症状、体征,如脉...

  • 由四诊合参到中医精准辨证论治

    由四诊合参到中医精准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与特色, 证候则是辨证论治的起点与核心。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构成要素来自望、闻、问、切的四诊信息, 即四诊合参。时代需要中医的精准辨证论治, 这也是中医发展的内在要求。前提是需要对中医辨证论治做一梳理, 即中医辨证论治经历了怎样的演进过程, 其未来发展方向如何?笔者不揣浅陋, 对此做一论述。 中医辨证论治模式变迁中的“常”与“变” 现代中医诊断施治的模式, 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7种: (1) 中医辨证论治; (2) 辨中医“病...

  • 四诊合参 辨证治“贫”

    四诊合参 辨证治“贫”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要切实发挥好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党群服务中心和村委会要回到群众当中去、回到村民当中去,服务群众才有生命力,才能成为党建主阵地、育民大课堂,便民服务站、和谐新平台。”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建华在学校对口扶贫村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南蒲村党群服务中心揭牌仪式上如是说。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坚决落实“十六字”方针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扶贫文件精神,紧扣“精准”二字,充分发挥学校医疗、...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