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298页
-
从西医病名与中医病证结合探讨中医未来发展之路
病名是临床实践中最基本的概念,代表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因中医病名较多,容易混淆难辨。中医和西医病名命名体系存在差异。由于现代人在古文修养方面的缺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医和西医在临床上的结合应用,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成为制约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中西医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与科学技术背景下形成的学术思想、学术传统,各有优点,又各有局限,直接借用西医病名、排斥西医病名、固化坚持中医传统病名均不利于中医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医病名诊断应在挖掘、传承的基础上,拓展其内涵及外延,最终走向规范化。坚持临证中医和西医...
-
历代医家论少阳三焦 陈潮祖详解小柴胡汤
陈潮祖是我国著名的方剂学大家,今整理陈潮祖上世纪九十年代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系列学术讲座中的珍贵录音,节选小柴胡汤相关章节,详述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之临床应用,与同道分享,以期共勉。 历代医家论少阳三焦 少阳包括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包括胆囊、胆管,但手少阳三焦到底有无形质,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内经》和《难经》对三焦的描述各有不同,《难经》说有名无形,《内经》说有形有质。《难经·二十五难》记载:“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难经&middo...
-
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甘肃省名中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许自诚,从医70年,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保护项目“中医脏腑辨证诊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他长期致力于中医脾胃病的临床研究和诊疗工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多年来,许自诚教授诊治疾病,以脏腑学说为指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临床认知,总结如下。 一个核心: 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脏腑学说是中医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的奠基石,是可以实证的科学理论。 一条道路:走现...
-
评《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版
《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版出版是一件非常值得祝贺的事情。忆及1998年在《中医方剂大辞典》第1版出版时,我专程到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作了专访,并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题为“集古今医方大成,立千秋岐黄伟绩”书评,20多年过去了,辞典第2版又以崭新的面貌隆重面世,令我由衷高兴。 南京中医药大学彭怀仁研究员在方剂学领域积淀丰厚,造诣颇深,在他的带领下,100多位中医界专家潜心整理研究了十二个春秋,编纂成《中医方剂大辞典》(全书11册,1800余万字,96592方),于1992年起...
-
开一张合格的中医处方
几千年来中医药护佑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在今天中医药继续为了全民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中医药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全国大多数省份都有独立的中医药大学,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高了良好的物质保障。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吃惊地发现在临床上很大医生竟然很难开处一张合格的中医处方来(这里说的中医处方特指中药汤方)。 中医药理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有完备的理法方药,方剂是指在中医理论中医治法的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而有序组成的药物。一张好的处方可以看出医者的思路,...
-
中医方剂之集权与分权
集权和分权一般是指组织系统中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和制度。集权是指由最高管理者集中领导、统一指挥,把决定一切事务的权力都集中在上级核心机关,下级机关和部门只能根据上级核心机关的决定、指令和指示办事,而不得擅自越权,各行其是。分权是相对于集权而言,是在多层次、多机构的管理系统中按照一定规则把权力合理分派给不同机关和部门的规定和制度,上级核心机关只对关于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下级机关和部门则在自已的管辖范围内有权自主决定一些一般事务性的问题。中医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病情实际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用适当药物组成的有君、...
-
中医处方勿用生僻药名和难辨字迹
《吴医汇讲》是我国最早的医学期刊,为清代名医唐笠山所编辑。近读该书,其中有两段关于中医处方用中药异名和处方字迹潦草的记述。 文章说国家征收赋税,通知单要写清楚,好让人看懂;良将带兵打仗,兵法上要求以神速为贵。作者曾经看见一张中医处方上有小草,一般人不知道小草就是远志,而认为是细小的甘草。又有一张医生开的处方上有蜀漆,市场上商人不知道蜀漆就是常山之苗,而叫加上干漆。诸如此类的例子不少,如把玉竹写成萎蕤,乳香写成薰陆,天麻写成独摇草,人乳写成蟠桃酒,鸽粪写成左蟠龙,灶心土写成伏龙肝等。很多中药原来都有古名,但...
-
辨识病位 是中医辨证过程重要的基本内容
病位,即疾病发生之所在。辨识病位,是中医辨证过程重要的基本内容,但由于受传统文化理念与认知条件的影响,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并非建立在实体解剖之上,而是“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灵枢·本藏》),因而对病位的认识就不仅指形态结构上的位置,而更多的指功能上的位置。在此背景下,中医学主要把病位分为两大类,即空间性、实体性、具体性病位与时间性、功能性、模糊性病位。前者即病变所在,较为直观而具体,如脏腑、经络及外合的皮肉筋骨、五官九窍等;后者则是对主要症状与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后,...
-
《医法圆通》论治特色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医法圆通》目病诊治经验探讨 《医法圆通》 为清代著名医家郑钦安所著。本书详 述了各种临床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 强调外 感当以六经为提纲, 内伤当从阴阳论治。笔者通过对郑 钦安《 医法圆通》 中目病的诊治仔细研读, 总结出治疗目 病的经验, 以供临床参考。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 . 1 外感 郑钦安曰: “ 从外感者, 多为染天行时气而 作。 ” [ 1 ] 时气指六气, 即风、 寒、 暑、 湿、 燥、 火。无论何邪 由外入内, 初起见恶风、 畏寒、 恶热、 头痛、 红...
-
疼痛有寒热虚实之分 中医痛症诊治
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从医70余年,辨治思路缜密,诊治痛症颇有特色。他认为中医从古到今对疼痛的认识都比较直观,主要指症状而言,常把身体内外产生的一种难以忍受的苦楚称作疼痛,虽然有各种不同证型的疼痛,但通称为痛症。针灸治疗疼痛优势明显,除各种急性疼痛外,临床主要用于急性组织损伤消退后的持续疼痛,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多见于某脏器或某一处软组织慢性劳损性疾病。程莘农认为这些慢性疼痛多数本身就是主症,也是一种疾病,如关节痛、颈肩痛、腰腿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但不能把慢性疼痛简单地看作是其他疾病的症状。 疼痛有寒...
-
中医卫气与免疫 卫气的病理节律
中医时间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与宇宙时空相应的自身生命活动的周期性及变化规律,从而指导人们养生、防病、治病的一门科学。自然界有日、月、年等时间规律,人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故人与天地相参,与自然界相通,人体亦有与时相应的自我调节规律。现代时间生物医学已发现人体生命节律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自然界的日月寒暖、气候变化、植物生长收藏等或直接作用人体或间接通过对人的起居、饮食、精神活动等的作用而影响人体,从而形成强化与不断调定人体的生命节律,充分证实了...
-
《孟河四家医集》张元凯
在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孟河医派三百年》一书中,有一张1983年元旦“武进县医学会《孟河四家医集》编写组合影”的老照片。这张老照片前排左起依次为周少柏、杨伯棠、时雨苍、张元凯,后排左起依次为王同卿、潘焕鹤、陈亦文、李才元、殷士杰。 武进县医学会,全称为“武进县医药学会”,成立于1979年5月,地址在当时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关河路,1981年8月15日迁到白云渡(现江苏省常州市延陵西路前后北岸),同时启动了孟河医派书籍收集和整理工作,设置专门组织,调集专业人才,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