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毛德西

毛德西

  • 介绍毛德西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味方”20首

    介绍毛德西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味方”20首

    毛德西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三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60年,学验俱丰。临证推崇经方、善用经方,以经方简而效特点,经临床应用总结,制定“三味方”数十首,并善用“三味方”治疗疑难杂病。笔者有幸师从毛德西教授,受益匪浅。今特介绍其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味方”20首,以飨读者。 三藤汤 (鸡血藤、海风藤、络石藤) 藤类药物可通经入络,有祛风湿、止痹痛、舒经...

  • 介绍毛德西其治心血管病“三味”方

    介绍毛德西其治心血管病“三味”方

      毛德西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工作50年,学验俱丰,临证擅用“三味”方。笔者有幸师从毛德西,特总结介绍其治心血管病“三味”方。   人参、麦冬、五味子(生脉饮)   生脉散为补益心脏气阴的基本方,具有补气不燥,滋阴不腻的特点,为心脏病补益方之祖。若气虚偏重,还可加入保元汤(黄芪、肉桂、炙甘草、人参),名为保元生脉饮,已具扶心阳的作用。若加入四逆汤,为抗休克合剂,用于心衰,有回阳救逆、益气...

  • 香蜜膏毛德西常用此方舒肝解郁

    香蜜膏毛德西常用此方舒肝解郁

    香蜜膏系郑州市名老中医郭绍汾先生的经验方。他善于治疗疑难杂病,对《本草纲目》中的方药及民间验方知之甚多。河南中医学院毛德西教授曾随其侍诊抄方,亲眼见他用此方治愈数例神经衰弱的病人,效果出乎意外的好。后毛德西也常用此方,现介绍如下。 方药:核桃仁50克,黑芝麻50克,小茴香粉15克,冰糖30克,蜂蜜适量,香油适量,牛奶适量。 加减运用:失眠,加酸枣仁粉30克;心烦,加朱砂5克;郁闷不语,加石菖蒲30克;语无伦次,加羚羊角粉30克。 功效:养心安神,补肾健脑,解郁润燥。 主治:脏躁、神经衰弱、抑郁症等。...

  • 慢性胃炎 毛德西调节升降有验方

    慢性胃炎 毛德西调节升降有验方

      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毛德西,中医理论造诣精深,从事临床工作50载,学验俱丰;他对消化系统疾病有深入研究,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收益良多,兹将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总结如下,与同道探讨。   慢性胃炎系多种原因所致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多无特异性,有症状者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无明显节律性,进食后较重。目前,西医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西医治疗主要采取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保护胃黏膜、控制感染等治疗。而毛德西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也取得了满意疗效。   调节升降有验方   有相当比例的...

  • 毛德西方药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毛德西方药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麻黄橘红汤由麻杏石甘汤、百芩片、甘桔汤三个小方加味组成,主要用于外感风邪或痰热郁肺引起的咳嗽,尤其适用于支气管炎的咳喘(痰热证),是毛德西教授常用的经验方,临床效果也较好。   组成:炙麻黄6~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百部10~15克,黄芩6~15克,生石膏30克,贝母6~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10克。   加减运用:咽干痒,加蝉衣、木蝴蝶;咽痛,加山豆根、射干;痰难咯出,加前胡、瓜蒌皮;口干舌燥,加北沙参、芦根;夜咳甚,加桑白皮、诃子。   功效: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

  • 毛德西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药加减运用

    毛德西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药加减运用

      肃肺止咳汤是20世纪50年代流传的一首验方。此验方流传甚广,传抄的药味不尽相同,本文介绍的是毛德西教授在1960年前后亲自从图书馆阅览室的杂志上抄下来的。几十年来,毛德西用此方治疗了不知多少气管炎病人,其所对应的证候也不太典型,但以痰湿型为多,有时可能是在辨证论治无奈的情况下,才选用此方,疗效甚好。但对于燥痰型或阴虚型的咳嗽,就不太合适了。   此方有研究之必要,今录于此,供同道参考研究。   组成:青皮6克,陈皮6克,桑白皮10~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五味子6克,川贝6~10克,茯苓10...

  • 毛德西从“脾胃虚寒夹滞”论治消化性溃疡

    毛德西从“脾胃虚寒夹滞”论治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并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常见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历代医家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尤其是诸多当代名医,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对本病做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为中医药防治消化性溃疡提供了新的思路。河南省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毛德西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从脾胃虚寒夹滞立论辨治消化性溃疡,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将其辨证治疗思路及相关研究总结如下。 “虚”“滞”是贯穿消化性溃疡的突出病理特点 消化性溃疡可归属于中医学&...

  • 毛德西 临床应用小儿清肺止咳糖浆

    毛德西 临床应用小儿清肺止咳糖浆

    河南中医学院毛德西教授在临床上应用小儿清肺止咳糖浆已有多年,近年来有数百名患儿服用此方取效。特别是到了冬季,要求服用此方的患儿家长络绎不绝。为此,每至冬季,医院都要预先配制百余瓶,以备不时之需。此方配制成后,可以随时服用。停服后,只要将糖浆放置在10℃以下的位置,再次发作,仍可服用。 组成:炙麻黄30克,百部30克,黄芩30克,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橘红15克,北沙参30克,南沙参15克,生甘草15克。白沙梨500克,甘蔗根500克,槐花蜜适量。 加减运用:便秘,加牵牛子适量;盗汗,加浮小麦、霜桑叶;食...

  • 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毛德西三才封髓汤

    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毛德西三才封髓汤

      毛德西,男,1940年10月出生,河南巩义人,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6年被评为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2009年获得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   主编、参编《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毛德西临床经验集萃》等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谙熟经典,旁识各家,临床50年学验俱丰,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造诣精深,疗效显著。   组成:砂仁8克(后下),...

  • 感冒发热热势不退 毛德西临床青白退热饮

    感冒发热热势不退 毛德西临床青白退热饮

    青白退热饮是毛德西教授在临床中摸索的一张方子,由青蒿鳖甲汤、白虎汤、小柴胡汤3个方剂加减而成,主要用于发热持续不退,外感内伤发热均可用之。 组成:青蒿30克,白薇30克,银柴胡15克,北柴胡15克,黄芩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连翘30克,苏叶5~10克(后下),薄荷5~10克(后下),生甘草10克。 加减运用:无汗出者,加荆芥15克,防风10克;夜热甚者,加生鳖甲30克(先煎);头痛者,加葛根15克,川芎6克;苔腻口淡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小便短赤者,加白茅根30克,冬瓜皮30克;便秘者,...

  • 毛德西治烦躁失眠案 癫痫发作案 夏季发热案

    毛德西治烦躁失眠案 癫痫发作案 夏季发热案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主要适用于邪入少阳,肝胆郁热,心神逆乱之证。笔者有幸跟随首届全国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毛德西教授学习,现将其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验案总结如下。 《伤寒论》第107条原文记载:“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其药物组成为: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 方药解析...

  • 毛德西论治胸痹心痛 执补虚祛邪两纲 创胸痹证治九法

    毛德西论治胸痹心痛 执补虚祛邪两纲 创胸痹证治九法

    毛德西将胸痹心痛病治则治法概括为“两纲九法”,两纲指补虚与祛邪,九法分别为益气养阴法、养阴复脉法、健脾温中法、温阳扶肾法、宽胸化浊法、活血化瘀法、疏肝理气法、芳香通络法、祛寒通痹法。 全国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毛德西临证六十余年,对胸痹心痛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等)有较为丰富的诊疗经验。毛德西将其概括为“两纲九法”,现将其具体内容叙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云:“师曰:夫...

  • 毛德西的胸痹心痛病治则治法

    毛德西的胸痹心痛病治则治法

    毛德西将胸痹心痛病治则治法概括为“两纲九法”,两纲指补虚与祛邪,九法分别为益气养阴法、养阴复脉法、健脾温中法、温阳扶肾法、宽胸化浊法、活血化瘀法、疏肝理气法、芳香通络法、祛寒通痹法。 全国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毛德西临证六十余年,对胸痹心痛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等)有较为丰富的诊疗经验。毛德西将其概括为“两纲九法”,现将其具体内容叙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云:“师曰:夫...

  • 介绍毛德西治疗脾胃病“三味”方奥义

    介绍毛德西治疗脾胃病“三味”方奥义

      毛德西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从事中医内科工作50年,学验俱丰,临床善于“抓主症、选主方、用主药”。在选方用药方面,以《内经》“君一臣二”为宗旨,发挥经方遣药之义,临证用药多以三味为君臣药,故称“三味”方。主药明确,方证合拍,随症加减,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毛德西教授,侍诊其身,耳濡目染,受益良多。今就其常...

  • 毛德西方治肋间神经痛引起的胁痛

    毛德西方治肋间神经痛引起的胁痛

      推气散出自《医学心悟》胁痛篇,原文主治“右胁痛”,又见于清代江笔花《笔花医镜》,但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不止“右胁痛”,凡两胁胀痛者,均可依证选用。毛德西教授学习推气散是由当学生开始的,他说:“老师在治疗慢性胆囊炎时用到此方,口中还低声吟诵道,‘推气散用枳郁金,炙草桔梗陈桂心,生姜大枣作为引,右胁疼痛效如神’。听起来朗朗上口,疗效如期,所以对此方印象很深”。   组成:枳实(或枳壳)3克,郁金3克,桂心1.5...

  • 毛德西用五参顺脉方之“五参”

    毛德西用五参顺脉方之“五参”

      关于“五参”汤的名字,最早来源于孙思邈《千金翼方》,原方名“五参丸”,由人参、沙参、苦参、玄参、丹参组成,治疗心经虚热,不能饮食,食即呕逆,不欲闻人语等。   毛德西教授所用五参顺脉方之“五参”,也是在不断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也曾用过玄参,虽有养阴润脉的作用,但考虑到玄参寒凉,偏于清热解毒,且有腻胃阻膈之虞,故取而代之用三七参,以加强活血化瘀的功效。所以一个经验方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反复实践才能得到的。   组成...

  • 毛德西教授对半夏泻心汤体验颇深

    毛德西教授对半夏泻心汤体验颇深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灸甘草、黄连、大枣组成)是《伤寒论》中最为常用的经方之一,河南省中医院毛德西教授对半夏泻心汤体验颇深,运用娴熟,经对近年来门诊病历统计,在治疗消化系疾病中,半夏泻心汤应用率有三分之一多。   他根据《伤寒论》有关条文,并结合诊治实践,总结出半夏泻心汤应用指征十六字:胸脘痞满,纳呆气逆,苔腻舌红,脉象弦滑。具体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或痞满,隐痛;或呃逆,嗳气,或泛酸,烧心;舌苔腻,或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脉象弦滑,或有数象。常用于慢性胃炎、食道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

  • 毛德西治病 君臣三味方

    毛德西治病 君臣三味方

      毛德西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工作50年,学验俱丰。在选方用药方面,其以《内经》“君一臣二”为宗旨,发挥经方遣药之义,临证用药多以三味为君臣药,故称三味方。三味方主药明确,方证合拍,随证加减,疗效显著。今将毛德西教授治疗杂病“三味”方简析如下,以飨读者。   大黄、附子、川楝子(疝气化瘀汤)   此方取大黄附子汤义,为相反形成之配伍;又参考《止圆医话》治疝方,罗云:&ldq...

  • 读毛德西《365天养生趣谈》感怀

    读毛德西《365天养生趣谈》感怀

    养生,是当前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笔者认为,养生当分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从道与术的关系来说,“道无术不行,术无道不久”。道就是关于养生的文化,术就是养生的具体技术和方法。从目前出版的众多养生书籍看,论“道”者,往往失之不够通俗,讲“术”者,每多缺乏文化色彩。近有幸拜读毛德西教授编著的《365天养生趣谈》,着实是一本将养生的“道”和“术”融会贯通的科普佳作,十分难得。 本书的编排独具匠心,以...

  • 读《毛德西方药心悟》临证之纪实

    读《毛德西方药心悟》临证之纪实

    近读《毛德西方药心悟》(毛德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一书,感触良多。毛德西教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医传承工作室导师,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是书汇集了毛德西教授从医50余年的临床经验和治学思想,其显著特点是突显丰富的临床经验,独具辨证论治的特色,对中医临床工作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临证之纪实 《毛德西方药心悟》记述了毛德西教授临床喜用、善用、常用之方剂180首,其中经方40首,时方46首,经验方44首,简易方50首。对于经方、时方、经验方,书...

  • 名中医毛德西教授经方为先 时方为续 优选名方

    名中医毛德西教授经方为先 时方为续 优选名方

    首届全国名中医毛德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60余年,经验丰富,乐于传承。他始终牢记“劝君举笔须留意”之训(程钟龄《医学心悟》),在辨证论治前提下,遵循安全、效捷、价廉之旨,探索出一套遣方用药思路,即经方为先,时方为续,优选名方,拟定新方。现将其遣方用药思路总结如下。 经方为先 经方具有组方严谨、配伍科学、安全效捷、药少价廉的特点,为辨证论治的典型体现,集中反映了中医学家的智慧。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序云:“惟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rdquo...

  • 毛德西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

    毛德西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

    读书的目的是临证,是为病人解决痛苦。因此,读书的同时一定要多临证,不断提高疗效。中医的优势在疗效,疗效才是硬道理。关于如何临证和提高疗效,毛德西提出了“六个必须”。   必须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   扁鹊说:“医之所病,病道少。”这里所说的“道”,包括医理之道和医术之道。我们应认识到,中医基本理论是科学的、有用的,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它是经过数千年的临床锤炼所产生的,是直接为诊疗和养生服务的。毛德西提到,当前有一些资历不深的...

  • 毛德西谈辨证论治八要素

    毛德西谈辨证论治八要素

    河南省中医院毛德西教授年近八旬,昼看病,夜读书,如吴鞠通所说:“进与病谋,退与心谋。”数十年如一日,从未懈怠。从实践中总结出辨证论治“八要素”,于理论纲举目张,于临床证治有序。现将毛德西的讲述整理如下,供同仁参考。   【明理】   战国时哲学家子华子谓“医者,理也,意也。盖理明则意得,意得则审脉处方,无所使而不中。”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开篇即言“明理”,说道:“万事不能外乎理,而医之于...

  • 毛德西应用经方的体会

    毛德西应用经方的体会

    毛德西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三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60年,学验俱丰,临证推崇经方、善用经方。近日,他就应用经方的体会进行了系统讲述,现整理于后,以飨读者。 温故知新 毛德西认为,对于经方的学习应当是一辈子的事,绝不可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理解原义,才能有新的收获。 学习经方,不是单纯从书本上学,更重要的是从临床中学。“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这句话强调的是临床实践比...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