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 第45页
-
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技术的理论体系
标准是衡量学科成熟的标志,辨证论治诊疗技术的标准化是体现中医疗效优势的核心技术载体,可对中医诊疗技术行为发挥规范性作用和指导作用。作为中医药的核心技术,辨证论治要服务于全人类,不但临床疗效要取得世界医学界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形成辨证论治诊疗技术的规范,将其技术特色与优势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技术标准。所以,实现辨证论治诊疗技术标准化是提升其技术的科学内涵,走向世界服务于人类的前提。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医药研究者们围绕证候标准开展了系统研究,对证候概念和内涵、证候分类、命名、证候量...
-
寻找辨病方 是中医发展的重要途径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苦乐全在一念之间。人生在世,我相信并没有绝对的苦与乐,若心中快乐,纵然披荆斩棘、行路艰难,亦是真乐;若心中凄苦,纵然腰缠千万贯,或身在帝王家,却是真苦。学习中医亦如此,若能把中医看成人生真趣,能修心养性,可救苦扶危,则学医不苦,何况中有至乐;若望书则头痛,用功而烦躁,则苦之极矣。 学习中医,以信为先。当面对大病重症时,自己的心却先败了,那么再怎么努力,也必难成就大医。 @仝小林北京 在西医诊断的疾病面前,大家的认识是可以统一的。在这个统一基础上,寻找辨病方,即治疗的共性,是中医...
-
郭氏家传正骨 整体与辨证施治相结合
从著名的兰州黄河百年铁桥朔流而上,甘肃省中医院就坐落在美丽的黄河之滨,神奇的陇中正骨手法的传人们正在这里为众多慕名前来就医的骨伤患者解除病痛。络绎不绝的患者足以见证陇中正骨的社会影响力。 从平乐郭氏家传正骨起步 陇中正骨的兴起离不开一位老人,他就是郭均甫,1901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县平乐镇一个正骨世家,师从当时享有盛誉的平乐郭氏正骨专家郭耀唐先生门下,专攻正骨学,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临床实践,他师承了郭氏家传的理法方药,真谛要诀。 上世纪40年代,日寇南渡黄河,河南省大部沦陷。郭均甫遂携眷来到甘肃,开始...
-
岳美中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
岳美中(1900年—1982年),河北省滦县人,为自学成才的著名中医学家、临床家、教育家。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医学术刚刚振兴,中西医结合医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中医在临床上忽视或不会辨证论治,以中医方药简单地对应西医的病名,使辨证论治简单化;同时,也存在泛谈辨证,忽视对症的专方专药使用的情况。这两种倾向严重地影响了中医药疗效的提高和学术进步。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岳美中于1958 年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的重要观点。 他认为,辨证论治...
-
中药与西药联用 辨病与辨证结合
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同志在对卫生部《关于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总结报告》做批示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56年来,我国一大批西医系统学习中医,全面了解中医理论体系,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探究两种医学体系相互间的关系和结合点。 两种医学体系结合的基础 局部的疾病一定会通过全身反映,全身整体表现也会在局部找出病变部位,疾病在整体与局部的反映是两种医学体系有机结合的基础。生理、生化、病理、病生、药理、药化、生物免疫学等等,是揭示生命现象和疾病发生本质,研究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
-
认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中医药学的蓬勃发展和它与现代医学的汇聚和互补已经成为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这一潮流不仅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而且也已成为临床实践中提高医疗保健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和社会成本的有效手段。 •当代科学技术正出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显著趋势。通过多学科交叉,应用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等新理论和新方法来认识生命奥秘和疾病现象已成热点,从而为认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人施治、复方用药等优势和特色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不断深入,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对生命和疾...
-
仝小林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辨治
代谢综合征是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组高危因素集合,包括了血糖升高、腹型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其核心的病理环节。依现代临床发病病理特点,代谢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之“脾瘅、胸痹、心悸、眩晕、胁痛”等范畴。恩师仝小林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辨治每获良效,曾讲过气机闭塞是复杂病理之关键。 肺为五脏之华盖,水之上源,其宣发肃降功能关系着体内气、血、水的代谢输布,以及痰、湿、饮、浊等病理产物的形成。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无论是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还是血脂异常,询其发病过程...
-
脉诊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灵魂
最近,一场关于“脉诊验孕”的中西医约战受到很多人关注,在热烈的网络讨论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以现代诊疗技术的进步来否定中医的基本技能,是否有失偏颇? 脉诊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灵魂,四诊(望、闻、问、切)之中,以脉诊为首。早在1700多年前,西晋人王叔和著有一本《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中根据脉象的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不同,将脉象总结为24种,包括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并详细记录了每一种脉...
-
疲劳综合征的辨证分型选方
疲劳综合征是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记忆力减退、四肢倦怠、头晕失眠、思维不集中、头痛、咽喉痛、关节痛及抑郁等多种症状。临床根据辨证分型,选方如下。 1.湿热阻滞型症见疲乏无力、头晕头胀、胸脘痞满、烦热、心神不宁、郁闷悲伤、厌世,舌苔黄腻、脉滑。治以清热化痰、健脾除湿、醒脑调神。方用导痰汤和小陷胸汤加减:党参、茯苓、石菖蒲、远志各18克,苍术、瓜蒌、胆南星各 12克,黄连、半夏、橘红、木香各9 克。水煎分2次服,每曰1剂。 2.脾虚湿阻型症见疲乏、不思饮食、四肢困倦、...
-
中医膏方 讲究辨证论治
那年膏方节,我在胡庆余堂名医馆坐诊,来自桐庐县的姚先生拎着两支价格在4000元以上的山参,要求开膏方。他说,一支给自己,一支给母亲,做到膏方里去补补。 姚先生是慢性胃炎患者,我曾用中药治疗半年,病情稳定,数月未再发病。望、闻、问、切后,我给他开了一个膏方,让人参在膏方中发挥补气健脾的主导作用。另一个给老人服用的膏方,我告诉他必须看到人、对全身情况有确切的了解后才能处方,否则难能做到对症下药,大补元气的人参会变成伤害身体的毒草。姚先生点头称是,满意地走了。 膏方可以是补方,但补药的选用有讲究。...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湿邪是六淫中致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湿病又有湿热、湿寒之分。湿热病在叶天士的《温病学》及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专篇论述,这里不再赘述。而湿寒病至今尚未见有专篇立论,只散见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历代医家医案论文中,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本文专篇论述湿寒病,明晰湿寒证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方法,为湿寒之邪引起的病证初画一个系统体系,为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起相关作用。 湿寒病多由阳气不足、湿寒过盛的人患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由于当代人多喜凉食冷饮,湿寒之气直中胃肠,伤及中焦阳气,造成脾胃阳虚,不能化阴,湿...
-
陈文伯男科治疗 同病异辨 治分百法
陈文伯,男,1936年生,出身于中医世家。主任医师,教授,著名中医内科、男科专家,中国现代男科奠基人之一。原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院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陈文伯工作站指导老师;现任京城名医馆馆长,炎黄国医馆馆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60余年,对内科杂病、男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研制中药新药3种,内科、男科系列中药内部制剂30余种,曾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撰写中医专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