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 第42页
-
辨治颜面及下肢浮肿5个月
潘某,女,40岁。1996年12月21日初诊。颜面及下肢浮肿5个月。患者5个月前某日因饮食不慎,突然发热、腹泻,给予抗生素后热退、泻止,但又出现肉眼血尿及浮肿,后入西安某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经化验检查,尿常规:隐血+++;血β2-MG4406μg/L;肾穿刺病理活检示:肾组织,18个肾小球中5/18全球性硬化,硬化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轻到重度增生,肾小管灶状萎缩。免疫荧光:lgM+。诊断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伴肾小球硬化。给予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多苷片等,治疗5个月,浮肿略减轻,余症如前。查:患者面...
-
汗证中医可分四型辨治
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过度出汗者,中医称汗证。其临床表现通常有两类,白昼汗出溱溱,动则益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者为盗汗。见于西医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亢、风湿热、结核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病过程中。中医可分四型辨治: 气虚血亏型:以自汗为主,或有盗汗。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心悸眠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固表止汗,可选大补黄芪汤(《丹溪心法》)加减:黄芪、防风、川芎、山茱萸、当归、白术、甘草、五味子、人参、茯苓、熟地黄、肉苁蓉、浮小麦、...
-
多食而不多饮 辨治奇难病证验案:食亦
王某某,女,50岁,干部,1987年9月2日初诊。患者2年多以前忽感食难用饱,日进食四五顿仍有饥饿感,每于夜间醒来还要加餐,一昼夜进主食量由原来的0.5千克渐增至2千克,大便干燥,体重却渐减。曾在数家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经多种检查排除了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其自罹病以来大便一直干燥,近因病情加重,日进食2千克仍感饥饿,四肢乏力。察患者体瘦,面色略黯,舌淡红苔灰白,脉细弦,尿黄,大便干结如栗。阅其以往服过之药方,多为滋补之剂。分析此病多食而不多饮,尿黄而量不多,时历两载有余,体虽瘦而未至形削,且尚可坚持轻工...
-
中医辨治气虚发热 内伤发热
气虚发热在临床上误诊、误治者比比皆是,这与辨证施治不当有很大关系。 中医认为,气虚发热是内伤发热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发热绵绵,恶风自汗,神怯气短,易受外感,面色胱白,舌淡,苔白,脉细数而无力。这种发热多因素体虚弱,或大病之后元气亏虚,卫阳不固,营卫不和,以致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气浮越于外而发热。对于这种发热,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是补中益气,用补中益气汤甘温以除大热,但用药后效果往往不理想。 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加减则疗效大增。药用黄芪、太子参、白术各15克,当归...
-
白塞氏综合征分为五种证型予以辨治
白塞氏综合征,中医称之为“狐惑病”。本病多见于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其表现为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眼损害,皮肤损害,可有发热、急慢性关节炎等。西医认为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肝热、脾湿和肾阴不足所致。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五种证型予以辨治。 肝脾湿热型起病急,病程短,头痛、怕光,口腔黏膜及外阴溃疡,大小不等,灼热疼痛,或有下肢结节红斑,潮红灼热疼痛,急性期可见发热畏寒,胸胁闷胀,食欲不振,咽干口苦,妇女带下、带稠。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法...
-
辨证与辨病结合,发挥膏方作用
我国江南地区,每到冬季,百姓常有进补的习惯,此习俗历史久远,至今不衰。有着50多年历史的江苏省中医院因中医学术优势明显,疗效确著,受到广大患者青睐。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冬补需求,在确保每天1万多人次的正常门诊外,他们加强了日益增多的膏方服务,同时对专家和熬膏人员不断开展培训,扩建熬膏中心,树立了省中医院的品牌。 江苏省中医院目前有140多名副高以上的专家经过培训,获得开膏方“上岗”资质,医院还进一步细化膏方分类,除了一般滋补膏方外,还有专门针对疾病的专科专病膏方门诊,如亚健康、中医...
-
独活寄生汤经验临证辨用
独活寄生汤出自唐·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引刚主任医师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五更腰痛、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伤科疾病疗效显著,现就其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加柴胡治疗五更腰痛 王某,女,38岁,会计,2007年3月2日初诊。 五更腰痛1年,加重1月。1年前因生气后出现腰痛,每于晨时四五点钟发作,自行贴膏药后稍有缓解,近一月来又感疼痛加重。平日自感乏力,白天腰部无任何不适,纳食二便正常。体格检查:形体偏瘦,面色微黄,腰部肌肉稍紧张,各棘突无...
-
路老辨治中医之狐惑病
跟路老学习这么久,很少见他用固定的成方。路老诊病用药,多是在诊断后注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然后开出方药。今天有一位病人则几乎用了甘草泻心汤与白头翁汤原方,不免觉得有些意外。 王某,男,38岁。患白塞氏病19年,1990年始发口腔、外阴溃疡,曾用冰硼散、锡类散等治疗,症状时轻时重,经常腹泻腹痛。结肠镜示:回盲瓣处多发溃疡,性质待定。现症:下唇溃疡,口腔内肿胀,外阴部溃疡,时有腹痛,大便不爽,大便后段见脓血样便,有后重感。纳食可,面色晦暗不泽,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弦小滑。 路老分析:此证系...
-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辨证分型
面肌痉挛是指颜面抽搐,即眼睑、嘴角及面颊肌肉抽搐,通常仅出现于一侧。中医治疗此症辨证分型如下。 肝气抑郁型: 颜面抽搐,头晕耳鸣,精神不振,或伴有哭闹,每因情志波动而诱发。舌红,苔薄白,脉弦缓。治疗宜疏肝解郁。药用当归10克,白芍12克,柴胡6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佛手12克,薄荷3克,生姜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肝血亏虚型 颜面抽搐,时发时止,伴有头晕目眩,舌红苔少,脉弦细无力。治疗宜养血缓急。药用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鸡血藤20克,钩藤10克,当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