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 第40页
-
梁冰辨治溶血性贫血经验
梁冰, 主任中医师, 全国第二、 三批老中医药专 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曾任全国中医血液 专病中心主任, 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导师; 从事中医、 中西医结合诊治血液病40余年, 积累丰富 经验;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 特将其辨治溶血性贫血经 验整理如下。 病因病机:脾肾亏虚为本,湿瘀内蕴为标 溶血性贫血包括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两 类, 前者常见地中海贫血、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 乏症 (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G6PD缺乏症)等, 后...
-
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见证型辨证选药
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表现的不同,常见证型有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及急劳温热型的不同。 1.阴虚证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头晕乏力,心悸易惊,少寐多梦,低热盗汗,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时有肌衄、齿衄、鼻衄等,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或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选药】可选用复方阿胶浆、养血饮口服液之类,若见出血者可加用三七胶囊等。 此类成药多由黄芪、当归、阿胶、鹿角胶、大枣、红参、熟地、党参等药物组成,可发挥良好的滋...
-
余瀛鳌辨治糖尿病经验
国医大师余瀛鳌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主任医师、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医科研及临床工作。临床主张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研究通治效方,尤长于治疗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糖尿病、癫痫等多种疑难杂症。 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机体靶组织或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可伴有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烦渴、食欲亢进、易饥饿、体重下降,另外,亦常伴有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
-
耳鸣耳聋二者的中医辨证论治基本相同
耳鸣是患者自觉耳部或头内嗡嗡作响;耳聋是听觉系统的传音、感音功能异常所致听觉障碍或听力减退。耳鸣、耳聋往往同时并见,二者的中医辨证论治基本相同,均可分为以下五型辨治。 风热侵袭型耳胀耳鸣、听力下降、头痛恶寒、发热口干,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散邪宣窍,方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芦根各15克,桑白皮、荆芥、淡豆豉、牛蒡子、菊花、桔梗、石菖蒲、蔓荆子各10克,竹叶、升麻、薄荷、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 肝火上扰型耳如雷鸣、生气加重、耳胀耳痛、头痛眩晕、目...
-
孔伯华辨治热病用药特点
喜用化湿药 孔伯华先生认为今人体质湿热者甚多,其热病医案中挟湿为十分之七八,常以苦寒、芳香、淡渗等法祛湿。暑湿常用芳香之品藿香、佩兰醒脾化湿;石菖蒲、荷叶开上窍,从上芳香化湿;六一散、西瓜翠衣清利小便,使湿从小便出;热盛者酌加生石膏、鲜芦根甘凉之品清化;栀子、黄芩、黄连、紫雪丹等苦寒清热燥湿;湿浊中阻不化者,取陈皮、半夏、枳壳、莱菔子、大腹皮、乌药等,行气燥湿散结导滞;或有湿停水肿者,取甘淡之猪苓、茯苓配以通利之滑石块、通草、车前子、冬瓜皮以淡渗利湿;湿热黄疸者取茵陈、栀子、滑石块清热利湿;湿阻血分,常以...
-
国医大师晁恩祥辨治甲型流感重症一例
患者刚某,男,4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1周入院,入院检查咽拭子提示为甲型流感,体温38.9℃,呼吸急促,低氧,血氧在89%左右,同时给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冰毯降体温的治疗,因效不佳,遂请国医大师晁恩祥会诊。刻下:发热、气短、咳嗽、咳痰、口干、口渴、大便秘结、精神较差等。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滑,沉取无力。 诊断:肺瘟病,疫毒犯肺,肺热失宣。 治则:清热解毒,疏散肺热,祛痰平喘。 方药:金银花15g,连翘15g,黄芩15g,鱼腥草25g,金荞麦25g,栀子10g,青蒿15g,石膏40g...
-
糖尿病性耳聋在中医理论中辨证论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邝艳萍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郭宏 糖尿病性耳聋是糖尿病患者后期出现的一种以 听力损害为主的慢性并发症,一般在患糖尿病 5 年之 后开始出现,其发生的严重程度与血糖控制好坏、血 脂、血压、体重、病程等均有直接关系 [1] 。随着对糖尿 病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糖尿病致听力损害逐渐引 起社会的关注。1875 年 Jordao 最先报道了 1 例糖尿 病患者合并感音神经性耳聋,但当时未有足够的证 据证明感音神经性耳聋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2008 年 Bainbridge [2]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提出...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止血以治标辨证以治本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西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受体激动剂等药物以及脾切除手术,这些方法虽然能有效提升血小板数量,但或因毒副作用明显,或因价格昂贵,且对于某些患者而言长期疗效欠佳、药物依赖性大,导致最终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学中无此病名,据其症状,可归属于“血...
-
孔伯华应用鲜药中成药辨治热病经验
孔伯华先生曰:“欲尽诸药之能,必须依据《本经》;欲尽诸药之用,必须参酌仲景《伤寒论》。”先生用药极有特色,自成一路,参《伤寒论》之法,借温热病之善用滋阴清热、芳透淡渗之品治疗各种热病及内科杂病。 选药用药注重药材道地性,如川军,川连,川柏,川郁金,川萆薢,川椒,杭菊花,广霍梗,雅连、仙露半夏、金钗石斛、鹅枳实。如一处方中用鲜石斛又改用金钗石斛,用后者取其质润、津液多,以适用津少阴亏的病人,早日恢复阴津,鲜品取其速效,制品取其质优,二者并用于一方中,煞费苦心。 炮制如法,如...
-
听力减退 耳鸣耳聋同时并见 辨证论治
耳鸣是患者在耳部或头 颅内感到的一种声音。耳聋 是听觉系统的传音、感音功 能异常所致听觉障碍或听力 减退。耳鸣、耳聋往往同时并 见,二者辨证论治基本相同, 均可分五型治。 1.风热侵袭型:证见耳 胀耳鸣,听力下降,头痛恶 寒,发热口干,舌淡红,苔薄 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 散邪宣窍。方用银翘散加减: 银花、连翘、芦根各15克,桑 白皮、荆芥、淡豆豉、牛蒡子、 菊花、桔梗、石菖蒲、蔓荆子 各10克,竹叶、升麻、薄荷、 甘草各6克。 2.肝火上扰型:证见耳如 雷鸣、生气加重,耳胀耳痛, 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
-
唐由之瞳神疾病辨证初探
唐由之教授是我国中医眼科的学术带头人, 他在7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 在中医眼科辨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从2008年起跟随唐由之老师学习, 现尝试将唐老师在中医眼科临床中对于瞳神疾病的辨证方法, 结合临床体会进行总结探讨。 微观辨证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 古代眼科医家仅凭肉眼, 不能窥到眼内组织结构及生理病理变化, 因此对内外障眼病难免会笼统和粗疏概括。近代眼科出现的裂隙灯显微镜和检眼镜以及眼底照相、造影等, 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眼内组织和病变, 扩大和深化了中医眼科的“望诊&rdquo...
-
中医清热要细分辨
发热,是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人体从体表到内脏都有可能发热,不同部位的发热从病机到治疗都不相同,需要区别对待。 体表的发热一般是受到了外邪的侵袭,气机被束缚住,不能正常流通,造成郁滞而发热。由于所受外邪有寒热的不同,发热的伴随症状也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感受寒邪的怕冷重、感受热邪的怕热明显。受寒的需要辛温解表,民间常用的生姜红糖水就属于这一种,通过发汗把寒邪散出去,体温自然恢复正常;受热的需要辛凉解表,如口服银翘解毒片。辛凉解表的目的并不是发汗,而是把体表的郁滞解开,最后虽然也出汗,但那是气机通畅之后的表现,这...
-
儿童反复外感 六经辨证理法方药临床之经验
易感儿童是指禀赋不实,反复外感,低热不已者。广东省英德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祝建华根据仲景六经辨证理法方药之旨,集多年临床之经验,选用《伤寒杂病论》柴胡桂枝汤用之,取其调和营卫、透邪达外、和解表里之法,不失攻中有补,常常收效喜人。今整理一案,以供赏析。 罗某,男,3岁半,2016年3月6日初诊。家长述患儿反复外感,三五天就要就诊一次,常见背部汗出受凉后,轻则鼻流清涕,重则当晚发热40°C,找西医对症治疗后,见汗出肢凉症缓。患儿家长因工作忙无法顾及,在患儿症状改善以后,往往不当一回事,患儿下次发作时如前一...
-
分型辨治药物性角膜炎
药物性角膜炎指全身及眼局部用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角膜组织病理性改变,局部用药种类繁杂和频次较多是主要原因。其症状可见畏光、疼痛、流泪、眼干、眼痒、刺激感、视物模糊,体征有角膜表面弥漫性点状染色、睑裂部密集性条形点状染色、旋涡样点状染色(聚星障)、浅层溃疡样改变(花翳白陷)等。若继发感染,可变生感染性角膜溃疡甚前房积脓(凝脂翳)。该病诊断另有以下要点:①眼液使用周期长或(和)频次多②多种眼液先后或同时联合使用③角膜损害出现后,减少眼液种类或滴眼频次后病情好转。 药物性角膜炎的中医认识 中医称角膜...
-
基于明清医学浅述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辨治
流行性感冒( 以下简称 “流感” ) 是由流感病毒 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严重 时可危及生命。中医学虽无 “流感病”的记载, 但古代文献中有很多与流感病症状相似的诊治资 料,多为各种急性传染病初起的共同症状,虽不 能认为全为流感,但是确对中医辨治流感病起到 一定的指导作用。明清时期也是疫病包括流感病 的高发期,这一时期的医家在总结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同时,对中医学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明清医 家对流感病有很多认识,本文将回顾明清时期的 古籍资料,探讨中医对流...
-
咽喉炎预防与调护 火鍉针滑烙刺辨治
火鍉针滑烙刺治疗慢性咽炎验案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是一种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研究显示,我国部分地区慢性咽炎的发病率高达78.65%[1]。慢性咽炎病因复杂,以多细菌感染为主[2],其次是非感染性因素,如职业暴露、生活习惯、咽喉反流和过敏性疾病等。多数患者无明显全身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干涩、发痒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口服抗生素、维生素治疗;中药辨证内调脏腑等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疗程久、易反复;射频、激光等物理疗法效果较好[3,4],但对操作技...
-
阵发性腹痛,习惯性便秘,泄泻经方辨治
全国名中医聂惠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工作,为著名中医伤寒学家、临床家,临床善用经方辨治疑难杂病,疗效卓著。兹举其临床验案四则,以飨读者。 医案一 张某,男,35岁,2009年3月27日初诊。患者数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西医诊断为胆囊息肉、胆石症,行胆囊摘除术后,腹痛仍未好转,因患左肾结石,曾进行过体外碎石术。现西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治疗后效果不佳,故求治于中医。现阵发性腹痛,痛甚时不能忍受,排便前疼痛尤为显著,睡眠不佳,食纳尚可,面色晦暗,唇色紫暗,舌红、苔淡黄,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