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 第59页
-
膏方临证诊疗思路 三辨结合 五脏平调 大方复治
膏方因具有个体化治疗的特点,在改善口感的同时又能照顾全面,作用持久且稳定而广受欢迎。本文从三辨诊法、五脏平调、大方复治等方面,制定适宜的治疗法则,力求对膏方的临证诊疗思路进行归纳,以指导临床用药。 临证三辨以衡为期 三辨诊法即诊疗过程中将疾病、证型与患者体质三者相结合。辨病具有针对性强、全面把握的优点;辨证决定选方用药的关键,是量身定制,一人一方的依据;辨体质则最能体现中医“治病求本”的特点。 辨病:识别疾病是对疾病发生和发展整个过程的纵向了解,有助于识别疾病过...
-
中医学一证多方的困局 六经辨证体系与方证
中医学最鲜明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其中辨证论治不但是中医学理论的特点,更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核心,是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一体化的实际体现。总体而言,辨证论治是整个中医诊疗过程的核心,是中医开具处方的思想依据,是中医疗效的根本来源。辨证论治应该是一套完整的思想方法体系,当对不同疾病具有普遍有效性和实践的可复制性。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现行的辨证方法可谓丰富多彩,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不一而足。这些辨证方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并且在要求与现代科学接轨的今天,有没有一种具有客观规律性、可复制性和...
-
藏医诊断学 诊脉辨病 观尿查病 察舌苔五官诊断
藏医诊断学是藏医基本理论。关于藏医诊断方面记载有38种方法,比此更为详尽的诊断分为1200多种方法,这些都离不开望、触、问三个诊断方法。诊断疾病,须从引起疾病病因、病缘、饮食、起居中去分析,找出真正原因,特别是要清楚地知道发病的外缘,因为因与果是不会发生矛盾的。从性质、症状方面诊断,须注意诊断的基础、诊断的对象、诊断的途径、诊断的方法。所谓性质,就是指龙、赤巴、培根三者。须将其增长、耗损、蓄积、升起、紊乱等阶段的症状分析清楚,最后归纳为寒与热两种性质。所谓诊断的对象,就是从五官及其五境、五种污物来检查。五官是眼、耳...
-
李中南用温胆汤辨治内分泌疾病经验
李中南是安徽省名中医、安徽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师从国医大师韩明向,擅长运用经典名方治疗内分泌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李中南临证中特别重视采用和清并行、异病同治之法论治疾病,她认为温胆汤的治法应属于医门八法中“和”法的范畴,并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内分泌代谢病,获效明显。笔者有幸侍诊学习,现将其运用温胆汤的经验总结如下。 方证与病机 温胆汤中含有半夏、陈皮、生姜三味温药,枳实、竹茹两味凉药,茯苓、甘草、大枣三味平药,寒热并用、辛苦兼施、酸甘相配,李中南总结温胆汤特点...
-
基于矛盾观辨析中西医文化差异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具有巨大的科学性与指导价值,对我们认识、分析两个矛盾主体有着启发意义。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中医、西医这两大医学体系呈现出多方面的差异性与矛盾性。基于矛盾观的视角认识中医、西医的异同,有利于在对立中寻求两者交融的契合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学说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1.1 矛盾观的两个基本属性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联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斗争性指矛盾双...
-
重构身心疾病的中医辨证体系
•中医学原本存在从志意辨证角度分析解决精神行为问题的思路和方药。然其在传承中曾被遗失,究其原因,对性、情、欲、五志生理概念异质性的忽视是关键因素。 •志意辨证通过中医学志意、精神、魂魄、君相辨证方法,将精神动作行为疾病表现进行类分,确立相应的调谐志意、精神、魂魄的治法与方药针穴,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从中医学健康观出发,可以把病证划分为内伤病、外感病以及常伴身心共同症状的精神动作行为病,不同疾病各有其相宜的辨证法则。若辨证思维和方法模糊、阙如,则会影响精神行为病证诊疗技能和疗效...
-
运用沈氏验方辨治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组嗜上皮组织双链小分子DNA病毒的总称,能引起人类皮肤黏膜的增生病变,形成多种良性乳头状瘤或疣。目前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感染DNA存在于99.8%的宫颈癌标本中,其中35型和38型是属于高危型。目前西医防治HPV感染无特异性方法,手术切除后并发症多,用干扰素治疗有月经紊乱的副作用,且治疗周期长。中医治疗该病有独特优势。 该病可归属于中医“带下病”范畴,因房事不洁、七情内动、复感湿热瘀毒结于胞宫而发病,久病伤正,多呈本虚标实,以虚为本,湿热血瘀为标。...
-
辨证管理疫情防控和有序诊疗
随着国外疫情持续发展,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在加大,疫情防控警惕性不能降低,要求不能降低,在分区分级差异化推进开展正常医疗服务工作的同时,对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辨证论证是中医学精髓。辨证是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也是中医诊治疾病的根本方法,是用系统思维处理具体事情的方法。临床上,辨证就是把多种症状加以分析综合,探讨病因,从而确定证候的思维过程。比如头痛是症状,若与发热、身痛及脉浮等结合起来,便为外感证候。可见,辨证是如何去认识疾病,论治是怎样来确定治疗,是中医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我们可以辨...
-
辨证方法择宜而用明辨病位取穴施术
针灸业内已高度关注应如何立足于针灸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特色,构建指导临床的针灸诊疗体系。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内、外、妇、儿、骨、五官等科的诸多疾病病情特点不同,所相关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不同,其辨治方法的理论依据理应不同;另外,随着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学科交叉逐渐增多,对某些疾病的诊疗思路,学科间就有了相互影响、相互佐证。因此,针灸临床的诊疗思维,总体上是以脏腑经络辨证方法为主,但其他辨证方法也有各自适合使用的病证。 诸多辨证法临床择宜而用 各种辨证方法均适于针灸临床,经络辨证辨病位兼辨病性;脏腑辨证确定...
-
辨证论治 随症取穴 针灸并治 重视脾胃
国医大师班秀文在7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广西山区缺医少药,很多的疾病只能依靠针灸和草药来治疗,因此班秀文溯源穷流,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并结合壮医药特色,在针灸疗法上参合己见,切合临床,颇多精思妙解,特别是在针灸治疗妇科病和急性传染病,如月经病、产后病、疟疾和回归热等方面屡获奇效,为广西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现将班秀文针灸学术思想分述如下。 尊经重古 择善而从 经络学说早见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班秀文继承《内经》《难经》之说,在临床针灸治疗中,以经络为纲,分...
-
方药辨证理论适合针灸临床吗?
编者按:辨证论治在中医学诊疗体系中一直被奉为圭臬,即便这一名词概念被明确提出仅逾半个世纪,但其内涵与应用却已有贯彻古今之实。在中医学发展历程中,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丰富的辨证方法不断涌现,为中医学理论建树与临床发展奠定基础。在这样的“辨证”大背景下,针灸临床虽迥异于方药治疗,但也被辨证论治体系所统摄并规范指导。关于针灸临床是否适用方药体系下的辨证论治理论,多年来中医学界尤其是针灸领域有不同的声音,今本版特邀相关专家就此话题展开讨论,明辨针灸的辨证论治之路,以利中医针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