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第167页
-
中医养生学浅议
中医养生学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是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 要体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中医养生学 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 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 为中 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及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杰出 的贡献。当今, 中医养生学的作用及影响与日俱增。 国外诸多医疗单位已将健康干预等在内的养生保健内 容提到了新的认识高度, 加以重视和研究。如对医院 从养生保健的角度进行重新定位 [1 ] , 增强职业理疗师 在保健过程中的治疗作用等 [2 ] 。这些都表明在中医药 学...
-
顺应季节特点 做好防病养生
《左传·昭公四年》中有这样一句: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短短十六个字,道出了一年四季气候的特点。四季气候变化是最重要的自然现象,它赐予人类获得健康的有利条件,但又常常引起疾病。自古以来,人们就注意到四季气候与健康的关系。根据四季气候的特点进行防病与养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春夏秋冬 防病有招 小赵今年27岁,三年前因受到刺激后患精神分裂症,曾在精神病医院系统治疗,病情基本控制,但是每年一到春季,小赵就觉得特别容易烦躁,而去年3月份更是因为发病再次住院治疗。为此,小赵曾...
-
中医养生要“按时”
中医养生讲求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尊重人体固有的生命节律,并通过形神统一、动静结合、劳逸结合等具体养生的理论与实践,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故养生贵在按时,按时工作和休息,按时运动和睡眠,按时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按时休息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觉累了才去休息,其实,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因为,当人感到累的时候,疲乏已到相当程度,这时休息需要较多的时间才能消除疲劳。过度的疲劳为疾病留下了隐患。而工作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会,注意劳逸结合,不仅会很快消除疲乏感,还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
中医疗法保健养生误区
9月1日凌晨,歌手齐秦在家中接受某健身服务中心的保健师拔罐理疗时,由于保健师操作不慎,意外将酒精洒在齐秦身上,结果引起大火,导致齐秦的背部、面部以及躯干等部位严重烧伤。此事件的发生为热衷于中医传统理疗的人士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拔罐、刮痧以及按摩等这些古老的中医理疗术如今已经成为现代人常用的保健方法,并且很多人都从中获益良多。不过,须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操作过程中倘若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或者忽视了各自的注意事项而盲目地进行,那么非但不能祛病健身,反而还有害健康。那么,我们在选择上述中医疗法保健养生时究竟该注意哪些误区呢...
-
三伏天易生病 三伏天该如何养生
三伏天是每年夏季最炎热的时间,这个时候人体随酷暑伴随机能下降,这个时候是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好时机。悬壶TV特邀天津中医药大学于春泉教授教大家养生方法。 什么是三伏?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
-
风是百病之长 养生防风疏风
现在正值初夏时节,最近天气晴好,温度很高,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也直接入夏了,其实专家提醒,虽然温度高,风也不小。中医认为,风是百病之长,此时在防湿的同时还应防风疏风,避免风邪引发各类疾病。 从后背吹过的风最难防 气温升高后,此时皮肤腠理疏松,毛孔放大,风邪极易侵入体内。体质虚弱的人更易后背着凉。此时就要防从后背人一活动就容易出汗,贼风,就是从人体后背侵入使人受风寒致病的风。 专家提醒,人体背面的阳气不如正面充足,睡觉时不宜背对门窗;坐车时不要开着窗户睡觉;厕所时不宜蹲太久,以防贼风入侵。 睡觉时要防强劲的过堂风 过堂风...
-
清明养生要早起
古人说,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时气候温暖、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正是祭祖扫墓和踏青赏花的日子。此外,清明还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 早起床为了能使阳气更好地生发,人们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点起床。7-9时是辰时,中医认为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因此,尽量把作息时间向前调,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 发物不可多吃中医认为,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