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 第106页

生 第106页

  • 慢性胃炎伴异型增生中医用药思路

    慢性胃炎伴异型增生中医用药思路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体检的普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目前公认的胃癌的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异型增生属于临床上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尚无疗效确切的治法,主要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治疗本病独具优势,可阻止甚至逆转胃癌前病变。 陈卫建是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擅长脾胃病的中医诊治...

  • 气化生五味 五脏五味苦欲补泻的阐释

    气化生五味 五脏五味苦欲补泻的阐释

    基于气本体论的五味性用阐述 《素问· 至真要大论》 曰: “治病者, 必明六化分 治, 五味五色所生, 五脏所宜, 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 绪也” 。 对五味之性的理解及运用, 是医者由本身之 医理领悟到临证之由己及人的关键。 然而关于五味 之性及其应用之理的研究, 现实的状况是混乱的, 关 于五味之性的理论阐释, 或顺文释义, 或断章取义, 其临床应用则因缺少系统理论的指导而难以落到实 处。 究其原因, 在于未能执中医学的一贯之本, 无法 将中医学的理、 法、 方、 药、 病、...

  • 小暑天调理消化道养生之道 消化道茶饮

    小暑天调理消化道养生之道 消化道茶饮

    每年七月七日左右为小暑天,历书记载“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意思是说虽然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一)气候特征 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阴,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我国南方7月份进入汛期,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这就是说在这大小暑两节气里雨水多,汛、涝最多,而此时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地区正是台风来临之际。同时,夏季又是消...

  • 防治胃肠病 保养脾胃养生

    防治胃肠病 保养脾胃养生

    常言道“人吃五谷杂粮,咋能不生病?”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的生活、饮食常常不规律、不科学,加上普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各种强大的压力,很多人的胃肠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胃肠疾病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肠炎、慢性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等,常见胃痛、胃痞、胃灼热、嘈杂、腹痛、泄泻、纳呆、纳差、便秘等症状,老百姓习称“胃病”。胃肠疾病尤其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对人体的危害与健康的影响持久而广泛,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或久治不愈,会引起胃肠黏膜糜烂...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之“虚、毒、湿”致病说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之“虚、毒、湿”致病说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随着抗生素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AAD也逐年增多,尤其是在老年人群(≥60岁)的发病率极高。久用、滥用抗生素为本病外因,年老体虚为内因。中医学虽无AAD病名记载,但可归属于泄泻范畴,目前中医学对其认识尚未完全统一,众多学者将本病责之为脾肾阳虚、湿浊内生。老年人“年过四十,阴气自半”,苦寒药毒,更伤脾肾。在老年AAD的发生发展中,正气亏损——脾肾阳虚是其发病和转归的根本内因,邪气侵袭—...

  • 咳嗽一证不外由外感与内伤两个方面而生

    咳嗽一证不外由外感与内伤两个方面而生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叫嗽,痰声俱有是咳嗽。咳嗽主要病位在肺。但是机体各部位之疾病都能影响到肺而成咳嗽。正如《素问•咳论第三十八》所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归纳起来,咳嗽一证不外由外感与内伤两个方面而生。 外感咳嗽 1 疏散风寒,肃降止咳 感受风寒,头痛鼻塞,发热恶寒,咽痒作咳,痰多稀薄,一身无力,舌苔薄白,脉浮略紧。用疏散风寒,肃降止咳法。 苏叶6克,苏子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百部10克,紫菀6克,陈皮10克,炒牛...

  • 痰的产生 痰的鉴别 痰的治疗

    痰的产生 痰的鉴别 痰的治疗

    第二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杨春波教授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对“痰”的认识介绍如下。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出自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痰症》,指出脾系痰证的发病、病机及治疗的根本。这一命题的提出,实际是《内经》对脾胃病理,尤其是脾运化水湿功能异常的高度概括。据此,杨春波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痰皆有形” 及“大脾...

  • 秋季进补 通过调补正气预防肺病的发生

    秋季进补 通过调补正气预防肺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秋季肺当令,五行属金。金在六淫为燥,燥为秋季主气,秋天气候转燥,又因“肺为娇脏”易被邪侵,秋季也就成为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到了秋季可以适当进补,通过调补正气预防肺病的发生。 1.改变生活方式 《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这段话可谓道出了秋天护肺的原则原理和方法。基本意思是说秋季的三个月是万物成熟...

  • 外感咳嗽 李春生临证表里治方

    外感咳嗽 李春生临证表里治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晨峰 范亚兰 陈淑敏 李晶   李春生(194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指导教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内科急症学术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师从著名经方派中医学家岳美中,历任中国老年学学会理事、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临证52年,发表医学论文及其他医学文章202篇,主持或参加编写并已出版的医学著作69部,完成...

  • 络病理论与肺络生理功能

    络病理论与肺络生理功能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期“肺寒络凝”病机阐微 特发性肺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是一种肺间质、肺泡和 (或) 细支气管纤维增生或转化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 伴有大量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肺组织换气和 (或) 通气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因诱因、病程、年龄等因素的不同差异较大。由于该病病程较长, 吕晓东教授以脏腑为纲, 以经络为纬, 阐述IPF病累肺脾肾三脏, 以肺气亏虚为本, 络虚不荣为枢, 痰瘀伏络为标, 痰热毒瘀等互结为要, 总括IP...

  • 秋天的咳嗽 勿滥用止咳药 滥用润喉片 滥用抗生素

    秋天的咳嗽 勿滥用止咳药 滥用润喉片 滥用抗生素

    秋天的咳嗽,多以燥性咳嗽为主,俗称为“秋季燥咳”。与一般咳嗽相比,秋季燥咳患者5个用药误区一定要注意: 滥用止咳药 传统的止咳药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可以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从而产生止咳作用;第二种是作用末梢神经的止咳药,常用的有复方甘草合剂和各种止咳糖浆,口服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使咽部黏膜少受刺激,从而达到止咳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用止咳药来止咳,治标不治本,往往会掩盖病人的症状,以至于耽误治疗。如果强行镇咳,会导致痰液滞留在气道内,反而容易继发感染。因此,...

  • 李培生辨治儿科咳喘经验

    李培生辨治儿科咳喘经验

    儿科又称 “哑科” , 因患儿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 或只能部分表达自己的病情感受。 《灵枢 ·逆顺肥瘦 第三十八》云: “婴儿者, 其肉脆, 血少气弱” 。 其在 生理方面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机体的物质和功能均 未发育完善, 故被称为 “稚阴稚阳” 之体。 因此, 这一 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体质嫩弱, 抗邪能力不强, 不仅 易被外感、 内伤等诸多病因损害而致病, 且一旦发病 之后, 病情变化多快而迅速。 所以, 在辨证施治时, 难...

  • 浅谈肺生血

    浅谈肺生血

    2017年3月22日发表于《Nature》的论文采用双光子活体成像技术, 首次发现肺有造血功能, 动物体内有一半以上的血小板来自肺部;更重要的是, 他们还发现肺储存有多种造血祖细胞, 这些细胞可用于恢复受损骨髓的造血能力[1]。该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 也从某一层面印证了中医肺生血的理论。 诸气者, 皆属于肺, 气能生血行血 《灵枢·营卫生会篇》云:“中焦亦并胃口……泌糟粕, 蒸津液, 化其精微, 上注于肺脉, 乃化而为血”, 阐释了血液...

  • 疫情期四类人群的食疗养生

    疫情期四类人群的食疗养生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由来已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笔者从中医治未病思想,跟大家聊聊疫情期间如何食疗养生。 《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rd...

  • “浊毒”是哮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浊毒”是哮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呼吸科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近些年呈现了增高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的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之一。哮喘的防治属于世界性难题之一。作为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气道受限性和气道高反应性是该病最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肺功能受损是哮喘患者常见的表现之一,大量临床研究已表明,哮喘患者普遍存在大气道与小气道高反应现象,气道黏膜炎性细胞浸润、气道黏膜通透性增加,导致黏膜水肿和气道痉挛,使呼气流速受限,通过肺功能检查发现...

  • 生梨加冰糖炖服 治肺热咳嗽

    生梨加冰糖炖服 治肺热咳嗽

    感冒、咳嗽、急性支气管炎:生梨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蒸熟吃。或将梨去顶挖核,放入川贝母3g,冰糖10g,置碗内文火炖之,待梨炖熟,喝汤吃梨,连服2~3天,疗效尤佳。 慢性气管炎:干咳少痰、口干舌红,便秘:生梨1个,蜂蜜或冰糖放入梨内,蒸熟吃梨喝汤,每日1次,连吃5天为一疗程。或梨挖心削皮,放入北杏仁10g,冰糖30g蒸熟吃,可止咳化痰,清热生津。 肺热、咽疼、音哑:雪梨捣汁徐徐含咽,每日服3~4次。 肺热咳嗽:生梨加冰糖炖服,或生梨去心加贝母3g炖服;或梨1个,芦根30g,冰糖同煮...

  • 化瘀通络汤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36例

    化瘀通络汤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36例

    结核性胸膜炎 (tuberculous pleurisy, TP) 是由结核杆菌进入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 而引起的胸膜渗出性炎症, 临床较为常见, 采取正确且及时治疗后, 患者预后较好, 但若病程迁延可致胸膜粘连、包裹, 造成营养不良等, 进而影响预后[1]。目前, 胸腔抽液、抗结核药物是西医临床治疗TP的主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 促进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改善, 临床主张以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TP[2,3]。中医古籍中无TP病名记载, 但根据其症状、体征应归于“悬饮”范畴, 患者素体虚弱...

  • 资生汤临证验案 张锡纯原解

    资生汤临证验案 张锡纯原解

    张锡纯原解:资生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方中,主治劳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等症。其方药由生山药一两、玄参五钱、于术三钱、生鸡内金二钱、炒牛蒡子三钱组成。如热甚,加生地黄五、六钱。 张锡纯从《易经》理解此方,后又分析每味药在方中之作用,非常精辟独到。张锡纯说:“《易》有之‘至哉坤元,万物滋生’,言土德能生万物。人之脾胃属土,即一身之坤,亦能资生一身。脾胃健壮,多能消化饮食,则全身自然健壮。”又分析《内...

  • 放邪出路 清热解毒 生津养液 促中医治疫发展

    放邪出路 清热解毒 生津养液 促中医治疫发展

    我们于2020年4月3日发表了“中医治疫,源远流长”一文,论述了中医治疫源流、病因分类和重视预防等问题,然意犹未尽,特撰写本文,予以补充,作为续篇。 考历代中医文献治疫的大法颇多,其中代表性的有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提出“治有三法,宜补、宜散、宜降”。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对疫病治疗提出了发散、解秽、清中、攻下、补虚等五法,并列香苏饮、普济消毒饮、神术散、败毒散、人参白虎汤、黄龙汤、四顺清凉饮等常用方剂。尤怡《金匮翼》也提出治疫五种大法及代表方剂,即表里俱备...

  • 立冬宝宝少感冒生病

    立冬宝宝少感冒生病

    立冬后气温日渐下降。有小孩的家长,又要操心起怎么给孩子保暖了,“我们大人能知冷热,小孩子哪里知道,穿不对,抵抗力稍微差点就感冒生病,心疼死了。” 其实只要护好三个部位,就能让宝宝少感冒生病,家长们要注意了。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黄金城指出,小儿的头颈部、腹部、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 头颈部 从中医经络角度看,头部为手足三阳经汇聚之处,是人体“诸阳之会”,所以头部的保护非常重要。“其实,不仅是宝宝,成年人也要保护头部,尤其是老人,风一吹容易头疼...

  • 喝补气养生汤增强免疫力 预防感冒

    喝补气养生汤增强免疫力 预防感冒

      春季来临,气候不稳定,容易感冒。   中医养生观念认为,春属东方风木,应于人体为肝,所以春季是调养肝脏的好时机,可选用一些补脾燥湿、扶助正气、袪除湿邪的药物煮汤,提升人体阳气、增强免疫力,以及预防感冒与改善疲劳。   春天身体遭湿邪侵犯,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平常可喝补气养生汤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补气养生汤   材料:当归3克、枸杞9克、蜜炙黄芪15克、太子参9克、怀山药6克、茯苓9克、生甘草9克、麦门冬9克、红枣10颗、冰糖一茶匙。   做法:先在3000毫升的开水中,加入当归、...

  • 感冒属表证 邪气极易入内转生他证

    感冒属表证 邪气极易入内转生他证

    感冒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症,在季节交替之际,感冒尤其肆虐,也就因为常见,所以很少人关注感冒背后复杂的机制。 人们对感冒已有一些粗浅的认识,知道感冒分为风寒,风热感冒。但中医们因为外邪的属性寒热不同,患者体质的虚实不同,分为,表寒证,表热证,以而正气不足引起的正虚外感证。 感冒一般属于表证,指外邪(多是风邪)侵袭肌肤,肺脏,卫气而产生的各种不适之症,病邪在表,病情轻微。感冒发在夏季,一般情况能不药而愈,但若3天过后,病情不见好转,甚至加重,就需要服用药物治疗,否则,邪气极易入内,转生他证。...

  • 春季用养生茶 疏风解表防感冒

    春季用养生茶 疏风解表防感冒

    喝茶是养生的好办法,春季选茶大有讲究。专家建议,此时宜喝花茶,因为春季人体阳气的生发需要依赖肝气的疏泄作用,玫瑰花、茉莉花等花茶都有疏肝理气的功效,有助于舒达肝气、调和气血。此外,巧用养生茶还能疏风解表,预防感冒。 1、太子参大枣陈皮茶 太子参 15克,大枣 5枚,陈皮3克。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2、玫瑰茉莉花茶 玫瑰花1克,茉莉花1克,红茶3克,冰糖适量。上述用料一同放入茶碗,加入沸水,加盖3~5分钟即成。有疏肝理气的功效。 3...

  • 新生儿感冒鼻塞 可用葱白煮水喝

    新生儿感冒鼻塞 可用葱白煮水喝

    中医学中常把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类别,国家级名中医、浙江省中医院儿科俞景茂教授指出,不同类型的感冒治疗方法不同,葱白水主要对风寒感冒有用,而现在的天气,得暑湿感冒的孩子最多。 孩子得了感冒,怎么判断是哪一种类型?俞教授说,最可靠的还是请医生判断,不过,也有一些症状表现可以帮助家长区分。 风寒感冒:多因为感受风寒引起,比如洗澡、游泳后受凉等,症状常见为手脚冰凉,面色苍白,发热但温度不高,怕冷,出汗不多或不出汗,舌苔白,喉咙不红或微红等。风寒感冒的孩子可以喝点葱豉汤(葱白+豆豉)辛温解表。...

  • 防感冒吃白菜 少吃油炸花生致癌物

    防感冒吃白菜 少吃油炸花生致癌物

    白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具有益胃生津、清热除烦等功效,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大白菜中含有大量粗纤维,可促进肠壁蠕动,保持大便通畅。下面向大家介绍两款白菜的做法,常吃既能防感冒又能强肾。 凉拌白菜心白菜心、大葱、虾皮、精盐、食醋、味精。做法:选结实的大白菜心,切成细丝;大葱葱白顺切成细丝。上料加虾皮、精盐、食醋、味精、香油混合,拌匀即可。功效:开胃消食,有预防感冒之功效,也有减肥的作用。 海米烧白菜白菜心、海米、冬笋、水发香菇,葱姜、精盐、白糖、料酒、高汤、香油、味精。做法:将白菜洗净。顺切成长条,再改刀成段...

  • 流感或禽流感正在发生可用小柴胡汤

    流感或禽流感正在发生可用小柴胡汤

      大寒过后,按五运阴阳学说已经进入甲午年。各地流感或禽流感正在发生,但运用抗生素加抗病毒药治疗效果常不满意。   从五运六气理论看:甲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中运太宫土运。详情见表1。   且少阴司天,应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素问·五常政大论》)。燥金之气起而用事,热就燥,温病必多。主要疾病有: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三之气:主客之气少阳相火与少阴君火相合),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热气下临,肺气...

  • 孩子感冒了,你还在给他吃抗生素吗

    孩子感冒了,你还在给他吃抗生素吗

    春季昼夜温差较大,忽冷忽热的天气正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发季节,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等免疫力较差的人群,更是容易“中招”。孩子一感冒发烧,父母也跟着变得烦躁焦虑了,多数父母会选择给孩子吃“消炎药”,他们理解的“消炎药”就是“抗生素”。殊不知,这样随意吃抗生素会引发耐药性的增加,使以后的感染性疾病选择药物更加困难,并且还有其他潜在的危害。 复旦大学研究课题组近期有一项重大发现:江浙沪儿童体内普遍存在抗生素,还发现了大量残...

  • 自我按摩特定穴位 减少感冒发生

    自我按摩特定穴位 减少感冒发生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自我按摩特定穴位,可激发身体内的免疫功能,减少感冒的发生。      第一步:点揉风池穴   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两手拇指点住风池穴,用指头用力揉动数十次。   作用:适合风热感冒。      第二步:揉大椎穴   按摩手法: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100~200次。   作用:适合治疗感冒后的高热不退。...

  • 入春“发陈”科学养生 防流感和感冒

    入春“发陈”科学养生 防流感和感冒

      入春后人体阳气升发,新陈代谢增强,能在这个大自然“发陈”之时,釆用科学的养生方法,对健身防病十分有利。但是,春季温暖多风,适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存和传播。同时,春天的气候变化无常,人体皮肤肌理逐渐变得疏松,特别是阳气虚弱的老年人,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下降,稍不注意,极易受寒,寒邪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所以预防流感和感冒是关键。   温灸   寒邪入侵机体可引发肌肉酸痛、头痛、肩背僵硬等不适症状。采用“温和灸”疗法可取得满意效果。用艾条,在人体穴位或患...

  • 慢阻肺病感疫邪 宣肺平喘生机来

    慢阻肺病感疫邪 宣肺平喘生机来

    基本资料 刘某,男,68岁,退休人员。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3年,冠心病多年,2017年曾在某医院行支架植入术;吸烟多年。 发病过程 患者于2020年1月6日出现干咳,无痰,无发热,无全身酸痛、乏力、头部闷痛,鼻塞、流涕,无咽痛,无呼吸困难,无盗汗,无心悸,无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未做特殊处理。1月30日在外院就诊,行肺部CT检查,提示支气管肺炎,对症处理后未见好转,2月1日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3℃。2月2日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并行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