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 第105页

生 第105页

  • 邓铁涛运用“少火生气”理论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

    邓铁涛运用“少火生气”理论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

    邓铁涛 ( 1916—) ,男,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 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精 心研究中医理论,主张 “伤寒 ” “温病”统一辨证论治, 强调辨证方法在诊断学中的重要地位,擅长诊治内科杂病, 并擅于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论治疑难杂症。主编专著 8 部, 发表论文 100 余篇。 国医大师邓铁涛提出心血管疾病多为本虚标实 之证,且多与五脏气机失调、虚损相关,故认为扶 正固本顾护五脏之气尤为重要。针对现代火神派偏 用大剂量辛温燥烈之...

  • 治口腔异味方 治前列腺增生方

    治口腔异味方 治前列腺增生方

    治口腔异味方 处方:厚朴、薏苡仁、 猪苓、淡豆豉、白术各12 克,赤芍、杏仁、枳实、山药 各10克,白蔻仁、泽泻、姜 半夏、藿香、香附各7克, 通草、大黄、黄连各4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主治:湿热蕴结型口 腔异味。症见口中臭秽, 口中黏腻不爽、分泌物 多,晨起及进食不慎后上 述症状明显加重,时有胃 脘痞满不适,偶有嗳气、 反酸,大便黏腻不爽,每 日2~3次,舌红,苔黄厚 腻,脉滑数。 吴文宁 治前列腺增生方 处方:金银花、滑石、 石韦各15克,桑白皮、黄 芩、栀子、前胡、连翘、葶苈 子、沙参、...

  • 基于自噬理论探讨补气活血方促进缺血性脑损伤血管新生

    基于自噬理论探讨补气活血方促进缺血性脑损伤血管新生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发病率最高的脑血管疾病, 脑 是对缺血最敏感的器官之一, 脑缺血可激活内质网应 激, 内质网腔内蛋白质的折叠与修饰受阻, 错误蛋白质 堆积, 引起未折叠蛋白反应, 从而激活自噬。研究表 明, 自噬过程在血管新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治疗性 血管新生是促进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思路。中医药补 气活血对缺血性脑损伤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其机理 是否与调节自噬水平有关, 有必要从理论上作一探讨。 1 自噬与血管新生关系 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途径降解衰亡的细胞器及 损伤的蛋白的过程。自噬过程中, 非必须蛋白或细...

  • 唇舌生疮饮玄麦茶 治夏季热中医有方

    唇舌生疮饮玄麦茶 治夏季热中医有方

    治夏季热中医有方 处方:麦冬、甘草各9克,鸡蛋 2个(去蛋黄留蛋清),白糖少许。 用法:将麦冬、甘草加水两碗, 用小火煎至1碗,倒人蛋清内,加 入白糖搅匀,分2次服完,每日1 剂,一般连用3~4剂即可见效 主治:小儿夏季热。李茂 唇舌生疮饮玄麦茶 处方:玄参5克,麦冬10克, 黄菊花3克,胖大海2枚,甘草3 克。 用法:以上药材用冷水洗净 后,加开水焖泡‘10一15分钟即可。 每日3剂,当茶饮。 主治:唇舌生疮(伴随口臭、大 便秘结者,效果好)。 何星月 潮热多汗按阴谷穴 &ldq...

  • 快乐在于享受生命的每一个过程

    快乐在于享受生命的每一个过程

    人生路上风景如画,人生的快乐在于享受生命的每一个过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开篇就告诉了我们学习实践的快乐、人生得一知己的快乐,即使不被理解仍保持从容淡定、快乐依然发自内心。   王羲之兰亭序写道:“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道为什么,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稍纵即逝,相逢亦是别离,只有快乐,可以长驻心中。   宋代的洪迈称人生有四乐:“久旱逢甘...

  • 眩晕 中医有“无虚不作眩”“血虚生风”之论

    眩晕 中医有“无虚不作眩”“血虚生风”之论

    无虚不作眩   刘某,女,27岁,2016年5月初诊。   主诉眩晕发作已一年余,本次发作1周,患者自觉晃摇欲倒,头颈转动不利,平卧可稍有缓解,头始有震颤,不时耳鸣,时有恶心呕吐,脉沉细无力,舌苔淡薄,体质虚弱。诊后思,此患者体质虚弱,证当属气血亏损,肝阳失潜,治以益气养血,平肝息风,方药如下:党参15克,焦白术18克,当归15克,陈皮6克,生白芍12克,天麻10克,沙苑子10克,菊花10克,枸杞子12克,钩藤12克,甘草5克,3剂,水煎服。   二诊可见诸症好转,前方已见效,继服5剂...

  • 中风,中经络,中风后遗症,生脉汤加减

    中风,中经络,中风后遗症,生脉汤加减

    陈某某,女,78岁,地址:江燕路 2013年03月09日因“左边肢体偏瘫3月”初诊: 现病史:2012.12出现左边肢体偏瘫,同时发现房颤,在珠江医院确诊为房颤、3AVB、快慢综合症,中风后遗症,予以抗聚养心等医治后,病况安稳。 现症见:疲倦、纳差、上腹胀、乏力、咽喉有痰欲呕,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舌苔少,脉涩。否定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查体:P53次/分,R次/分,BP152/62mmHg。左边肢体肌力3级-。 辅佐检查:2012.11.0...

  • 心包炎方药 逍遥丸,生脉散

    心包炎方药 逍遥丸,生脉散

    患者,女人,50岁。劳累后胸闷气喘半年。侧卧位即有喘不过气来感觉,动则汗出,汗出后心悸乏力。性情烦躁易怒,怕吵。双下肢足踝部轻度水肿。素有胆囊炎病史。本次去上级医院做核磁共振(MRI)查看,确诊为心包炎(轻度积液)。左脉弦,右脉细,舌质淡苔薄,舌下静脉迂曲。 首诊方药:逍遥丸,生脉散,五苓散加减:柴胡15g,当归12g,白芍15g,薄荷9g,白术15g,赤芍9g,茯苓15g,黄芪20g,丹参15g,葶苈子9g,麦冬15g,制五味子9g,党参20g,猪苓9g,泽泻9g,桂枝9g。 首诊处方7剂,服...

  • 赖新生运用“通元法”治疗癫痫的临证经验

    赖新生运用“通元法”治疗癫痫的临证经验

    赖氏“通元法”从“元神”论治癫痫临证探微 赖新生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 广州中医 药大学二级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教授, 全国首批中医传承博士后导师,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 程” 百类人才,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临床工作 40 余载, 德艺双馨, 擅长针药结合治疗过敏性疾病( 哮 喘、 荨麻疹、 鼻炎等) 、 脑病( 脑梗塞、 帕金森氏病、 癫 痫、 脑外伤后遗症等) 、 男女不孕不育症及其他疑难杂 病。 癫痫是一种脑部...

  • 生铁落饮治疗失眠

    生铁落饮治疗失眠

    案例 生铁落饮治疗失眠 王某某,女,45岁。初诊,诉失眠20余年,加重5年。因剧烈情绪刺激后失眠,口服氯硝西泮后效果欠佳,目前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口服精神类药物,效差,每天仅能入睡2~3小时,心烦焦躁、面色红、多语、语速快、二便正常、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滑有力、月经正常。 诊断 不寐(心肝火旺)。 方药 生铁落饮加减。7剂,免煎颗粒。磁石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茯苓12克,茯神15克,胆南星12克,橘红12克,远志12克,菖蒲12克,连翘15克,钩藤15克,玄参15...

  • 慢性心力衰竭 三焦理论源流及其生理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 三焦理论源流及其生理意义

    苓桂术甘汤“开玄府-气化三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探讨 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以下简称心衰) 亦称慢性心功能不全, 是各种心血管病和非心血管病的终末阶段, 其过程是一个从代偿阶段逐渐进入失代偿阶段慢性病理、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医药治疗心衰具有悠久的历史, 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心衰属中医“心悸”“胸痹”等范畴, 其病理改变的实质则是因气、血、水病理因素构成的。而心衰气和...

  • 性生活和失眠

    性生活和失眠

    睡眠是人正常的生理需求,深沉、甜美的睡眠是每个人所希望拥有的,不过任何人在其漫长的一生中,都难免会遇到失眠的现象。精神、创伤、药物、浓茶也可能导致失眠。那么,性生活不和谐不完美是否也会导致失眠呢?回答自然是肯定的。   美国生理学家曾经做过大量的调查,调查发现,性生活不完美是一些人失眠的重要原因。当一个人正处于性欲旺盛时期而又长时间得不到肉欲的发泄之时,神经系统便处于高度的亢奋状态,焦虑不安、烦躁,于是失眠便接踵而来。这一点在女性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这是因为男女性欲、性高潮和性欲消退在瞬间上都有较大的差距。男性的...

  • 中医专家还介绍两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养生方

    中医专家还介绍两种治疗消化不良的养生方

    节后饮食,健脾消食 春节长假过后,腹痛、腹胀、消化不良、饮食不振的患者,较前明显增多。这都是假日丰盛饮食惹的祸,中医称为“伤食”。专家介绍几种消食除胀、健脾养胃的饮食妙招。 外治法: 饮食停滞、胸膈胀满、或大便不通、或大便泄泻,属年老体虚、不耐攻积者,用60克紫苏煎沸水,将毛巾在汤内浸泡,拧干趁热敷在腹部,用手顺时针推磨,冷则随换。 内治法 1.鱼肉伤食,生姜10克,紫苏10克,加适量水煎浓汁服。 2.狗肉伤食,山楂肉、杏仁去皮尖,各24粒,加水煎浓汤饮。...

  • 避免头痛的发生 调节饮食情绪稳定穴位按摩

    避免头痛的发生 调节饮食情绪稳定穴位按摩

    “进入夏季以后,经常头痛,有时会持续一周左右,睡不着也吃不下。”最近天热,29岁的张女士饱受头痛的困扰,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骆彤介绍,头痛是脑病科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其病因复杂,既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作为许多严重疾病的伴随症状而出现。夏季由于天气炎热、饮食改变、日照强、休息差等多种原因,是头痛的高发季节。酷暑炎热,如何减少或避免头痛的发生,骆彤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调节饮食 夏季炎热的气候导致人们普遍进食量减少、饮食不规律,容易影响到...

  • 北沙参鸡蛋糖水 益胃生津适宜肺胃阴虚

    北沙参鸡蛋糖水 益胃生津适宜肺胃阴虚

    北沙参鸡蛋糖水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中药师丘振文 材料: 北沙参20 克,鸡蛋1-2 个,冰糖适量。 做法: 加清水共煮,10 多分钟后蛋熟去壳再煮20分钟。 功效: 清肺养阴,益胃生津。适宜肺胃阴虚、有咳嗽咯血、咽痛口渴的人群。 【沙参小百科】 沙参虽然也带有“参”字,但却不再具备补气的功效。沙参分为南沙参和北沙参。而且它们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植物,但功用相似,均以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为主...

  • 治疗失眠小生六汤

    治疗失眠小生六汤

    罗仁,1952年出生,广东梅州人,医学硕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五、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参与主编《亚健康评估与干预》等专著3部,临证擅长经方合方应用,疗效显著。 组成:柴胡15g,黄芩15g,党参30g,熟地黄20g,麦冬15g,山药30g,丹皮15g,五味子10g,山萸肉20g,炙甘草5g。 用法: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钟,取两次药液混匀,分早晚2次温服。...

  • 葱白生姜除胃寒痛

    葱白生姜除胃寒痛

      取葱白30克,生姜5片,加水一碗,煮沸后加红糖20克,趁热分2次服,每天一剂。   另用葱白100克,洗净后捣烂,敷于胃脘疼痛处,外用热水袋温熨,每次1小时。能温胃,散寒,止痛。 (摘自《新闻信息报》1.4)...

  • 胃脘痛治法处方 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胃脘痛治法处方 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病检提示胃黏膜内出现肠型上皮时称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痞、胃胀、胃痛、反酸、嗳气、嘈杂及纳差等,属中医“胃痞”“胃痛”“反酸”等范畴。庞福华出身于中医世家,曾师从著名老中医黄寿人、韩仁道等学习,为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五十余年,擅长治疗胃肠、肝胆疾病及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本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素问&m...

  • 冬季养生打好“保胃战”

    冬季养生打好“保胃战”

    刚入冬,昼夜温差明显加大,冷空气开始一个接一个袭来,以往患过胃病的人,这时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不舒服的感觉,如胃脘不适、胀闷或隐痛、泛酸、嗳气、食欲不振或进食后不易消化等,有的人还会出现腹胀和腹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中医学认为:寒属阴邪,易伤阳气,内客于胃,伤及中气,气伤失运,气机凝滞,胃气不和,不通则痛。西医学则认为:寒冷可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使其兴奋性增高,使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使得胃部的血管痉挛、收缩,胃内血流下降,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胃粘膜保护力下降,导致炎症、溃疡等,从而出现胃胀、胃...

  • 治失眠主方证及衍生方证

    治失眠主方证及衍生方证

    全国名中医王辉武认为方证对应和脏腑辨证论治是两大辨证法门,仲景倡导的方证对应简明扼要,创造性地把经方、时方和验方采用方证对应和类方的方法进行归纳,按主方证、衍生方证编排。现将其治疗失眠的经验总结如下。 治失眠主方证及衍生方证 ①黄连阿胶汤方证。衍生方证为天王补心丹方证、朱砂安神丸方证、猪苓汤方证、交泰丸方证、百合地黄汤方证、栀子豉汤方证。 ②酸枣仁汤方证。衍生方证为归脾汤方证、甘麦大枣汤方证、仁熟散方证、安神定志丸方证。 ③温胆汤方证。衍生方证为半夏秫米汤方证、保和丸方证、血...

  • 从“百病生于气”论柴平汤治疗胃脘痛

    从“百病生于气”论柴平汤治疗胃脘痛

    《素问·举痛论》 云“百病生于气也” , 明确指出了 气机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由于气 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的特性, 外感六淫、 七情内伤、 饮食 劳倦等多种致病因素都可导致气机失调, 引发疾病, 因 此 《内经》 认为气机失调是诸病产生的根源, 如《素 问·六微旨大论》 所说 :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升降息则 气立孤危。 ” 张景岳也在《类经·摄生类》 中也论述道: “人之有生, 全赖此气。 &r...

  • 大多胃胀都产生于胃病 治疗胃胀的主要是降胃行气

    大多胃胀都产生于胃病 治疗胃胀的主要是降胃行气

    胃胀是十分常见的一个症状,在各个年龄的人群中都很多见。“胃胀”是人们口头上的一个通俗叫法,中医学把它称为“心下痞”。“心下”不是指心脏的下方,而是指上腹部,也就是胸骨下端剑突下的腹部,老百姓通常说这个部位是胃的部位。痞的意思是胀满,不通畅,堵塞的感觉。(作者/傅延龄 编辑/秦丹 张梦培) 有一些人吃一点东西就开始胃胀,以致于不敢进食,或者不敢多吃。有一些人即使不吃东西也感到胃胀。胃胀是患者的感觉,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不过也有少数病...

  • 治疗失眠壮医养生法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刺血疗法

    治疗失眠壮医养生法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刺血疗法

    壮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概况 失眠,壮医称为“嫩卟叻”“年闹诺”,属壮医“龙路病”范畴,指因机能失调导致难以正常睡眠的一种疾病,为壮医内科常见病的优势病种之一[1]。当今社会,人们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易引起失眠,影响其生活品质及工作质量,长期失眠会引发其他疾病或对原有疾病产生不良影响[2]。壮医临床运用养生法、内服经验方、刮痧排毒疗法、刺血疗法、穴位贴敷疗法等特色疗法治疗失眠,疗效颇佳。本文对壮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类与总结,并做如...

  • 王生义治疗脾胃病临证验案

    王生义治疗脾胃病临证验案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中“胃脘痛”“嗳气”“胃痞”“便秘”等病证皆属其范畴,临床常见症状有胃脘胀满及疼痛、打嗝、反酸、便秘等。《黄帝内经》最早记录了有关脾胃病的解剖、生理病理特征,并奠定了理论基础[1]。如《素问·五脏别论》言:“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汉·张仲景《伤寒论》则提出了脾胃病的诊疗原则[2]。金元时期,李东垣《脾胃论》的成书为脾胃病学说奠定...

  • 生姜对养护肠胃大有益处

    生姜对养护肠胃大有益处

    民间俗语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其实生姜不仅多在夏季食用,在冬季也应常吃。刘友章教授说,生姜对养护肠胃大有益处。 生姜可抗菌防病,治疗肠炎。春秋时,孔子就主张:“每食不撤姜。”意思是说,一年四季每天都应该吃姜。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能,可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证、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生姜对胃病亦有缓解或止痛作用,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引发的疼痛、呕吐、泛酸、饥饿感等用生姜50克煎水喝,可使症状迅速消除。但也应注意阴虚内热及实热...

  • 仝小林从湿热论治肠上皮化生

    仝小林从湿热论治肠上皮化生

    湿热蕴结是肠上皮化生的核心病机。治疗要点:一为改善胃内湿热环境,改善黏膜生存状态,使其滋润;二为保护消化道黏膜,不局限于胃黏膜;三是仍需要继续寻找针对某一靶点的特效药。 仝小林临床常使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山茱萸为基础方治疗此病。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泻胃热,解毒利湿,二药均为甘凉之品,燥湿而不伤胃阴;山茱萸为治疗肠上皮化生的经验用药。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非独立疾病,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合并存在,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治疗目前多从肝、脾、胃等方面论治,病机多为脾虚、胃热、血瘀,并...

  • 中医理论的再发挥“脾肾观”与肠道微生态

    中医理论的再发挥“脾肾观”与肠道微生态

    从肠道微生态看中医肾病学的发展机 《文子·上义》载:“苟利于民, 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不必循俗”。中华历史上下5 000年, 文明之舟从暗夜驶来, 正因为中医药的发展、传承、护佑, 才未倾覆浊流。然而正如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 500多年前就认识到的, 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一切科学的灵魂所在。我国微生态学奠墓人、微生物学界泰斗之一魏曦教授生前曾有著名观点:“微生态学很可能是打开中医奥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1]。30年前的...

  •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脘痛”百合生地北沙参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脘痛”百合生地北沙参

    慢性浅表性胃炎 陈某,女,57岁,2017年10月6日初诊。缘患者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隐痛,微有灼热感,嘈杂似饥,时有嗳气、反酸、无恶心欲呕。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现症见:神志清,精神疲,胃脘部隐痛,微有灼热感,嘈杂似饥,时有嗳气返酸,偶有胸闷心悸,神情焦躁,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腹泻,纳眠差,大便干结,小便正常。舌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百合15克,生地10克,北沙参10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白芍15克,甘草6克,柴胡10克,黄连5克,砂仁5克(后下)。 连服7剂后复诊,诉...

  • 地黄补肾填精 重用生地止泻案

    地黄补肾填精 重用生地止泻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新鲜者称为鲜地黄,干燥或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者称为干地黄,二者统称生地黄,均有清热凉血养阴的功效。但鲜地黄其气大寒,清热凉血作用较为突出,而干地黄较鲜地黄苦寒之性有所减轻,以甘寒为主,益阴养血清热功效较佳。生地黄味甘苦,性凉;功效:清热生津,滋阴养血。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补肾填精   《内经》言: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仲景以肾气丸补肾之阳,钱乙以六味地黄丸补肾之阴。张景岳基于...

  • 中医对食复的认识 肠道微生态与“正邪”

    中医对食复的认识 肠道微生态与“正邪”

    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认识中医“食肉则复”理论 食复是指外感热病后期, 随着胃气来复, 患者饥饿索食, 倘若骤然盲进, 或饮食腥膻杂沓, 便会引起热病的复发或迁延, 并伴随干嗳腹满、便秘下利等诸多胃肠道症状。食复理论强调了饮食调护在外感热病中的重要作用。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食复”的概念, 经由后世医家的不断完善, 形成了较完整的中医食复理论, 并完善了预防、治疗方法, 但其微观机制至今尚未清晰。肠道微生态是与宿主关系密切, 和人体形成了互利共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