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临 第34页

临 第34页

  • 中医提倡“学经典,做临床”

    中医提倡“学经典,做临床”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唐志鹏   思维决定行动。现在提倡“学经典,做临床”,其中关键环节就是要学习和掌握中医特有的临床思维能力,这是提升中医临床诊疗水准,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然而,如何树立和完善临床思维能力,确实是现实的难题,其门径到底在何处?   南粤名医王伯章出身于医学世家,幼承庭学,及长又往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伤寒论专业研究生,然后在广东医科大学(其前称是广东医学院)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中医学教研室主任、中医科主任之职。他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

  • 中药剂量问题临床应用思考

    中药剂量问题临床应用思考

    《中国药典》及教材之类,将许多药物限定在极少量范围之内,这也许是受到古人“原方一两,今之一钱”影响,而许多医者将之视为“圣典”唯有遵从不敢变通,结果临床收效甚微,在此,本人对《中国药典》的药量问题谈些个人体会。 汉代,大部分中药剂 量使用少则—两,多则一 斤,当然.古今度量单位有 区别,如果按1981年考古; 发现的“权”来计算,—‘两 约合现今的15.625克,一 斤约为现今的250克,如 果按&ldq...

  • 古今医家临证处方 精方与围方

    古今医家临证处方 精方与围方

      纵观古今医家临证处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以药少而精为特点,可称之为精方;一类则是以药多而广为特点,可称之为围方。精方,即精简精巧之意;围方,即围攻包围之意。二者各有其用,在不同病证及不同阶段各尽其能。   精方药味精简围方药味繁多   精方,药味较少,一般四至五味,甚至仅一两味药,专取药物某种功用,针对某一主症或主要证候,治疗目标明确,如枳术汤,仅枳实、白术两味,治饮停心下;鸡矢醴汤,仅一味鸡矢,专治臌胀,故具有药少而精,药专力宏之特点。徐灵胎于《医学源流论·单方论》中论道:“单方者...

  • 中医之痰临症

    中医之痰临症

      中医之痰临症可分为两类,一类乃有形之浊痰,一类乃无形不可见之痰。中医认为痰性黏腻,病情缠绵难愈,其性属阴,故其致病特点也多病程长,病位广,涉及脏腑、筋骨、皮毛及上下左右,无所不至。故云“怪病多痰”。   痰之为病,虽症状复杂,但临床上大多是先有病而后生痰,故临证之时当辨病以求其因,若只重治痰,不重其因,以治痰为治病,而不去探讨因何生痰,其病总难治愈。《医学正传》指出:“痰证古今未详,方书虽有悬饮,留饮、支饮、痰饮,诸饮之异,而莫知其为病之源。”可见治痰不求其因,自...

  • 临床血分证候的辨治分述

    临床血分证候的辨治分述

    血分证候,或由气分窜入,或由营分传入,或伏邪自血分而发,它是温热邪气深入阴分,损伤人体营养物质的深重阶段。因“心主血脉”,故血分证的病变部位在心与血脉。叶天士云:“入血就恐耗血动血”,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血分证候主要分为血热动血与血热耗血两种类型。血热动血之证,以局部或全身各部位出血及躁扰昏狂为主要临床特征,因其热邪炽盛,灼伤血络,迫血妄行,故称为“血分实证”。血热耗血之证,以肝血肾精被灼,真阴耗损为主要临床特征,因其热邪消耗而致阴血大伤,故称为...

  • 温热病 临床常见营分证候的辨治分述

    温热病 临床常见营分证候的辨治分述

    营分证候,或由卫分直接窜入营分,或由气分传入,或伏邪自营分而发,它是温热邪气深入阴分,损伤人体营养物质的轻浅阶段。叶天士云:“心主血属营”,可见营分证候的病变部位在心,当然也包括心包。因“心主血脉”,故营分证候实际上是热邪深入血脉之中,灼伤营阴(血中津液)的病变。因热邪深入营分既可消灼营阴而导致血中津液亏损,又可灼液成痰而蒙蔽心包,故营分证候主要分为热灼营阴和痰热蒙蔽心包两种类型。这两种证候类型虽有不同,但因其既有热邪,又有阴伤,故均属虚实夹杂之证。热灼营阴证候,以热...

  • “煨脓长肉”理论的临床运用与理性思考

    “煨脓长肉”理论的临床运用与理性思考

    “煨脓长肉” 法是中医外科临床促进创面愈合 的常用特色疗法, 临床实践证明能有效促进创面愈 合。 诸多学者还运用该理论在疮疡 [1] 、 肛肠 [2] 、 骨伤 [3] 及药物制备 [4] 领域。 尽管近年来中医外治法临床研究 逐步深入, 机制阐释也得到极大的发展。然而, 笔者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溃疡病理表现以中性粒细胞浸 润为主的血管源性疾病应当谨慎使用该法, 对 “煨脓 长肉” 应当区别对待。 “煨脓长肉”的理论渊源及运用 &ldqu...

  • 中医全科医学分 医疗质量管理 临床医德

    中医全科医学分 医疗质量管理 临床医德

    2015年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好医直通车”远程会诊中心正式启动, 患者在不出辽源市的情况下,就可以享受到长春、北京等地大医院专家的远程会诊。 辽源市中医院通过“好医直通车”方式与解放军301医院、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吉大一院、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附属医院等20余家三甲医院近百位知名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采取网络视频、音频同步交互的方式,由名医专家远程面对患者,通过问诊、病历分析、病情诊断,从而为患者提供诊疗方案。 四川省自贡市...

  • H7N9禽流感来临 提高免疫的食材

    H7N9禽流感来临 提高免疫的食材

      H7N9禽流感来临,大家除了不接触野鸟、家禽,还应注意房间空气流动,勤洗双手,平时饮食可摄入一些有助提高自身免疫作用的食材。   食用菌:食用菌皆有增加人身免疫作用的功效,其中以灰树花、猴头菇、香菇、银耳的作用较好。   灰树花常作抗癌药应用,不能直接杀死癌细胞,而是调动人体免疫功能来对付可能残存的癌细胞。   猴头菇有抗胃癌作用,治病机制也是靠增强人体免疫作用。香菇是广谱的抗癌食品。   银耳是气管炎的食疗食补美食,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灰树花、猴头菇一般可惜烩制汤菜。   灵芝有增加人...

  • 中医应急医疗队 临床应用学术会 乡村中医师

    中医应急医疗队 临床应用学术会 乡村中医师

    “中医要摆脱慢郎中的形象,在急症中大显身手,必须掌握好、驾驭好珍稀药材的使用手段、方法、时机。”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曹正逵在5月23日于北京召开的首届珍稀动物药材临床应用学术报告会上如是说。 会议以“发挥珍稀药材资源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姜良铎讲述了中医运用动物药材的历史沿革,比较了不同动物胆汁入药的特点与差异,并从清除足少阳胆经郁热、化痰止咳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熊胆粉的临床应用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季绍良对熊胆粉...

  • 临床的中药注射剂产品 中医药诊疗乡村

    临床的中药注射剂产品 中医药诊疗乡村

    “陈大夫,咱们互留一下联系方式,回去以后多交流!”来自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的乡村医生魏宽和同为乡村医生的陈本富互留了手机号码。 6月27日,全国各地200多位乡村医生聚集在全国政协礼堂,参加纪念毛主席6.26指示发表50周年座谈会暨第四届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交流会开幕式。 为提高乡医的中医药诊疗水平,由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和名中医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此次活动,邀请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多名中医专家授课,传授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 来学习的乡村医生中...

  • 国医大师传授临床经验 中药配伍禁忌

    国医大师传授临床经验 中药配伍禁忌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国医大师临床经验传承和研习(第三期)心脑血管病培训班”日前在山东济南举行,旨在学习和传承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 国医大师张灿玾、尚德俊分别就题为《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原则》《中医外科外治疗法》进行讲座;山东省中医院院长杨传华讲述了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 5月26日,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授予四川省骨科医院为国家队运动员指定医院。 该院自1958年成立,始终承担国家“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rdquo...

  • 乌鸡白凤丸临床新用

    乌鸡白凤丸临床新用

    乌鸡白凤丸由乌骨鸡、黄芪、当归、熟地黄、党参、益母草、龟甲胶、丹参、茯苓、阿胶、白芍、川续断、白术、枸杞子、川芎、甘草、砂仁、芡实、香附、黄芩、白薇等组成。具有补气益血,调经止带之功效。传统应用于妇女身体虚弱,腰膝酸软,肝肾阴虚或气血两虚,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带下等症。 近年来经临床研究证明,乌鸡白凤丸能引申应用治疗许多新的疾病,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供选用。 1.治疗隐匿性肾炎:用乌鸡白凤丸治疗隐匿性’肾炎50例,效果满意。方法:口服乌鸡白凤丸,每次1丸,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30天为1个...

  • 临床中医学专著 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临床中医学专著 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近日,由广东省中医院和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联合建立的中澳国际中医药研究中心传来喜讯,双方的中医药合作循证研究取得标志性成果,首批英文版循证临床中医学专著已由世界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日,双方还就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研工作签署第五期合作协议,广东省中医院吕玉波教授、陈达灿教授、卢传坚教授被RMIT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中澳国际中医药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传坚教授介绍,首批出版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银屑病》两部循证临床中医药学专著成功地将传统中医诊疗经验、现代临床研究证据和实验室...

  • 中医人员临床能力 国际交流合作 医院将必备中医科

    中医人员临床能力 国际交流合作 医院将必备中医科

    7月29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审议并颁布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医行业新增中医亚健康医师、中医康复医师、中医营养医师、中医整脊科医师、中医全科医师、民族药师、中医技师、中医护士、中式烹调师(含药膳制作师工种)等9个职业,中医药工作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新版《大典》职业分类结构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职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主任杨金生介绍,新版的《大典》中,除新增职业外,同时完善中医行业特有工种,如保健调理师细分为保健刮痧师、保健艾灸师、...

  • 中医肺系病交流 遴选中医临床教授

    中医肺系病交流 遴选中医临床教授

    如何发挥中医治疗肺系病的临床特色优势,选择国际公认疗效指标,形成完整证据链,纳入指南标准,进而实现基础、临床、成果一体化,促进中医肺系病学研究现代化是10月10日在杭州召开的全国第十九次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会暨2015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学术年会研讨的主要内容。 屠呦呦获诺奖和中医药科技创新也是本次会议的热门话题。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介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是“十三五”中医药科技领域的核心战略,他希望全国中医肺系病专家们能够坚持主体发展、协同创新、突破瓶颈,保护...

  • 不孕症中西医干预临床研究启动

    不孕症中西医干预临床研究启动

    国家临床研究基地2015年中医重大专项妇科项目启动会日前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召开。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吴效科教授领衔的2015年度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公益性中医行业专项“不明原因不孕症中西医干预方案比较的临床研究”正式拉开帷幕。 此项目获国家资助经费600万元,旨在通过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比较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3种治疗方案对活产率的不同影响,更新本领域的临床指南,同时建立不孕症患者的生物资源库,创新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的的国际同行学会运行管理机制...

  • 名中医 病历质量评估 临床大数据处理

    名中医 病历质量评估 临床大数据处理

    记者陈计智8月18日从山东省淄博市中医药管理局获悉,该市开展的首届“名中医、青年名中医、基层名中医”活动评选出80位名中医,其中名中医(药)30名、青年名中医20名、基层名中医30名。 此次评选要求严格,除需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外,还需要德才兼备,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实践,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在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某些疑难病、危急重症方面具有独特的诊疗技术专长,善于运用中医辨证理论体系治疗本专业多种疑难病或危急重症,服务质量优良,在日均门诊人次、年住院治疗人次、...

  • 北京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落户西苑医院

    北京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落户西苑医院

    “北京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的建立开创了西医院校与中医医院合作的新模式,在北京市中医药界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日前在北京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西苑)签约仪式上表示。北京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西苑)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协作共建而成,院址设在西苑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表示,西苑医院要以北京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的建立为契机,不断加强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合作。以需求为导向,发挥两者之长,加强人才培养,尤其是加强中医药科研领域的合作,...

  • 颜正华临床中药学学科 中医药研究促进会

    颜正华临床中药学学科 中医药研究促进会

    9月19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医大师颜正华学术经验研讨暨临床中药学科发展高峰论坛上,颜正华临床中药学学科服务基地挂牌,将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等12家单位建设临床中药学学科服务基地。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创新名老中医室站工作新模式,建设颜正华临床中药学学科服务基地,将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创建的临床中药学学科理论,与医院临床中药服务结合,形成“工作室学科理论-医院技能实践-建立工作标准”的工作室建设服...

  • 为医当研读经典精于临床

    为医当研读经典精于临床

    这还是今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周日的清晨,我被手机的铃声叫醒,原来是朋友的父亲想在泸州找一个中医专家给他看看病,最近3周来他实在太痛苦了,希望我能帮老人家瞧瞧。 这位老人姓李,是四川达州市一名教师,今年68岁,退休后居住在成都双流县。既往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十余年,但经过药物治疗,都还比较平稳,一直没有大碍。3周前的一个中午,天气实在闷热,忍不住吹了一会儿空调,到了下午,突然感觉寒颤、高热,体温38.5度以上,伴有头身困重,口淡乏味,汗出不畅,家属急忙把他送到双流县省人民医院分院就诊,医生建议住院治疗。谁知...

  • 学好中医“临床”的诀窍

    学好中医“临床”的诀窍

    我这里提到的“学好中医”,标准是将来如何做一个好的中医临床医生,而不是谈怎么考研究生,怎么搞科研,怎么做中医的学问,我要谈的是学好中医“临床”的诀窍。 目前,中医队伍中不乏研究生、学问家,不乏教授、博导,最缺乏的是真正能够用中医药治病的临床医生。朱良春先生说得好:“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高低在于疗效。故临床疗效是迄今为止一切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医学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中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独...

  • 国医大师唐祖宣 临床辨析 分型组方

    国医大师唐祖宣 临床辨析 分型组方

    国医大师 唐祖宣 我学医的过程,就是苦读、多问、勤读和善思,也成了我读书的座右铭。多读书、勤读书是我的主要学习经验。再就是多写,眼看千遍,不如手作一遍,我经常做笔记、摘要、心得体会,要写好病历,每有想法都记在书上。 师从名医 刻苦钻研 我的老师周连三对张仲景善医病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温阳法,我继承了老师的学术经验。周连三经常以“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古训教育我,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就要下功夫熟读仲景《伤寒》《金匮》等。我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勤奋苦读,背会了...

  • 胡宝书为临床实践之大家 悟出胡氏之医理药理

    胡宝书为临床实践之大家 悟出胡氏之医理药理

    胡宝书(1869~1933年),为临床实践之大家,“绍派伤寒”之杰出代表,处方用药心悟颇深,自撰《药性探源》。我们在整理胡宝书学术经验中,认为《药性探源》源于药性,来于实践,有学术价值,实用性强,从中可悟出胡氏之医理、药理及“绍派伤寒”之遗风。现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学习参考。 香附:性温,味苦辛,略甘。善能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乃气中之血药。妇科调经必用,内科气痛当备。《良方集腋》之良附丸治寒凝气滞之胃冷痛;《韩氏医通》之青囊丸治一切气痛。胡宝书认为,香附之所以...

  • 临床带教活动对于中医临床带教建议

    临床带教活动对于中医临床带教建议

    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举行中医临床特聘专家聘任仪式,正式确定聘任48位专家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批中医临床特聘专家。学校将为每位受聘专家建立名医工作室,并开展相应的临床带教活动。对于中医临床带教提出以下建议。 特聘专家的价值应主要体现在带教传道上,而不仅局限于诊病方面。此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的专家中,不乏在当地享誉一方的全国名医,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某些病症的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国医堂中医门诊部应该进一步沟通,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学员、实习医师和年轻老...

  • 急诊临床一线的中医专家发出呼声:柴瑞霭

    急诊临床一线的中医专家发出呼声:柴瑞霭

    柴瑞霭,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2016年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成立柴瑞霭名医工作室。曾参与2014年 “中医药治疗登革热诊疗方案”的制定和重病会诊。同年参与制定“中医药治疗埃博拉出血热专家指导意见”等。治学渊源灵素,旁及各家,并传承其父柴浩然的学术思想,擅治外感热病、急危重症及疑难顽怪病。 “在急诊中,中西医各有其优势,也应各占一席之地。但目前,在很多中医院,中医...

  • 裴永清教授的《详解伤寒论及临床应用》讲座

    裴永清教授的《详解伤寒论及临床应用》讲座

    9月18日,弘医堂医疗集团、北京弘医书苑、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学术流派研究分会主办实施的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百师千徒传承工程开学。北京弘医堂国际医疗部古色古香的大厅里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年轻中医师,150多位听课学员来自19个省市自治区,他们中间有国家“优才”、省“优才”,有县市医院中医骨干,有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的医师。他们静候百师千徒传承工程开学,聆听北京中医药大学裴永清教授的《详解伤寒论及临床应用》讲座,大厅旁的八诊室,上午刚出完诊的裴永清正抓紧时间休整,...

  • 《内经》天牖五部的临床应用

    《内经》天牖五部的临床应用

      “天牖五部”出于《灵枢·寒热病篇》,这篇文章主要论述发热性疾病、某些急重症的针灸治疗,如文章开始论述“皮寒热”、“肌寒热”、“骨寒热”等各种发热性疾病及治疗;再次介绍颈部的五个腧穴,以治疗暴瘖、暴聋、暴挛、癫痫等急重症为主,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故此加以介绍。   《灵枢·寒热病篇》首先介绍颈侧部的五个重要穴位,如原文所述:“颈侧之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婴筋之...

  • 细辛临床常用药对

    细辛临床常用药对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药性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临床应用常见药对如下:   细辛——麻黄   细辛辛温发散,芳香透达,长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麻黄能发汗、平喘,归肺、膀胱经,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平喘利水作用强。二药伍用,加强了解表散寒之力,肺中痰饮、喘咳可平。《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细辛润之。麻黄之甘,以解少阴之寒;细辛、附子之辛,以温少阴之经。” 细辛配麻黄,最...

  • 《内经》“五节刺”的临床应用

    《内经》“五节刺”的临床应用

      “五节刺法”出自《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本篇内容广泛,包括论述真气、正气、邪气的概念,又论述“五节刺法”、“五邪刺法”临床病证及其针法,是一篇重要的临床之作。今仅论述“五节刺”的临床及针法。   所谓五节刺,岐伯所述,“一曰振埃,二曰发蒙,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应用比喻手法,令人更能深刻理解其针法作用。   振埃法   是指针刺效果之快捷,如同振掉身上的尘埃。病证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