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第32页
-
临床应用医疗机构制剂
医疗机构制剂作为临床用药的一种补充,始于上世纪50年代。客观地讲,医疗机构制剂无论是技术要求上还是质量管理上都逊于药品,这是历史发展所致,因此,医疗机构制剂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逐步提高的过程。 那么,国家有关医疗机构制剂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哪些,临床应用医疗机构制剂应获得哪些批准,国家和地方关于医疗机构制剂管理要求有差异时执行哪一个呢? 国家有关医疗机构制剂管理的法律、法规 目前国家有关医疗机构制剂管理的法律、法规有以下几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主席令第45号),2001年由国务院颁布;《中华人...
-
双黄连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临床报道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与传统中药制剂相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然而,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病例报道逐渐增多,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对用药者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反响。其中尤以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在临床上发生的诸多不良反应,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提出质疑。现对注射用双黄连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不良反应症状 过敏反应 从临床报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过敏反应频率最高。曹海山[1]等对1994-20...
-
金鸡颗粒(胶囊 片)的临床新用
本药来源于现代研究方,由金樱根、功劳木、鸡血藤、两面针、千斤拔、穿心莲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健脾渗湿,活血通络的功效。临床用于湿热下注,经脉瘀血所致的赤白带下,腰酸腹痛,或少腹有包块,小便短黄等病症。近年来经临床实践,对以下疾病有新功效,现介绍如下,供读者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1.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笔者用金鸡颗粒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100例,效果显著。方法:口服金鸡颗粒,每次 2袋,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结果,经用药2天治愈40例, 3天治愈50例,4天治愈8 例,5天治愈2例,总有效率为100%。 2.治疗急...
-
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特点模式
中医究竟是怎样看病的?中医怎样辨证论治、怎样明确诊断、怎样制定治疗方案、怎样开具处方?随着“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随着中医药五大优势资源的保护、继承、开发、利用,中医药事业已步入大发展的快车道。这类问题就成为业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阐明中医诊疗全过程,成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揭示中医诊疗思维模式的内涵,也成为巩固和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能力和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国际合作交流...
-
在临床上不能辨屁识屁的后果
几年前有一篇报道:大年三十晚上,四川一位60岁的老太太吃了一个苹果后腹痛,疼的死去活来,送去医院,检查说是胆囊炎爆发,即做胆囊切除术。谁知术后疼痛加重,持续一个多月,期间多次转院,最后转到中医院,诊断为肠梗阻,需及时手术,开刀时发现大肠已被烧烂,切除大肠。术后不久患者不幸去世。儿女前后花费150多万元,儿女不服,把医院告上法庭。 该患者最开始是大承气汤证:早有气结于大肠,胀气不得外泄。最后酿成大患,可以说这是屁不得外泄造成的恶果,也是医生在临床上不能辨屁识屁的后果。 医圣仲景论述大承气汤而讲矢气...
-
昼夜节律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昼夜节律通常是指周期时间接近24h的生物节 律, 是一种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如光照、 气温等节律 性变化的影响, 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机体内在的 生物节律 [1-3] 。 现代医学注意到,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 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均受到生理昼夜节律变化的 影响, 胃酸分泌量、 胃排空时间、 血浆蛋白结合率、 肾 小球滤过率、 尿液pH值以及肝脏和肾脏某些酶类的 活性等均显示出昼夜节律性变化, 从而不同程度地影 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 直接影响 药物作用的发挥 [4] 。 中医学从天人相应、 阴阳...
-
《宋明锁儿科临证汇讲》浅议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即成二绝》)儿童是家庭的宝贝、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宋·陈自明《校注妇人良方》引民谚语)这是人们对小儿病治疗难度的形容。实质上,除了儿童具有的特殊生理、病理特点之外,人们对儿童非同一般的珍爱也是决定儿科疾病难治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儿科一直是人们心目中最神圣的职业,知名的小儿科医生还常被冠以&ldqu...
-
病络理论本源与临床
中医药学理论构建重视原创思维的创造, 通过 对现象或实践的观察、 分析、 归纳、 推演, 进而发现其 中的规律加以思维创造( 见仁见智) , 构建宏观、 抽 象的概念模型, 如阴阳学说( 宇宙万物本体之对立 统一) 、 五行学说( 脏腑为基础的功能相关网络) 、 三 焦理论( 如羽、 如权、 如渎的功能定位) , 我们将这种 思维称之为意象思维。意象思维的对象是实践或现 象, 因此中医药的理论都能被实践证明, 但未必能被 现有的科学体系所解释。这种理论内核指向功能及 其相关性, 而非实质形态结构, 这就是先哲&ld...
-
不同医生辨证与针刺处方差异的临床研究
临床试验的最终目的是为现实的医疗决策提供 参考及借鉴,因而研究的设计及实施过程应当贴近 且能真实地反应临床实际。中医学注重辨证论治, 并提出个体化治疗模式 [1 -2 ] ,而国内外现已开展的 大多数中医临床研究却往往忽略了这一原则 [3 -4 ] , 也因此错估了中医疗法的实际效果 [5 ] 。此外,可 重复性也是高质量临床研究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中 医辨证论治的过程实为医生基于四诊结果做出的主 观判断,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结果的可重复性 [6 -7 ] 。 近年来关于辨证一致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受 到国际学者的关...
-
临床检测上的实体结构测评《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意见》
当今的理化检测难以纳入中医辨证体系,如何使临床检测更好地适用于中医疗效评价?现在,从物质和能量代谢入手检测的中医功能状态测评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1月27~29日在京举办的香山科学会议第521次学术讨论会上,以“中医健康工程发展的瓶颈与对策”主题,与会的50多位来自政、产、学、研、金等领域的国内外学者,围绕中医功能状态测评的特点、工程实现和产业模式三个中心议题进行了研讨,针对中医功能状态测评这一创新概念,与会专家达成如下共识: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全新的中医设备性能检测平台和审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