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第40页
-
对奇经八脉理论的认识 临床应用与创新
奇经八脉理论是中医理论中一个独立、完整的辨证论治方法,肇始于自《黄帝内经》《难经》,到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日臻完善;后世医家如张锡纯、叶天士等,不断进行充实和完善。国医大师朱良春汲取前人经验,临床广泛应用和实践,大胆创新,为从奇经八脉辨治疑难病提供宝贵的经验,值得后人好好学习。 对奇经八脉理论的认识 奇经八脉理论始见于《黄帝内经》,分散记载了冲任督带、阳维、阴维、阳跷、阴跷等循行、所主病症等,特别是在血枯病论述中提出四乌贼骨一芦茹丸,由乌贼骨、茜草、雀卵、鲍鱼汁4味药组成,主治肝肾不足、冲任虚衰...
-
国医大师张灿玾治学思想 临证经验
首届国医大师张灿玾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父亲学习岐黄之术。二十岁始独立应诊。他认为中医治病重在辨证论治,无论内外妇儿,医理贯通。 治学思想 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是从医的重要基础 张灿岬认为,任何一门学术,在开始阶段,都应该对基本功进行严格的训练,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四大经典都应该牢牢掌握,这是从医的重要基础。 临床实践是体验中医理论和建立中医信念的关键 张灿岬自幼随祖父和父亲诊病,观摩对望、闻、问、切四诊资料的收集,学习对疾病病因病机的分析,目睹对危难重症...
-
土家族赶酒火的理论与临床运用
笔者是土家族人,从小耳濡目染一些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治疗方法,如赶酒火疗法、三百棒疗法、烧灯火疗法、瓦针疗法等。本文介绍土家赶酒火的理论与临床运用。 什么是赶酒火 土家赶酒火是一种由土家族医生传承千年的外治疗法,又称火攻疗法,结合药、酒以及推拿按摩于一体,适用于治疗由风、寒、湿邪侵袭及气血瘀阻导致的疾患,例如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盆腔炎、膝关节炎、腱鞘囊肿、软组织损伤等。 酒味辛甘,性大热,具有温阳、行气、活血、散寒、通络、助药之功。其亦可作为一种良好溶剂,对药物进行浸润、溶解...
-
基于“标本根结”探析针灸临床应用远近配穴的理论依据
远近配穴是针灸临床应用中常见的腧穴配伍方法,在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和生殖系统疾病中广泛应用[1]。但由于教材及文献缺乏系统论述,远近的概念及指导理论模糊不清,临床工作者更多地从字面意思理解远近配穴,即从病变部位的相对关系而言,以病变部位为近,远端穴位为远。这种简单的解释局限了远近配穴的深层含义,阻碍了临床研究的发展。《针灸处方学》定义远近配穴,以病变部位的局部和远端穴位配合应用,局部穴位多位于头部、胸腹及背腰等躯干部,远部穴位多位于四肢肘膝以下部位[2]。本文将从“远”&ldq...
-
无论西医还是中医 临床的目标就是治病救人
医学是一门开放的科学,无论西医还是中医,临床的目标就是治病救人。提高临床疗效,要采取开放的态度,中西知识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在综合医院的中医药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技能,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推动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特别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疑难杂症等方面的突出作用,使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全面发挥。开展中西医协作攻关,围绕各医院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领域,以临床疑难病、急危重症为主要对象,组织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组开展临床科研协作,整合中...
-
吴耀持学术临床特色述要
•吴耀持临床四诊合参,尤其注重切诊,重视对肾间动气、虚里之脉、冲阳太溪之脉、颔厌太冲之脉以及脉象左右偏胜的了解与掌握,为针灸诊治与疗效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依据。 •吴耀持强调在针刺过程中,得气是实施补泻的先决条件。任何针刺补泻手法的施用,都必须在得气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如此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海派中医“陆氏针灸”第四代入室弟子吴耀持从医40余年,其治学严谨、医德高尚、临证经验丰富,擅...
-
建立中医药“全覆盖”的临床医疗体系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中医与西医协同作战、优势互补,对提高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重症患者转危重症率,降低危重症患者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深度介入新冠肺炎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其简便验廉的优势作用凸显。 当前,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尚有提高空间。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优势,中西医不应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分。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顺利进行尤为重要。希望中医...
-
中医张静生牢记方证活用经方 读经典做临床
全国名中医张静生善用经方、名方、小方,诊治疾病广泛,如神经肌肉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尤其擅长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律失常等疑难病的诊治。张静生虽年近八旬,每周仍坚持出诊2天,日门诊量50余人,诠释经典,明德惟馨,活人无数。笔者试简述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读经典做临床 张静生十分重视经典的学习,每次跟诊,张静生都会谆谆告诫经典学习的重要性,要求熟读经典。张静生要求每位学生临床跟诊前第一件事就是熟背《伤寒论·序》与《大医精诚》。张静生反复强调,...
-
方药辨证理论适合针灸临床吗?
编者按:辨证论治在中医学诊疗体系中一直被奉为圭臬,即便这一名词概念被明确提出仅逾半个世纪,但其内涵与应用却已有贯彻古今之实。在中医学发展历程中,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丰富的辨证方法不断涌现,为中医学理论建树与临床发展奠定基础。在这样的“辨证”大背景下,针灸临床虽迥异于方药治疗,但也被辨证论治体系所统摄并规范指导。关于针灸临床是否适用方药体系下的辨证论治理论,多年来中医学界尤其是针灸领域有不同的声音,今本版特邀相关专家就此话题展开讨论,明辨针灸的辨证论治之路,以利中医针灸...
-
专家研讨温病学理论临床应用
8月28日,京津冀地区温病学理论临床应用研讨会在京举办。 来自京津冀地区的呼吸、肾病、神内、消化、重症医学、针灸等专业的十余位专家,以中医温病学理论为中心,通过重新认识温病学、寒温之别与理法方药术、针药并用、温病理论阐析、新冠救治感悟及中西医结合疑难病诊疗和多手段治疗的临床感悟等专题演讲,详细探讨了温病学理论在临床的应用及中西医结合疑难病诊疗的方案,并结合多手段治疗验案分享,让参会学者不仅重温了温病学的重要理论,又结合临床对疑难病诊疗和多手段治疗有了新的认识。 北京中医药大学谷晓红教授做《重新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