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第38页
-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大方、复法临证要诀
张琪, 首批国医大师, 全国著名中医肾病专家, 黑龙江省四大名医, 当代龙江医派旗帜。 其精通中 医内科、 妇科、 儿科, 尤擅内科, 对中医肾病、 肝病、 心病、 脾胃病、 风湿病、 消渴病等均有较深的造诣, 擅长运用大方、 复法治疗慢性、 复杂性疾病和疑难 杂症及重症, 每获良效, 屡起沉疴。 现将张琪教授大 方、 复法临证要诀整理如下。 大方、复法之渊源 大方、 复法属七方之一, 源于《黄帝内经》 。 《素 问· 至真要大论》曰: “君一臣二, 制之小也; 君一臣 三佐五, 制之...
-
王绪前谈“李时珍治柳乔案”的启发及临床应用
王绪前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王绪前教授从医执教40余年,教学与临床并重,学验俱丰,尤其对《本草纲目》颇有研究。其善于根据《本草纲目》用药,发掘其中的医理,并巧妙化裁运用于临床。笔者有幸忝列门墙,特摘录鸿爪,以飨同道。 1 医案内容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言:“外甥柳乔,素多酒色。病下极胀痛,二便不通,不能坐卧,立哭呻吟者七昼夜。医用通利药不效。遣人叩予。予思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壅胀隧路,病在二阴之间,故前...
-
孙桂芝 指导临证遣方用药
孙桂芝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孙桂芝50余年来始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工作,勤钻医理、治学严谨,经验丰富,配伍法度严谨,疗效显著,深为广大患者所信赖,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应用药对经验。笔者现将孙桂芝常用药对加以整理,以期指导临证遣方用药。 桔梗、牛膝: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之功。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经。可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临床上,桔梗与牛膝常被作为引经药使用。孙桂芝指出,临证应擅用引经药,如果使用恰当,可将...
-
国医大师、临床家熊继柏谈成长之路
源于陈文和先生对熊继柏中医童子功的赏识,他亦如胡岱峰先生一般,单独为熊继柏开小灶,指导熊继柏系统研习《黄帝内经》及温病学诸家经典。更难能可贵的是,陈文和先生单独给了熊继柏一本其亲自撰写的方剂书,涵盖方剂达1000余首,并嘱咐熊继柏抄写下来。遗憾的是,当时在进修班学习期间,熊继柏刚刚打开温病学的宝库,正如痴如醉地研习《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叶天士温热论》等著作,同时开始涉猎《黄帝内经》,于是对于陈文和先生的方剂书,熊继柏只是利用晚上的时间诵记,背熟后并未抄写。数月后,送还方剂书,陈老先生得知熊继柏没有抄写便委婉地提...
-
刘景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探析
刘景源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著名的温病学专家。其学有渊源, 师从多位中医名家, 曾深入学习经典著作并得到名师的指教。一生致力于中医温病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 著述丰富, 博学多通, 系统研读历代温病诸家著作, 尤对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温病学家的学术思想有深入研究, 并在继承创新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见解。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独到的临证经验。 天人合一, 辨识系统整体 中医历来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处自然之中, 无时不受天时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黄帝...
-
亚临床甲减是一种疾病
通常所说的甲减,即甲状腺功能减退,包含着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两种类型。临床甲减因为常表现出明显症状.易被发现,而亚临床甲减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即使出现了症状也可能是诸如畏寒、乏力、少汗、体重增加、嗜睡、反应迟钝等类似亚健康的症状,极容易被忽视,统计发现,亚临床甲减患者中有近98%的患者并不知道已经患病。 有的人误认为亚临床甲减既然没有什么症状,也可以不加重视。其实不然,与临床甲减一样,亚临床甲减是一种疾病,如果持续存在,有可能转化为甲减,甚至出现高血脂、动脉硬化、抑郁症等疾病。 虽然亚临床甲减的发病率高,但并不...
-
临床常用中医外治法 中药熏蒸疗法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出生后1个月内,小儿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目前治疗该病主要以“综合康复功能训练”为主,包括运动疗法、言语训练、小儿推拿、针灸、理疗等。临床观察发现,如果将“中药熏蒸技术”应用于脑瘫患儿治疗中,可大大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身之骨髓,主生长发育;肝藏血,主身之筋膜,主筋脉屈伸。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肾精不足,故见生长发育...
-
关注中药大品种 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合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临床药理所副所长高蕊: 希望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循证医学证据,对医师医疗行为产生影响,用心做好临床研究,满足临床需求,更好地推广产品。 企业首先应该销售和研究相结合,关注用户的体验和临床应用数据的积累。其次是研究和推广相结合,循证医学对临床医生的诊疗行为影响太大了,他们什么都要证据,要研究的基础,要针对临床需求开展研究。第三希望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创新评价体系和方法。在确认有效的基础上,现在出了太多的技术手段、仪器等可以说明药物作用机理。 整体来讲,一定要做具有...
-
《内经》中多种外治法 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
《内经》治法丰富,概言之,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外治法种类繁多,如针灸、推拿、砭石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古人早就感叹病杂术稀,况且有些临床诊疗技法随着时代变迁而沉寂,外治诸法尤其如此。因此,有必要将中医外治法进行充分挖掘整理。 笔者认为,《内经》外治法大体可分为药物外治法、器械外治法和手法外治法。针灸属于器械外治法,《内经》时期的针灸体系已基本成型;推拿属于手法外治法,在现代临床中亦得到广泛运用;而其他外治法则在...
-
针灸是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医学
[作者简介] 袁炳胜,师承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孔定,并拜当代针灸名家杨介宾为师。近年师承著名中西医结合及医学史专家马伯英。在中国中医执业16年,英国执业近10年;在《中国针灸》《新中医》《英国中医》及国际中医学术会议等发表论文50篇左右。现为英国中医师学会学术部理事、欧洲经方中医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师学会联合会名医传承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本文从针灸临床和学术角度探讨了4个方面的问题:(1)针灸现代传播中关于针灸的起源和现代新针刺方法与传统针刺关系的问题;(2)干针在认识上的误区问题;(3)近年国际针...
-
中医药科研临床应分轨管理
过去几十年里,不仅获得诺奖的青蒿素,麻黄(麻黄素)、砒霜(三氧化二砷)、青黛、千层塔、山慈姑等传统中药提取物,无一例外都是根据中医临床经验或文献记载的启发而取得成功的,都成为了有效的单体临床药物。而使用现代药学模型随机筛选中药成分或天然资源,虽然可以快速测试成千上万的化合物,但到现在为止成功实验寥寥无几。美国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曾投入巨资,用最先进的生物医药学方法和设备,试图从天然植物中寻找抗癌药,几十年下来,也仅仅找到了一个紫杉醇,救了整个领域,勉强保全了面子。 这说明如果没有千百年来的传统医学...
-
针灸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
肌肉痉挛属于血液透析中常见并发症, 其发病率 可达 20% ~35% , 持续时间几秒到数分钟不等, 患者 往往疼痛难忍, 能使血液透析依从性降低, 需采取积极 有效治疗措施 [1 ] 。目前, 临床治疗血液透析合并肌肉 痉挛多应用增加血浆渗透压、 降低血流量等常规治疗 方法, 但作用持续时间较短, 不能有效控制临床症 状 [2 ] 。研究表明, 中医药治疗本病经验丰富, 更加注重 整体观念以及辨证施治, 具有毒副反应小、 取材简便适 用、 疗效确切等显著优势, 能明显改善痉挛症状, 提高 生活质量 [3 ] 。本...
-
针灸美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
针灸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方法来治疗疾病[1]。广泛的针灸包括针刺、电针、艾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穴位按压、耳针等[2]。《灵枢》已经记载有关针灸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如今,针灸作为补充替代疗法,被广泛应用于103个WHO的成员国,其中18个国家将针灸纳入了医疗保险体系[3]。 临床实践指南(CPGs)是根据特定的临床情况,系统制定的指导意见,帮助医生和病人针对具体的临床问题做出恰当的决策,对卫生保健服务管理有重要意义[4-5]。指南在指导临床实践、规范医疗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
-
中医针灸的临床应用范围
中医学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针灸尤为如此[1-2]。国内学者对于针灸治疗的疾病种类进行了文献研究[3-4],但是国外针灸病例的分析研究为数不多[5]。笔者通过整理统计澳大利亚一所中医门诊6年共757例的初诊病例,归纳总结中医门诊中就诊人群的状况,使用针灸的疾病种类及患者选择针灸作为治疗手段的原因,并了解针灸在国外的使用情况,以期为国内外中医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扩大中医针灸的临床应用范围。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澳大利亚布里斯本中医药针灸中心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
-
刮痧介质的临床应用及效应分析
刮痧是运用刮痧器具作用在人体皮肤表面,最 终使刮痧局部出痧的过程。刮痧过程中人体皮肤及 皮下组织会受到一定损伤,在尽量减少损伤、增强 疗效的要求下,刮痧介质应运而生。刮痧介质的出 现是刮痧疗法的重大进步,随着人们与疾病不断抗 争,在刮痧疗法不断进步的同时刮痧介质也得到长 足发展。 1 刮痧介质的临床发展 1. 1 萌芽阶段 最早记载痧证的中医文献没有刮痧介质的论 述。如葛洪 《肘后备急方·治卒中沙虱毒方第六 十六》中用刮法治疗疾病,曰 : “比见岭南人,初 有此者,即以茅叶刮去,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