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第36页
-
中医外治法 皮部概念 六经皮部命名 皮部理论临床应用
中医外治法是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固护健康、调治疾病的方法,在防病、治病、调理、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优于内治法,作用直接,使用安全,具有简、便、廉、效、验等特点,颇受国人推崇。因此,自古以来中医学一直十分重视用外治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外治法之所以能够取得相应的临床效验,究其理论依据,必然与经络及其所属皮部的机能有关,故笔者在本文中基于《素问·皮部论》经义而探求临床疏通经络外治法获效之机理。 皮部概念 皮,又称“肤”“肤腠&...
-
中医组方中药量大小的变化可改变其功效 临证遣药组方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比例与用量,已经是中医千古传承之难题,非师父不心传,非弟子不勤学,其实是用药之比例与用量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真不可言传么?其不知意也! 比 例 组方中药量大小的变化可改变其功效,这是人所共知的,因此临证遣药组方时对药量应严格要求,不得违其规律而施。常见的规律归纳如下: 药量大者为君,把持主体功效 在一首方剂中药物用量大者为君早有古训,君药是针对主要病因及主症而设,突出其药量以确保主治方向。 如麻黄汤中麻桂药量之比为3:2,是保证峻汗的最佳比例,不可轻易变动。...
-
中医临证贵辨证 遣方喜调气 神治重情志 八法以和统
编者按:陈意教授是第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精于中医经典,长期坚守临床一线。临证诊疾,以辨证论治为先,认为八法中当增涩法,并以和法统八法;遣方用药尤重调理气机,养生治病不忘调畅情志;提出湿病忌滋腻,湿热宜苦温。今年是陈意从医六十周年,特邀其学生结合临床验案,总结其学术思想,以启迪后学。 陈意,男,1945年生,杭州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名中医。...
-
倪蔼然临床常用药对
倪蔼然系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5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将其临床常用药对经验介绍如下。 忍冬藤、连翘 忍冬藤为忍冬的干燥茎枝,又名金银花藤,性味苦,微寒,功用与金银花相似,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因其为藤类药,走窜通络之性较强;连翘苦寒,虽能疏散风热,但无走窜之性,与忍冬藤相伍,能使体内郁热宣透疏散于外。临床运用指征是舌边尖红。郁热轻者,常用忍冬藤12克、连翘10克,重者用忍冬藤15...
-
荐读《五运六气临床应用》
最近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五运六气临床应用》一书,是五运六气临床应用方面的专集。五运六气理论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医学理论核心的五运六气,是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学问,反映了古代先贤们对自然宇宙周期性变化规律的认识。但五运六气学说又是中医学中被误解最深,分歧最大,也是中医药传承中最为薄弱的部分。产生分歧的关键在临床应用的价值,传承最为薄弱的也是临床应用。 发源于江苏省江阴龙山、砂山地区的龙砂医学流派,以坚持传承和临床擅长应用五运六气学说为其最主要特色。2012年...
-
八纲辨证的临床实践心得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的直接目的是治疗,即诊断与治疗的统一。辨证论治不是为某一种或某一类疾病立法,而是针对所有疾病,具有普遍规律性。中医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种辨证方法学,如六经辨证、八纲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丰富了中医临床治疗方法学。其中,八纲辨证是所有辨证方法的总纲,是学习、使用中医辨证方法的前提。今笔者试从临床症候学及治疗学角度,阐释八纲辨证之含义,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为中医辨证方法论及临床治疗学提供参考。所述鄙陋之处,就正于同道。 辨证论治的基础是证,证...
-
挽救被本科教育边缘化的中医临床古籍文献
张丰聪等[1]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载, 指出“现存中医古籍约13 000种, 而中医临床文献占中医文献总数80%以上”。此等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临证纪录非常宝贵, 但资料实在太多, 故难以在时间紧迫的本科教育中得到有效传承。如此庞大数量的中医临床古籍文献, 在教育、科研两方面都被严重忽视, 甚至已到了濒临边缘化的地位。 中医临床古籍文献的重要性 中医临床古籍文献是历代医家的医疗经验及学术成果的总结, 内容上包括历代医家对临床各科的理、法、方、药的学术理论精华与医案验证, 与临...
-
中华中医药学会聚焦中药临床药理研究
12月1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换届选举会议在京召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胡镜清当选新任主任委员,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担任名誉主委。会议以“质量与创新”为主题,围绕近年来中药临床药理领域研究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 会议解读了2015年11月份发布的新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一般原则》,介绍了中药保护相关政策、医学伦理体系构建的要点以及适应型设计等新药临床设计方法的一些进展和应用,并对临床研究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进...
-
统筹中医药协调发展 中医药临床分会成立
12月6日上午,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局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王国强出席会议并强调,要把激发活力促进发展作为试验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把经验总结推广作为试验区建设的衡量标准,真正让试验区成为中医药改革克难关、解难题的利器。 自被确立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京市东城区、甘肃省、河北石家庄市、重庆市垫江县等5个试验区,以先行先试为契机,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发展途径,稳步推进各项...
-
加强针灸临床建设确保廉价中成药供应
上海市“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谢建群代表中医药界提交了关于加强针灸临床学科建设的建议和关于确保传统廉价中成药生产供应的建议,以促进上海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目前,上海的针灸临床学科建设发展相对薄弱,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医疗机构对针灸临床工作发展不够重视,针灸临床治疗特色优势不足,针灸临床医疗服务模式单一;临床应用性研究相对滞后;针灸技术劳务收费过低等。为加快针灸临床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针灸临床优势和特色,谢建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