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 第2451页

方 第2451页

  • 莲子丰收的季节 介绍一款食疗方

    莲子丰收的季节 介绍一款食疗方

    时下已进入秋季,日暖夜凉,阳光强烈,天气较为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为防止越来越干燥的气候对身体造成伤害。中医认为,秋季养生关键在于防凉防燥。此时,可选用荷叶、莲子、陈皮、薏苡仁与猪肚、兔肉、鸭肉等煲汤或煮粥,既可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又可护养脾胃,寓药于食,一举两得。眼下正是莲子丰收的季节,介绍一款食疗方。 ★冰糖银莲赤豆羹 材料: 干银耳15克、莲子(留心)15克、赤小豆30 克、冰糖适量。 制法: 1、干银耳泡2小时,去杂洗净,撕成小朵;莲...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张景岳《新方八阵》用药规律分析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张景岳《新方八阵》用药规律分析

    新方八阵出自《景岳全书》 第 50 卷和 51 卷, 由 “八略” 和 “八阵” 组成, 八略主要论述治则和治法 , “八 阵” 收载景岳自创新方 186 首, 并据“八略” 分为补、 和、 攻、 散、 寒、 热、 固、 因八阵 [1 ] 。张景岳将兵法中辨证 法思想运用于中药组方遣药, 灵活伍用, 大胆创新, 不 仅配伍严谨, 而且用药精专 [2 -3 ] 。本文基于中医传承 辅助平台, 以 《景岳新方八阵浅解与应用》...

  • 治水肿必求肺脾肾三脏 方药多用温脾补肾之剂

    治水肿必求肺脾肾三脏 方药多用温脾补肾之剂

    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中,对水肿病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方药的阐释,至今仍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气化失常为主要病机 《内经》称水肿为“水”“水胀”,并初步认识到水肿主要是由过劳和感受外邪两方面引发。水肿的发病机理是由水精输布失调引起,而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水肿一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三焦水道失畅的表现。水肿的发病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素问·水热穴论》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景...

  • 中医方剂中药味之间的相互制约

    中医方剂中药味之间的相互制约

    •中药有其限制性使用目录,如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等配伍禁忌、用药禁忌以及剂量限度,这对于正确调剂配方及确保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者应利用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对方中药味进行合理地、有一定限制地取舍调度及使用,这样才能使方证更加贴切相符而臻于预期的治疗目的。 限制性使用,顾名思义,即可在规定的范围和一定的限度之内准许运用,超此规定和限度即为违规或超限,进而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控制。中药也有限制性使用目录,如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等...

  • 《医方类聚》《御医撮要》《御修医方类聚》

    《医方类聚》《御医撮要》《御修医方类聚》

    《医方类聚》系朝鲜金礼蒙、梁诚之编纂。全书为266卷,存世262卷,汇辑了152部中国唐、宋、元、明初的著名医书及一部朝鲜本国医书《御医撮要》,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书籍在我国早已失传或仅存残部,包括医方5万余首。近日,笔者走访了湖州市中医院原副院长潘嘉矿先生,听他讲述了湖州中医与《医方类聚》的故事。 据传,《医方类聚》初版仅30部,在朝鲜已绝本,仅存一部收藏于日本皇家图书馆。1852年,在江户幕府医官喜多村直宽主持下,《御修医方类聚》得以重刻,对所缺篇目多有补充,于1861年完成,称为“文久元年...

  • 以鲜活的方法诠释着中医脏腑理论

    以鲜活的方法诠释着中医脏腑理论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的农业嘉年华是个不错的观光地,其中的3号馆为本草华堂馆。该馆按照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从主入口进入场馆,分别是心、肝、脾、肺、肾五大主体功能区,以鲜活的方法诠释着中医脏腑理论。 我在心区首先看到了活泼可爱的人参娃娃和火焰雕塑组成的景观。火焰雕塑寓意心为君主之官,在五行属火,主血脉。这里种植了人参、丹参、连翘、当归等20余种中药,北部设计了一个水池,池中的五彩鱼悠闲地游在其中,体现中医学火中有水,水火既济的阴阳平衡理念。 肝主目,肝区的“双眼”雕塑十分形象。一...

  • 藕的食用方法很多

    藕的食用方法很多

      “吴中白藕洛中栽,莫恋江南花懒开,万里携归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离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将苏州的白莲花种植时写下的一首《种白莲》诗。   苏州塘藕,又称莲根、湛露,属于睡莲科植物。苏州栽藕历史悠久,大致在西周已进入栽培之列,并以花藕、晚荷著名,永盛不衰。苏州塘藕到唐代已名冠全国,据李肇《国史补》记载:“苏州进藕其最上者,名曰伤荷藕。”唐代诗人杜荀在《送人游吴》中有“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rdqu...

  • 临床运用经方 抓主证 握病机 辨病时

    临床运用经方 抓主证 握病机 辨病时

    《伤寒杂病论》之方,被后世誉为“经方。”其中《伤寒论》实载113方,《金匮要略》实载262方,除去其中重复之方,共计178方,用药151味。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剂。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普、简、廉、效”,经方配伍精当,运用得当,往往起到覆杯之效,达桴鼓之功。但应用时如何减少盲目性,提高经方的治疗效果,做到知方知病,百用皆效,确实是值得思考并加以重视的问题。笔者从抓主证、握病机、辨病时等方面,阐述经方运用指征及经方的扩展运用,希冀能为各位同...

  • 门纯德临证思维浅析 从时间医学角度探究“联合方组”作用机制

    门纯德临证思维浅析 从时间医学角度探究“联合方组”作用机制

    联合方组是“山西门氏杂病流派”代表性的治疗方法之一,由流派创始人门纯德先生创拟,其子门九章整理继承而成。该法可用于治疗慢性病、疑难病,如痹证[1]、肺癌[2]及慢性肝病[3]等均有临床验效报道。本文从中医整体观角度探讨联合方组与时间医学的相关性,并进一步阐述中医整体观具有时间属性。笔者承袭该法,临证受益,认为联合方组与时间医学具有相关性,现总结如下。 1 联合方组机制概述 联合方组即每次临证用药,均一次性开立2、3首甚至更多的方剂,或轮流服用,或按一定顺序依次服用。门纯德以整体...

  • 临方炮制 中医处方调配

    临方炮制 中医处方调配

    临方炮制是指在处方调配中,根据医师的处方用药习惯不同,或根据病情需要,临时对原有的中药饮片进行特殊加工的方法。临方炮制的常用方法为拌、炒(姜汁、酒、醋、盐水等)、捣。其中捣法相对简便,如苏子、莱菔子、酸枣仁等种子类药物,以及砂仁、豆蔻等含挥发油的药物,都应在处方调配时捣碎,如提前破碎会导致其有效成分丢失。这些用药方法属老中医的经验传承,有其独到之处,可使药物更加符合病情需要,能扩大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现将几种常用的临方炮制中药介绍如下。 砂仁拌熟地:将砂仁捣碎,拌粘在熟地上,既免除了...

  • 卢照邻协助孙思邈写《千金翼方》

    卢照邻协助孙思邈写《千金翼方》

    卢照邻(约635—685),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人,以诗见长,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同入“初唐四杰”之列。 卢照邻有才学,20岁被任命为邓王府典签,受到重视,后调新都任县尉,因病去职。后写《长安古意》,其中有“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一句,得罪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而入狱,在狱中染风疾(小儿麻痹症),出狱后在长安附近太白山居住。史载,“居太白山,得方士玄明膏饵之,会父丧,号呕,丹辄出,由是疾益甚。”意思是说,卢照...

  • 《遇见中医:一个医学小白的经方之路》推介

    《遇见中医:一个医学小白的经方之路》推介

    中医历经数千年的光阴,名医大家辈出,医学流派林立,学术思想流传广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师承这种传承模式。这一模式是中医传承的主要形式,对众多医学流派的产生及中医的传承、发展影响深远,更令中医界出现了学术争鸣、百花齐放的盛景。 《遇见中医:一个医学小白的经方之路》(以下简称《遇见中医》)作者陈权先生以跟师模式学习中医,笃学好古,追慕仲景之道,孜孜无怠、乐此不疲,并根据学习体会及所闻所遇感悟写下“岭南中医传承人故事,散文式中医科普作品”《遇见中医》,令人赞叹,余亦因岭南中医后继有人而...

  • 和解一方面 协调人体胸腹诸多脏器

    和解一方面 协调人体胸腹诸多脏器

    《伤寒论》中“汗、吐、下”均是驱邪法,可以给邪气出路,称之推邪、逐邪、驱邪外出。当病在少阳或厥阴时,可和解半表半里的方法是如何驱邪的? 笔者认为,和解一方面指协调人体胸腹两大腔间所涉及的诸多脏器,使之联合起来,协力驱邪;另一方面,通过呼吸、大便、小便、出汗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联合,给邪气出路,从而达到驱邪排毒的目的。 不同病位的驱邪方式 经方大家胡希恕在《辨证施治概论》中论述了:“所谓表证,即是人体欲借发汗的转机,自体表以解除其病的反应。所谓里证,...

  • 中医方证关系 中医方药关系

    中医方证关系 中医方药关系

    •方证相应的关系实质是“有是证则用是方”,即方与证之间有着相对固定不变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还产生了“异病同治”现象。 •方与药之间存在着离合关系。方药相合反映了药物功用与方剂功效大体相同,方与药离则表现为同一药物在不同方剂中有选择性地发挥作用,以及因配伍产生的新效用。 作为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原则,选定药味、药量等组合而成的药方。组方讲章法,用药有规矩,这一过程尤其需要充分考虑处理好其间的各...

  • 经方的起源和发展 误以医经注释仲景书

    经方的起源和发展 误以医经注释仲景书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中六经的实质争论不休,有40余种说法。胡希恕先生提出“六经来自八纲”之论,阐明经方六经实质是六证,是由八纲变化而来,受到广泛认可。笔者通过考证学术渊流、中医发展史、张仲景原书等,现将六证演变为六经之过程阐述如下。 经方是指一个原创思维理论体系,不仅指药方、经典名方。史书中早有对经方定义和概念的明确记载,如《汉书·艺文志》载:“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rd...

  • “大方复治”并不是杂凑的方法

    “大方复治”并不是杂凑的方法

    •“大方复治”并不是杂凑的方法,其中寓有巧思及严密的配伍,有制之师多而不乱,无制之师少亦无章。 •当今中医临床面临着三种新情况:今病非古病、今人非古人、今药非古药。从临床实践情况看,我们面临的病人较多是疑难杂症,病机较为复杂,往往虚实、寒热、阴阳交错,所以治疗不能墨守成规。 1990年至2010年,笔者有幸跟随国医大师裘沛然学习中医,20年间受益良多,感触殊深,现介绍其立方遣药之部分经验。 立法:医有常道,治无定法 在长期的医学生涯...

  • 张景岳对命门学说有独到 创方剂“八阵” 重元阴元阳

    张景岳对命门学说有独到 创方剂“八阵” 重元阴元阳

    在中国医学史上,有一位把熟地黄使用得出神入化的名医,并因此获得“张熟地”的称号,此人便是明代医家张景岳。 张景岳(1563—1640),原名张介宾,字会卿,浙江绍兴人,明代杰出医学家,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等经典著作,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对命门学说有独到见解 张景岳祖上以军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家境富裕。其父张寿峰曾为定西侯门客,是位精于文理又通医术之士。张景岳自幼随父亲学习,诸子百家、医经典籍无不涉猎...

  • 半表半里是经方的重要概念

    半表半里是经方的重要概念

    从八纲辨证角度探讨经方半表半里实质 半表半里是经方的重要概念,也是历代伤寒学家探讨的焦点,论述不一。《伤寒论》中对“半表半里”的相关论述见于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而明确提出“半表半里”一词,始自于宋代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 经方的概念始自《汉书&mi...

  • 《伤寒论》方证之要病机为基 圆机活法不拘经方

    《伤寒论》方证之要病机为基 圆机活法不拘经方

    从《伤寒论》探讨方证辨证的思路 “证”是中医学的一个特有概念, 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前提。“辨证”是中医诊断思维过程的核心[1]。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了如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经络辨证等传统辨证方法。这些传统辨证方法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并经过后世医家的不断丰富与发展, 具备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从不同角度总结了各种疾病的证候演变规律, 至今仍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随着现代科...

  • 南宋残本吴直阁本《增广校正和剂局方》考释

    南宋残本吴直阁本《增广校正和剂局方》考释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和剂局方》)为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国家颁定的方典,是北宋大观年间陈承、裴宗元、陈师文等据《太医局方》修订而成的一种成药处方配本,共分5卷,21门,收方297首。后经南宋多次增补修订刊行,先后添加了“绍兴续添方”“吴直阁增诸家名方”“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宝庆新增方”“淳祐新添方”等内容,最终成《和剂局方》10卷,14门,788方。在国内,《和剂局方》5卷本早已佚失,最早的版...

  • 读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感

    读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感

    传承发展中医药治病救人之术,从经典中厘清中医药理论本源,是中医药人提高辨证论治技能的重要方面,是提高疗效的源头活水。读中医经典著作,并且能更好地应用于临证,除了熟读中医四大经典外,阅读各代古典医籍,并努力用之于临证和实践,是重要途径。近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的中医必读经典读本丛书系列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再次真切感受到古典医著的学术内涵与魅力。 说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总会想起读书时学过的《方剂学》教材。选入《方剂学》的三百多首方剂中,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方剂占了很大比例。诸如益气...

  • 名中医毛德西教授经方为先 时方为续 优选名方

    名中医毛德西教授经方为先 时方为续 优选名方

    首届全国名中医毛德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60余年,经验丰富,乐于传承。他始终牢记“劝君举笔须留意”之训(程钟龄《医学心悟》),在辨证论治前提下,遵循安全、效捷、价廉之旨,探索出一套遣方用药思路,即经方为先,时方为续,优选名方,拟定新方。现将其遣方用药思路总结如下。 经方为先 经方具有组方严谨、配伍科学、安全效捷、药少价廉的特点,为辨证论治的典型体现,集中反映了中医学家的智慧。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序云:“惟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rdquo...

  • 《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应用模式与方法探微

    《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应用模式与方法探微

    病机十九条后“十六字”提示的病机辨治方法——病机十九条应用模式与方法探微之二 《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不仅是历代医家关注的重点,也是现代辨证论治模式的重要来源。前文已述[1],病机十九条后的十六字在病机类属分析基础上,确立了进一步的病机机转过程与病机层次结构分析模式。但其具体方法十六字中却言而未尽,笔者发现,以病机十九条及其后的论述为主线,结合《黄帝内经》其他篇章相关论述,参以后世阐发,似可得出十六字所提示的病机机转过程与病机层次结构分析的具体方法,可与病机...

  • 评《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版

    评《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版

    《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版出版是一件非常值得祝贺的事情。忆及1998年在《中医方剂大辞典》第1版出版时,我专程到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作了专访,并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题为“集古今医方大成,立千秋岐黄伟绩”书评,20多年过去了,辞典第2版又以崭新的面貌隆重面世,令我由衷高兴。 南京中医药大学彭怀仁研究员在方剂学领域积淀丰厚,造诣颇深,在他的带领下,100多位中医界专家潜心整理研究了十二个春秋,编纂成《中医方剂大辞典》(全书11册,1800余万字,96592方),于1992年起...

  • 一方可治多病 一病可选多方

    一方可治多病 一病可选多方

    观掌之厚薄、察爪之荣枯而知人健康与否已成为祖国医学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70年代初, 确诊为食道憩室的一位老妇人,持X线片前来就医。初诊切其左脉, 偶见其手掌皮肤粗糙、干燥、增厚而嗽裂,并言此证久,医治无效。察其左手爪甲枯萎不荣。右手如常。询问得知,主证乃为吞咽食物时有严重的噎塞感,且大便干燥,俗称球样粪便,数日排便1次。共来诊3 次,投药9服,不但吞咽食物噎塞感消失、每日排软便,且手掌皲裂、爪枯甲燥之症亦愈。 此后, 凡见吞咽食物噎塞、大便干燥、单侧手掌皮肤粗糙、干燥、增厚、皲裂之证候...

  • 处方用药的定性与定量

    处方用药的定性与定量

    “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翻阅中国古医籍不难发现,部分中医复方标有方剂组成却没有注明药物剂量,或虽标有药物剂量但并未标明确切,如“马齿草一束”“上研匀,和稀米糊丸如皂角子大”。今年部分省市制定的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中只给出了复方的基本组成,并未提供具体药量。通过对比病例报告与诊疗方案可以发现,大部分中医处方时并未照搬指南推荐剂量。那么,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是怎样看待方药组成与剂量的?影响方药组成与剂量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处方要抓核...

  • 开一张合格的中医处方

    开一张合格的中医处方

    几千年来中医药护佑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在今天中医药继续为了全民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中医药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全国大多数省份都有独立的中医药大学,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高了良好的物质保障。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吃惊地发现在临床上很大医生竟然很难开处一张合格的中医处方来(这里说的中医处方特指中药汤方)。 中医药理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有完备的理法方药,方剂是指在中医理论中医治法的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而有序组成的药物。一张好的处方可以看出医者的思路,...

  •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其成书年代与《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相近,故两书对药物功效的认识相似。经方组方简洁,效专力宏,通过《神农本草经》的论述研究仲景经方,可深入理解经方的配伍规律,提高临床运用经方辨治疾病的水平。《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四气五味”等理论,是张仲景《伤寒论》组方用药的基础[1]。清·徐灵胎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云:“汉末张仲景《金匮要略》及《伤寒论》中诸方,大半皆三代以前遗法,其用药之义,与《本经》吻合无间,审...

  • 中医方剂之集权与分权

    中医方剂之集权与分权

    集权和分权一般是指组织系统中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和制度。集权是指由最高管理者集中领导、统一指挥,把决定一切事务的权力都集中在上级核心机关,下级机关和部门只能根据上级核心机关的决定、指令和指示办事,而不得擅自越权,各行其是。分权是相对于集权而言,是在多层次、多机构的管理系统中按照一定规则把权力合理分派给不同机关和部门的规定和制度,上级核心机关只对关于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下级机关和部门则在自已的管辖范围内有权自主决定一些一般事务性的问题。中医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病情实际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用适当药物组成的有君、...

  • 认识经方 发展经方 使用经方 讲解经方

    认识经方 发展经方 使用经方 讲解经方

    随着经方医学的发展、壮大,经方一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但关于经方的含义众说纷纭。那么,经方到底是什么?这是值得每一位中医人思考的问题。《论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弄明白经方的含义,对我们认识经方、发展经方、使用经方、讲解经方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中医学的认识和理解亦具有重要意义。 经方,现在基本有四种解释:其一,认为是汉以前临床医方著作及方剂的泛称;其二,认为是经典医著中的方剂,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其三,专指张仲景的方剂;其...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