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第2451页
-
中医方剂中药味之间的相互制约
•中药有其限制性使用目录,如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等配伍禁忌、用药禁忌以及剂量限度,这对于正确调剂配方及确保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者应利用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对方中药味进行合理地、有一定限制地取舍调度及使用,这样才能使方证更加贴切相符而臻于预期的治疗目的。 限制性使用,顾名思义,即可在规定的范围和一定的限度之内准许运用,超此规定和限度即为违规或超限,进而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控制。中药也有限制性使用目录,如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等...
-
《医方类聚》《御医撮要》《御修医方类聚》
《医方类聚》系朝鲜金礼蒙、梁诚之编纂。全书为266卷,存世262卷,汇辑了152部中国唐、宋、元、明初的著名医书及一部朝鲜本国医书《御医撮要》,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书籍在我国早已失传或仅存残部,包括医方5万余首。近日,笔者走访了湖州市中医院原副院长潘嘉矿先生,听他讲述了湖州中医与《医方类聚》的故事。 据传,《医方类聚》初版仅30部,在朝鲜已绝本,仅存一部收藏于日本皇家图书馆。1852年,在江户幕府医官喜多村直宽主持下,《御修医方类聚》得以重刻,对所缺篇目多有补充,于1861年完成,称为“文久元年...
-
以鲜活的方法诠释着中医脏腑理论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的农业嘉年华是个不错的观光地,其中的3号馆为本草华堂馆。该馆按照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从主入口进入场馆,分别是心、肝、脾、肺、肾五大主体功能区,以鲜活的方法诠释着中医脏腑理论。 我在心区首先看到了活泼可爱的人参娃娃和火焰雕塑组成的景观。火焰雕塑寓意心为君主之官,在五行属火,主血脉。这里种植了人参、丹参、连翘、当归等20余种中药,北部设计了一个水池,池中的五彩鱼悠闲地游在其中,体现中医学火中有水,水火既济的阴阳平衡理念。 肝主目,肝区的“双眼”雕塑十分形象。一...
-
临床运用经方 抓主证 握病机 辨病时
《伤寒杂病论》之方,被后世誉为“经方。”其中《伤寒论》实载113方,《金匮要略》实载262方,除去其中重复之方,共计178方,用药151味。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剂。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普、简、廉、效”,经方配伍精当,运用得当,往往起到覆杯之效,达桴鼓之功。但应用时如何减少盲目性,提高经方的治疗效果,做到知方知病,百用皆效,确实是值得思考并加以重视的问题。笔者从抓主证、握病机、辨病时等方面,阐述经方运用指征及经方的扩展运用,希冀能为各位同...
-
门纯德临证思维浅析 从时间医学角度探究“联合方组”作用机制
联合方组是“山西门氏杂病流派”代表性的治疗方法之一,由流派创始人门纯德先生创拟,其子门九章整理继承而成。该法可用于治疗慢性病、疑难病,如痹证[1]、肺癌[2]及慢性肝病[3]等均有临床验效报道。本文从中医整体观角度探讨联合方组与时间医学的相关性,并进一步阐述中医整体观具有时间属性。笔者承袭该法,临证受益,认为联合方组与时间医学具有相关性,现总结如下。 1 联合方组机制概述 联合方组即每次临证用药,均一次性开立2、3首甚至更多的方剂,或轮流服用,或按一定顺序依次服用。门纯德以整体...
-
临方炮制 中医处方调配
临方炮制是指在处方调配中,根据医师的处方用药习惯不同,或根据病情需要,临时对原有的中药饮片进行特殊加工的方法。临方炮制的常用方法为拌、炒(姜汁、酒、醋、盐水等)、捣。其中捣法相对简便,如苏子、莱菔子、酸枣仁等种子类药物,以及砂仁、豆蔻等含挥发油的药物,都应在处方调配时捣碎,如提前破碎会导致其有效成分丢失。这些用药方法属老中医的经验传承,有其独到之处,可使药物更加符合病情需要,能扩大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现将几种常用的临方炮制中药介绍如下。 砂仁拌熟地:将砂仁捣碎,拌粘在熟地上,既免除了...
-
《遇见中医:一个医学小白的经方之路》推介
中医历经数千年的光阴,名医大家辈出,医学流派林立,学术思想流传广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师承这种传承模式。这一模式是中医传承的主要形式,对众多医学流派的产生及中医的传承、发展影响深远,更令中医界出现了学术争鸣、百花齐放的盛景。 《遇见中医:一个医学小白的经方之路》(以下简称《遇见中医》)作者陈权先生以跟师模式学习中医,笃学好古,追慕仲景之道,孜孜无怠、乐此不疲,并根据学习体会及所闻所遇感悟写下“岭南中医传承人故事,散文式中医科普作品”《遇见中医》,令人赞叹,余亦因岭南中医后继有人而...
-
读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感
传承发展中医药治病救人之术,从经典中厘清中医药理论本源,是中医药人提高辨证论治技能的重要方面,是提高疗效的源头活水。读中医经典著作,并且能更好地应用于临证,除了熟读中医四大经典外,阅读各代古典医籍,并努力用之于临证和实践,是重要途径。近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的中医必读经典读本丛书系列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再次真切感受到古典医著的学术内涵与魅力。 说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总会想起读书时学过的《方剂学》教材。选入《方剂学》的三百多首方剂中,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方剂占了很大比例。诸如益气...
-
《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应用模式与方法探微
病机十九条后“十六字”提示的病机辨治方法——病机十九条应用模式与方法探微之二 《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不仅是历代医家关注的重点,也是现代辨证论治模式的重要来源。前文已述[1],病机十九条后的十六字在病机类属分析基础上,确立了进一步的病机机转过程与病机层次结构分析模式。但其具体方法十六字中却言而未尽,笔者发现,以病机十九条及其后的论述为主线,结合《黄帝内经》其他篇章相关论述,参以后世阐发,似可得出十六字所提示的病机机转过程与病机层次结构分析的具体方法,可与病机...
-
评《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版
《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版出版是一件非常值得祝贺的事情。忆及1998年在《中医方剂大辞典》第1版出版时,我专程到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作了专访,并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题为“集古今医方大成,立千秋岐黄伟绩”书评,20多年过去了,辞典第2版又以崭新的面貌隆重面世,令我由衷高兴。 南京中医药大学彭怀仁研究员在方剂学领域积淀丰厚,造诣颇深,在他的带领下,100多位中医界专家潜心整理研究了十二个春秋,编纂成《中医方剂大辞典》(全书11册,1800余万字,96592方),于1992年起...
-
一方可治多病 一病可选多方
观掌之厚薄、察爪之荣枯而知人健康与否已成为祖国医学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70年代初, 确诊为食道憩室的一位老妇人,持X线片前来就医。初诊切其左脉, 偶见其手掌皮肤粗糙、干燥、增厚而嗽裂,并言此证久,医治无效。察其左手爪甲枯萎不荣。右手如常。询问得知,主证乃为吞咽食物时有严重的噎塞感,且大便干燥,俗称球样粪便,数日排便1次。共来诊3 次,投药9服,不但吞咽食物噎塞感消失、每日排软便,且手掌皲裂、爪枯甲燥之症亦愈。 此后, 凡见吞咽食物噎塞、大便干燥、单侧手掌皮肤粗糙、干燥、增厚、皲裂之证候...
-
开一张合格的中医处方
几千年来中医药护佑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在今天中医药继续为了全民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中医药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全国大多数省份都有独立的中医药大学,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高了良好的物质保障。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吃惊地发现在临床上很大医生竟然很难开处一张合格的中医处方来(这里说的中医处方特指中药汤方)。 中医药理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有完备的理法方药,方剂是指在中医理论中医治法的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而有序组成的药物。一张好的处方可以看出医者的思路,...
-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其成书年代与《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相近,故两书对药物功效的认识相似。经方组方简洁,效专力宏,通过《神农本草经》的论述研究仲景经方,可深入理解经方的配伍规律,提高临床运用经方辨治疾病的水平。《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四气五味”等理论,是张仲景《伤寒论》组方用药的基础[1]。清·徐灵胎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云:“汉末张仲景《金匮要略》及《伤寒论》中诸方,大半皆三代以前遗法,其用药之义,与《本经》吻合无间,审...
-
中医方剂之集权与分权
集权和分权一般是指组织系统中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和制度。集权是指由最高管理者集中领导、统一指挥,把决定一切事务的权力都集中在上级核心机关,下级机关和部门只能根据上级核心机关的决定、指令和指示办事,而不得擅自越权,各行其是。分权是相对于集权而言,是在多层次、多机构的管理系统中按照一定规则把权力合理分派给不同机关和部门的规定和制度,上级核心机关只对关于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下级机关和部门则在自已的管辖范围内有权自主决定一些一般事务性的问题。中医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病情实际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用适当药物组成的有君、...
-
认识经方 发展经方 使用经方 讲解经方
随着经方医学的发展、壮大,经方一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但关于经方的含义众说纷纭。那么,经方到底是什么?这是值得每一位中医人思考的问题。《论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弄明白经方的含义,对我们认识经方、发展经方、使用经方、讲解经方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中医学的认识和理解亦具有重要意义。 经方,现在基本有四种解释:其一,认为是汉以前临床医方著作及方剂的泛称;其二,认为是经典医著中的方剂,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其三,专指张仲景的方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