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 第2402页

方 第2402页

  • 陆渊雷践古理创今法 中医之方对证不对病

    陆渊雷践古理创今法 中医之方对证不对病

    陆渊雷(1894年-1955年),字彭年,著名中医理论家、教育家、临床家。他自幼勤奋好学,从朴学大师姚孟颐学习经学、小学,工书法、金石,于诸子百家、史、地、物理、算学等书无所不读,并通英、法、德、日诸国文字。1925 年,拜恽铁樵为师,协助办校;又师事章太炎,学习古文学及中医基础,深得两名家之教益。 1927年悬壶沪上,提倡中西医汇通,临证以西医方法诊断,运用经方治疗,擅治伤寒等流行性热病、慢性肝炎、肿瘤等病。一生著述颇丰。 法宗仲景 践古理创今法 中医之方对证不对病 陆渊雷中医理论功底堪称一流...

  • 学习《内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学习《内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内经》文字古朴,义理深邃,具有“文简、意博、理奥、趣深”的特点,但这也给后学者带来很多不便。笔者认为,历代医家对《内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整理和注释,为阐发《内经》旨意,启迪后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参阅注本,择善而从,融贯领会,是学习《内经》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笔者这里扼要介绍几本主要参考书。   《黄帝内经太素》 隋杨上善撰注。是分类、注释《内经》的早期作品。全书共30卷,用“以类相从”的方法,将《素问》《灵枢》的原文按内容的不同性质,分为摄...

  • 由方剂中的敏感点与关键点

    由方剂中的敏感点与关键点

      一般方剂的组成原则是“君、臣、佐、使”,这是中医调控人体不平衡(疾病)的基本手段。方剂研究的不是某一味药的成分、理化特征,而是根据“四气五味”判断药性后如何组装、如何排列;以及药物之间的关系(相佐、相成等)、如何协调这些关系、如何平衡这些关系,从而治疗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疾病的原因是不平衡。首先是阴阳的不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说中医对人体这个复杂系统的着眼点不是基本单元,而是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其次。是各个部分之间...

  • 论中医经方和古方剂量折算

    论中医经方和古方剂量折算

    经方本原剂量经现代考证后,已确证《伤寒论》中经方1两等于现代13.8克,千年之谜似已冰释。但按此折算标准选择经方剂量,仍然令人难免有所顾虑。 如大承气汤中,大黄的剂量为四两,按前折算标准的剂量合55.2克,而临床应用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肠梗阻用10~30克即可达到满意疗效。又如小柴胡汤中,半夏用量为半升,按照伤寒名家郝万山教授提出的折算标准,其剂量约为50~60克,这与《中国药典》规定的3~9克的用量范围相去甚远。故此折算标准仍然难以作为临床处方用量的参考。 笔者通过对《伤寒论》所载方剂...

  • 从生活方式入手改善阳虚体质

    从生活方式入手改善阳虚体质

    如何让阳虚的人体质得到改善呢?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实际上阳虚体质的形成,先天因素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后天因素才是最关键的部分。 比如现在人们已经养成了吹空调、电扇的习惯,时间一长就会消耗身体的阳气;另外,经常吃一些清热寒凉性食物,尤其是夜宵、冰冷寒凉饮食,久而久之就会耗伤身体阳气,使体质逐渐变得虚弱起来;还有很多人有熬夜的习惯,除了夜班族之外,很多人经常半夜喝啤酒、K歌、上网、打游戏、打牌、打麻将,甚至通宵玩乐……这些习惯不仅大大耗伤身体的元阳之气,而且也影响和...

  • 神仙方术 小周天功法健身

    神仙方术 小周天功法健身

      李时珍对道家神仙方术多有批判,而对于道家内功则持赞赏态度。他在《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中,对古传周天功做了深刻的论述,今介绍于下。   小周天功法妙旨   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重点阐述了“丹家河车妙旨”。河车功法亦名小周天,实为气功家进行“内气”锻炼的一种,是以意领气的气息锻炼,并逐渐产生“内气”循环运动,属于静功。练此功时,“内气”感觉(包括内动感和热感)将循尾闾(长强)→...

  • 宋以前之仲景并非“医圣”其方只是经验方

    宋以前之仲景并非“医圣”其方只是经验方

    •宋以前之仲景并非“医圣”,其方只是经验方 •宋以后仲景被奉为医圣,其方被称为“经方” •最早称仲景为“医圣”者,首见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当代中医学界普遍尊称东汉名医张仲景为“医圣”,那么,“医圣”桂冠加于仲景,究竟始于何时呢? 宋以前之仲景 清代名医陆以湉在《冷庐医话》中对范晔在《...

  • 药 贵在真诚 开方者的真诚煎药者的真诚

    药 贵在真诚 开方者的真诚煎药者的真诚

    俗话说:“药效灵不灵,就看诚不诚。”在中药的煎煮过程中,除了先煎、后下的下药顺序,煎煮火候的把握,往往亲人、子女亲自煎药效果更好。《弟子规》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亲友的真诚与关心也是重要的药引。 《大长今》提到,药,贵在真诚。开方者的真诚,煎药者的真诚,病人坚信服完药病情就会好转的真诚,如果这三种真诚不能融合搭配,就算天下名医开的方子效果都不会好。可以说,真诚是最后一味重要的药引。 江本胜博士著名的水结晶试验提示了真诚...

  • 足浴治病方选

    足浴治病方选

    1.风寒感冒:艾叶、苏叶各15克,桔梗、麻黄各10克,生姜5片。在感冒的急性期煎汤泡脚.能帮助尽快恢复。 2.风热感冒:桑叶30 克.北杏仁20克,菊花20克.连翘、银花各15克.桔梗、防风、薄荷各 10克。 3.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者:北芪50克.防风10 克,白术20克,党参、乌蔹莓各30克。 4.过敏性鼻炎、鼻塞:辛夷花、苍耳子各20克.白芷15克,桔梗、升麻各10克.乌蔹莓60 克,薄荷、细辛各10克。 5.痛经:艾叶50克.桂枝10克,乌药15克.元胡、香附各10克。 6.风湿骨痛、关节痛:秦艽...

  • 注重方药剂量 谨守病机 灵活加减

    注重方药剂量 谨守病机 灵活加减

    谨守病机 灵活加减 临症选方用药,无论用经方还是时方,常常都会遇到与原方病症不尽相同的现象,这就需要医者加减变通——加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家父常与笔者谈及此事,他认为:临床选方要准确,应尽量避免照搬成方,方剂加减不可无原则,务必谨守病机,灵活变通。如《傅青主女科》两地汤,主治妇人月经先期量少,其病机系阴虚血热,书云“水亏火旺”之故。火太旺则先期,水亏则量少,治以两地汤,药用生地30克,元参30克,白芍15克,麦冬15克,地骨...

  • 病因病机 治疗原则 遣方用药

    病因病机 治疗原则 遣方用药

    病因病机 冠心病辨因析理,肇始于肾。国医大师刘志明认为,胸痹的发生,首当责之于年老正气亏虚,其中尤以肾元匮乏为要,为本病发生肇始之因。人体衰老发生、发展的过程,正是肾元匮乏、衰微的过程,二者亦步亦趋。胸痹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此与人体自身衰老、脏腑衰弱、气血阴阳亏虚密切相关,且胸痹心痛的发病年龄与中医学肾元始衰的时间相吻合。以此推之,年老肾虚是胸痹发生的始动因素。 病机方面,肾亏为本,痰瘀为标。1.心肾相关、肾病及心:宗气不足为病之因、心阳亏虚为病之本、肾元匮乏为病之根。2.肾元亏虚、痰...

  • 闷热天 内湿外解有秘方

    闷热天 内湿外解有秘方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如果喝水较多又排不出来,就容易导致体湿。因此,夏季养生重在防湿。专家指出,体湿是由脾虚造成的,脾虚也就不能使食物的营养物质得到吸收,不能吸收就变成湿浊(废物)蕴结在体内,引发疾病。下面教你几招可以有效祛除体内湿气: 1.多饮绿茶 多吃绿豆 可以多饮绿茶,多吃绿豆、赤豆、马蹄、豆芽、冬瓜,这些可以利尿化湿。喝杨梅烧酒、藿香正气水、克痢痧等,有助化湿辟浊。平时可以用芡实煲粥。芡实为中药材,睡莲的干燥成熟种仁,...

  • 基于代谢物组量化的方药量效关系

    基于代谢物组量化的方药量效关系

    中医治病的巧处在方药的用量上,自古就有方药“量是不传之秘”之说,所谓“传方不传量”,而事实上,不是不传,是难传。 中医药的优势在疗效,疗效的发挥在方药,当中医辨证论治组成方药后,各药味剂量和整方用量是影响其疗效发挥的关键因素。清代名医王清任说:“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说明先人对方药存在量效关系已有深刻的认识。但时至今日,方药的量效关系却一直散落在古籍文献中,作为经验停留在医生的脑海里,较少有现代科学证据或用科学数据解释。...

  • 八代中医世家 没有“祖传秘方”

    八代中医世家 没有“祖传秘方”

      从老祖宗“黎八味”开始,黎氏一族就开始师徒相传传承中医药文化,到黎克忠这一辈已经是第六代了。黎克忠曾经弃医从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后来又弃戎从医,开起了诊所。他对医和药都有颇深的研究,治好过不少疑难杂症。   “行医消块垒,以寿补蹉跎。”这十个字是黎克忠的人生座右铭。   黎克忠今年86岁,是桂林黎氏中医世家的第六代中医师,他曾是桂林市中医院第一批中医生之一,而今这一批老中医只剩下他一人。      老中医今年86岁   在桂林市九岗岭路上...

  • 疑难问题切磋 进一步学习认识经方

    疑难问题切磋 进一步学习认识经方

    拙作《读懂伤寒论》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同仁关注,同时,有不少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其中不乏有关疑难问题的切磋者,促使笔者进一步学习认识经方。 2014年9月14日,笔者收到一条短信,对《伤寒论》第326条解读“表阴证可从汗从表解,里阴证可从吐下解,邪有直接出路”(《读懂伤寒论》第245页)提出质疑:“里阴证属太阴病,太阴病的治法是‘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能用吐下法吗?”笔者答曰:“吐下用于里阳证,不能用于里阴证。&rdq...

  • 唐祖宣 研读经典渐成一方名医

    唐祖宣 研读经典渐成一方名医

    当人大代表34年,我提出的398件关于中医药的提案中,有60多件是提请有关部委局加大对中医药投入力度的。今年3月,我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 关于中医药立法,从七届到十届人大会,我联合几百名代表签字写提案建议,到十一届人大时,《中医药法》被列入立法规划。 今年开两会时,我建议将《中医药法》列入今年国务院立法计划一档项目,加快审议。同时,建议全国人大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法立法工作的指导和督促,促进《中医药法》早日出台, 在法律层面保障中医药按照自身规律发展,加强制度设计、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

  • 古方创新改良药物层出不穷

    古方创新改良药物层出不穷

    编者按: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你知道吗?在江苏省南京市的部分医院,都有着自己的“独家秘药”。这些药在药店并不销售,只能在这家医院内凭处方购买,这就是医院的“院内制剂”。江苏省中医院目前有140多种院内制剂,数量在南京市各医院中位居首位。这些价廉物美的院内制剂是由谁创制出来的,又是如何在传承中历经变迁?小小的一盒药,背后的故事厚厚一叠。本报和您继续一起探秘江苏省中医院的“独门秘方”,以及那些背后的故事。...

  • 长寿秘方

    长寿秘方

    国医大师们传承中华国粹,并运用中医于生活中。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5位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邓铁涛(96岁,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长寿秘方:一是不争名不争利,心态上凡事顺其自然。二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三是要运动,每天早上打八段锦。他推荐:“我冲凉有个秘方,冷热水交替,是相对的冷热交替。这样血管的收缩扩张就像是做了一次血管按摩一样。” 朱良春(95岁,江苏名中医,擅用虫药治肿瘤) 长寿秘方:60年长期坚持吃一种“养生粥”。所用材料:绿豆50克、薏仁...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长寿秘方
  • 方证同条 比类相附

    方证同条 比类相附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是药王孙思邈对其所见到的《伤寒论》传本进行重新整理与编排的方法。 •“究尽病源”——认真研究疾病的病机,然后针对病机,处方用药,是孙思邈孜孜以求的目标。 •方”与“证”之间“相应”“相对”“对应”“相关”的基础是病机,若仅根据患者...

  • 中医“治未病”包括三个方面的思想

    中医“治未病”包括三个方面的思想

    中医“治未病”包括三个方面的思想: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三是愈后防复,其内容博大精深。我们现在对中医“治未病”的整理应用不够,中医界至今还未形成一门思想体系完整的“治未病”学。建议中医学界从下述几方面构建“治未病”学体系。 一是从中医养生保健角度,继续挖掘、整理而形成“养生治未病学”;二是针对不同季节、地域的气候物候之常规变化所引发非传染性常见多发病的防治,整理形成&ldq...

  • 贵重方 跟风方 西医思维中药方

    贵重方 跟风方 西医思维中药方

    每翻阅《医学心悟》,都被其开篇《医中百误歌》所震动,特别是文中对医家用药之误的论述,更令人振聋发聩:“医家误,药不中,攻补寒温不对证,实实虚虚误非轻,举手须知严且慎……”而观当今医林,确如医圣仲景所云,“曾不留神医药,精求方术……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 近几年,笔者在临床上所看到大方多了,贵重方多了,不伦不类方多了,而经方、实用方、惠民亲民的方却少了。兹举数例,与同仁共诫。 大方...

  • 使用小偏方应持理性的态度

    使用小偏方应持理性的态度

    用汤药治病是中医学的看家本领。中医开具的处方一般包括药物名、药物的剂量、药物的用法、服药时间长短及服药方法等内容。 据中医师介绍.千百年来中医总结了很多有效的方子.比如被称为“医圣”的张仲景写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的方子被称为“经方”.意思是说这些方子是经典的.是后世所用方子的老祖宗. 与“经方”相对的是“时方” 指汉代张仲景以后的医家所创制的方子.其中以唐宋时期创制的使用的方子为主. 而“偏...

  • 中西医是在东西方文化大背景下的两个医学体系

    中西医是在东西方文化大背景下的两个医学体系

    笔者在60年苦读经典、临床磨砺的基础上,形成了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用于指导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这一思辨体系,实质是仲景的平脉辨证体系。如何传承这一思辨体系,我们采取了七步法。 第一步 由老师本人以《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为教材,系统讲授其平脉辨证思辨体系,使学员有个全面了解。传承是广义的,学经典,学名家都是传承,所以除本人讲课外,还邀请部分名家来讲座,以拓宽思路。 第二步 跟师诊治,熟悉老师诊治方法,手把手地教学员诊脉。学习的本质是兴趣,只有感兴趣才愿意学...

  • 保健良方 洋葱泡红酒

    保健良方 洋葱泡红酒

    洋葱泡红酒是一种很好的保健良方,可以治疗多种老年常见病,如膝盖疼痛、白内障、老年痴呆症等。 方法:取洋葱1个,红葡萄酒400毫升。将洋葱洗净、去皮,切成八等份的半月形,装入玻璃瓶内,加入红葡萄酒,盖好盖,在阴凉处放置6~8天。将玻璃瓶内的洋葱用滤网过滤后,洋葱和汁分装入瓶中,放到冰箱冷藏。浸过的洋葱片一起食用更好。 不喝酒的人可用两倍左右的开水稀释饮用或将酒加热4-5分钟蒸发酒精后饮用,喜欢甜味的人可再加点蜂蜜。(王永兰) 蒸藕片可疗鼻出血 取一节莲藕,洗净后切成20片放在碗里,放适量白糖,拌匀。然后放在锅里...

  • 顾植山 传统处方反映了医生的思辨

    顾植山 传统处方反映了医生的思辨

    •顾植山认为,处方上写三个字或四个字,实际上反映了医生处方过程中的思辨,以及对药物品种与疗效、煎服方法与疗效关系的掌握。 •一张看似不起眼的病案和处方,蕴含了丰富的中医内涵,它是医家展示基本功的“名片”,践行中医药“简便廉验”优势,更需要在细微处见真功,恢复传统中医处方的精华,更能彰显中医药特色。 医生书写病案(古称脉案)和开具处方,是医生诊疗活动的文字表达。换句话说,医生书写病案、开具处方的过程,就是四诊信息收集、...

  • 药浴养生方数款

    药浴养生方数款

    药浴法是中医外冶法之一,即用药液或含有药液的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种方法。其形式多种多样:全身洗浴称“药水澡”;局部洗浴有“烫洗”、“熏洗”、“坐浴”、“足浴”等之称,以烫洗最为常用。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选药。煎药和洗浴的具体方法也有讲究,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或直接把药物放在锅内加水煎取亦可。制作时,加清水适量,浸泡20分钟,然后再煮 30分钟,将药液倒进盆内,待温度适...

  • 伏九贴膏基本方

    伏九贴膏基本方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又到冬病夏治时,今年冬病夏治时间为:头伏:7月18日~7月27日,中伏:7月28日~8月6日,末伏:8月7日~8月16日。我们总结了古人及多位名老中医数十年临床经验,研制出伏九贴膏,采取中药贴敷手段,选用特定穴位,使其通经走络、调和脏腑、拔病外出,达到防治部分呼吸道疾病之功效。对小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疗效。   伏九贴膏基本方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基本方以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冰片等组成,其剂量比...

  • 我和中医中药秘方网的5年情缘

    我和中医中药秘方网的5年情缘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中医中药秘方网,一口气看了1个小时.心里好像得了宝一样高兴.从那以后.我当有空就上中医中药秘方网.至今已将近5年了。受益匪浅.不但治好了一些病.也学到了许多的预防疾病、科学健康饮食及身心修养等知识。 2007年我患颈椎病.疼痛难忍.活动受限.去医院牵引月余也不好.后来看到mifang.fuwenhao.com上登一方法:仰面平躺床上.双手叠放胸前.将头与腿尽力向上抬.然后回复到平躺,连做10个.然后趴在床上。将双手叠放在腰部.把头与腿向上翘.然后回到原来状态.连做10个.每日2次.照此方法...

  • “师带徒”是中医传统的传承方式

    “师带徒”是中医传统的传承方式

    在中医药发展的演变过程中,名医、名师灿若星辰,形成了为数众多的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想,而名医、名师的造就,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想的建立都归功于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即师承教育。 “师带徒”是中医传统的传承方式,也是继承名老中医衣钵,发展中医药事业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通过师承相传,可以使名老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世代相传。近年来,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非常重视中医师承教育项目的实施与推广,尤其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取效显著。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

  • 制定“吃”掉燥气的方案

    制定“吃”掉燥气的方案

    夏天结束了,秋季来临了,燥是秋天的主气,“燥盛则干”,易引起鼻干、咽干、皮肤干裂、皱纹增多等诸多不适。对秋燥,我们可根据不同的证型,制定“吃”掉燥气的方案。 燥在肺卫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微恶风寒、口鼻干燥、咳嗽无痰、咽痛而干,治宜辛散甘润。可选择桑杏饮:桑叶10克,杏仁、沙参各5克,象贝、冰糖各3克,梨皮15克,煎水代茶饮。 燥伤胃津主要表现口渴、尿少、便秘、食欲差、干呕,舌淡红无苔,或有裂纹,脉细,治宜养胃润燥。①雪梨浆:以甜水梨1个,薄切,凉水内浸半日...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方案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