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 第2401页

方 第2401页

  • 中医学自身的理论缺陷和方法学局限

    中医学自身的理论缺陷和方法学局限

      几千年来,中医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沿着自己的轨迹运行,遵循着自身的规律发展。近百年来,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并迅速成为主流医学,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中医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对中医学的发展走向和前途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积极应对,回避与坚守壁垒是行不通的。   明确中医学面临的四大挑战   治疗目标转换产生的理论障碍和方法学困扰   所谓治疗目标转换是指中医诊疗面对的已不再是传统的中医病证,而几乎完全是经过明确诊断的西医疾病,疗效目标也从单纯追求中医&...

  • 刘志明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刘志明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国医大师刘志明老先生精研历代各家养生之学,并以常年身体力行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四时养生 刘志明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人之生老病死等一切生命活动都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四时养生”就是顺应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合适的调摄方法,提高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其核心思想即“顺应四时、趋利避害”。 针对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刘志明提出春季养生“当审时气,节宣调摄,以卫其生...

  • 盛端明的方术未坠邪道

    盛端明的方术未坠邪道

      鲁迅评论明朝奇书《金瓶梅》风行的社会背景时说:“成化时,方士李孜僧、继晓已以献房中术骤贵,至嘉靖间而陶仲文以进红铅得幸于世宗……于是颓风渐及士流,都御史盛端明、布政使参议顾可学皆以进士起家,而俱借‘秋石方’致大位……世间乃渐不以纵谈闺帏方药之事为耻。”   这里被视为造成明代世风日下的罪人之一的盛端明,是广东揭阳人,号程斋、玉华子,弘治十一年乡试第一,十五年中进士。他本应成为乡邦的荣耀,何以成为反面人...

    养生秘方 2024-03-07 14 0
  • 古老的养生方式 膏方进补

    古老的养生方式 膏方进补

      膏方进补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方式,在我国有近两千年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膏方记载。现代膏方以其确切效果、方便食用而越来越受到忙碌、压力大的现代人的欢迎,开展膏方工作也是中医院发挥特色优势所绕不开的话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年来利用学校平台,整合一切资源,做大做强膏方产业。   确定服膏方、开膏方“适宜人群”   随着膏方的社会效应广泛传播,不少医疗相关机构也开始投身膏方开具、制作中。那么,作为大型公立医院,就应该将膏方的疗效凸现出来,明白告诉老百姓,膏方不是矿泉水,...

  • 孙悟空宣传中医的诊断方法

    孙悟空宣传中医的诊断方法

      《西游记》第六十八回,讲唐僧师徒来到朱紫国,恰遇国王患病,出榜招医。榜上写着:“朕西牛贺洲朱紫国王,自立业以来,四方平服,百姓清安。近因国事不祥,沉疴忧枕,淹延日久难痊。本国太医院,屡选良方,未能调治。今出此榜文,普招天下贤士。不拘北往东来,中华外国,若有精医药者,请登宝殿,疗理朕躬。稍得病愈,愿将社稷平分,决不虚示。为此出给张挂,须至榜者。”孙悟空见状,生出“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的想法,便把榜文揭了。   孙悟空在朱紫国文武众卿的陪同下来到皇宫,那国王听...

  • 春季养生 几个防病强身的方法

    春季养生 几个防病强身的方法

    春天阳光明媚,气候和暖。专家提醒,尽管天气逐渐转暖,仍然要重视养生细节。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张钟爱主任中医师教您几个防病强身的方法。 野菜就是“降火药” 门诊上,不少病人都会在描述病情的时候,带一句:“不知道是否受凉了,最近牙龈有点疼,口腔里面感觉还会溃疡。” 春分过后,虽然春风拂面很柔和,但仍比较干燥,春主生发,阳气逐渐上升的时候,很多人的鼻子很容易出血、还会出现咽喉肿痛、嘴巴长口疮,还有不少人出现便秘的困扰&h...

  • 《伤寒论》论中的“一方二法”

    《伤寒论》论中的“一方二法”

      每次整理胡希恕先生的遗作及学习《伤寒论》原文,总有不同的收获。而今整理其注解《伤寒论》的原文时,引起笔者深思的是论中的“一方二法”。此四字是方后注解,既往对此一读而过,未引为重视。但近几年常思考六经类证、方证的六经归类,对不少方证难以认定六经归属,故在临床中常思考这一问题。再次读到此四字,有所感悟。   一方二法之原意   “一方二法”四字,仅见于《伤寒论》第174条的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后注:“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 中医是全方位维护健康的医学体系

    中医是全方位维护健康的医学体系

    •某些中医现代化、科学化的结果是让中医必须按西医的“科学标准”去“邯郸学步”,不仅没把中医“科学化”,还造成了中医学术的不断萎缩。 •中医做到理论自信,不是“夜郎自大”,而是应该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就是要精通中医理论,知道中医的特色优势所在,了解历代中医发展的脉络和原因。 •中医是全方位维护健康的医学体系,它使用的治疗方法,无论是药物的还是非药物的措施,多是低...

  • 读《张云鹏论膏方与临床实践》

    读《张云鹏论膏方与临床实践》

      近年,中医膏方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渐渐由江南而流行至北方等地。但膏方怎么开,如何提高膏方处方用药的学术水平,以期提高临床疗效,这是值得加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近有幸拜读由张云鹏的高足杨悦娅主任医师主编的《张云鹏论膏方与临床实践》一书,令我茅塞顿开,颇多启悟。   科学进补量身定做   当今社会人人都想进补,“补”几乎成了人们普遍的渴求。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营养过剩的人很多,有许多人是不适合进补的,而实际情况是滥补、乱补、补出问题的现象经常发...

  • 所闻所悟的《伤寒论》学习方法

    所闻所悟的《伤寒论》学习方法

      笔者参加了“灵兰书院·中医书友会”举办的以“《伤寒论》学习经历和入门机缘”为主题的中医经典沙龙活动,受益良多。在此简述自己所闻所悟的《伤寒论》学习方法。   学习《伤寒论》,首先是背诵条文的基本功。背熟每一条原文、每一个证、每一个方,一条一条归纳。因为不熟记《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如遇到发烧病人,第一反应多是清热解毒,那就和用抗生素没啥区别,这不是中医的思路。中医与西医对疾病不同的理解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些思路正源于《黄帝内经...

  • 川医“无川药不成方”

    川医“无川药不成方”

      天府之国四川,自古出名医、产中药,据历史文献记载,从汉代至明清,见诸文献记载的四川医家有1000余人,影响医坛2000多年,历久不衰;川产道地药材,享誉国内外,业内素有“无川药不成方”的赞誉。   医派纷呈 源远流长   汉代以涪翁、程高、郭玉为代表的四川医家,奠定了古蜀针灸学派。涪翁为四川绵阳人,曾撰著《针经》,开巴蜀针灸先河,影响深远。郭玉为涪翁弟子,曾任汉代太医丞。1993年在四川绵阳双包山汉墓出土了最早的汉代针灸经脉漆人;2013年在成都老管山再次出土了汉代针灸漆人和...

  • 经方是什么 经方应用需讲理

    经方是什么 经方应用需讲理

      为什么说“经方应用需讲理”呢?   因为目前在基层有一种倾向或者说误解,认为经方应用是可以不讲理的,只需参考别人的经验,或有些应用的指证,对症用方即可。对于小病小症,即使治错了危害也不大,可以不必太认真。   但是这种“拙者失理”“以剧为愈”的情况不断在临床一线蔓延,导致疑难病症越来越多。本来是轻浅小病,却因为误治变成了顽疾,这种情况的原因便是“不讲理”。经方界存在这样的误区已经很久,不得不辨。   ...

  • 研究《本草经》研究应用中药的方剂

    研究《本草经》研究应用中药的方剂

      受近两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有些瞧不上了。现行教育把学习西方文化作为基础,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却重视不足。以中医为例,中药为什么能治病,自有其中医理论源由,但主流意志却要求拿现代实验去证明中药的疗效。比如麻黄经过现代研究之后反而不能治中风了,这是把中医给阉割了。   学习中药,一定要先学格物致知的思路与方法,特别是中药的取类比象思维模式。我读大学时,老师只要求背诵中药的基本功效,既没有要求熟读《神农本草经》,也不肯讲述古人观察药效的思维方式,如此学习,将来面对病人时却无法灵活辨证用药。...

  • 中医用相反相畏药配伍成方者比比皆是

    中医用相反相畏药配伍成方者比比皆是

      从古至今,“十八反”、“十九畏”几已成“定论”,中药从业人员必背,药房调剂人员有权限制医生使用或拒绝发药,患者也因此多有质疑。   然而,遍览中医医籍,用相反相畏药配伍成方者比比皆是,尤其是当代,临床运用越来越普遍。于是,这个问题就成为医、药、患者三方间一个常常发生的矛盾。似有必要从临床实践的角度,从医药两方面进一步论证,以求得共识。   从源头而论,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七情”配伍关系的记载,后世历代...

  • 中医院预约夏季膏方

    中医院预约夏季膏方

    在浙江省东阳市,此时已有很多人陆续前往东阳市中医院预约夏季膏方,其中,不少是曾吃过 “冬令膏方”者,他们实实在在尝到了膏方的好处,既能补虚,又能疗疾,于是想在夏天再吃一料,好好调理下。该院每年都要组织名老中医、知名专家开设夏令补膏门诊,今年也一样,因其适应症广、效果好,受到欢迎。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营养和食疗分会委员、东阳市名中医、东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卢巧英主任中医师介绍说,前些年,人们比较熟知的是冬令进补,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人们在冬令进...

  • 用热除热才是较好的养生方法

    用热除热才是较好的养生方法

      很多人以为热天要吃冷饮、洗冷水澡降温,其实这是误区。冷更容易造成血管的收缩,不利于身体排汗与热量的散发,只能图一时凉快。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所以用热除热才是较好的养生方法。   热水澡。洗热水澡会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人体的散热。   热毛巾擦身。用热毛巾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古人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

  • 实用的中医香疗方法

    实用的中医香疗方法

    在热播电视剧《活色生香》里讲述了晚清至民国两大香业家族制香人的儿女情长和家国爱恨,不少观众通过观剧对贯穿剧情主线的神秘香疗也颇感好奇,其实,这是中医古代的芳香疗法。 中国香的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紫(柴)”、“燎”、“香”、“鬯”(芳香酒)等字的记载。周代已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到了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麝香、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部疾病。隋唐时盛行于皇宫,杨...

  • 《金瓶梅》中医生诊脉开方的成药

    《金瓶梅》中医生诊脉开方的成药

      《金瓶梅》中的西门庆飞黄腾达的过程代表了中国旧社会里流氓、土豪劣绅发迹的过程。西门庆最早是在县门前开着个生药铺,就是今日的中草药房,第七十九回西门庆临死前嘱咐的话中提到生药铺的本钱达五千两银子,可见规模不小。遗憾的是书中对生药铺的描述一只字全无。   《金瓶梅》中医生为病人诊脉开方的成药有很多,其中的大多数我们仍在使用。   暖宫丸   第七十六回月娘受潘金莲的气,头疼脑胀,任医官为她诊脉,西门庆曰:“学生第三房下(孟玉楼)有些肚冷,望乞有暖宫丸药见赐来。”暖宫丸见《何子...

  • 以中医人的眼光看 中医的哲理和方法

    以中医人的眼光看 中医的哲理和方法

      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深入开展,以中医人的眼光看,群众路线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蕴含和体现着许多中医的哲理和方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把督导工作贯穿活动全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推动面上工作健康发展。这个要求,其实就蕴含了中医“治未病”思想。“治未病”思想首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提出与建立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提出与建立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研究方法的建立与实施,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学意义上的创新,有助于揭开中医方剂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这个复杂的“黑箱体系”。日前,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医药代谢组学研究高峰论坛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西苑医院,中国药科大学的多位中医、中药及药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致这样认为。会议就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并围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首先提出并建立的“...

  • 中医误解:学经方就是学伤寒

    中医误解:学经方就是学伤寒

      在当今中医界有一种误解:学经方就是学伤寒。这是一个误区。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著作。它从病因、病机、治疗等角度对疾病的辨治规律做了系统论述。   应该说,《伤寒论》里句句有理。但作为一部临床著作,书中并没有坐下来四平八稳地铺张开讲理,而是把理融入到法、方、药之中。   如阳明属土肯定是在讲理;六病的欲解时肯定是在讲“人定应天”之理;疾病规律的传变日数,肯定是在讲理;论述“阴阳自和”、津液、阳气等肯定是在讲理;在...

  • 刘龑开方

    刘龑开方

      广州复建城隍庙,三尊城隍中有一个叫刘皇。他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乃是南汉的开国皇帝。原名叫刘岩,后来取“飞龙在天”之意,新造了一个“龑”字,改名刘龑。刘氏家族镇守岭南多年,唐末天下大乱,刘龑便在广州称帝,割据一方。在他经营下,曾被唐末黄巢农民军打击的岭南对外贸易继续繁荣起来,又成为财富之地。   刘龑喜欢炫富,“性好夸大,岭北商贾至南海者,多召之,使升宫殿,示以珠玉之富。”他建了一座南薰殿,“柱皆通透刻镂,础石各置炉燃香&r...

    养生秘方 2024-03-07 16 0
  • 古今汤方何止千万“药引子”包含“引经药”或“调和药”

    古今汤方何止千万“药引子”包含“引经药”或“调和药”

    《辞源》云:“中医开完处方,末尾加一两味药作为药引,又叫引子。”可见中医临证处方后每多涉及药引一事,药引者必与主方疗效一致,同气相求,可增加临床疗效,故尤在泾说:“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则不通病所。” 清代,张睿曾作《药引论》专篇,指出“古人用汤,必须置引”。可见药引在临床之常用,《串雅内编》指出:“外感葱白汤下,内伤米汤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水下,余可类推”,有者甚至一方数引,随证应用,其在处方中的作用实有...

  • 中医六经病的“传经”方式

    中医六经病的“传经”方式

    关于六经病的“传经”方式,在《伤寒论》中,有“传”“转属”“转系”的描述,如原文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又如第181条“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188条“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然微汗出也...

  • 顾植山教授治厥阴病主方

    顾植山教授治厥阴病主方

    《伤寒论》第338条云:“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说:“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rdq...

  • 辨阳明腑实《伤寒论》八种辨证方法

    辨阳明腑实《伤寒论》八种辨证方法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是阳明病燥热伤津的极重阶段,故及时判断阳明腑实证形成与否,果断“急下存阴”是十分必要的。辨腑实证是否已成的要点为大便难、大便硬或燥屎内结,但临床不可过于机械。笔者现将《伤寒论》中辨阳明腑实已成的八种辨证方法总结如下。   濈然汗出   阳明病身大热、汗大出,为病在阳明之经,如出现手足濈然汗出或濈然微汗出,则是病在阳明之腑而大便已硬之征。故《伤寒论》213条原文说“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为何&ldqu...

  • 中医方剂 方名相同而方异

    中医方剂 方名相同而方异

      中医方剂、中药学内容丰富,有些方剂名同、名似但实异,有些中药同出一物而功异,现选出一些常用且易被人们忽视的一些方剂和中药进行分析介绍。   方名相同而方异   中医方剂始《内经》十三方后,代有发展,在名目繁多的方剂中,除具有药味增减、药量增减、药物配伍、剂型更换等变化特点外,有许多方剂具有方名完全一样,而药物组成、功能、主治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些方名相同而易于混淆的方剂,对业医者知晓十分必要。如:   柏子仁丸:同此方名之丸剂有二。一为经产之剂,一为收涩之剂。经产之剂出自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 “有药处方”与“无药处方”

    “有药处方”与“无药处方”

      张磊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熟读经典,博采众方,虽至耄耋之年,仍能脱口背诵方歌数百首,临证遣方用药更是巧中有巧,妙中有妙。笔者有幸拜张磊为师,现就其遣方经验三原则探析如下:   开好“有药处方”与“无药处方”   有药处方   张磊常讲,作为一位合格的中医,要会开“有药处方”和“无药处方”,所谓“有药处方”,即是平时所开的有药物的处方,包括经方、时方...

  • 中医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疗方法

    中医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疗方法

      ●医院管理也要讲“辨证论治”,不能生搬硬套,用一套固定的理论和方法来管理,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辩证地进行分析总结和判断,去伪存真,找到问题的症结,制定出个性化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然后予以实施。   ●一个医院是由各个科室、各个部门有机组成的;医务工作者与人民群众应该和谐统一,血肉相连;医院也是国家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医院的管理者应具有全局观、整体观,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思想。   ●医院管理情况千变万化,原因复杂多变,解决问题时也要像中医治疗八法的应用一样,数法合...

  • 张元素“治病不用古方,自为家法”

    张元素“治病不用古方,自为家法”

    在李杲请兰泉老人张建为其师张元素《医学启源》撰写的“序”中有云:“洁古治病,不用古方,但云古方新病,恐不相宜,反以害人。”这句话经《金史》编撰者在《张元素传》中改编为“平素治病不用古方,其说曰: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之后,张元素“治病不用古方,自为家法”,甚至极力反对用古方治疗新出现疾病的说法,即广为流行。陈陈相因,流风所及,至今尚未明确其正确含义。 此论有其时代背景 要正确理解&ldquo...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