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第2399页
-
治周身汗出不止 固表敛汗方
很多学西医的人不相信中医,呵呵,这个病案的患者,就是学西医的,一位60岁的退休女主任医师。 患者初诊时是5月,天气渐热,诉近2个月来,一直周身汗出不止,畏冷,以背部最甚,怕风,关节冷痛,心悸气短。视其舌质淡红,质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根据症状,断为肾阳虚,卫表不固,治以温阳益气、固表敛汗,用方如下: 制附片(先煎)、桂枝、麻黄根各10克,黄芪30g,鹿角霜(先煎)、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各30克,干姜、防风各6克,白术、浮小麦各15克,炙甘草10克。共5剂。方中四逆汤(附片、干姜、炙甘草)加鹿角...
-
膏方开方与制膏注意事项
膏方的基本要点 1.膏方中的中药以饮片为主体,还包括细贵药、胶、糖、辅料等组成。2.尽量多选用易出膏的药物,如黄精、玉竹、怀山药、山萸肉、桑椹子、薏仁米等,尽量不用草药、矿物化石贝壳类药物,以利于膏滋的形成。3.药味一般相当于汤剂的2~3倍左右,处方总量为常用每日量的15剂左右。4.生晒参、西洋参等每日用量3~5克,不超过10克;野山参每日不超过0.5克,蛤蚧粉每日不超过2克,河车粉每日不超过2克,西红花每日不超过0.5克,冬虫夏草每日不超过1克,珍珠粉每日不超过1克。5.收膏用胶一料总量300克左...
-
疲劳综合征的辨证分型选方
疲劳综合征是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记忆力减退、四肢倦怠、头晕失眠、思维不集中、头痛、咽喉痛、关节痛及抑郁等多种症状。临床根据辨证分型,选方如下。 1.湿热阻滞型症见疲乏无力、头晕头胀、胸脘痞满、烦热、心神不宁、郁闷悲伤、厌世,舌苔黄腻、脉滑。治以清热化痰、健脾除湿、醒脑调神。方用导痰汤和小陷胸汤加减:党参、茯苓、石菖蒲、远志各18克,苍术、瓜蒌、胆南星各 12克,黄连、半夏、橘红、木香各9 克。水煎分2次服,每曰1剂。 2.脾虚湿阻型症见疲乏、不思饮食、四肢困倦、...
-
冬天健康 归功服用膏方
有个老领导,今年82岁,血压不高,身体健朗。他告诉我,从1962年开始,每年冬天都吃膏方。红参250克,阿胶500克,龟板胶500克,是他必用的三味补药,再配上几剂中药,自己动手熬膏,吃上一个冬天。他将健康的身体归功于服用膏方。 江浙地区许多家庭都有熬制膏方服食的习惯。近年来,随着膏方受追捧,体验膏方的人愈来愈多。看过中医后,你可以把中药带回家,在家中自己动手熬制。 熬制时,找一个大砂锅,放入中药,加足量清水(煎煮时约高出药面10厘米左右)浸泡一天。然后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煎煮2小时,倒...
-
睡觉四肢冰冷 应对方
有些人一到冬天,夜里睡觉时老是四肢举动冰冷,怎么也睡不着,去病院搜检却统统正常。这种征象称为怕冷症,患者除了平常增强体育熬炼、留意保暖、在饮食上多吃些热性食物外,还可采取下列步伐来应答。 a.中药疗法可选干姜、肉桂、熟附子、仙灵脾、鹿茸等温脾、补肾、壮阳药物构成的丹方服用(尤为得当于年老体弱的阳虚怕冷者)。日常平凡畏寒易感冒者,可用人参、黄芪、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炙甘草、防风、干姜等(有益气助阳、加强免疫功效之效)。 b.中医食疗(1)用潞党参适量煎煮取汁,插足蜂蜜熬成膏,每次取10克,早上配一枚核桃...
-
中医膏方 讲究辨证论治
那年膏方节,我在胡庆余堂名医馆坐诊,来自桐庐县的姚先生拎着两支价格在4000元以上的山参,要求开膏方。他说,一支给自己,一支给母亲,做到膏方里去补补。 姚先生是慢性胃炎患者,我曾用中药治疗半年,病情稳定,数月未再发病。望、闻、问、切后,我给他开了一个膏方,让人参在膏方中发挥补气健脾的主导作用。另一个给老人服用的膏方,我告诉他必须看到人、对全身情况有确切的了解后才能处方,否则难能做到对症下药,大补元气的人参会变成伤害身体的毒草。姚先生点头称是,满意地走了。 膏方可以是补方,但补药的选用有讲究。...
-
早、中、晚不同的保健方法
养生保健,不能一把抓。也就是说,懂得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才会事半功倍。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寒冷的冬季,老人每天都可根据早、中、晚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保健方法。 早搓手。早晨起床后,人体各器官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将开始新一天的工作。随着人体活动的增加,心率会加快,因此早晨要注意调养心肺。可采取搓手心、揉按手指等方式,通过刺激手心的劳宫穴,让心脏兴奋,并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起到保健作用。搓手心时,将两掌合并,来回对搓,尽可能地摩擦手心。此外,早晨,将两双手的手指相互对揉按摩,也能起到...
-
药材泡酒 根据中医药方配置
很多人用毒蛇、野黄蜂、蝎子等毒物泡酒,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外用药酒也许可以使用蛇虫鼠蚁等动物性药材,但内服还是建议尽量选用常见的植物性药材,因为动物身上的寄生虫未必就能被酒精杀死,同时这些昆虫和动物也可能携带病毒、细菌等,不太安全。如果要选用多种药材泡酒,一定要根据中医开具的药方配置,不要随意乱泡。 一般来说,泡药酒并非药材越多越好,药材与酒的比例通常为1:10~20:1。质地较松散的药材吸水性强可以多加些酒,如枸杞子可加20倍酒浸泡;质地坚实的药材吸水性差,可以少加些酒,如人参可加10~15倍酒浸泡。当药...
-
伏邪之病病势顽固 处方予升降散加减
伏邪之病,病势顽固,常因外邪诱发或加重,即外邪引动内伏之邪而发病,病情缠绵难愈,治疗棘手,尤以哮喘、风心病、慢性肾病等最为常见。 仝小林常告诫说:病越到后期,治疗时越容易忘记病根。哮喘但知平喘,心衰只晓强心,肾衰专顾补肾,全然不记伏邪之事。要知道伏邪在慢病,有一分伏邪,便有一分坏病。稳定期不坚壁清野,加重期不力克新感,则客邪不断,藏伏益深,病必渐重。治之,唯透邪扶正。此为治疗之最要紧事。 伏邪常因新感外邪而加重,仝师在临床中非常推崇升降散来透邪外出。升降散是一张治疗温病的名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米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