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 第2407页

方 第2407页

  • 易学的思维方式奠定中医哲学基础

    易学的思维方式奠定中医哲学基础

      中医诊断疾病以四诊为法,并运用辨证思维综合分析,以掌握病机所在,为辨证论治、立法用药奠定基础。因而象和辨证思维是中医诊治疾病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二者都是在中医阴阳五行、整体观的理论和个性化综合辨证分析相互结合基础上得出的结果。   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治未病”等理论,都与“象和辨证思维”有关;而且,“象和辨证思维”也是中医分析、认识疾病以及诊断、治疗、用药的理论核心,更...

  • 消暑祛热食疗方

    消暑祛热食疗方

    绿豆丝瓜花 绿豆60克,鲜丝瓜花8朵。用清水一大碗,先煮绿豆至熟,捞出豆,加入丝瓜花煮沸。温服汤汁。 【功效】清热,解暑。 红糖绿豆沙 将绿豆煮烂,捣碎如泥,再以小火煮至无汤,加红糖调味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常食用解暑清热,有除烦解渴之功用。 海带冬瓜豆瓣汤 将海带和蚕豆瓣用香油煸炒,然后加清水烧煮,待蚕豆煮熟时,再加冬瓜烧至九成熟,即可停火出锅。 【功效】消暑利尿,治中暑头昏、头痛、烦渴。 扁荷粥 白扁豆50克,冰糖30克,鲜荷叶1小张,大米50克。锅内加水三碗煮白...

  • 养颜粥疗方

    养颜粥疗方

      甜浆粥:大米50克洗净,与新鲜豆浆500克同煮粥,加白糖少许,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   大豆有宽中益气、利大肠、润泽肌肤的功效,豆浆的营养价值更为丰富,并易消化吸收。本粥除起润肤的作用外,对体虚久嗽、便秘等症亦有良效。   番薯粥:取番薯100克洗净切小块,与粳米150克及适量水同煮成粥,作早晚餐食用。   《纲目拾遗》载,番薯可“补中、和血、肥五脏”。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能将水谷化生为气血,滋养荣润面部肌肤,使人容光焕发。本粥便据其健脾胃,和气血之功,来达到润肤...

  • 推荐5款滋补食疗方

    推荐5款滋补食疗方

    欧洲杯牵动着亿万球迷的心。四年一度的精彩不容错过,可讨厌的时差却让人叫苦不迭。第二天没精神不说,长期积累下来的疲惫对身心的伤害同样不可小视,长期熬夜更会导致诸多问题。 中医学认为,熬夜容易导致阴亏阳亢而产生阴虚内热的症状,所以熬夜后,最好根据情况选用药膳进行调养,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1.夏枯草煲瘦肉 夏枯草10克,猪瘦肉50~100克,水适量,共煲,肉熟后加盐少许调味,吃肉喝汁,每天1次。 有清肝火、降血压之功效,适用于高血压病患者熬夜后头晕头痛及眼红者服用。 2.莲子百合煲瘦肉 莲子(去心)2...

  • 男性朋友三个食疗秘方

    男性朋友三个食疗秘方

    针对不同类型的男性朋友,介绍三个食疗方。 贪杯男——呵护心肝食疗方 推荐秘方1:五味子粥 配料:五味子10克、大米100克。 做法:大米、五味子,一起文火熬制。 功效:五味子可以养肝、补肾,大米有保肝、护胃的作用,酒后进食能够减少大量酒精对肝的损害。 推荐秘方2:葛花水 配料:中药葛花、开水。 做法:取适量葛花放入开水中冲泡。 功效:酒后饮用可醒酒。 应酬男——甜梦食疗方 推荐秘方:莲子芡实粥 配料:莲子50克、芡实15克、大米300克。 做...

  • 低血压简便实用的药膳方

    低血压简便实用的药膳方

    头晕、眼花是低血压的常见症状,更严重的是低血压并发症还会产生脑梗死。患者平时在家里用一些简单的药膳方加上适当的体育锻炼,对改善低血压是十分有效的。下面介绍几款简便实用的药膳方。 1.参芪乌骨鸡党参、黄芪、红枣各20克,生姜3片,乌骨鸡1只,黄酒适量,食盐适量。将党参、黄芪切片用纱布包住,与红枣、生姜和乌骨鸡加水、黄酒适量,用中火煮沸,再用文火慢慢煮1小时,然后加入食盐即成。喝汤吃鸡,每日1~ 2次,可作点心食用。本方补益气血,养血生血。对心悸、气虚的低血压患者有益。 2.芪红枣汤生晒参5克,黄芪20克,红枣15...

  • 小儿中药煎服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儿中药煎服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儿因为各项器官发育不成熟,加之喂药较困难,因而在中药煎煮时间、次数及煎出量上与成人不尽相同,下面就介绍一下小儿中药煎服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煎药量因年龄而异一般而言,小儿煎药的次数一次即可,而不像成人需要头煎、二煎,甚至三煎;煎出的药量也应根据小儿年龄大小来定:新生儿一日用量只需煎出50毫升左右;婴儿为60-l00毫升;幼儿(1-6岁)为150-200毫升;学龄期儿童(7-12岁)宜250毫升。 但是,以上均为常规煎药量,具体还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如感冒高热持续不退,用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时可以煎得多一...

  • 石斛食疗方

    石斛食疗方

      1、石斛麦冬茶:石斛、麦冬、谷芽各10克。沸水浸泡,代茶饮。     本方用于阴虚胃热,呕逆少食,咽干口渴,舌光少苔。   2、石斛蔗浆饮:石斛30克,甘蔗500克。石斛煎水取汁;甘蔗去皮,切碎略捣,绞取汁液。两汁混合。频频饮用。     本方用于热伤津液,烦热口渴,舌红少苔。   3、石斛杞菊汤:石斛、枸杞子、女贞子各15克,菊花10克。煎汤饮。   本方用于肝肾阴虚,目昏眼花,视力减退。(开明)...

  • 骨科疾病药膳方

    骨科疾病药膳方

      木瓜猪蹄用木瓜15克,猪蹄2只;取秋季成熟木瓜,纵剖后晒干,切片入锅,加水适量煎浓取汁去渣,与洗净剖开的猪蹄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以大火烧开后,加葱段、姜片、精盐、料酒,再改用小火煨炖至猪蹄皮烂筋酥,入五香粉、味精、芝麻油少许即成,吃肉饮汤。功效养血除痹,祛湿舒筋。适于气血两虚型老年性关节炎患者使用。   参归鳝鱼羹用党参15克,当归15克,鳝鱼500克;鳝鱼切丝,与党参、当归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煨煮至鳝丝熟烂,除去参归,入葱末、姜丝、料酒、食盐、胡椒粉等,改用文火煨炖至稠羹即成。益气养血、活血。适用于...

  • 女性更年期虚汗不止食疗方

    女性更年期虚汗不止食疗方

    1.大麦50克.大枣 10克.甘草15克,先水煎甘草.去渣,后入小麦及大枣.以文火熬煮为粥.每日2次.空腹服食。连服10天为1疗程。 2.甲鱼1只.枸杞子 15克.葱、姜、蒜、盐、糖等适量。将甲鱼去内脏 洗净.再将枸 杞子放入甲鱼腹内.加上述调料放锅上清蒸,待熟后即可食肉饮汤。 3.山萸肉15克.莲子肉20克.糯米50克。共煮粥.加红糖适量每日晨起空腹食用。10日为1疗程,休息1周后继续,连服2~3个疗程。治女性更年期虚汗不止。 (范瑛)...

  • 中医特色铸就地方新名片

    中医特色铸就地方新名片

    浏阳市骨伤科医院为湖南省一家乡镇医院,加挂县级中医骨伤专科医院牌子,如今凭借一位名医,湖南浏阳江氏正骨术之第三代杰出传人江林,使得浏阳骨伤一科誉满全国,医院逐步发展壮大,甚至因此带动了整个浏阳社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传承百年,妙手名家 湖南浏阳社港江氏正骨术最初起源于清代末期,历经四代相传,迄今已逾百年,当代尤以第三代传人江林最为著名。 江林是社港江氏正骨世家之衣钵传承人,被誉为“乡间大医”。在骨伤临床治疗方面,他坚持以传统中医正骨疗法为本,继承了祖传...

  • 应允许试用民间秘方

    应允许试用民间秘方

      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依法必须经过药监部门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的药品应按假药论处。倪海清研制的药品,并没有经过药监部门的批准,而擅自出售,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所以,表面看来,法院的判决并没有错。然而,倪海清在法庭上供述,至今为止,大约“救治”了数百个晚期癌症病人,这里面还包括他自己。情理与法的冲突就这样突兀地摆在我们面前。   其实,法律虽然是刚性的,却并非不容纳“情理”。如果法院能查明倪海清提供的药品有疗效,能给他人带来益处,完全可以用“...

  • 中医方证与病机之我见

    中医方证与病机之我见

    •透过疾病之现象“证”以测知疾病之本质“病机”,是仲景的主要写作目的。 •仲景在解释了一次脉证所反映的病机后,便未必每一条都重复,而是改由通过脉证来代替病机论述,以训练医者的辨证思维能力。 •《伤寒论》中的“辨病脉证”是透过辨别各种疾病的现象以推知疾病本质,而今天之“辨证”则是指如何辨别各种“阶段性病机”。 近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效霞先生...

  • 房敏:单元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探索方向
  • “理、法、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

    “理、法、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用中药来治疗疾病是中医学最为特色、最为主要、最为传统的治病方式之一。古往今来,中医临证都努力做到“立法严明、药无虚用、辨之得当、效如桴鼓”。所以说,“理、法、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医师业务能力最基本的体现。   “理”在于“清”。“理”就是医理,即生理、病理。对于一个具体病人来讲,就是发病机制。任何一个病都有病因,如六淫、饮食、情志、外...

  • 毛德西治病 君臣三味方

    毛德西治病 君臣三味方

      毛德西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工作50年,学验俱丰。在选方用药方面,其以《内经》“君一臣二”为宗旨,发挥经方遣药之义,临证用药多以三味为君臣药,故称三味方。三味方主药明确,方证合拍,随证加减,疗效显著。今将毛德西教授治疗杂病“三味”方简析如下,以飨读者。   大黄、附子、川楝子(疝气化瘀汤)   此方取大黄附子汤义,为相反形成之配伍;又参考《止圆医话》治疝方,罗云:&ldq...

  • 一代名医刘云鹏 注重察舌切脉强调辨证使用成方

    一代名医刘云鹏 注重察舌切脉强调辨证使用成方

    一代名医刘云鹏行医济世8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治验无数。“诊重舌脉,治必有方”是刘云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我作为刘云鹏学术经验继承人,在跟师过程中体会这句话应该是注重察舌切脉、强调辨证、使用成方。 察舌切脉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医医生必备的基本功之一,舌脉对中医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刘云鹏非常重视舌脉,他认为人体内在的疾病,多从舌脉表现于外,因此舌脉是辨证之关键,施治之权衡。教科书上对各种舌脉虽然有明确的表述,但掌握察舌切脉这一技能,还必须经过大量临床积累。针对当今越来越多...

  • 中医理论“七方”“十剂”

    中医理论“七方”“十剂”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里的药方便是中医里说的“方剂”,由多种中药按一定规则搭配而成。而在中医理论中,方剂又有着“七方”和“十剂”的不同说法。      七方分类法   七方的说法,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里面提到了“近而奇偶,制小其服”等制作药方的方法,但并不以给方剂分类为目的。   后来,有人提出“制方之用,大、小、...

  • 辨证论治 理、法、方、药、量

    辨证论治 理、法、方、药、量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理、法、方、药,又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在理、法、方、药确定之后,什么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呢?量!故古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之说,或曰:传方传药不传量。也就是说,量,是决定疗效的关键。以往辨证论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法、方、药上,而对量的研究较少。以至临证数十载,辨证纯熟,而疗效平平,特别是急、危、重、难,常觉力不从心。这也是许多中医医生自身的困惑。因此,辨证论治,要在理、法、方、药之后,必须加一个字“量”,即理、法、方、药、量。...

  • 处方剂型定用量

    处方剂型定用量

      制方大小定用量   笔者认为以药少而精为特点,可称之为精方;以药多而广为特点,可称之为围方。精方与围方的用量特点总体而言:精方量大,围方平和。   精方   精方药味精简,通常药味数在四至五味,药少力专故作用目标明确,适用于急危重症,因急危重症非大剂量不足以撼动病邪,故用量宜大,以求短时间内迅速收效。   《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多属精方范畴,观《伤寒论》第175条:“风湿相抟,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rd...

  • 《宣明论方》用药统计分析

    《宣明论方》用药统计分析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代表人物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其所著《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又名《宣明论方》)共十五卷,主要论述临床方药及处方之法,为刘氏体现处方用药风格的代表作。 该书共载方351首,用药414味,平均每方用药7.35味。全书应用8次以上(含8次)的药共86味,其中寒凉药36味,占41.9%;温热药40味,占46.5%。经统计分析,《宣明论方》的用药规律如下。 1.刘氏所用寒凉药中,以大黄使用次数为最多。南宋辽金时代,战争连绵不已,主要战场河北一带时疫流行,刘完素从实践中体会...

  • 一方脉枕三根指头

    一方脉枕三根指头

    脉枕是中医大夫诊脉时放在病人腕下起衬垫作用的用具。具有收藏价值的古代脉枕,多为瓷枕。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唐朝时期开始大量生产,宋、金、元时期最为鼎盛。在瓷枕发展史上,以宋代磁州窑烧制出的瓷枕最具代表性。 古代实用的小型陶瓷枕有多种:一种是袖枕,因为当时交通不发达,人们外出长途旅行风餐露宿时,常随身带个小枕,便于在休息时使用;一种是腕枕,在人们长期书写时,为防腕子发酸,将小枕垫于腕部;再一种就是脉枕,体积很小,重量很轻,为的是大夫出诊时携带方便。箱型脉枕下面一般有一两个小孔,它们是烧制时为防止爆裂而设的排气孔。...

  • 读中医中药秘方网获知识保健康

    读中医中药秘方网获知识保健康

    阅读能陶冶情操,充实 你的人生。它能给人以知识, 更能给人以健康和财富。古 语云:“知识就是力量”、“书 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 颜如玉”这是对读书网的最 好诠释。我在画事之余,喜欢 读书看网,从中受益匪浅。我 二十余年来坚持订阅四份以 上网刊。 而接触到“中医中药秘方网” 是在前年九月份,那天我收 到了四期免费赠送的民族 医药网。我一口气把四期网 纸看完,觉得内容很丰富, 实用性很强,刊物的药方, 药理的...

  • 方联海:卖良心药 做善心人

    方联海:卖良心药 做善心人

    一份家族事业,传承两三代已属不易。12代人连续开药铺,更是传奇。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就有这么一个以经营中草药为业的世家“九龄堂”。 作为九龄堂药铺的当代传承人方联海,更是以诚信经营,造福乡邻为己任,常常为周边贫苦群众免费看病拿药,即使有人赊账,他也从不记账。多年来,方联海一直恪守“卖良心药,做善心人”的家族祖训,坚持所售中草药品质好、价格低、斤两足,深受当地群众的信任和好评。今年10月中旬,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揭晓,方联海名列其中,被授予“...

  • 中医适宜技术路在何方

    中医适宜技术路在何方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包括针灸、拔罐、熏蒸、推拿、刮痧、敷贴等技术,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这些技术操作方便,疗效可靠,在各级医疗机构中被广泛应用,甚至很多老百姓都能使用它们来对付一些简单的疾病,因此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和群众基础。 中医适宜技术发展不均衡 目前的中医适宜技术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在三级医院供不应求,而在三级以下医院中...

  • 读《论药材含水量与经方剂量折算》有感

    读《论药材含水量与经方剂量折算》有感

    2015年6月12日第4版的《量效关系》栏目刊登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徐立鹏、 穆兰澄、 郭允、 仝小林四位老师署名的文章《论药材含水量与经方剂量折算》。读完此文,笔者感觉眼前一亮。多年来困扰在广大中医从业人员心头的经方剂量与《中国药典》相差悬殊的问题有了新的答案。 笔者虽然只是一名基层中医人员,但是长期以来关注当今某些经方学派的用药,一直为他们超剂量用药感到担心。虽然笔者用药剂量总是以药典为依据,并对那些经方学派动辄几十克上百克的剂量感到质疑,但是交流中一些经方派总是以本文开头的考证《伤寒论》中经...

  • 学方须求“法”

    学方须求“法”

    跟随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方研究室高建忠老师抄方,渐渐明白了学习中医需要思考,需要心悟,背诵与记忆是远远不够的。 高建忠老师常说,治病要方证对应。老师名之为方,实则为“法”,此中的“法”是着眼于每张方剂的本质,而后根据临床病症,灵活运用,不拘于形。 举一案例,患者鼻炎又发,持续性鼻塞一周,喷嚏较少,有浊涕,伴有大便欠畅。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象缓。 辨证:鼻窒(风邪外侵,浊热上壅)。 治法:疏风清热,化浊鼻窍。 处方:...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 中药方药用量安全性对策

    中药方药用量安全性对策

      中药不良事件与排病反应容易混淆。所谓排病反应是药物进入体内,推动正气与病邪斗争,欲将病邪排出体外的过程。对于不良反应与排病反应的鉴别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中药成分复杂,因此绝大多数中药在“量-效-毒关系”上尚无明确的界点。应加强“量-效-毒关系”研究,寻找“剂量阈”、“治疗窗”,以及效-毒的最优划界点,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   通过分析流行病学中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以及运用循证医学等方法分...

  • 服膏方前需先服几贴“开路药”

    服膏方前需先服几贴“开路药”

      立冬后,年近花甲的戚阿姨来到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打算开张膏方给自己好好补一补。该院副主任中医师沈惠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医告诉她,因其阳气虚弱,且湿困脾胃,不宜马上服用膏方,需先服几贴“开路药”扫清障碍。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确实能起到很好的防病治病作用。医生所开膏方通过辨证论治,治病和防病相结合、扶正和祛邪相结合、调理和滋补相结合,调补人的精、气、神,一人一方,量体裁衣,既实现了个性化给药,又免除了汤药煎煮的麻烦,彰显中医药...

  • 方小东:实施互联网+中药产业融合发展

    方小东:实施互联网+中药产业融合发展

    方小东:实施互联网+中药产业融合发展 中药企业应着眼促进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坚持文化传承、实业兴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合作的科技创新平台。为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还应以中药制造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相结合,围绕上下游产业链,构筑未来发展方向。向上游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经营、中药材市场。向下游参与医疗重组和医疗改革,同时,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相关产业。 其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互联网+中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人财物资源,缩短产供销流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