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煎服

煎服

  • 我用川萆薢煎服治好了一位少年的遗尿症

    我用川萆薢煎服治好了一位少年的遗尿症

      黄某,男,14岁。遗尿10余年,每夜尿床,尿腥臊、恶臭。家长代诉:曾给孩子大量服用桑螵蛸、菟丝子、覆盆子及八味丸、补中益气丸、尿崩灵等,全然无效。1984年改用川萆薢30克水煎,夜卧时顿服第一煎,次日晨服第二煎。患者连服3日,尿腥臊味大减,又连服3日病告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引自:《北方医话》、《中药草药奇效真传》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史书达)》...

  • 用马齿苋水煎服可使血糖降至正常

    用马齿苋水煎服可使血糖降至正常

      一位姓胡的女士,34岁,因多饮、多食、多尿和全身疲乏无力,前来就诊。查尿糖四个“+”,血糖220mg/dL,确诊为糖尿病。曾用益气养阴之品,无明显效果。后改用干马齿苋100克,水煎两汁,早、晚分服,每日1剂,停服其他药物。7天后,尿糖“-”,血糖下降,再服1个月,血糖至正常。   引自:《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11期)、《中医单药奇效真传》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史书达)》...

  • 糯稻草煎服治黄疸型肝炎30例症状全部消失

    糯稻草煎服治黄疸型肝炎30例症状全部消失

      配方及用法:糯稻草45克,用水洗净,切成3厘米长,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呈淡黄色味微甜的汤液,过滤即成。分2次服,1日服完(成人量)。   疗效:治疗30余例,均于用药7~10天后,黄疸指数降至正常范围,症状全部消失。   引自:《中医杂志》(1960年第4期)、《单味中药治病大全》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 煎服大米茶叶汤治腹泻很灵

    煎服大米茶叶汤治腹泻很灵

      一位老农告诉我,“大米茶叶汤”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腹泻有效。我一试他的办法,真的很灵验。又将此偏方介绍给8位不同病症引起的腹泻患者,均收到良好效果。   方法:取大米30克,茶叶10克,先将大米入锅炒黄,再加入茶叶共炒至黄黑色,加水250毫升沸煮5分钟,温后滤渣,一次服饮煎液(婴幼儿酌减)。   荐方人:四川省江津县稿子乡 唐德文   引自: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老病号治病绝招》   来源:《秘验偏方大成》第597条   百姓验证:黑龙江大庆市采油四厂李永超,男,30岁,工人。他来信说:“有一次我患急性腹泻,半夜2时...

  • 山楂根煎服治急性风寒咳嗽疗效最佳

    山楂根煎服治急性风寒咳嗽疗效最佳

      配方及用法:山楂根适量。将山楂根洗净,刮去表皮,切成薄片,置锅中用红糖炙炒,成人每次50克(儿童酌减),加水100毫升、生姜3片煎煮15分钟即可服用。   疗效:急、慢性咳嗽均可应用,尤以治急性风寒性咳嗽疗效最佳。共治86例,临床治愈74例,好转12例。多数患者服药一次咳嗽即止,无一例失败。   引自:《湖北中医杂志》(1987年第4期)、《单味中药治病大全》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 我用酸枣树根与丹参煎服治失眠效果甚佳

    我用酸枣树根与丹参煎服治失眠效果甚佳

      配方及用法:酸枣树根(不去皮)30克,丹参12克,水煎1~2小时,分午睡和晚睡前2次服下。   百姓验证:苗同乡一青年,神经衰弱,失眠3个多月,服此偏方10天,症状全部消失。后来又有几人用此秘方治疗失眠,皆灵验。   荐方人:河南夏邑县桑垌乡卫生室 苗玉才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史书达)》...

  • 一味药威灵仙煎服治胆囊炎效果佳

    一味药威灵仙煎服治胆囊炎效果佳

      苏某,女,24岁。1972年11月6日初诊。主诉右上腹经常胀闷不适,持续钝痛1年,食欲差,伴有恶心,空腹时进油腻及蛋类饮食后症状明显加重,经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时好时坏。过去无肝炎病史。患者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1厘米,脾未触及,胆囊点、腹上区及右侧峰部明显压痛,诊为慢性胆囊炎。经服威灵仙煎剂(每日取威灵仙30克,水煎分2次服,10日为1疗程)治疗后症状消失,迄今8个月未复发。   引自:《新中医》(1974年第5期)、《中医单药奇效真传》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 马齿苋草煎服加洗治愈一位女青年的荨麻诊

    马齿苋草煎服加洗治愈一位女青年的荨麻诊

      卓某,女,18岁,护士。1982年9月中旬因急性荨麻诊,服扑尔敏等抗过敏药2天无明显好转,静脉注射钙剂中又突然发生头昏、心悸、胸闷、全身冒汗、脉弱,即按过敏性休克处理,荨麻诊消退,片刻又发,全身瘙痒。遂以马齿苋鲜草200~300克,加水约1500毫升,煎沸浓缩至1000毫升左右,即内服100毫升,余下药液加水适量煎沸后,捞弃药草,待汤液稍温,即可用之频频擦洗患处,每日2次。治疗2天痊愈。   引自:《福建中医药》(1989年第4期)、《中医单药奇效真传》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史书达)》...

  • 单用仙鹤草煎服能使糖尿病皆除

    单用仙鹤草煎服能使糖尿病皆除

      一位患者,女,55岁。多食易饥,多饥多尿,经查空腹血糖180mg/dL,诊为糖尿病。经中西医多方调治,获效甚微,且逐渐出现纳呆乏力,身体消瘦。以仙鹤草30克水煎服,20剂后,诸症好转,复查空腹血糖130mg/dL。继服20剂,诸症皆除,病告痊愈。   引自:《浙江中医杂志》(1992年第6期)、《中医单药奇效真传》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史书达)》...

  • 一味中药苏铁煎服治愈脓痢

    一味中药苏铁煎服治愈脓痢

      王某,男,44岁。腹痛,腹泻,大便日行十余次。为黏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感。大便化验,脓球“+++”,红细胞“+++”。曾先后用土霉素、黄连素、痢特灵等药物治疗月余无效。后改为苏铁50克,水煎服,每日2次,服药3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引自:《广西中医药》(1981年第4期)、《中医单药奇效真传》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 单药含羞草煎服治面瘫2剂可愈

    单药含羞草煎服治面瘫2剂可愈

      吴某,男,28岁,农民。1981年9月18日初诊。患者于1周前初感左侧头胀疼,翌日即感左侧面部发麻,吃饭则食物残留在左颊部,口涎时流。2天后出现口角右歪,继之左眼不能全闭流泪。诊为面瘫。药用新鲜含羞草(又称怕羞草、感应草)30克,水煎,分3次温服。上偏方服1剂后,左面发生抽搐。继服之,抽搐持续了36个小时才止,上症明显好转。再服1剂而愈。   引自:《四川中医》(1985年第11期)、《中医单药奇效真传》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史书达)》...

  • 马齿苋煎服治痢4天痊愈

    马齿苋煎服治痢4天痊愈

      孙某,女,31岁。患痢疾20天,腹痛,里急后重,腹泻每天5~6次,服用合霉素及其他中药等未见效。改用马齿苋250克,炙炭研末,日服3次,每次9克;再用马齿苋30克,煎成浓汤送服。服1天,即减轻,连服4天痊愈,粪便检查正常。   引自:《上海中医药杂志》、《中医单药奇效真传》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 威灵仙煎服治胆囊炎、胆总管扩张

    威灵仙煎服治胆囊炎、胆总管扩张

    临床症状:胆囊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发作时患者往往疼痛难忍,可见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胆囊点压痛。 治疗方法:威灵仙30克,煎汤一大碗,每日服2次。 典型病例:患者,男,42岁,右上腹持续疼痛3日,伴右肩部疼痛,胆囊点压痛。B超提示:胆囊炎,胆总管扩张,未见结石影。因经济拮据,介绍其用威灵仙30 克,煎服,服5日后疼痛消失,精神转佳,继服10日,复查B超:胆总管恢复正常。...

  • 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给予蠲痹通络汤煎服

    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给予蠲痹通络汤煎服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病”等范畴。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素问?痹论》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有因卫阳虚疏、风邪入络而成;有因湿热伤气或入血络而成;有暑伤正气湿热入络而成;有风湿肿痛而成;有气滞热郁而成……”。《金匮要略?热痹》论:“热痹者,闭...

  • 四药煎服防治慢支

    四药煎服防治慢支

    北京读者邵先生荐方:灵芝、百合各15克,南沙参、北沙参各10克,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苏惠萍点评:有研究表明,灵芝的药理成分很复杂,其中有效成分包括灵芝多糖等十大类。中医认为,灵芝味甘,性平,归心、肺、肝、肾经,有扶正补虚,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百合、南沙参、北沙参的主要功用是益气养阴、润肺止咳。因此,以上四味药物配伍组方,可治疗体质虚弱、气阴不足或肺燥津伤的内伤咳嗽,主要临床表现可见咳嗽、少痰或无痰,或伴见口干咽燥、气短语微、舌苔薄或无、脉细弱或沉细等。若属外感咳嗽...

  • 中药煎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更年期干眼症

    中药煎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更年期干眼症

    干眼症是常见的眼病之一,是由于多 种原因导致眼球表面水质、黏液和脂质分 泌异常造成泪液质和量失去平衡而发生 的一系列症候群。临床表现为眼睛干涩 感、异物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 视力波动、视疲劳等,属中医学“燥证”范 畴。采用中药煎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更年 期干眼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9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0 例,女80例;年龄45~65岁,平均52.6岁; 病程1~4年,平均1.6年。主要表现为眼 干涩、异物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疲劳 等。...

  • 临床上治疗咳嗽痰喘 可用梨花梨皮水煎服

    临床上治疗咳嗽痰喘 可用梨花梨皮水煎服

    梨花为蔷薇科植物梨树的花,每年春季开花,花色洁白,清香淡雅,为春季一景,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梨花性凉味酸,具有润肺、化痰、止咳、利尿及解酒的功效,还有美容、保健和食疗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梨花含有挥发油,将其挥发油成分加入美容化妆品中,有润肤增白功效;用其酿造的梨花酒,完整的梨花悬浮于透明酒液中,香气浓郁,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临床上治疗咳嗽痰喘,可用梨花10克,梨皮30克,水煎服;治小便不畅、淋漓涩痛,可取梨花10克,干梨皮60克,水煎服,分3次服用。另外,取梨花、桃花、李...

  • 糜烂性胃炎 常用中药方煎服

    糜烂性胃炎 常用中药方煎服

    沈炳章,1943年出生,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病。 组成:姜半夏9g,姜竹茹9g,枳实9g,云茯苓18g,陈皮6g,炒白芍9g,川连3g,吴茱萸3g,党参12g,炒白术9g,干姜5g,炙甘草3g。 功能:温通宣达,安胃止糜。 主治:糜烂性胃炎证属胃阳虚衰者,症见胃脘疼痛,纳谷减少,泛吐清水,口淡无味,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濡...

  • 酸枣仁汤煎服方法

    酸枣仁汤煎服方法

    国医大师刘志明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学验俱丰,临床疗效颇佳,在心脑病证、肾系疾病、老年顽疾和外感热病等方面,颇有研创。笔者有幸侍诊于刘志明左右,每听闻其传道之训,亲炙之言,受益颇多。现笔者兹不揣鄙陋,浅述刘志明应用酸枣仁汤的几点经验。 认清病机灵活运用 酸枣仁汤首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原文谓:“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酸枣仁汤的组成有: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刘志明认为此方为养血调...

  • 煎服中药别煮太浓

    煎服中药别煮太浓

    有的人在煎服中药时,以为把药液煎浓一点,这样有效浓度就更高,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首先,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由药物内向药液渗出,当煎煮到一定时间,药液达到一定浓度时,有效成分便停止析出,再继续煎煮,药物浓度也不会提高。 其次,有些药物长时间煎煮,有效成分会不断挥发减少,如解表药物薄荷等,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挥发,煎煮时间越长,挥发的越多,药效越低。 三是药物煎得太浓,苦涩味更重,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煎煮时不要把药煎得太浓,一般每次煎煮药液量不能少于200毫升,儿童药量...

  • 夏日酷暑煎服香薷饮

    夏日酷暑煎服香薷饮

    夏日酷暑,贪凉久坐空调居室或恣食生冷,都易伤阳气,出现头重脚轻、胸闷腹痛、四肢倦怠、吐泻等“暑热夹湿”症状,此时煎服香薷饮,往往能获良效。 香薷饮是中医有名的方剂,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仅由香薷、厚朴、扁豆三味药组成。香薷素有“夏月麻黄”之称,长于疏表散寒、祛暑化湿,前人谓“夏月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扁豆清热涤暑,化湿健脾;厚朴燥湿和中,理气开痞。三物合用,可奏外解表寒、内化暑湿之效,香薷饮除了治疗暑期外感之外,还可治疗其...

  • 小儿中药煎服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儿中药煎服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儿因为各项器官发育不成熟,加之喂药较困难,因而在中药煎煮时间、次数及煎出量上与成人不尽相同,下面就介绍一下小儿中药煎服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煎药量因年龄而异一般而言,小儿煎药的次数一次即可,而不像成人需要头煎、二煎,甚至三煎;煎出的药量也应根据小儿年龄大小来定:新生儿一日用量只需煎出50毫升左右;婴儿为60-l00毫升;幼儿(1-6岁)为150-200毫升;学龄期儿童(7-12岁)宜250毫升。 但是,以上均为常规煎药量,具体还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如感冒高热持续不退,用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时可以煎得多一...

  • 中药煎服有学问 砂锅文火先后匀

    中药煎服有学问 砂锅文火先后匀

    中药煎煮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的药效,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熬制中药,发挥药效且没有毒副作用,有如下注意事项。 用具 煎煮中药的用具最好是砂锅。砂锅传热性能好,受热均匀,不易爆沸,兼有保温、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更重要的是砂锅为硅酸盐成分,化学性能稳定。煎煮中药忌用铁、铜、铝等容器。因为这些容器的金属化学性质较为活泼,易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影响中药成分的含量,使中药的效应减低或消失。 水质 煎煮中药,取什么样的水非常重要。古代医家的经验是,肢体的病变取长流水,二便不通的取急流水,痰饮郁滞的...

  • 夏季中药煎服注意事项及保存的方法

    夏季中药煎服注意事项及保存的方法

    健和堂中医医院 中医硕士 张海峰 炎炎夏日,天气闷热,中药和食物一样容易变质,若服用变质中药不仅对疾病无治疗作用,可能还会造成肠胃疾病。以下便教给大家一些夏季中药煎服注意事项及保存的方法。 泡中药不超过30分钟。我们在煎服中药时常讲到需要先泡药,那是为把中药泡透,以便煎药时能煎出更多的有效成分,这跟煮稀饭时先泡豆子道理一样。在秋冬季节时,一般泡药30-60分钟,甚至需要泡2小时。但是,夏季炎热,我们要求中药不可泡太久,一般不能超过30分钟,一是为防止药材泡久变质,二是夏季本身水温偏高容易泡透。若像金银花...

  • 煎服中药:“三三三制”

    煎服中药:“三三三制”

    近年,中医药学家提出了“三三三制”煎服中药法:一剂药煎三遍、每遍煎煮过程中取药液三次、每日服用三次。 一剂药煎三遍。先用冷水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切勿用开水浸泡),然后煎煮。每遍水开后煎煮30分钟,三遍共计90分钟。这样可以充分将药物的有效成分煎出。 每遍煎煮过程中取药液三次。在煎煮时,水开后每隔10分钟适量取药液一次,每遍共提取三次,此乃煎中药的关键所在。 每日服用三次。即把一剂药经过上法三遍煎煮九次,收集后得到的药液混合在一起,分早、中、晚三次温服。这种方法比传统的早、晚两次服,缩短了每...

  • 汤剂煎服法探讨

    汤剂煎服法探讨

    •现代将方药第二次煎煮,并将两次药汁混合分服的方法,习称“复煎”“再煮”“翻煎”“翻渣”等,这种煎服方法在古代绝无仅有,事实上古人的煎服方法,都不是一天一剂,复煎两次服用,而是根据具体病情、体质及药物特性,运用灵活的煎服方法。 •现在服药以一日两次为常规,古人则根据病情,灵活多变,丰富多彩,常以一日三次为最多,甚至更多次服用。 中医方剂的煎服法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历代医家...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