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型肝炎
-
三仁汤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热互结,留恋三焦,及暑湿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口不渴或渴不欲饮之湿重于热者。现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及伤寒、副伤寒之属于湿热为患者。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湿温邪在中焦,亦照顾上下两焦。湿温初起,湿热互结,而湿重于热者。湿温初起,邪留气分,未曾化燥,湿胜热微,及暑温挟湿。三仁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三仁汤的秘方制作方法,三仁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热互结,留恋三焦,及暑湿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口不渴或渴不欲饮之湿重于热者。现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及伤寒、副伤寒之属于湿热为患者。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湿温邪在中焦,亦照顾上下两焦。湿温初起,湿热互结,而湿重于热者。湿温初起,邪留气分,未曾化燥,湿胜热微,及暑温挟湿。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
-
三个有效偏方治疗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个类型,它与黄疸型肝炎的区别在于,黄疸前期病变即逐渐消退,而不产生黄疸。它可发生于5型肝炎中的任何一种,是一种轻型的肝炎。其发生率远高于黄疸型,但因无黄疸而不易被发现。患者仅有乏力、纳差、消化道症状、肝区痛、肝肿大和压痛,血清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在正常范围。 中医认为多由湿热内蕴,脾胃不和,阻滞中焦所导致的,因此,在治疗上强调以芳香化浊,健脾祛湿为主。 验方一:茯苓、猪苓治急性无黄疸性肝炎疗效好 许先生今年56岁了,两个月前觉得腹胀,右边肋骨下面隐...
-
山黄芪治黄疸型肝炎见效快
1988年3月初,我感到腿脚沉重,浑身乏力,食欲不振,伴有低热和恶心呕吐之感,小便发黄。于是去医院抽血化验,结果是黄疸型肝炎。我按孩子他舅所嘱,立即采来山黄芪(豆科植物,属矮小灌木,学名“金鸡根”,又称“锦雀儿”、“土黄芪”),买来红枣炖服。仅2天时间,吃了4次药,便胃口大开,食欲大振,小便也转清了。连吃10余天,吃红枣不足5千克。25日晨,再空腹去医院抽血化验,医生说我的肝功能正常了。孩子的舅舅告诉我,这个秘方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治愈急慢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不计其数,未得肝炎的人吃一点儿,预防效果也很好。 具...
-
单药生大黄治好一位学生的黄疸型肝炎
费某,男,15岁,学生。患黄疸病曾服中药19剂(茵陈蒿汤),黄疸未退,身目更黄,尿少,神乏。某医院确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经保肝治疗,巩膜黄染始终未退,邀余诊之。寸脉虚弱,右关脉略浮,苔霜垢,边稍红,未显齿痕,肝区触有压痛,尿色如浓茶,便溏,镜检“-”,询病史,患病初有往来寒热,自服止疟片,病未去,且右胁反感不适。施一味生大黄30克,嘱其煎服。当午,泻便呈煤渣色,解后体舒,是夜寐香。量日思纳,精神始振。共服9剂后,黄消尽。复以他药善后调理,病愈。 引自:《新疆中医药》(1986年第1期)、《中医单药奇效真传》...
-
根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特效秘方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配方:1)外用药方,鲜野芹菜(石龙芮)。2)内服药方,鲜金钱草。 用法:1)鲜野芹菜根茎30克捣成泥状,敷于上肢内关或肘弯内、外侧及肩髃下肌肉丰厚部,男左女右。每次只敷一个部位,可换部位多次使用,至症状减退为止。敷药6~12小时出现黄液泡,刺破放出黄水涂上紫药水即可。下肢也可敷药。2)鲜金钱草洗净与鸡蛋煮熟,即成药蛋,食蛋喝汤(淡食)。每日3次,每次1枚。药汤当茶频饮。 疗效:用本偏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30余例,疗效理想,危重症均能转危为安。 百姓验证:教师石某某,男,...
-
乙型黄疸型肝炎中医养肝汤
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是由于肝细胞在受到肝炎病毒破坏后, 造成胆管堵塞, 胆汁排泄障碍, 导致总胆红素增高, 引起黏膜、皮肤等部位发黄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对于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而近年来中医在肝炎的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笔者通过对82例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对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采用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
-
治急性黄疸型肝炎二方
一方:茵陈、板蓝根、虎杖、车前草各 20克,栀子、黄芩、茯苓各10克,大黄5 克。 加减:胸脘痞闷者,加枳壳10克,木香8克,砂仁(后下)4克;胁肋疼痛者,加川芎、元胡各10克;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加垂盆草20克,五味子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阳黄),中医辨证为热重于湿型,症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腹胀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二方:茵陈、车前子、薏苡仁各20克,猪苓、茯苓、苍术、白术、泽泻各10克。 加减...
-
黄疸型肝炎中医治方的应用
茵陈蒿汤临床应用八步法分析 茵陈蒿汤功能清热利湿退黄。该方由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组成,主治中焦湿热蕴结,入于血分引起的谷疸。其中大黄、栀子清热燥湿,茵陈蒿利湿退黄,药后小便通利而黄疸消退。现代临床中,该方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波及血分的各种以黄疸为主症的疾病,如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以及血分湿热引起的非黄疸性疾病,如多种皮肤病、崩漏、阴道炎等。 (一)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现代应用 茵陈蒿汤在《金匮要略》治疗的谷疸相当于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
-
治黄疸型肝炎9方
1.马鞭草适量水煎服,常服有良效。 2.白藓皮10克,茵陈30克,水煎服,日3次。 3.鲜大蓟根30 克,水煎,日服3次。 4.鲜桑树根15 克,水煎,冰糖冲服,每日3次,数日其黄即退。 5.玉米须或玉米芯60 克,水煎代茶常服。 6.鲜马齿苋绞汁,每日 2次,每次30克,以凉开水冲服。 7.板蓝根30克,栀子 10克,茵陈12克,水煎服,每日3次,常服有良效。 8.鲜蒲公英、鲜车前草各60克,洗净捣烂,用纱布绞汁,以温开水冲服明矾末2克,约30分钟后再服药汁。无鲜品可改用干品,药量减半。 9.柳树叶6克,荸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