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 第60页

学 第60页

  • 朱丹溪学派的主要学术思想

    朱丹溪学派的主要学术思想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盛增秀   浙江乃“文化之邦”,人杰地灵,历代名医辈出,中医学术流派纷呈,诸如医经学派、钱塘学派、绍派伤寒、温病学派、永嘉学派等,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当首推朱丹溪学派。   朱丹溪,浙江义乌人,是养阴学派的倡导者。他信奉理学,援儒入医,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朱丹溪著作甚丰,亲自撰写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还有后人整理《朱丹溪心法》《朱丹溪治法心要》《金匮钩玄》《脉因证治》《朱丹溪手镜》,其他散佚的著述仍有许多。  ...

  • 探讨并学习中医医德的精髓

    探讨并学习中医医德的精髓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多种疾病具有有效的防治作用,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2]。“德成而先,艺成而后”,“艺也者,德之精华也”,正是传统中医医德经过历代医家的言传身行,并不断继承创新,经久不衰,从而成为推动中医学术和中医事业持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新世纪新医疗环境下,患者自主权利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中西医学术思想交流汇通,因此,继续探讨并学习中医医德的精髓,提高自身医德修养,对我们医务工作人员秉承爱岗敬业、救死扶伤、提...

  • 寒窗苦读励志学医 刘茂才

    寒窗苦读励志学医 刘茂才

    个人档案 刘茂才,1937年生,广东兴宁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脑病学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香港东华三院顾问中医师、香港中文大学兼任教授等职。曾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及终身名誉主任委员。 ◆ 他被誉为“驱风大师”,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 费伯雄 传承至今的孟河学派创始人

    费伯雄 传承至今的孟河学派创始人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田一笑   费伯雄,江苏孟河镇人,是传承至今的孟河学派创始人。《清史稿》有云:“清末江南诸医,柏雄最著”。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费伯雄几乎为所有的清末名人都治过病,从江南督帅向荣、两朝帝师翁同龢到大家耳熟能详的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不仅是当朝大臣,据史料记载他还曾治好过道光帝的失音症和皇太后的肺疾。   在被道光帝两次嘉奖,并称其为“活国手”后,费伯雄的医名也随之响遍神州大地,据说每日来孟河水乡求医治病的船都能把河道塞满。虽...

    养生秘方 2024-03-06 18 0 传承至今
  • 国医大师任继学 熟读经典重视临床

    国医大师任继学 熟读经典重视临床

    国医大师任继学老师曾给我们讲授中医内科学,我留校工作后,他又给我很多指导和帮助,至今难忘。他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任继学一丝不苟的学风和教风,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教学严谨 一丝不苟 任继学老师上课严厉是出了名的。我们中医学专业78级中医内科学课程的前半段就是任继学讲授的。还没有开始上这门课,我们就听说任继学很厉害。在学习这门课程后,我们发现,任继学比传说的更严厉。任继学每一节上课前,学生必须做好复习预习,还要阅读课外资料。讲课过程中,任继学会随时提问,提问内容或是教材上的,或是教材以外的。任继...

  • “燕京刘氏伤寒学派”学术特色与传承发展

    “燕京刘氏伤寒学派”学术特色与传承发展

    •治伤寒,用经方,妙用药,精临证。经典是中医的灵魂,临床为中医的根本。 •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具有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 •善用经方,不弃时方,古今接轨,经时结合,创制新方,临床擅于治疗肝胆病、脾胃病、肾病等。 •致力于燕京医学的发掘整理与传承发扬,教学、科研、临床齐头并进。 •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承,自觉弘扬中华文化精髓。 “燕京刘氏伤寒学派”是以研究张仲景《...

  • “药王”孙思邈师从山姑学草药

    “药王”孙思邈师从山姑学草药

    唐太宗李世民有次患病,太医们无一良策,太宗便传圣旨召药王孙思邈进宫见驾。孙思邈入宫为唐太宗诊了脉,开了药方,一剂下去,不见什么起色,遂又服一剂,仍不奏效。唐太宗虽也心急,却没有显示责怪他的意思,只是让他先回家去好好琢磨琢磨,尽快拿出一个治疗方案。 虽然皇恩浩荡,但孙思邈心里着实不痛快。走了半天的路程,孙思邈来到一座山脚下,既渴又累的他向山民讨水喝。这户山民只有姐妹俩,靠卖药材营生。她俩对这位远来的客人很热情,姐姐用一种黄色的花为他冲了一碗金花茶,妹妹用白色的花为他冲了一碗银花茶。看着色鲜味香的茶,孙思邈每...

  • 忆先父蒲辅周先生的治学经验:蒲志孝

    忆先父蒲辅周先生的治学经验:蒲志孝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先父于光绪十四年生于四川梓潼县城西北约五里的西溪沟。弟兄姊妹七人,父亲居长。当时全家主要生活来源仅靠祖父行医供给,家境比较贫寒。先父幼时上私塾,就不得不依靠祖母娘家(何家)负担。十五岁时,他开始随祖父学医,三年后而为开业医生。 先父早年在行医的同时,颇热心于社会福利事业。当时的梓瞳地瘠民贫,老百姓一旦有了疾病,更是没奈何。于是他在一九三五年主办了让无钱的病者享受免费医疗的同济施医药社,后来又倡办了平民教养工厂。同济施医药社一直办至解放,平民教养工厂因故中途倒闭。此外,乡里间凡...

  • 国医大师周信有 学医之路 治学有道

    国医大师周信有 学医之路 治学有道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吴全学 殷世鹏   得知周信有老师被评为国医大师,作为学生的我除了高兴,还有深深的祝福。   学医之路   周信有生于1921年,祖籍山东牟平。少时家境贫寒,随父闯关东,习文弄武,自强不息。入过教会学校、为了生计耍拳卖艺、替人画像……真可谓吃得苦中苦。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周老志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救世理想,从师习医。20岁时,日本统治下的伪满政府实行汉医考试,他参加并应试合格,取得《汉医认许证》,开始了...

  • 春节防疾病 是一门大学问

    春节防疾病 是一门大学问

      春节期间,亲朋团聚,都少不了美食,然而,人们享受盛宴的同时,常忽视了健康问题。面对热情好客的亲友和琳琅满目的美食,如何欢欢喜喜过春节时,实实在在防疾病,是一门大学问。   饭前喝汤胜过良方   春节期间,大鱼大肉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亲人、朋友的热情招待,不吃是不行的。如何吃,建议大家先喝汤。   常言道:“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先喝汤可减轻硬食物对胃部的压力与刺激,从而对胃起到保护作用。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

  • 防治慢阻肺 先学会咳嗽

    防治慢阻肺 先学会咳嗽

    慢阻肺就是人们常说的“老慢支、肺气肿”。它是一种棘手的病,一旦患上,大都屡犯屡治、屡治屡犯,最终可能危及生命。防治慢阻肺,可以通过功能性锻炼和饮食起居的调理,发挥最大的呼吸潜能,改善和增强肺部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控制病情。 第一,做功能性锻炼。功能性锻炼着重加强呼吸系统的肺部功能的锻炼。首先是学会咳嗽,咳嗽是排痰最有效的手段。将两手臂屈曲放在两侧,臂下部内收加压,同时腹肌用力收缩,躯干略向前倾,深吸气后屏气片刻,再用力咳嗽,这样很容易将痰液排除口外。其次是练呼吸,有缩唇呼吸法、腹式...

  • 传承钱乙学术 阎季忠感恩济世

    传承钱乙学术 阎季忠感恩济世

    恩情常会给人一种矢志不移的力量。对于钱乙的救命之恩,800多年前,许昌人阎季忠秉承圣人之训和博爱之心,费尽心血,把面临失传的绝学,锻造成了天地间的永恒。   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位于今天山东的东平县由郓州改为东平府,政府驻地设在须城(今属东平县辖区)。同一年,50多年前跟随父亲在须城,幼时多次被东平县医生钱乙从病危中拯救过来的阎季忠,搜集整理有关钱乙诊治小儿疾病经验的著作《小儿药证直诀》在开封正式问世。这部现存最早的中医儿科学专著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儿科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确立了中医儿科的诊疗体系,...

  • 国医大师养生经:遵循科学泰然自若

    国医大师养生经:遵循科学泰然自若

    国医大师张琪现年九十有五, 虽然鬓已花白,但耳不背,眼不花, 满口牙齿齐整无缺。谈到养生秘诀, 他说:“其实并没有什么秘诀,人逐 渐衰老是自然规律,谁都不可抗拒, 只需科学对待,泰然处之即可。” 调摄精神乐观豁达 养生最重要的是调摄精神,调 摄精神最主要的是快乐,张琪的快 乐主要源于中医药事业。“当我看到 所施治的病人转归痊愈,所指导的 研究生和年轻医生学业、科研与临 床日益精进时,其中的愉悦无与伦 比。”张琪说,“心中喜悦,觉也睡得 香甜。&rdqu...

  • 李业甫从事推拿医教研工作57年 学术思想杏林传道

    李业甫从事推拿医教研工作57年 学术思想杏林传道

    李业甫,主任医师,教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二批和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安徽省跨世纪人才中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指导导师。 李业甫从事推拿医教研工作57年,参与和见证了中医推拿事业50多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自立兴盛、蓬勃发展的历程,是我国中医推拿界的大家之一。 成长经历 李业甫,1934年生,安徽省定远县人,他出身贫寒,17岁才被送入免费的民间私塾学堂认字读书。由于年幼的弟弟得了慢惊风不治身亡,他立志从医,初中毕业后就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合肥医士学...

  • 李斯炽教授治学纪要

    李斯炽教授治学纪要

    【李斯炽小传】李斯炽(1892~1979),成都市人,生前系成都中医学院教授、院长。二十三岁在四川高等师范作理化助教时,便立志献身于中医事业。通过刻苦自学,终于夙愿得偿。毕生矢志振兴祖国医学事业,曾对汪伪政权扼杀中医行径进行过针锋相对的斗争,并通过捐资,借贷办学,培养了不少中医人材,为四川地区造就了一批骨干力量。六十年间,结合教学和临床,对古典医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著有《中医内科杂病》、《医学三宇经浅释》、《运气学说管窥》、《素问玄机厚病式初探》、《实用内经选释义》、《李斯炽医案》(一、二辑)、《医学歌诀三种》等二...

  • 他说呆板是学不好中医的

    他说呆板是学不好中医的

    先伯肖龙友前清拔贡,后在山东任过淄川知县和济阳知县(济阳一说枣阳,查山东并无枣阳县,系济阳县之误)。 现在还有人记得他的政声,主要指的是先伯当年在办教案中,与外国神甫做斗争,颇得民心。 传闻先伯在山东时曾在大明湖畔留有碑文。 济阳自金朝设县治,明清皆属济南府,故留碑济南府是可能的。 已故山东文史馆馆员左次修先生(我的大姐丈)戊子年(1948)诗《赠肖龙丈》中说:公登大耋我成髯,回首珍泉三十一年。司马高文宜寿世,元龙硕望鄙求田;今同良相生人万,昔为司财用士千。春雨杏林花正好,蜀山西望在云烟。诗文中回首...

  • 我痴迷中医 也爱学西医

    我痴迷中医 也爱学西医

    作为一名中医,从十年前踏进中医学院以来,熟悉的朋友都说我是一个“铁杆中医迷”。其实,我也曾在患一些急症时吃西药,也懂得用一些西医知识治病。 我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一次次看到爷爷“望闻问切”,治愈了一个又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懵懂中逐渐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爷爷去世了后,我突然萌生了强烈的从事中医工作的想法。后来我如愿进入中医学院学习。 有一次,我的寝室室友拿了一本冯世伦的《胡希恕越辨越明伤寒论》让我看,当时我直接说这本书不好。而4年后当我开始接触经方...

  • 周有光 简单养体学思活血

    周有光 简单养体学思活血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后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人生,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幅漫长的画卷,而周老的百年人生,是保持着好奇心,阅读写作,养生健身,长期修养而成。其实,年轻时代的周有光,身体素质并不算好,他曾经患过肺结核、抑郁症。而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之后,周老仍走过了112个春夏秋冬。据资料显示,周有...

  • 医者要对古代医学圣贤怀有虔诚的敬意

    医者要对古代医学圣贤怀有虔诚的敬意

    我生长在一个中医世家。在我的记忆中,中医的启蒙都是从医德教育开始。每位学医人首先要把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倒背如流,把明代医学家裴一中关于从医者的至高标准作为奋斗目标。因此,每当医生面对患者时,都会想到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每当鄙薄技术,见异思迁时,都会想起“当读黄帝书,深究医家奥旨”;每当有所进步而沾沾自喜时,都会想起“医乃神圣之业,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几千年来,医学先贤的神圣...

  • 李言闻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之父

    李言闻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之父

    李言闻,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之父,对李时珍的成长及学术生涯起着决定性的积极作用,为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兹对其生平事迹作一考述。 生平著述 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晚号藏六野人。娶妻张氏,生有两子一女,长子名果珍,次子名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人参》载:“考月池翁,讳言闻,字子郁,衔太医院吏目。尝著《人参传》甚详,不能备录,亦略节要语于下条云耳。”蕲州瓦硝坝(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东头)人,其家世医,父为游方郎中,从...

  • 学习王琦院士《师承论》有感

    学习王琦院士《师承论》有感

    在线“王琦书院”于2020年6月6日落成,开学第一讲为王琦院士的《师承论》。聆听大师衷言教导,赞叹感慨如下:巍巍乎书院,先生讲学于稷下,论道于学宫,寓精深于平和,求高远于足下,致广大于弘毅,得精微于毫末,携重器于清逸,和古典于时尚。大哉师承!道法之乾元。 曾多次聆听先生讲学,时而语重肃穆,以天下为任;时而轻谈莞尔,与闲云为友。论及国医之道,治学之理,观日月之行,查阴阳之变。妙谛所及,至于方药,而又岂止于方药。正所谓瞻之在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谛音所觉,可比天雨妙花,地涌金莲。其学...

  • 刘清泉 构建完善中医急诊学理论体系

    刘清泉 构建完善中医急诊学理论体系

    简介:刘清泉,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曾获“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等荣誉。牵头“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1项,主持“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岐黄学者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北京市科委绿色通道项目1项、215人才项目1项、首发重点项目1...

  • 缅怀中医针灸学家谢锡亮

    缅怀中医针灸学家谢锡亮

    我的曾祖父谢锡亮(1926—2018),山西省侯马市人,主任医师,生前历任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澄江针灸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等职。曾祖父为中国的针灸事业奋斗一生,特别在灸法研究创新上著述颇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深受各界敬爱。 曾祖父的一通电话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祖父和父亲说起我的曾祖父,听得最多的便是曾祖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是一位真正的老中医。大概在我八岁时,父亲教我一首歌诀:“一斤油,四两丹,扒拉扒拉摊两千。”这么短的一句话,我牢牢记在...

  • 朱晋龙:大爱行医 精诚为学

    朱晋龙:大爱行医 精诚为学

    将爱好变成人生追求的目标,孜孜以求,不断探索,虽然辛苦,他却乐在其中,这就是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山阳医派传承研究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朱晋龙。工作30年来,他带领肾病科创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医好了无数疑难危重病,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如今的他是淮安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淮安市优秀医师,前不久,又当选为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 爱好成为人生目标 由于母亲体弱多病,幼年时的朱晋龙经常跟随母亲去村卫生室看病,亲眼目睹了一幕幕中草药和银针治病救人的神奇,医生治病,他常在一旁观看。 1983年,他如愿考入...

  • 浙派中医 创滋阴学派 倡温补学说

    浙派中医 创滋阴学派 倡温补学说

    浙江地处东海之滨,华物天宝,人杰地灵。浙江中医源远流长,名医多,名著繁。浙派中医“四大医家”有:创滋阴学派的“金元四大家”之朱震亨,撰《针灸大成》、被今人誉为“针灸三圣”之一的杨继洲,温补学派代表人物、著述丰硕的医家张景岳,清代温病四大家之王士雄。浙派中医“十大名著”有:立一家之言,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的《格致余论》,立“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论的《景岳全书》,倡&ld...

  • 段金廒: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

    段金廒: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

    为弘扬崇高的师德风范,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风尚,南京中医药大学自今年起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药学院段金廒教授荣获首届“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段金廒,男,中共党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首届“岐黄学者”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循环利用重点研究室主任、...

  • 韦绪性:中医疼痛学的探索者

    韦绪性:中医疼痛学的探索者

    他痴心研修,学博思精,被誉为“今日‘韦编三绝’”;他躬身临床,佛心仙技,被患者亲切地称为“韦一趟”;他勤于著述,著作等身,是国内公认的中医疼痛学创始人、著名中医疼痛学家……人的一生若能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已属不易,若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就更属不易。他学贯古今,取精用宏,集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诸多成就于一身,获国家、省、市多项荣誉,他就是主任中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承)...

  • 国医大师邓铁涛 医学建树 传承创新

    国医大师邓铁涛 医学建树 传承创新

    时隔一年再断肠,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怀念恩师李振华教授。回想2004年冬天,通过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引荐,我有幸拜李振华教授为师。年过八旬的李振华教授在师母及家人的陪同下专程到广州参加广东省中医院举办的“羊城岐黄传承拜师会”,期间在我院查房、会诊、讲学,与部分医师代表、弟子们座谈,日夜繁忙。那次师徒分别,我送李老到机场,一路上还有机会再向李老请教学习中医的方法、临床中遇到的困惑以及中医教学的经验,直到登机前尚意犹未尽。后南来北往跟师侍诊,问道求教,并与李老保持电话联系,我虚心求教的诚心打动...

  • 何谓达尔文医学

    何谓达尔文医学

    目前,发达国家一些医学专家从进化论的角度解释人体发生某些疾病的原因,以寻找防治疾病更好的途径。这种崭新的理论称为“达尔文医学”。 “达尔文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既有为生存而适应自然环境的积极方面,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后果。因而,通过优胜劣汰(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观点)而存活的生物体并非各个方面都十分完美。从某种意义上说,生物体的适应,是对环境条件妥协的产物。对于人体来说,例如腰痛、痔疮等病,即是直立行走所酿成的。所以,“达尔文医学”...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医学
  • 自学不倦学以致用 经方验方辨证施治

    自学不倦学以致用 经方验方辨证施治

    陕西省镇巴县中医院儿科主任王熙国,1959年10月生,1977年7月参加作业,2010年被汉中市卫生局、汉中市中医学会评为“汉中市首届名中医”,2011年2月被汉中市卫生局颁发“全市卫生系统百名岗位技能标兵”称谓,2012年12月被汉中市委、市政府颁发“有杰出贡献优异人才”称谓,2015年1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底层名老中医专家。 参加作业40年来,王熙国一直视作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用普通的业绩诠释了一名医务作业者治病救人、一心...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