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第62页
-
继承与发扬相结合的学术思想
李连达院士坚忍不拔、自给自足、艰苦奋斗、坚持真理的风骨,勇于立异、根底结合运用以及承继与发扬相结合的学术思维影响了咱们根底医学研讨所的几代人。 创业艰苦 百折不挠 李连达院士于北京医学院结业后分配到我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做临床医师,后又从事根底研讨,并在1974年组建了根底医学研讨室。建室初期条件简陋,经费匮乏。李连达院士亲身展开对外联络,为企业开发保健食品、新药和供给技能服务,不光保住了试验室,安稳了人心,一同创建了一系列新药研讨与点评的技能和办法。此时期,李连达院士作为主编之一的《中药新...
-
国医大师熊继柏论如何学习中医
国医大师熊继柏13岁习医, 16岁行医, 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 从事中医高等教育30余年。通晓中医经典, 谙熟方药, 临证善于辨证施治, 因证选方, 因方用药, 是国内外著名的中医专家。善治各种内科杂病, 妇科、儿科病证, 以及各种疑难杂证。熊老学习中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其学习中医的经验值得我们传承和挖掘, 本文对熊老之前的有关如何学习中医的录音和文章进行整理。 坚定志向, 端正学习中医的目的 熊老指出中医学的典籍浩瀚, 内容广博, 理论精深。欲求学精, 确非易事。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终生奋斗的...
-
深切缅怀中医学家王玉润
2019年9月6日,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王玉润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隆重举行。王玉润一生孜孜以求、学贯中西,识病求本、锐意创新,在中医儿科学、中医防治血吸虫病研究、中医现代教育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王玉润是沪上中医儿科名家,出身于中医世家,祖父王仲康、父亲王超然均享沪上一时之名。1935年,王玉润考入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并师从沪上儿科名医徐小圃学习中医。王玉润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晚年主动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院长。...
-
张介宾学术思想 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张介宾(1563-1640),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会卿,号景岳。因为他善用熟地,又被称为“张熟地”。张介宾是杰出的医学家,也是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关于张介宾,流传有两则其德艺双馨的故事。 急智解危 山阴柯桥王姓人家有个儿子,刚满一岁。一日,母亲随手拿一枚钉鞋的圆铁钉给儿子玩。小孩不知,误塞入口中,吞到喉间出不来。其母见状大惊,忙倒提小孩两足,欲倒出铁钉,哪知小孩反而鼻孔喷血,情况十分危急。孩子的父母连呼救命。恰好张介宾路过这里,他见状...
-
国医大师梅国强学术思想拾萃
梅国强教授临床酷爱经方,但用药并不拘泥,提出“复用经方,便是新法”,善以经方组合加减辨治疑难杂症,提出医者当以临床疗效为终极目标,无论经方、时方,都是取得疗效的手段而已,不必刻意追求经方派、时方派之标签。用药善用药对或药物组合,以利于药物更好地发挥协同增效,减轻毒副作用之功效。临证思维必以伤寒理法为先,但并不局限于六经,对温病理论也有颇深造诣,常常在诊察疾病、处方用药时借鉴温病学思想。 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从事《伤寒论》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心...
-
韩凤娟:潜心致学悟医道 传道授业树工匠
前不久,在黑龙江省总工会第六届女职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女职工“四创”典型事迹报告会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一科副主任韩凤娟教授荣获“龙江巾帼工匠”荣誉称号。作为一个好医生,韩凤娟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作为一个好老师,她教出更多治病救人的好医生,这是韩凤娟执着、严谨、专注、敬业的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 身兼医生和教师的双重职责,让韩凤娟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双倍的荣耀感和责任感。这位年轻的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将工匠精神精发挥得淋漓尽致,研医技之&l...
-
受益家学 薛立斋出生于医药世家
薛立斋(1487—1559),名己,字新甫,号立斋,明朝名医,曾任太医院院使(相当于院长),在他的多种医学著作中记载了3000多则医案,被誉为中医史上留下医案最多的院使。事实上,即便抛开院使这个职务的限制,仅作为医生而言,他也是现有记载中留下医案最多的医生。薛立斋能留下诸多宝贵医案,原因可以归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受益家学 薛立斋出生于医药世家,其父薛铠精于医书,熟谙医理,擅长儿科和外科,曾任太医,官居院使(院长)。薛立斋22岁就进入太医院,虽然仅为低级医士,但也是受了父亲的荫恩之故&mdas...
-
刘景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探析
刘景源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著名的温病学专家。其学有渊源, 师从多位中医名家, 曾深入学习经典著作并得到名师的指教。一生致力于中医温病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 著述丰富, 博学多通, 系统研读历代温病诸家著作, 尤对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温病学家的学术思想有深入研究, 并在继承创新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见解。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独到的临证经验。 天人合一, 辨识系统整体 中医历来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处自然之中, 无时不受天时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黄帝...
-
柳公绰《太医箴》的预防医学思想
柳公绰(763年~832年),字宽,小字起之,唐朝书法家,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柳家塬)人。 柳公绰任吏部郎中时,见唐宪宗爱好武功之事并多次外出游猎,乃献上《太医箴》以讽谏宪宗。文曰:“天布寒暑,不私于人。品类既一,高卑以均。人谨好爱,能保其身。清静无瑕,辉光以新。寒暑满天地,浃肌肤于外;好爱在耳目,诱心知于内。端洁为堤,奔射犹败。气行无间,隙不在大。谓天高矣,氛蒙晦之;谓地厚矣,横流溃之。饮食资身,过则生患;衣服称德,侈则生慢。唯过与侈,心必随之。气与心流,疾乃伺之。畋游恣乐,流情...
-
特色引领,打造鲜明的中医药大学文化
自1958年建校以来,学校重视发挥文化育人、文化引领作用,突出学校特色,搭建有效载体,形成优势品牌,着力建设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大学文化。 突出办学特色 塑造大学文化独特品格 山东中医药大学着力突出学校特色,将大学文化建设与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办学特色相融合,与学校的文化历史积淀相统一,着力塑造独特鲜明的大学文化品格。 学校地处齐鲁文化的发祥地,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过程中,深受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学科属性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不断积淀了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和齐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