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 第7页

文 第7页

  • 浅谈伏羲文明对中医药理论构建的影响

    浅谈伏羲文明对中医药理论构建的影响

    在远古先民创立的阴阳太极图、河图、洛书的基础上,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以“天地人三才”为一体的易思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象思维,是中医思维的源头与核心,深深影响着中国传统医药学理论的构建,中医学中的藏象、脉象、证象、药象等理论都与象思维密切相关。 伏羲溯源 伏羲是“肇启人类文明”的“人文之元”。伏羲“一画开天”,始成八卦,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走向,把人类从洪荒时代推进到了一个文明的新纪元。...

  • 中医文化的精髓在于:以道论医

    中医文化的精髓在于:以道论医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中医文化的精髓在于:以道论医。若能知道,既可长寿,又能诊病、论病、治病。以道论病,不但关乎人体生理病理,还包括天地之道;以道治病,不是孤立地治病,而是平衡天地人三才,借天地之道以恢复人的健康。正如《内经》所说: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这是每个中医人都要达到的境界。 @中医肖相如 中医院校毕业,中医机构工作,有中医职称,就是没学好《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中医高职称“科学家”越来越多,科研成果越来越多,就是疗效越来越差,其根源就是...

  • “平衡针创始人”王文远参加阅兵医疗保健任务

    “平衡针创始人”王文远参加阅兵医疗保健任务

    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纪念活动中,北京军区总医院专家组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受命参加受阅抗战老兵医疗保健任务。他曾先后参加过建国50周年、60周年、2008年奥运会、北剑—2005军事演习等重大活动训练伤防治和医疗保健任务。 “安全、单穴、三秒见效”的平衡针中医技术为阅兵卫勤保障提供了新的干预方法。在阅兵村所有参加医疗保障医务人员人手一本的《阅兵训练手册》一书中,就收录了王文远的常见病的平衡针疗法,外科常见病平衡指压疗法,常见训练伤的点压疗法3个篇章...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经济和文化是两个基本形态,两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支撑与动力。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世界的显著标志,动物只有物质的需求,没有精神的需求;人类在物质需求之外还有对精神、道德、理想、智慧等的需求,这就催生和孕育了另一种文明形态,这就是文化。   文化的定义见仁见智   文化的定义很多,其中最古老且最有说服力的当推《易·贲卦》所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观察人文现象,以教化天下。文化就是用人文精神教化人,简而言之...

  • 别让中医下社区成一纸空文

    别让中医下社区成一纸空文

    据调查了解,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医疗业务水平不高,医技力量还比较薄弱,加上没有医疗特色,没有名医、专家,服务水平跟不上,社区卫生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病人纷纷流向大中医院。尽管各地相继开展了大中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及其医生晋升前必须到基层工作一年以上的活动,但往往都是到农村乡镇卫生院,很少到城市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往往被忽略,很少有大中医院医生定期坐诊。 如何提升城市社区中医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疗服务功能是值得迫切思考的问题。说实在的,大中医院医生定时下社区比到农村更具有可操作...

  • 陇西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陇西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陇西自古盛产药材,是西部闻名的千年药乡,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2015年5月,陇西县被甘肃省政府命名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身为陇西的中医药工作者,我心情澎湃,爰作是赞。 陇西古地,秦汉置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巍巍人寿,山虽不高,然多香药。西南渭河,三水环城,灌育陇右。十里城郭,烟火万家,物阜民丰,百业繁华。中药产销,尤为突出,民众根基,横亘古今。 襄武古邑,南安福地,文峰重镇,雍州首阳,先民遗风,耕读传家,熟识药性,应用自如。种药采药,以药辅食,人人体健,家家乐祥。...

  • 偏见中医又用中医治病的“文化大咖”
  • 坚定文化自信 做好中医药继承创新

    坚定文化自信 做好中医药继承创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根基,没有文化的民族就没有未来,坚持并坚定文化自信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和生命力。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至今仍然较为全面保留传统文化特质的文化。然而,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事业发展倍受折腾,其根源就是近现代中国100多年的屈辱抗争史,打击摧残了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医药文化自然不能幸免。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

  • 兼评张效霞同志关于“方证相对”的系列文章

    兼评张效霞同志关于“方证相对”的系列文章

    至此,有关“方证相对”的话题,张效霞同志已在《中国中医药报·学术与临床版》发表了4篇文章。说实在的,从读到张文第一篇时,我即有一种感觉:作者是在书斋里玩味文字时的一种自我陶醉。这种感觉不幸在张的二文,三文中更加明显,直至近日读到其第四篇《方证相对是中医学的倒退》时,使我强烈地感到,这已不仅仅是对于一个学术具体问题的争议,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学术态度的问题。 为此,我想从张文总体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提出个人看法: 引文冗杂 以引文为骨架和主要内容的论...

  • 中药煎服有学问 砂锅文火先后匀

    中药煎服有学问 砂锅文火先后匀

    中药煎煮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的药效,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熬制中药,发挥药效且没有毒副作用,有如下注意事项。 用具 煎煮中药的用具最好是砂锅。砂锅传热性能好,受热均匀,不易爆沸,兼有保温、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更重要的是砂锅为硅酸盐成分,化学性能稳定。煎煮中药忌用铁、铜、铝等容器。因为这些容器的金属化学性质较为活泼,易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影响中药成分的含量,使中药的效应减低或消失。 水质 煎煮中药,取什么样的水非常重要。古代医家的经验是,肢体的病变取长流水,二便不通的取急流水,痰饮郁滞的...

  • 医道为干为形 人文为根为魂

    医道为干为形 人文为根为魂

      ●中医文化建设,既需要注重对院容、院制等文化外显具体部分的拾回,更需要树立中医文化教育目标,使中医药人员在精神世界的层面受到熏陶,在思维方式上得到培养,以蓄积中医人应有的学术素养,从而使中医文化与中医技术真正达到交融而致用的高度。   ●中医文化建设需要每一个中医人的参与和努力。只要我们都自觉地以“厚德载物”和“止于至善”为自己的目标追求,我们即可找回已经或正在丢失的中医文化。   医道为干为形人文为根为魂   中医文化是指中医学中相对于医术的部分...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 中华文化是成就历代名医的沃土

    中华文化是成就历代名医的沃土

    •赖《内经》的乳汁而成长,既是历代医家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也应当是今日每一位想要或即将成为名医的必由之路。 •要想成为中医药学的名医大家或者一代宗师,能够治愈几例疑难病症或者撰写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深厚扎实的中华文化功底和高超的文化造诣。 •正确对待“继承”与“创新”关系,也是中医人才成长的重要经验和路径。 •纵观古今医学大家,他们之所以成名,“学经典,做临床”为其...

  • 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根脉

    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根脉

    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创新为动力,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

  • 文化先行,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文化先行,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启动《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5-2020)》研究编制工作,笔者根据就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鼓励文化研究,大力弘扬中医文化 弘扬中医文化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目前这项事业还只停留在鼓励和提倡阶段,缺少推广和检验的硬件标准。 从小的方面讲,弘扬中医药文化普通中医药知识,对于疑难病和慢性病恢复期能起到促进作用,甚至对一些疾病可以做到少花钱或不花钱,这正是政府和百姓喜闻乐见的事情。可是目前中医文化的弘扬并不涉及到职务晋升...

  • 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中医学

    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中医学

    李经纬先生治中医史,凡50余年,他在中医医史研究上堪称泰斗。中医一贯很少谈史,尤其是理清学科发展脉络的历史,更是罕见;但如果不谈历史沿革,一门学科就难以立足。中医又经常强调自身的悠久历史,借此证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而涉及社会变迁、科技发展、气候发展,具有历史观念的中医学科合乎逻辑、理性的发展梳理却付之阙如,这就很难取信患者和学者。 中国人自古有治史的传统,档案管理和文献整理比其他古国严整有序。在学科史方面,天文学史、地理学史、职官史、制度史,因为与政治息息相关,历代整理都颇为系统;但因为我国古代历史是以政...

  • 医家小传:班秀文

    医家小传:班秀文

    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中医要学习西医”,要使“中医科学化”,1951年3月他被保送到广西省立第六医士学校及中南抗疟人员训练班学习,在那里他认真学习了许多西医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为他将来中西医汇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2年9月,他被分配到广西民族卫生工作队当医生,深入到广西的壮乡苗寨,为少数民族群众防病治病。由于当时工作流动性大,只能携带部分常用中草药,遇到复杂的疾病,在交通闭塞、药品奇缺的山乡,他的针灸和草药特长又一次得到最好的发挥。1953 年春,隆林...

  • 文人说姜

    文人说姜

    日常生活中,生姜是人们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有解腥、去臊、解毒、增味的作用。生姜也是一味良药。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胃止呕的作用,可用于风寒感冒,风寒咳嗽和胃寒呕吐的治疗,但是阴虚内热者忌用。 在各个朝代,生姜均受到医家青睐。东汉名医张仲景遣方用药讲究实效,在《伤寒论》中列有生姜、干姜、炮姜、姜汁的医方59例,最多的一则方剂用姜量达半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姜味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吃发散,熟用和中,无所不宜。 文人言姜,自有文腔。 陆游的《剑南...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人说
  • 承古纳今 做好中医外治大文章

    承古纳今 做好中医外治大文章

    吉林省松原市中医院康复科成立于2004年,是松原地区最早成立的以中枢神经损伤、软伤康复为主的科室。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患者量逐年上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目标明确,执着坚持 康复科成立之初经历了长时间的惨淡,患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把科室主要使用的Bobath手法认为是按摩,后经过一部分患者的治疗,其实际效果博得患者的认可。在执着的坚持下,这个不吃药不打针的科室逐渐壮大起来。以“外治法”为主要发展方向是该科成立之初即确立的目标,“是药三...

  • 中医文化颂

    中医文化颂

      中医文化,千年传承;国学精粹,百代宗工。天人相应之整体观念,探究阴阳之道:素问灵枢各九卷,《内经》奠定歧黄古术理论基准;六经分证之辨治思维,博采众家之方:伤寒金匮分两书,“医圣”开启理法方药临床纬经。   神农尝百药,草木虫石谷;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序列上中下三品;伏羲制九针,鑱员鍉锋铍;三部八会,提插捻转,蠲除头足胸百病。鸿儒宿学,春兰秋菊突显一时之秀;人杰地灵,南金东箭融汇百家争鸣。   扁鹊望齐候面色,入腠理入血脉入骨髓,阐发防微杜渐哲理;虢国疗太子危疾,凭砭石凭热熨凭...

  • 中医文献学之吾思

    中医文献学之吾思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你们学习这门课程的第一课,也是我的第一课。 我是教你们文献学的孙灵芝。什么是“文献”呢?“文献”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也。”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注:“文者,典籍也。献者,贤也。”贤者,贤人。简而言之——文是书籍,献是贤人。 各位同学有缘相聚,...

  • 中医文化 传承发扬光大

    中医文化 传承发扬光大

      10月30日,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考察了河南省项城市中医院,对做为全省典范的项城市中医院的工作予以肯定。10月24日,周口市基层中医工作现场会在项城市召开,与会代表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项城市中医院,对医院一流的环境、设施、服务和一流的中医外治技术交口称赞,院长李军民精彩的发言赢得了参观者的阵阵掌声。周口市副市长张广东号召全市中医院向项城市中医院学习。   新址启用奠定百年基业   在项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三年的艰辛努力,医院新址建设终于完成。201...

  • 基于科学性、经验性、文化性的中医传承

    基于科学性、经验性、文化性的中医传承

      ●中医的科学性、经验性、文化性与中医传承息息相关,中医人必须牢牢把握关乎中医本质的核心内容,树立正确的中医科学观,把握对于古圣先贤、当代名医名师、自己个人三种经验的学习积累,并通过持之以恒的文化积累涤清中医学习之路。   ●今时之中医不仅要有坐堂行医的本事,还应具备创新发展学科的信念和能力。当我们的中医人视野更宽、思维更广的时候,不仅是给予了自己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也同样是为我们的中医学科开启了一扇扇发展之门。   ●产业化意味着一门学科的知识、产品具备了更为广阔的服务天地,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

  • 中医药文化在幼儿心里不断萌芽

    中医药文化在幼儿心里不断萌芽

      多年来,亳州市充分发挥中药产业的特色优势和中医药文化的引领作用,始终将人文教育作为办学和育人的主线,并贯穿于学校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全过程,致力于创办有灵魂的学校,培养有思想的校长,成就有品位的教师,培育有生命活力的学生,努力铸造教育的灵魂,有效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生态,提升了教育的层次品位,引领了正确的价值追求。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在“说、唱、弹、跳、画”的各个环节,在幼儿教学的语言、艺术、健康、社会、科学五大领域,无不体现中医药的哲学思想、文化情景,把中医药引进课堂,把幼儿带进药圃、...

  • 读东方早报李清晨《抗癌:欲伤敌先伤己》文

    读东方早报李清晨《抗癌:欲伤敌先伤己》文

      2013年6月2日东方早报刊载《抗癌:欲伤敌先伤己》一文,作者李清晨自称是“一个毕业十年与肿瘤学有一定渊源的外科医生”。文章原是对“一本迄今为止最优秀的有关癌症的医学科普书《众病之王:癌症传》(美国人悉达多·穆克吉著)”的书评。但文中一会儿指责西方医学史中著名学者希波克拉底、盖伦等创建的“黑胆学说”“体液学说”,断言“被彻底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一会儿又攻击中国传统医学:&l...

  • 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

      中国历代文人骚客有关酒的诗词吟咏,虽然豪饮放歌者众,但自酿自饮,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酒文化有着独特贡献的,当属宋代文学家苏东坡。   苏东坡曾写过一篇著名的《酒经》,叙述了酿酒的工艺流程和具体方法,是宋代酒文化的珍贵史料。洪迈在《容斋随笔》中,称《酒经》是“耐咀嚼而真味隽永”的歌赋。在这篇实用性很强的制酒论文中,苏东坡述说了酒曲的制作,酿酒原料曲、米、水的用量和比例。将酿酒的过程分为酒之萌、酒之正、酒之少劲、酒之成的程序。苏东坡认为:酒的质量的好坏,除了酒曲的精良外,关键在于投米...

  • 李时珍 不仅医术精湛 而且颇有文才

    李时珍 不仅医术精湛 而且颇有文才

      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他和夫人曾在中秋节里用中药名写情书,留下了一段佳话。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学习医术,在外面生活了五个月,一转眼,中秋节到了,李时珍的夫人很思念他,就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

  • 敦煌文献博大精深

    敦煌文献博大精深

      敦煌文献博大精深,敦煌石窟艺术丰富多彩,20世纪80年代以后,敦煌医学的研究盛世空前,对以敦煌文献和石窟艺术为研究对象的敦煌医学研究者来说,迫切需要一部内容丰富,资料齐全的敦煌医学文献全集,《敦煌中医药全书》(以下简称《全书》)在这时代迫切需求的情况下应用而生了。该书是由时任甘肃中医学院院长的丛春雨教授主编,甘肃中医学院诸老师协同编写的一部敦煌医学的研究专著,是敦煌学和敦煌医学研究者重要的参考资料,书中收录了敦煌卷子和莫高窟壁画中关于中医药学的内容,是一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敦煌医学研究著作。《全书》出版于19...

  • 足浴的文献记载

    足浴的文献记载

    我们经常能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有讲泡脚的好处,泡脚即为足浴,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也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关于足浴的文献记载,最早的是晋代《肘后备急方》,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虽然足浴的历史已很久,很多现代人还是将泡脚简单地看做是用热水进行双脚的浸泡,为了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泡脚,现将泡脚的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简单总结如下。 泡脚的常用方法主要有热水泡脚及添加中药或醋水等进行泡脚两种。 单一的用热水泡脚不需要添加任何其他物品,在泡脚的用具上没有特殊讲究。单一的热水泡脚,可以加速血液循环、通气...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明星怕撞脸,穿衣搭配怕撞衫,标新立异的东西总能吸引他人的眼球。中医文化建设亦是如此,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应追求个性化发展,求同存异办好自身的特色。   盘点中医文化建设报道,有很多眼前一亮的创新举措:北京市在大力打造“文化之都”的过程中,按照规划,中医药博物馆与故宫等景区将在一条旅游线路上;甘肃省编排中医药文化剧目《皇甫谧》和地方剧《医祖岐伯》;百集中医动画系列片《葫芦响叮当》正在进展中;湖北省将建设中医药“三堂一室”作为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主...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蕴含着中华文明特有的哲学思维和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是科学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中医热”的全球升温,学习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药文化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需求。   然而,要使中医药为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所认识、理解和接受,就必须将其翻译成相应的外文,因此,翻译已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考虑到翻译本身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和交际行为,本文拟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国...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