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 第6页

文 第6页

  • 河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即将落成开馆

    河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即将落成开馆

    公元一九五八年,河南中医学院在郑州成立,至今已五十七载矣。恰逢河南中医学院校史馆及河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即将落成开馆。乃为赋曰: 浩浩平川,沐嵩岳之灵光;茫茫沃野,接黄河之安澜。圃田古泽,润胜迹于中土;炎黄情思,留余香于心田。城阙沧桑,载故说以简册;风流人物,创奇迹于江山。 中医瑰宝,尽极天理地纪;医经圣典,穷究岐黄问难。上古神农,药凭尝草,立七情[1]之法则;汉世仲景,方据《汤液》[2],建六经之规范。根基深厚,肇端中州瑞土;流派纷立,彰显杏林奇观。自兹厥后,旁搜远绍,循流溯源,巨著...

  • 中国文化传统是中医学术的源头与底蕴

    中国文化传统是中医学术的源头与底蕴

    ●中国文化传统就是中医药学理论成型和发展的根基。深入探索文化和中医药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发扬中国文化传统之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与发展。 ●近代西医对中医诊疗方法产生了极大影响。无数中医从临床实践出发,深悟经典之奥理,兼容新知,使中医药学在医疗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其自身的优势,并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中医学追求的是“顺应自然——身心健康——适应社会”这样一种整体和谐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先进...

  • “药名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

    “药名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

      在戏剧艺术中,“药名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它巧妙地把中药名称和药物性能及疗效,运用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加以编排,使药物人性化。   说起“药名戏”,自然要提到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话说汤显祖一次患病,慕名到邻县义乌求医朱丹溪,并在朱丹溪书案上看到由中药名称组成的一段故事。   “在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在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为媒,路路通顺,择...

  • 中医学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中医学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编者按:当前,中医药文化建设方兴未艾,为社会大众认识、了解和认可中医药的医学科学价值,提供了渠道、氛围和养料。然而,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必须警惕偏执失当,将中医药“泛文化”化,而忽视、淡化甚至扭曲了其科学属性。发展中医药,必须坚持和高举科学大旗,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守科学理性,承载科学担当,借鉴融合当代医学成果,开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发展和繁荣中医药学术。   山东中医药大学尹常健教授因此著文“承载起伟大的科学担当”,阐述其对中医药科学属性的理性回...

  • 用中医思想金钥匙 打开中华文明宝库

    用中医思想金钥匙 打开中华文明宝库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圣贤关于生命智慧的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辨。其文多以黄帝与岐伯问答的形式写成,鸿篇巨制,共有一百六十二篇。《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生命科学之论被后人奉为摄生保健之宝典。其内容博大精深,但语言深奥、难解。对于今天远离古文言文、又非专业学习中医者,有如镜中花、水中月,欲汲取其思想精华,困难重重。   为了让更多的普通大众接近经典、受益于经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最新出版的《漫画黄帝内经》一书,让读者耳目一新。本书尝试用轻松的漫画方式传达经典中深邃的人文哲学思想。漫画...

  • 平衡文化是国医文化 平衡针灸

    平衡文化是国医文化 平衡针灸

    现代平衡文化产生于现代平衡针灸理论,现代平衡针灸理论产生于现代平衡针灸技术,现代平衡针灸技术产生于中西医先进文化的交融与升华,定位于脑科学文化。特别是社会变革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和执行特殊历史使命的人民军队对现代中医创新技术的需求,以及亿万民众对中医创新技术的期盼。作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临床探索与潜心研究,数万次的自我针感体验,10万多次部队训练伤的防治,60多万门诊病人的临床实践,军内外4000多家医院临床验证,国内外3万余名针灸骨干的技术推广,500余项新技术开展,30余项军地科技成果进步奖,成功创立了现代平...

  • 《千字文》不乏养生之道

    《千字文》不乏养生之道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许多文化精髓,需要当今借鉴和学习。其中,众人皆知的《千字文》,对中华民族影响之大,流传之广,不用赘言,可谓入至骨髓。传至今日的《千字文》,精思巧构,知识丰赡,音韵谐美,宜蒙童记诵,成为千百年蒙学教科书。《千字文》中还不乏养生之道,从中学来,受益匪浅。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性静情逸”说的是,人安于本性,在“情”上就会体现出安逸和悠闲;相反,如果性不静,情不安逸,就会“心动神疲”。心...

  • 中医是中华文明之自然国学的最高精华

    中医是中华文明之自然国学的最高精华

    •中国医学从起源到今天,5000多年的发展可以分出阶段,但从未发生断裂;有突破和创新,但从无模式转换;学术思想、理论观点、临床防治一脉相承地发展至今,形成一个历史与逻辑高度统一的学术体系。 •起源于中国的和西方的自然科学的各学科的成就,到19世纪末已经全部融合了——只有中医是个例外,至今与西医学格格不入,找不到可融合的基本点。即使由政府决策和推动也不能促其融合。 •两千年前确立的理法方药体系之所以一直有效地主导临床防治至今,在于它...

  • “百年中医史研究”由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担

    “百年中医史研究”由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担

    民国中医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中医发展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命运休戚相关,与当局中医政策密切相关;对于外来文化,一定要根据国情,予以借鉴,但不可照搬;科学有阶段性,不能等同于终极真理;中医、西医自成体系,各有优势,相互借鉴,共同发展;西医不能作为判定中医的标准;中医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有自己发展的规律。发展中医,要遵循自身规律,发挥特色优势。 近代西方科学文化传入后,我国原有学科开始脱离传统模式,向西方科学文明融会,大多数传统学科或被外来科学所取代,或被肢解成新式学科中的构件。只有中医药学,虽然遭受前所未...

  • 中医特色融入社区 传播中医文化

    中医特色融入社区 传播中医文化

    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汉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创建中医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契机,大力实施社区中医药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积极向社区居民推广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社区中医药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居民健康指数不断提高。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汉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特色鲜明的中医综合服务区,规范设置了中医诊室、中医康复理疗室、中药房、中医...

  • 许敬生深入挖掘古代文献 用诗歌表达中医情

    许敬生深入挖掘古代文献 用诗歌表达中医情

    年已古稀的许敬生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献学会常委等。许敬生教授认为,研究中医药,如果只注重医疗技术和中药的研究,而忽视文化对其的指引,否则就会像一个人,空有身体而没有灵魂。然而,多年来对中原中医药文化这一领域研究的人还为数甚少。他向有关部门提出要加强中原中医药文化研究并得到卫生主管部门的支持,为他立了专项研究项目。河南中医学院还为许教授设立了工作室。许教授是个办事认真,工作条理极为分明的人。中医药文化本是一个较为务虚的概念,但在他这里便成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工作,从多个方面开展...

  • 中医的根基是天文 同时也是历法与周易的根基

    中医的根基是天文 同时也是历法与周易的根基

    @仝小林北京 西医知识和中医知识,对于搞中医文献的研究者来说,所需之差异可谓天地;而对于一个现代中医临床医生来讲,却是同等的重要。只是在思维上、治疗方法和手段上,孰主孰从而已。做中医人,始终不要忘记:以我为主,我主人随。 @贠克强 蔡元培主政北大时,不拘一格,网罗各家、各派、各路货真价实的人才,学术上古今中外、三教九流,但凡对文化文明、科学技术有积极意义者,皆为其兼容并包于麾下;但各家各派多“自耕其田”而又尊重他方的存在,通则融,歧则敬,于是大师...

  • 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医药学

    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医药学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 •面对人类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机,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去深思应对之道,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文化视角去看待医学问题,在理念上有所创新。 •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医药学所形成的生命观和健康观,对于健康维护和疾病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理论、...

  • 中药剂量在中医文献中的分布特点

    中药剂量在中医文献中的分布特点

    中药超大剂量应用,是指中药处方剂量超过了该药法定剂量的上限范围。中药超大剂量应用属于临床中药学的研究范畴。 中药剂量在中医文献中的分布特点 按一般统计规律,药的剂量在医学文献当中应当是常态分布。但是,大量方剂分析表明,附子、大黄、人参、杏仁、当归、甘草等20味中药的汤剂和散剂剂量在中医文献中的分布却不是常态的。 若以某一味药的某个剂量在中医文献中出现频率为纵坐标,剂量为横坐标进行画图的话,这种非常态分布在图上表现出如下特点:一般都有三个集中区,可以划成”山&...

  • 文化是中医药的根基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是中医药的根基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目前有3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中医药项目仅“中医针灸”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不论项目数量还是代表性传承人数量,中医药类在十大类项目中都占比最少。对此,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申报与保护工作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如何解决传承断层的问题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中...

  • 注重中医药文化教育

    注重中医药文化教育

    在专科教育中,中医学专业是一个大口径专业,有着比较完整的中医和西医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目标做出了比较统一的规定,为人才培养的规范化提供了保证,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大而统”、培养学生“千人一面”的问题。 近年来,我校探索转变教学观念,调整专业内部结构,使培养的人才多样化、特色化,能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围绕“能中医,会西医;能预防,会保健;能治病,会养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具有职业特点和中医药特色的&ldqu...

  • 中西医是在东西方文化大背景下的两个医学体系

    中西医是在东西方文化大背景下的两个医学体系

    笔者在60年苦读经典、临床磨砺的基础上,形成了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用于指导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这一思辨体系,实质是仲景的平脉辨证体系。如何传承这一思辨体系,我们采取了七步法。 第一步 由老师本人以《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为教材,系统讲授其平脉辨证思辨体系,使学员有个全面了解。传承是广义的,学经典,学名家都是传承,所以除本人讲课外,还邀请部分名家来讲座,以拓宽思路。 第二步 跟师诊治,熟悉老师诊治方法,手把手地教学员诊脉。学习的本质是兴趣,只有感兴趣才愿意学...

  • 引导中医药文化创业创新

    引导中医药文化创业创新

    在“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应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立足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加大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与推广力度,不仅要把中医药文化知识作为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科普知识,更要把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明确使命责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全力推进。 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学校 应把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摆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各个教育阶段的不同特点,将中医药文化知识由浅至深进行有序融入,如在小学...

  • 热心中医文化传播 赞国医大师郭子光

    热心中医文化传播 赞国医大师郭子光

    中医发展问题仅仅依靠中医药的行业媒体还很不够,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和大众媒体来宣传中医药。我在新浪网发表一系列中医博客并邀请路志正、朱良春、陆广莘、郭子光等著名中医专家参与访谈。 2008年3月13日,郭子光教授参与的第1次“国宝中医集体做客新浪网”在网络上视频直播,主题是“有疗效就是硬道理”,主要讨论如何发挥中医的临床优势。节目中郭子光说:“我认为,要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首先就应该提高中医学术水平,才能谈得上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 中医学传播:传播文体 传播载体

    中医学传播:传播文体 传播载体

    1999年9月,笔者受教育部委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参加“中国文化周”,向世界展示包括阴阳五行、气论等思想在内的中医文化。当时,我们没有使用传统术语,而使用了受众能够接受的语体。因为对外国人来说,传统术语太深奥,他们不可能驻足细听。中医在几十个展厅中的第一个大展厅,天天挤得个满员,驻足者甚众。2000年,笔者有感写下了《知识社会中的中医学》一文,认为中医学当下的窘境,一半是客观存在的(对现代社会适应不良),一半是自身不善于现代传播导致的。 “酒香还怕巷子深&...

  • 读傅山“书‘文赋’后”有感

    读傅山“书‘文赋’后”有感

    尝读张景岳《类经附翼》至“学到知羞,方克渐悟”(《类经附翼·巻一·医易义》),谓此真读书人警语。其后时时念念不敢稍忘。遂写七律一首:“爱翻少作风云谱, 懒复收官打劫图。理在眉间见深刻, 道于足下辨差殊。行过觉悔心常正, 学到知羞悟渐苏。 欲说中年真感觉, 浓茶慢火耐功夫。”及读傅山《霜红龛集·卷十七·书后·书“文赋”后》中有“稍稍知耻,且为来世下读书种子耳。&rd...

  • 影视剧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影视剧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讲述蒙医药文化与传承的电影《第七种味道》日前夺得包括印尼雅格达电影人电影节金奖、罗马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以明代女医谈允贤故事为创作蓝本,由刘诗诗、霍建华、黄轩主演的《女医明妃传》也将于明年2月15日上映,引发粉丝们强烈关注。 优秀影视剧确实是向公众乃至向国际推广介绍中医药文化的良好载体,重视中医药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多创作一些优秀的中医药影视作品有利于使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一方面,影视剧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影视剧中的中医药元素不仅增强了作品自身的魅力,也引发...

  • X诊所20160105视频:程文,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便秘,淋巴-x诊所-

    X诊所20160105视频:程文,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便秘,淋巴-x诊所-

    本页提供2016年1月5日星尚频道X诊所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程文,本期主题是《轻轻松松提高免疫力》。主要介绍什么是免疫力,导致免疫力低下的行为,免疫力低下的警示信号,如何提高免疫力,等相关内容,X诊所栏目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程文:国家公共营养师。 免疫力是指人体抵抗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 21点-23点是淋巴排毒时间,细胞无活力免疫力就会罢工。 免疫细胞需要营养,因此三餐要按时吃,如果错过了食用时间应该补充点食物。 图:免...

  • 张学文教授 新观点新方药 治疗疑难病中药心得

    张学文教授 新观点新方药 治疗疑难病中药心得

    张学文,男,陕西汉中人,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首届国医大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老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精通内科,尤擅长杂病、中医心脑疾病的治疗。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疑难病中药应用心得 牛膝分川怀,补消两擅长 牛膝,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平,其味甘苦酸,临床用途甚广。《神农本草经》载其“主寒湿痹痿,四肢拘挛,膝痛不可曲,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现代药理研究已知其对子宫和肠胃有收缩作用,并能扩张心脑血...

  • 健康素养和中医药文化素养

    健康素养和中医药文化素养

    康县位于甘肃南部,秦岭南麓,辖21个乡镇、350个村,20.2万人,总面积2958平方公里。康县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0%,有各种植物1000余种。其中有香樟、银杏、红豆杉等国家和省列珍贵树种28种,各种菌类96种,天麻、杜仲等野生药材576种。还有被誉为“天然氧吧”“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目的地”“中国有机茶之乡”的阳坝梅园沟国家4A级景区,是西北地区著名的生态旅游胜地之一。 建设“美丽乡村” 改善旅游硬...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其中,“仁、和、精、诚”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中医药文化不但要秉承“仁和精诚”的价值观,而且要具备“礼慎传惠”的理念。   “仁”爱之心护佑健康。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所著:“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 学习临床脉诊文献 从例子中得到启发

    学习临床脉诊文献 从例子中得到启发

      作者简介   余瀛鳌,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古籍领导小组成员、当代中医药技术中心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文献分会主任委员等,是我国中医临床文献学科带头人。临床精于中医内科,长于治疗多种疑难病证。主编《中国传统医学大系》、《中医大辞典》、《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中医古籍珍本提要》、《中国传统医学大系》、《中医古籍新点新校新参考系列》、《新安医籍丛刊》等多种医籍。发表学术论文近300余篇。   ●学习中医药学,必先打好学术理论的基础,而其中必读的学术临床典籍和医古文,又是...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晨间笔者到公园散步,常见到有举着牌匾、衬衫上印有弘扬中医药文化字样的营销员在活动,当我问他们何谓中医药文化时,竟然没人能作出一个像样的回答。   文化是什么?究其源,来自《周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有人解释为以文饰之,以文化之。文化的作用是以文化人,教化天下。各家对文化的释义很不相同,取决于时代、民族、宗教、信仰、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始终没有一个对文化的共识。   ...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近年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推动下,中医文化研究掀起热潮,取得系列成果。其中,地域中医药文化研究更是硕果累累,如孟河医派传承规律与模式的研究正式列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领域项目;安徽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纳入新安医学的挖掘、整理和开发研究,打造新安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广东省将开展岭南中医药传统文化保护列入广东省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何清湖教授,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勇于创新,...

  • 陈文中温阳学术思想的核心价值

    陈文中温阳学术思想的核心价值

      宋代陈文中所撰的《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为儿科温阳学派的开山之作。儿科温阳之由,主要在于先天元阳不足,后天摄养失和,药物伤脾败阳。陈文中与钱乙小儿用药之说一温一凉,看似冰炭不同炉,实质并不相悖。后学倘能分之以究其极,合之以汇其归,让温凉两派学术思想互为羽翼,相得益彰,方不失前贤本意。当今儿科临床,滥施苦寒,戕伐生生之气,更显陈文中温阳学术思想的核心价值。   南宋医家陈文中所著《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以温补见长,认为小儿“五脏未实,肌肉尚虚”,&l...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