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 第19页

文 第19页

  • 凃晋文 急性外感热病宜温毒同治多法联用

    凃晋文 急性外感热病宜温毒同治多法联用

    凃晋文认为,外感热病病因是感受时疫邪毒,病机是“毒随邪入、热由毒生、变由毒起”“毒不去则热不除,热不除变必生”,治疗着眼于“解毒”二字,主张“温毒同治,多法联用”,立“清下并重,截断扭转”大法,临证往往清、解、和、下多种治法联用。 国医大师、湖北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凃晋文从事中医外感高热急症诊治工作近六十载,笔者有幸跟师,参与研究及临床,现将其治疗外感高热急症的学术思想及研究成果整理...

  • 基于文献研究解读腧穴的发生与特性

    基于文献研究解读腧穴的发生与特性

    腧穴疗法在中医临床疾病诊疗、防病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黄帝内经》的腧穴理论内容详尽,流派众多,堪称古代针灸学的“第1次大总结”,相关条文主要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本输”“邪气脏腑病形”“寿夭刚柔”“官针”“终始”“经脉”“经筋”“骨度”“背腧”,...

  •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形塑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形塑

    •“文化断层”与“思维异化”是当代中医学术传承困境的基本原因。抛弃了传统的知识系统,用削足适履的方式重构的学术体系,使得中医文化传统内在一致性的知识、价值和思维方式被割裂。 •发皇古义,固本开新。中医学必须“我主人随”,用中医理论阐释中医实践,用中医实践升华中医理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医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中医药学拥有数千年的实践积累,体系独具,理论独特,成就辉煌,但在...

  • 基于矛盾观辨析中西医文化差异

    基于矛盾观辨析中西医文化差异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具有巨大的科学性与指导价值,对我们认识、分析两个矛盾主体有着启发意义。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中医、西医这两大医学体系呈现出多方面的差异性与矛盾性。基于矛盾观的视角认识中医、西医的异同,有利于在对立中寻求两者交融的契合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学说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1.1 矛盾观的两个基本属性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联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斗争性指矛盾双...

  •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认识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学具有战略资源优势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认识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学具有战略资源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医药事业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快车道。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为全球抗疫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医药文化再次得以彰显。 五千年中华文明没有断流能够延续至今,就在于蕴含其中的中华文化的...

  • 浊毒理论体现中医文化内涵

    浊毒理论体现中医文化内涵

    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李佃贵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多胃癌、萎缩性胃炎用常规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病人大都舌苔黄厚黏腻,大便黏腻不爽,一般予以“以毒攻毒”的方法治疗,用化浊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李佃贵“浊毒证、浊毒理论”便诞生了。浊毒理论既是中医文化的体现,又是对中医理论的创新。 浊毒理论与整体观 传统中医文化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整体,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天人相应,形神一体的整体观。《中医浊毒论》中指出,广义...

  • 让青春在中医药文化中拔节孕穗

    让青春在中医药文化中拔节孕穗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在抗击疫情和保护人民生命健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中医药青年学子,我庆幸自己生逢其时,遇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我们要努力汲取中医药文化智慧,勇于担当,努力在实现中国梦、中医梦的实践中放飞人生梦想,让青春在中医药文化中“拔节孕穗”。 勤学苦练 以专业知识武装智慧的青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学习专业知识是我们在大学阶段的核心任务。大学期间,除了课堂上...

  • 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

    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

    和煦初冬,阳光温馨;移步岁末,硕果累累。浙江省兰溪市这座江南药都,拥有着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历史,此刻正沉浸在中医人相聚的欢乐中,将仔细聆听岐黄传承、明道守正的中医故事。 江南药帮声名远扬 兰溪是名扬海内外的中药材集散地。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首设惠民药局。明代,兰溪诸葛药业十分显赫,形成了江南著名的药帮,药行生意遍布大江南北、东南亚各地。历史上兰溪位居绩溪、慈溪的“三溪”药都之首,称雄江南中医药市场800多年,兰溪药皇庙及诸葛八卦村现存的天一堂、大经堂和百草园记述了...

  • 贾文魁用生脉散合方经验

    贾文魁用生脉散合方经验

    生脉散出自《医学启源》一书,《兰台轨范》引《医录》又名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功能益气养阴、敛汗生脉。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及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古今医家多有以该方与他方合用或加味治疗多种病症者,如《医方考》载生脉散加香薷方,以之配伍香薷,主治人本阴虚,复遇暑途,饥困劳倦,暴仆昏绝者;《幼科发挥》载生脉散合甘桔汤,以之配伍桔梗、甘草、阿胶,主治久嗽肺虚者;《医方集解》载五味子汤,以生脉散加陈皮、甘草,...

  • 中医心理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心理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心理疾病的治疗,历来被认为是西医的专长,但事实上,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与理念,积累了深厚的心理学知识,也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诊治技术,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中医心理学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中医心理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原副院长汪卫东认为,中医心理学面临着学科体系建设不完整,临床专业人才的匮乏等问题,亟待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经过六年探索,汪卫东找到了一条从社区突围,临床研究与人才培养两手抓的中医心理学发展道路。 中医心理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

  • 在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中增强文化自信

    在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中增强文化自信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初步胜利,中国共产党坚强而英明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及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勇敢“逆行”驰援湖北之人民战疫精神,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其中,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优异表现和突出贡献,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 中西医结合,中医药阻击新冠病毒广受好评 抗疫伊始,中央的战略部署中就蕴含了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思想,使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有效方药和中成药得以及时推广,从而大幅度减少了轻型和普通型向重型、重型...

  • 唐慎微 德术双馨性质朴 广搜文献撰名著

    唐慎微 德术双馨性质朴 广搜文献撰名著

    宋代是本草发展史上较为繁盛的时期。北宋百余年间,政府主持编修了多部本草著作,如《开宝本草》《嘉祐补注神农本草》《本草图经》等,这些著作促使官修本草著作达到了高峰。除此之外,历史上有一人既非官员又非名士,以布衣之身,凭借一己之力编撰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这部巨著,该书囊括了先贤的本草文献精华,在内容、文献、体例方面远超前人,对后世本草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就是蜀中医者唐慎微。 德术双馨性质朴 唐慎微(约1050—1120),字审元,四川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州)人。唐慎微不善言辞,但为人聪...

  • 旴江医学文化探析

    旴江医学文化探析

    旴江,古称旴水,现名抚河,发源于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贯穿抚州市,最终汇入南昌的赣江和东鄱阳湖处,通长江,达东海。旴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旴江流域教育昌盛、书院林立。宋·李觏创立的旴江书院是旴江文化教育重要的发源地,成为文化传播、学术探讨及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1]。而李觏的学术理论是王安石熙宁新法改革思想的先驱,大力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自此旴江流域一带名医辈出,并有“名医之乡”的美誉。据考证,自西汉至民国,旴江流域16个县市有医家963人、医籍684种[2]。政策支持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