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 第15页

文 第15页

  • 记忆中的周文泉教授

    记忆中的周文泉教授

    认识周文泉教授,大概是25年前的事情。那时,我刚从山东中医药大学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博士学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学科的老师要我联系西苑医院老年病学科的主任周文泉教授,想到北京参观学习中医老年病学科建设的经验。 当我和山东老年病科的老师一起到西苑医院老年病科时,周文泉已在他的办公室等候。他的办公室整洁而简朴,办公桌上整齐地放着老年医学的经典和现代医学书籍,墙壁上是传统中医老年医学相关的几个素描画,让人感到清馨。当时周文泉不到50岁,虽不十分魁梧,但让人感到非常儒雅、非常有学术味...

  • 文学与医药学的双栖人士

    文学与医药学的双栖人士

    古人称医生为“儒医”,儒者,读书人也。所以历代文人与中医药关系密切,如白居易、柳宗元、辛弃疾、苏轼、曹雪芹等,不仅博通经史,才学出众,而且精通医药,是文学与医药学的双栖人士。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写的诗歌涉及多方面,仅涉及祖国中医中药学内容就达100多首。他曾多种疾病缠身,自己探索医治痊愈,活到74岁(在那时74岁可算得上长寿之人了)。当时盛行服丹药以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变神成仙的风气,可白居易列举了许多著名人士服丹药中毒的事件,用诗的形式抨击了丹药之罪,宣传丹药对...

  • 医药文摘

    医药文摘

    糙米能降压护心: 吃精白米的人如果改吃糙米能预防高血压、降低心脏病的发病危险。实验表明,糙米含有一种让心脏免遭破坏性蛋白质攻击的化合物。研究人员说,由于日本人爱吃糙米;所以心脏病发病较少。 芹菜蜜汁辅助治疗肝炎: 蜂蜜营养丰富,对肝病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芹菜蜜汁,适宜肝炎患者饮用。具体做法是:取鲜芹菜150克,蜂蜜适量。芹菜洗净捣烂绞汁,与蜂蜜同炖温服,每日1次。适宜于肝炎患者饮用。 猪肝汤益脑: 缺乏维生素B12可能加速老年人智力退化。每100克鸡肝含有49毫克维生素B12、猪肝含有26毫克,老人可以选择猪...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医药
  • 李茂如 中医学家中医文献目录学家

    李茂如 中医学家中医文献目录学家

    我的案头一直摆放着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文献目录学家李茂如先生的两部著作,令我时时回忆起跟他实习的那些难忘的岁月,享受着追求学术进取和深研学术过程中的乐趣。 李茂如是我最敬重的老师,他严谨的治学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不断探索前进。其《历代史志书目著录医籍汇考》《医籍叙录集》二书,堪称践行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经典著作。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李茂如资料暨学术成果研究室。 李茂如是我所接触的老一辈知识分子中,既读书广博而深入,又思考睿智而独立的...

  • 文人多好吃

    文人多好吃

    文人美食家除了是常人之外,更重要的是“馋人”,这样,才能对饮食有深刻的理解、精辟的品评。汪曾祺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对饮食有着很高的欣赏品位,其哲嗣汪朗也很会吃。我与他们父子在一起吃过多次饭,饭桌上,我也听到过汪曾祺先生对吃的见解,其实都是非常平实的道理。汪氏父子写过关于饮食的书,讲的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确是知味之笔,十分精到。 王世襄先生是一位能够操刀下厨的学者,关于他的烹调手艺,许多文章总爱提到他的“海米烧大葱”,以讹传讹。其实,真正吃过的,并...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人多
  • 国医大师贺普仁钟爱针灸文物和古籍

    国医大师贺普仁钟爱针灸文物和古籍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是我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时的评审专家,那时因为感到自己与贺普仁教授之间差距太大,还没有足够的自信前去拜访。直到毕业10年后才揣着已经出版的两本与贺普仁有关的小书,怀着几分惴惴不安的心情去见贺普仁。当我如约走进琉璃厂附近的一个四合院内,贺普仁正在给人看病,后来我才得知,贺普仁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为来自各方的病人义诊,我见到的只是无数次义诊中的一幕而已。待病人离去,我趁着贺普仁针还在手,就提出想体验一下针感,贺普仁为我扎了内关穴,进针轻灵无痛,针刺到位后似乎也没有更多的术式便静以留针,不一会儿针感出现并渐...

  • 中国藏医药健康文化节

    中国藏医药健康文化节

      西藏之旅:藏诺健康之声唱响青藏高原   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她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从古至今,这片古老的土地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正是这与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民族文化,使得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一种神秘而独特的魅力。   说起它的壮美,我们会想到“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峰、“自然瑰宝”羊卓雍错湖、“地球的眼泪”纳木错湖、“艺术的殿堂”布达拉宫…&hell...

  • 中医针灸 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中医针灸 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人物背景: 杨金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秘书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保护项目课题组负责人。 中医针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正在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和“使者”。中医针灸申遗成功4年来,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的传承保护单位,积极开展中医针灸传承保护...

  • 画说中医药文化之中医史画

    画说中医药文化之中医史画

    中药编造是历代医家都很关怀的问题,《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肘后备急方》里都有关于药材编造的零星记载。比如半夏生用有毒副作用,但用编造过的半夏则无毒副反应;又如附子,生用也有毒,用编造过的附子不但没有毒副作用,临床效力还能得到提高。可见,中药编造的作用,其一在于减轻或消除药材原有的毒性,其二能够提高某些药材的药效。 隋唐以前,医师用药多自采克己,后来有了专门的药店,中药编造也成为专门行业,这就需求拟定一套技术标准和操作标准,以保证药效。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敩整理研究前人的各种编造方法,写了《雷公...

  • 甲骨文 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

    甲骨文 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是研讨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其上记载的中医药学内容也值得后人研讨。 龟:除湿痹 补阴虚 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龟之长命,与鹤齐名,在古人的心目中龟是显赫、显贵的标志。《史记·龟策列传》载:“龟者,全国之宝也。先得龟者为天子,且十言十当,十战十胜。王能宝之,诸侯尽服,王勿遣也,以安社稷。”并将龟和鼎相同视为国家重器,合称为“龟鼎”。 早在夏代,人们就把龟作为...

  • 佛教文化与中医学 调理情志方面的比较

    佛教文化与中医学 调理情志方面的比较

    情志和养生在中医学与佛教文化中的比较 佛教文化与中医学有相通之处, 其慈悲仁爱的理念, 禅坐调心的方法对中医辨证理论和治疗手段均有所丰富。当今社会的节奏变化很快, 人们的内心大多是浮躁急切的, 这就需要关护我们的内心。纵观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史, 有不少通晓医术的高僧大德, 如济公、马祖道一、达摩等, 他们不仅是独树一帜的宗教领袖, 更是引导信众调理心性健康的灵魂导师[1]。历代佛教法师的语录和著作中有为数不少的关于如何使心境平, 保持情志健康的内容, 多以开示、对话、禅机的形式表现, 其对内心世界挖掘的...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 仁和精诚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 仁和精诚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有利于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中医医院在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 搞好中医药文化建设,对加...

  • 《七发》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

    《七发》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

    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枚乘从小酷爱文学,曾先后做过吴王刘濞、梁王刘武的文学侍从。七国之乱前,吴王有叛心,枚乘上《谏吴王书》 进行谏劝,吴王不听,枚乘便离去转而投奔梁孝王刘武。景帝时,吴王参与六国谋反,枚乘又上《重谏吴王书)》劝阻,吴王仍然拒绝了他的劝告,最后吴王兵败身死。枚乘也因此而知名。“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拜他为弘农都尉,他不愿做郡吏,以病去官.复至梁国,与梁孝王的门客严忌、邹阳、公孙诡等交游,作赋论文,形成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梁孝王死后,宾客星散,枚乘便回淮安。武帝即位,以 “...

  • 中医药文化 把文化概念理清是研究文化的前提

    中医药文化 把文化概念理清是研究文化的前提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儒学在文化精神和民族独立意志、华夏人格意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增进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医学与儒学的文史哲诸多方面,有其天然的内在联系,历史证明了二者有诸多方面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 •中医学的发展不是在自我封闭中完成的。没有外来文化(如佛学文化)的冲击,没有异质文化的融合,中医学也就不会如此完整。中国学术体系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历史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理论与实践的...

  • 探讨甲骨文中的医学史料

    探讨甲骨文中的医学史料

    甲骨文是我国商朝后半期王室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卦时刻写的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它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字和古代史,特别是研究商代史最重要的直接史料。甲骨文一经发现,即引起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探讨和研究的兴趣,现在已成为国际上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 中医学作为我国中华文化瑰宝的一枝奇葩,在甲骨文中也有较为全面的记载。自1944年胡厚宜先生在《甲骨文商史论丛》中发表“殷人疾病考”后,甲骨文中的医学史料逐渐为学术界所了解,并在研究、探讨甲骨文中的医学史料和医学思想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

  • 别让文胸变“凶”罩

    别让文胸变“凶”罩

      文胸,可以说是女性最亲密的朋友,可以使女性的体态更加动人。然而,选择了不合适自己的“朋友”,反而会有损健康。   近几年来,妇科和乳腺科的门诊经常接诊到患上“文胸综合症”的女性,其中文胸太小成为主要原因。专家表示,乳房应处于放松状态,文胸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乳房健康。      青春期女生不宜戴铁箍式文胸   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主任陈焕基表示,如今门诊经常接诊到一些女性,诉说自己肩部不适,尤其是肩背部酸痛、胸闷、头晕,检查后发现,患者肩、背局...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

    •《内经》从“天人一体”思维动身,从生命的演化进程中掌握生命活动规则。“天人相参(应)”的思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维的严重开展,是中医学最底子的中心思念,它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悉数,并作为临床疾病防治实践的辅导思维。 •形神合一的观念是中医学的生命观,也是心身理论的实质。心身医学存在的价值和含义,就是对现代医学根深柢固的心身别离观念和单纯生物医学方法的一种应战,它促进人们用全体的医学观念,去知道生命、健...

  • 柳公权《赤箭帖》中的中医药文化

    柳公权《赤箭帖》中的中医药文化

    柳公权(78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穆宗在位,行政乖僻,曾向柳公权问及如何用笔才能将字写好。柳公权借机以“心主神明”的中医理论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心神,心正神明,笔法自然尽善尽美。”穆宗听后,明白他是借用医理、笔法来进行劝诚,赞他有谏臣之风,下旨升任。 柳公权的书法以骨力劲健见长,有“柳骨”的美誉。柳公权传世碑刻、字帖很多,但影响较大的是《赤箭帖》。《赤箭帖》文曰:&ldqu...

  • 从马氏家族看医读文化

    从马氏家族看医读文化

    2006年,海南出书社出书了郭谦所著的《走进世纪文明名门——影响我国百年的文明世家》一书,书中“描述了22个对我国100多年文明史有着极其严重影响的宗族”,马氏宗族就是其间之一。 虽则如此,文明世家的马氏宗族之渊薮,是医学世家。马氏宗族的始迁祖马银潢身世于明末皇宫,受到杰出的教育,知诗文礼乐,懂医。明末,马银潢携宫殿眼药及秘方沦落到浙江温州,靠给人治眼疾、卖药保持生计。经两代人积储,于清康熙年间在当地置地八九亩,建成一座大院子,并以“马银潢&rdquo...

  • 筒牍文化中的中医学

    筒牍文化中的中医学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叫“简策”,用木版写的叫“版牍”。在纸发明前,简牍就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用简作为书写材料,早见于殷商时期,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已出现“册”字,这就意味着古代的书是由多片竹、木简连接而成册的。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简牍文献流行于先秦两汉时期,直到东晋末年才被已发明几百年的纸质文献所代替。我国发现简牍的时代是战国初期。从西汉至宋代,简牍出土...

  • 中医脉诊 寸关尺的位置和长度图文详解

    中医脉诊 寸关尺的位置和长度图文详解

    寸关尺部位与长度考 在脉诊客观化进程之中,寸关尺的位置和长度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虽然中医诊断学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寸关尺定位和诊脉布指规范,但依然比较模糊。对于寸关尺的长度并没有基于大样本实测建立属于我国本土的正常值参考范围。笔者旨在梳理古代文献中关于寸关尺部位与长度的主要观点,并参考现代研究成果,探讨这一基本问题。 寸关尺位置与长度界定的文献 《黄帝内经》中虽然提及“寸口”“气口”和“脉口”的概念,但是没有对寸关...

  • 中医文献的特点

    中医文献的特点

    “文献”这个词有几种解释,一是指典籍,一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亦可以解释为与某一学科有关的图书资料。比如甲骨、铜器的铭文、竹简、石碑及书籍、磁带、缩微胶片等都叫文献。凡是人类的知识和思想用文字、图形等手段保存和记录下来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物质的载体,都可以叫文献,属于中医药学方面的就叫中医文献。中医文献大致有以下特点: 年代久远 现存中医著作中,《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的《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以及竹简《养生方》...

  • 医“药”中医学的独特思维与人文情怀

    医“药”中医学的独特思维与人文情怀

    “医”“药”,这两个汉字的最初构成具有丰富的内涵,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医学的独特思维与人文情怀,堪称“字里乾坤大”。我国古代医籍作者深谙书名的重要性,或直白或意象地在书名上极尽文思,画龙点睛。 《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系后人托人文始祖黄帝之名编著的医书。该书架构了中医理论的四梁八柱,奠定了中医药学的体系要义。书名意在彰显其起源性和权威性,大有君临天下、播撒仁心、医宗本源之意。 《金匮要略》系东汉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现存...

  • 经方剂量考证 古文献求证《伤寒论》处方求证

    经方剂量考证 古文献求证《伤寒论》处方求证

    经方对于中医药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历代中医都是在熟读经方的基础上成为名医的。近年来,经典名方的研究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对经方的研究。研究经典名方需要做很多工作,如中药来源的考证、炮制方法的考证、处方剂量的考证、煎煮方法和煎煮次数、加水量等,其中剂量的考证尤为重要。那么汉朝的用药剂量为什么比现在大?这不单单是度量衡不同的问题,与中药的炮制与称量先后也有关。 经方剂量考证 经方剂量的考证是无数度量衡专家和方剂学专家都为之不懈努力的研究课题,现列举三个重要研究结果:1957年由吴承洛出版的《中国度...

  • 结合“举一以概其余”文法读《伤寒杂病论》

    结合“举一以概其余”文法读《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一书言简意赅,文短理备,条文寥寥数字,列主症,详特殊,出治法,拟方药,方证相应,使病脉证治一目了然。“举一以概其余”是仲景行文的独特方式,也是历代医家常用的一种文法,指选择典型案例和内容,以举例说明的方式,概括其余内容。这种文法既体现在仲景对于症状描述上,姚荷生谓之“一症概其余”;也体现在仲景治法方药运用上,《临证指南医案》云“故古人云仲景之法,不但治伤寒,苟能悉明其理,即治一切六气之病与诸杂症,皆可融会贯通,无所不宜”。结合&l...

  • 太极之智 中医内核 太极文化 大医之道

    太极之智 中医内核 太极文化 大医之道

    重庆,商周之时为巴国国都,秦时为巴郡;嘉陵江为渝水,绕城而行,故称“巴渝”。不仅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在巴渝大地落地生根,当代巴渝人还在继续坚守太极正统文脉,从表达形式、理论研究、实践运用等方面,创阴阳五行运用之新。 太极之传 希夷故里 草长莺飞的时节,重庆潼南的崇龛镇青岗村别有一番风景:以油菜花为主要背景、小麦为配景,组成直径达236米的油菜花太极图案。气势磅礴的油菜花太极图案吸引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游客前来观赏。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油菜种植历史悠久,是重庆市“菜篮...

  • 从文本角度看《黄帝内经》表达特点

    从文本角度看《黄帝内经》表达特点

    “深浅在志,远近若一”是《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里的一句话,原意是指行针之时心手合一、乘物游心、医者对患者感同身受的契合状态。本文借用这句话意在表达:人本身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只有把食物腐熟到极致才能真正全面地吸收水谷精微;对待《黄帝内经》等经典,也要烂熟于胸,才能真正把握“活的思想”。那么,对经典文本特征的充分了解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文本而言,《黄帝内经》的表达方式显然不是分析型的,因为其运用的方法不是形式逻辑,而是辩...

  • 挽救被本科教育边缘化的中医临床古籍文献

    挽救被本科教育边缘化的中医临床古籍文献

    张丰聪等[1]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载, 指出“现存中医古籍约13 000种, 而中医临床文献占中医文献总数80%以上”。此等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临证纪录非常宝贵, 但资料实在太多, 故难以在时间紧迫的本科教育中得到有效传承。如此庞大数量的中医临床古籍文献, 在教育、科研两方面都被严重忽视, 甚至已到了濒临边缘化的地位。 中医临床古籍文献的重要性 中医临床古籍文献是历代医家的医疗经验及学术成果的总结, 内容上包括历代医家对临床各科的理、法、方、药的学术理论精华与医案验证, 与临...

  • 中医学的“文化属性”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的“文化属性”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张大宁,第二届国医大师,中央文史馆馆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博士后导师,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全国中医肾病学会)终身荣誉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终身荣誉主任委员。 1990年8月,张大宁作为首位大陆杰出学者赴台湾讲学会诊,架起海峡两岸的第一座桥梁,受到中央领导表扬。1998年,经中国科学院提名,国际天文学会批准,将中国科学院发现的831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大宁星”,这是世界上第一颗以医学家命名的小行...

  • 《中国古代外科学文明》自序

    《中国古代外科学文明》自序

    1955年,我于西安医科大学外科专业毕业时,被分配至卫生部阜外医院,一说分配于亚洲学生疗养院,由于两院尚在建设,且为胸外科、肺科,故被暂留学校胸外科教研室代培。未料,卫生部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中医工作指示“关键在于西医学习中医”,要求调集有两年以上临床经验之西医,举办全国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与即将成立之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同时建立、开班,临时将我们这些卫生部之备用医师急调入京。 入班后,有为时约一个月的党的中医政策学习,学习目的就是树立对待中医的正确态度,以轻装投...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