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 第17页

文 第17页

  • 中医援助马来西亚 德为基学为本文为养

    中医援助马来西亚 德为基学为本文为养

    应马来西亚卫生部邀请,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委派,上海市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首次对马来西亚派驻医疗专家,主要任务是为马来西亚沙巴州政府医院建立中医肿瘤中心,发挥中医药优势治疗肿瘤患者,推动中医药在马来西亚的发展。龙华医院推派肿瘤研究所副主任医师郑展于2015年6月9日至2016年6月8日赴马来西亚沙巴州政府医院(Likas Hospital)进行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工作。 马来西亚人由马来裔、华裔和印度裔三大人种组成。马来裔、印度裔和部分华裔医生对中医治癌不甚了解,郑展赴马次...

  • 中医药文化节举行 医联体模式 质量考核

    中医药文化节举行 医联体模式 质量考核

    4月18日,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与玛纳斯县中医医院、呼图壁县中医医院等医院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并授牌。 签约后,昌吉州中医医院将与市六家公立医院形成医院间整体共建、临床科室及重点专科互助共建的合作模式,逐步在拓展远程医疗、适宜技术推广、学术交流、双向转诊、科研协作等方面开展合作。 “医联体签约后,上级优秀的技术人员,下沉到基层,帮助基层医院提高中医技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技术,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呼图壁县卫生局局长兼中医医院院长陈红宇表示。...

  • 推进中医药文明进中小学讲堂

    推进中医药文明进中小学讲堂

    •要从思想层面、理念层面和行为层面,真实将中医药文明浸透、植入到中小学传统文明教育和健康教育傍边,有必要充沛发挥讲堂主渠道的效果,系统地推进中医药文明进教材、进讲堂,才干真实将中医药文明进校园落到实处。 •中小学中医药文明常识教材有必要确保编写意图服务于教育意图,编写内容服务于教育主体,编写编制服务于教育进程,编写系统服务于教育点评。要做到“四个确保”,就有必要在中小学中医药文明常识教材的编写进程中处理好传承与立异等十个联络。 近年来,中医药文明进校园...

  • 中医药文化传播 创新价值投资新模式

    中医药文化传播 创新价值投资新模式

    创办首家中医孔子学院,以“本土化”为目标实现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落地”;发挥地缘优势深化对俄交流与合作,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交流平台、创建文化品牌,以有效媒介和载体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异国土壤“生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施国际化办学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海外传播。 中医孔子学院促中医药“落地”欧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伦敦南岸大学和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的伦敦中医孔子学院,于...

  • 体验中医药文化 重点专科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体验中医药文化 重点专科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5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通知指出,201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周期已满,将于2016年5~6月组织开展验收工作,以全面掌握2012年传承工作室建设情况和成效,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以验促建,进一步推动传承工作室建设。 本次验收主要包括五项,分别为条件建设,包括示教诊室、示教观摩室、资料室建设情况,声像采集、实时记录等设备的采购及使用情况;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包括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整理、论文论著的出版、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的收集等;人才培养情况。主要包括传承队...

  • 中医精神文明 中医最美医生

    中医精神文明 中医最美医生

    3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崔丽一行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调研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并对中医医院精神文明单位建设提出要求。崔丽表示,要把提高职业水平和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评价标准,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发挥医务人员的主体作用。 崔丽一行实地调研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门诊、骨科门诊、脾胃病科病房、康复科病房和特色诊疗中心,并座谈听取了获得“国家精神文明单位”称号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广安门医院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经验汇报。她对近年...

  • 中医药文化: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文化: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学属于中国“独特的”“科学技术”,从今天来看,乃“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才能推动其发展,而代替、否定只能阻滞其作用的发挥。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突出的“实学”——广义的“实学”就是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实证化,将之与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中医文化作为医治身心的生命科学,自古以来便有这...

  • 营造中医文化氛围 让老百姓享受中医

    营造中医文化氛围 让老百姓享受中医

    医院良好的形象来自于精湛的诊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品牌,并以此塑造医院在公众和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创造患者就医时的完美体验。与患者的每一次接触都是向患者证明医院服务文化的机会,正是无数次和无数个高品质的服务接触才能够最终实现医院服务品牌的构筑,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管理理念、优质服务和医务人员诊疗全过程中注重人文素养的体现。不断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将服务变“服侍”,视患者如家人,一个个体贴入微的动作,一系列便民服务的举措,搭建起医患和谐沟通的桥梁。 由服务到服侍,细节背后的人文...

  •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技能展示与养生文化体验活动纪实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技能展示与养生文化体验活动纪实

    2016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举行。本届丝绸之路文博会共有85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的95个代表团、约1500余名代表参加。其中政要(前政要)6人,部长级官员51人,驻华使节23人,参展国32个,参演国25个,共展出国内外8500余件珍奇展品。 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之一的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岐黄故里、千年药乡,甘肃既有底蕴深厚的中医文化,又有丰富...

  • 中医药文化成为河北亮丽名片

    中医药文化成为河北亮丽名片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投资2000多万元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以文化引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如今河北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从医院建筑风格设计、环境形象改善、装饰装修特点到文化内涵建设,中医药文化元素鲜明、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中医药文化已经成为河北中医药系统铸魂育人、打造医院知名品牌、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重要引擎。 “十二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内丘县扁鹊庙、保定市中医院刘守真祠堂、安国市药王庙文化...

  • 《中医文化研究》获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

    《中医文化研究》获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

    12月2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联合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在合肥举办了中药材及饮片鉴定-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培训与交流会(安徽站)。 2015版中国药典共收载了蕲蛇等3个品种的分子鉴定方法,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各中药制剂及饮片生产企业检测水平,提升检验人员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鉴定方法运用能力。 会上,专家就中药鉴定的发展趋势讨论、分子鉴定的现状和发展等做专题报告,并就PCR鉴定仪器操作等问题进行讨论。 本次会议由安徽省中医药大学协办,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

  • 重点条文予以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重点条文予以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中医药服务 第三章 中药保护与发展 第四章 中医药人才培养 第五章 中医药科学研究 第六章 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制定本法...

  • 袁枚“一代文星兼寿星”

    袁枚“一代文星兼寿星”

      袁枚在清代的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乾嘉时期诗人代表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享年82岁的袁枚还有“一代文星兼寿星”之誉。   令人刮目相看的是,70岁那年,他和一位比他小20岁的朋友一起比赛攀登黄山,结果还是他先到达顶峰;他年近八旬时依然神态不衰,才思敏捷,笔力横逸,体现了这位寿星不但长寿,而且生活质量也很高,即使在晚年,仍能享受生活,怡然自得。总结袁枚的健康长寿,无不与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坦荡的心胸有关。   袁枚喜好运动,尤其是远足...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袁枚
  • 王文正 慢性肝炎中医证型划分与组方用药

    王文正 慢性肝炎中医证型划分与组方用药

    1月22日,山东中医肝病学术和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国内著名中医肝病专家、我们的恩师王文正因病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5岁。含泪告别恩师,悲恸之余,40年师友情谊和垂教提携之恩伴随无尽的哀思和怀念一起涌上心头。   王文正出生于五代世医之家,其父王心铭为山东泰安四大名医之一,他幼承庭训,16岁即随父行医,名闻乡里,1958年参加在灵岩寺举办的山东省中医进修班,结业后分配至山东省中医院工作。王文正曾担任内科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当选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 范文虎妙治奇病 苏轼首录墓头回

    范文虎妙治奇病 苏轼首录墓头回

    范文虎(1870~1936年)浙江宁波名医。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处方立案,不拘一格,有“医林怪杰”之称。《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一书中记载着一则生动离奇的病案故事。   有一患者,年40余,经年寒热缠绵,遍服中西药无效,遂延请范老诊治。至病家,见窗户严闭,病人面色无华,盛夏犹着棉衣。家人奉范老以香茗,饮之,觉有异香。诊毕范老问及香茗,病人告之说,此茶乃自家特制,每于荷花开时,以上好茶叶实荷瓣中,晚置晨收,经露十余宿,然后阴干密藏。病人最后还说:“吾非饮此不甘,已历数年...

  • 祭李时珍文

    祭李时珍文

    李公时珍,祖庭世医,幼即敦敏,聪悟过常。 长耽典籍,若啖蔗饴,读书十年,不出户堂。 子史经传,乐府诸家,音韵农圃,医卜星相。 立志业医,师从父技,博及群科,穷及四方。 心系黎民,济世施广,不恋朝贵,辞官归乡。 技绍华佗,学超扁鹊,妙手回春,救死留芳。 起沉疗疴,艾灸奇效,德风永拂,医名声响。 李公时珍,伏念本草,关系颇重,责大肩扛。 前贤医典,舛谬差讹,遗漏缺失,事关民康。 誓立宏愿,重修编摩,清源正本,不负众苍。...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李时珍
  • 文化的中医在中国 医学的中医在美国

    文化的中医在中国 医学的中医在美国

    杨观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TCMAAA学术部长和全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杨观虎一直在中医的这条道路上持续坚持,为求在中医上有更深的造诣,他在中国、日本、美国3个国家之间辗转多年,孜孜不倦的钻研中医学问。《千人》杂志对话杨观虎教授,聆听他30多年的国内外从医经验,为我国中医走向国际提供启发。 杨观虎,现在辛辛那提市经营两个中医诊所,并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TCMAAA学术部长和全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目前还担任Cellular &Molecula...

  • 中医文化数千年 数医流人物更得看今朝

    中医文化数千年 数医流人物更得看今朝

    数风流人物,得看今朝,数医流人物,更得看今朝。 中医文化数千年,从伊尹开创汤液,巫术于巫医并重,到唐宋时期百家争鸣,其间涌现无数德艺双馨的医家,到近现代,更有众多新一辈医者接踵而至。 南夏北丁,指的是丁甘仁与夏应堂先生。在教育上,丁甘仁先生同夏应堂先生早年联合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两年后丁先生又创办女子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众多优秀的中医人才。在学术上,开创伤寒,温病学说统一之先河。为加强中医学术研究,又发行《国医杂志》。他医术精湛,医德恢弘,乐善好施,贫困群众就诊,常免受诊金,甚至赠送药物,自己日...

  • 陈可冀:中医有国籍 文明无疆界

    陈可冀:中医有国籍 文明无疆界

    东西方文化认同应当包含社会发展观和科学技术观等多种范畴。虽然有关这方面问题与文化历史及地域文化心理等一系列问题相关,但本质上还主要是以其对社会价值观的认同为实质或精髓。   进入21世纪,当代科学文化认同已经有了鲜明的时代性与现代性。中国经济社会全球化的走向和进程,必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全球化交流和认同问题,从广义角度理解,医学科学也不可能例外。中医药学在确认和强化自己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必然要走中西医学优势互补、促进双向交流、优势认同与结合的路向。当然,不可否认,也要理解到会有其长远存在的地域文化及伦理方...

  • 有感于特鲁多医生的铭文

    有感于特鲁多医生的铭文

    在美国撒拉纳克湖畔安息着一位名叫特鲁多的医生,医生的墓碑上这样写道:“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这段“铭文”向人们清楚地表明作为一名能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医生,在面对众多患者纷繁复杂的病情时,所应当秉持的心态和姿态。这句“铭文”讲的道理与临床实际十分相符,很值得为医者细细品味。 首先,作为一名医生要清楚地知道,任何治疗措施都是有局限性的。再高明的医生也不是万能的,世上根本没有包治百病的“神医”,也...

  • 三秦名医沈舒文的行医路

    三秦名医沈舒文的行医路

    提到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沈舒文教授,找他看过病的人赞不绝口,推崇备至。他在陕西中医圈内知名度颇高,曾与国医大师张学文、郭诚杰等一同被评为陕西省首批名中医,其工作室201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传承建设项目工作室。 但在省外,有些人对他并不是很了解。在日前举办的沈舒文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症学术经验传承与交流会上,记者见到了沈舒文,67岁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谈吐温和,一身儒雅之气让人备感亲切。会上,弟子们从全国各地赶来交流经验,其中不乏一些各地中医药界领军人物,宁夏医科大学副校长牛阳就是其中...

  • 张其成《中医思想文化丛书》述评

    张其成《中医思想文化丛书》述评

    “聪能听序,谓之名物之才;思能造端,谓之构架之才;明能见机,谓之达识之才;辞能辩意,谓之赡给之才;捷能摄失,谓之权捷之才;守能待攻,谓之持论之才;攻能夺守,谓之推彻之才;夺能易予,谓之贸说之才。”(三国时期魏人刘劭《鉴人资源》)即使按照这条严苛的人才标准来衡量,张其成教授也无愧于当今名副其实的才子。作为著名的国学专家、中医文化学者,其家学深厚、天赋聪慧、思维敏捷、刻苦钻研,在近半个世纪孜孜不倦的追求拼搏中,奠定了成才之路,铸就了事业辉煌。他在中医学,尤其是中医文化方面研究的成果,不仅受到中医...

  • 山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医家地理

    山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医家地理

    清代山东中医医家地理分布 山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更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历来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 素称“齐鲁之邦”[1]。清代是山东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清朝承袭明制, 改山东布政司为山东省, 定都北京之后, 山东省临界直隶, 靠近京师, 为近畿省份, 成为连接政治、经济中心的纽带, 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因此, 清代山东中医发展兴盛, 涌现出了以黄元御为代表的众多杰出中医医家。本研究在收集和整理清代山东中医医家的基...

  • 中医药文化 秉承了“养生与修德”理念

    中医药文化 秉承了“养生与修德”理念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秉承了“养生与修德”的理念。   古代许多大思想家,都把修炼德行放在养生的首位,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养生必养德。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一个在物质上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想入非...

  • 古代浪漫文人是如何消夏的呢?

    古代浪漫文人是如何消夏的呢?

    消夏,即消磨、打发高温天气。面对炎炎夏日,我们今天的消夏方式可谓五花八门、花样翻新。而在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古代,人们没有空调、风扇等,古代那些浪漫的文人又是如何消夏的呢? 物理消夏法这是古人最主要最常见消夏方法,古人的消夏用具一般有扇子、凉席、瓷枕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唐代杜枚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开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此诗生动传神地描绘了少女们执扇追萤的活泼姿态和欢...

  • 朱文元治疑难病三则

    朱文元治疑难病三则

    多年来,朱文元主任医师是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主任医师,峄城区十大名中医,峄城区十佳医生,枣庄市十大名中医,枣庄市十大名医,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导师,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擅于辨治各种疑难杂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择录三则。 慢性荨麻疹(顽痒)案 某男,86岁,2005年5月26日初诊。诉身痒30余年,加重1周。自述30年前因口渴便饮山间流水,饮后不久,即全身瘙痒,皮肤渐现大小不等红色丘斑,饮酒少许后,全身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唯性情急躁,大便秘结。查:皮肤抓痕密布,散见大小不等红...

  • 何谓达尔文医学

    何谓达尔文医学

    目前,发达国家一些医学专家从进化论的角度解释人体发生某些疾病的原因,以寻找防治疾病更好的途径。这种崭新的理论称为“达尔文医学”。 “达尔文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既有为生存而适应自然环境的积极方面,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后果。因而,通过优胜劣汰(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观点)而存活的生物体并非各个方面都十分完美。从某种意义上说,生物体的适应,是对环境条件妥协的产物。对于人体来说,例如腰痛、痔疮等病,即是直立行走所酿成的。所以,“达尔文医学”...

    养生秘方 2024-03-06 6 0 医学
  • 桐君老人与桐君中药文化

    桐君老人与桐君中药文化

    在浙江省富春江与分江水交汇处,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小山,因其精致与奇妙,素有“小金山”之称。梁启超曾把他比作“峨眉之一角”,而梁的老师康有为则认为,“峨眉诸峰不及此奇”。这座山,便是桐君山。“桐君山”这个名字的来历,与桐君老人有关。桐君的真实姓氏与生卒已无从考证,相传在黄帝时期,这位老者受黄帝之命,到江南采药求道,行至富春江和分江水交会处的东山时,被这里的青山绿水所吸引,便在山上的桐树下结庐而居,采药治病。他每每采药之后,就...

  • 孙里杨 张山雷文明的整理者 中医科普文明的践行者

    孙里杨 张山雷文明的整理者 中医科普文明的践行者

    担任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院长刚满4年,孙里杨给人的感觉是彬彬有礼而又干劲十足。“70后”的他西医身世,却是兰溪市中医药文明推行的“领头羊”。2014年从兰溪市人民医院调入市中医院后,他用文明引领破解医院开展难题,相继荣获金华市“十佳科普人”“最美科普人”“兰溪市劳模”“兰溪市金牌健康讲师”等称号。 张山雷文明的整理者 上任伊始,孙里杨就在探索中医院的开展路...

  • 宋朝儒医兴盛推动养生文化繁荣

    宋朝儒医兴盛推动养生文化繁荣

    宋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涌现出了一大批造诣高深的儒医,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养生文化发展与进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影响深远。 北宋定都开封(时称东京),至十二世纪初已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的医药管理机构、法典、制度和医药学术研究等承汉唐之风,得到广泛的传承、创新、发展和繁荣,创造了中国医学史上诸多第一,如和剂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医药管理机构;编纂了世界上第一部官修针经《太平针经》;铸造了世界历史上第一尊针灸铜人“天圣针灸铜人”;产生了世...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