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 第3页

文 第3页

  • 间断胃痛 赵文霞用钩藤

    间断胃痛 赵文霞用钩藤

    赵文霞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文霞临床擅治肝胆脾胃疾病,选方用药特色鲜明,疗效显著,如常将用于治疗眩晕、头痛的钩藤用治脘痞、胃脘痛、胁痛诸病,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钩藤始载于《名医别录》,性甘,微寒,归肝、心包经,功能息风止痉,清热平肝,临床多用于治疗惊痫、肝经有热之头胀头痛,或肝阳上亢...

  • 郭文勤治冠心病经验 学术思想

    郭文勤治冠心病经验 学术思想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郭文勤教授从事中医心病研究50余年,疗效显著而持久。笔者有幸随师伺诊,受益良多。现将其治疗冠心病的学术思想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心病为表 根源于肾 郭文勤认为,肾虚与老年病密切相关。老年阶段人体各组织器官都发生了明显的生理性退行性改变,但这一改变是从中年时期就开始逐步进行的,只是到了老龄才有了明显的表现。 张景岳谓其“水火具焉,消长系焉,故为受生之初,为生命之本”。人体在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中,心将不断消耗能量...

  • 曾学文活用经方治疗心系疾病

    曾学文活用经方治疗心系疾病

    曾学文,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六十余载,擅长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急危重病及疑难杂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提出心脏病演变与证治规律——气血水厥说,在心系疾病诊疗方面具有很大影响。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亲聆教诲,现将其运用经方治疗心系疾病临证经验整理如下,与同道研讨。 炙甘草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15克,人参5克,生地黄30克,桂枝10克,阿胶(烊冲)10克,麦冬10克,火麻仁10克,生姜10克,大枣20枚,...

  • 吕文亮临床善用经方治失眠不寐验案

    吕文亮临床善用经方治失眠不寐验案

    吕文亮,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善用经方治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将其治疗不寐验案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病机探讨 不寐即失眠。明代张介宾认为:“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对于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他指出阴阳失和,心神不安是不寐的关键。李中梓认为不寐当分清虚实,总结为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可见,不寐的病因总为虚实两端,虚则责之于心肾之阴,实当责之于胆胃痰火。吕文亮认为,本...

  • 沈舒文治慢性胃病 阴养胃泄热通滞

    沈舒文治慢性胃病 阴养胃泄热通滞

    •滞损交夹是慢性胃病具有共性的核心病机。故治疗理虚滋胃补脾气;开痞除满调气机。 •沈舒文治胃病养阴重于补气,胃病虽脾与胃同时受病,然阳明胃腑阳气隆盛,邪滞于胃最易化热,化热则伤阴,胃阴虚多于脾气虚,用药以润为降。 对慢性胃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早期,沈舒文教授认为疾病迁延不愈,久病必虚,但虚中常兼滞,进而认为,滞损交夹是慢性胃病具有共性的核心病机。在疾病的进展中,因虚而滞,因滞而虚,虚滞因果相关联。若以正邪辨病态,疾病常处于正虚与邪滞交...

  • 沈舒文治反流性食道炎

    沈舒文治反流性食道炎

      沈舒文认为,反流性食道炎若胸骨后不适,胃脘痞满,反流,口苦,为痰热互结,胃气逆阻为患,用张仲景小陷胸汤(半夏、黄连、瓜蒌)配苏梗形成配伍组药开痰结、降胃气治疗。其中半夏与黄连配伍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润降,得半夏、黄连清热开结化痰,配苏梗宽胸润降胃气。若胸骨后有灼热感,口干不欲饮,为胃阴不足,此组药配自拟滋胃汤(太子参、麦冬、石斛)以润为降,反酸配刺猬皮制酸和胃。   典型病例   李某某,男,62岁,咸阳市绒布印染厂退休工人。2008年9月29日初诊。患者近两月逐渐出现胸骨后不适,偶有灼痛,泛...

  • 养生堂陈文伯 防治感冒 陈氏五虎汤

    养生堂陈文伯 防治感冒 陈氏五虎汤

    养生堂陈文伯 陈氏五虎汤配方:葱根3-5克、香菜根3-5克、白菜头10-15克、生姜3-5片(铜钱大小)、茴香根3、5克,材料用100毫升水煎两次服用可治疗感冒;预防感冒:分三次喝,每天吃一小碗,一次50ML就可以预防感冒。 陈氏五虎汤中香菜根、葱根、茴香根、白菜头等都是我们平时丢弃不用的边角料,但是它们却有辛温、解表、发汗的作用,是治疗和预防以风寒感冒为主的秋冬季感冒的佳品。 茄蒂茄子根治痈疽的小方子:茄蒂10克、公英10克、地丁10克 茄蒂茄子根治口疮的小方子:茄蒂+黄连+黄柏或者茄蒂+莲子芯25克 茄蒂茄子根...

  • 范文虎品茶治怪病

    范文虎品茶治怪病

    范文虎是近代名医,曾治愈过很多疑难杂症,《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生动离奇的故事。 有一书生,年四十有余,常年感到寒冷,服遍中西药无效,遂延请范文虎诊治。范文虎至病家,见门窗紧闭,书生面色无华,虽值盛夏时节,犹着棉衣。家人奉上香茗,范文虎饮后,觉有异香,诊毕问及香茗。书生告之:“此茶乃自家特制,每于荷花开时,以上好茶叶实荷瓣中,晚置晨收,经露十余宿,然后阴干密藏。”书生最后还补充道:“我只有喝这种茶,才觉得解渴,已经喝了很多年了。” 范文...

  • 化瘀通脉 刘文峰治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方

    化瘀通脉 刘文峰治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方

    名医治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气虚血瘀)方 处方:黄芪35克,白芍12克,生地,当归,桂枝、牛膝、川芎各9克,桃仁、红花、全蝎6克,桑枝、鸡血藤各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养阴,化瘀通脉。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症见肢体疼痛或麻木,下肢尤甚,酸软无力,间歇性跛行,气短自汗,乏力懒言,畏风,面色淡白或晦滞,舌黯淡或黯红,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创方者:刘文峰 名医治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气阴两虚)方 处方:黄芪35克,生地、玄参、石斛、丹参、当归...

  • 中医文献有许多辛夷治疗鼻病的方子

    中医文献有许多辛夷治疗鼻病的方子

    玉兰花的花蕾在尚未开放时采摘下来,干燥后入药,叫作辛夷。辛夷是祛风通窍中药,性温,味辛,善治各种鼻病。《本草纲目》介绍辛夷主治病症,列出的是相当于现代慢性鼻炎为主的多种鼻病,包括鼻渊、鼻鼽、鼻窒、鼻疮等。中医文献有许多辛夷治疗鼻病的方子: 《济生方》苍耳散治鼻渊:辛夷、苍耳子、白芷、薄荷,晒干后研粉,用葱、茶煮水送服。 《缪氏方选》治鼻内作胀或生疮:辛夷、黄连、连翘,稍炒过后研成粉末,用白开水送服。 《证治准绳》川芎散治鼻塞:鼻内窒塞不通,不得喘息,用辛夷、川芎、细辛、...

  • 中医针灸治疗近视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近视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随着电子产品日益增多,近视显著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随着屈光度的增加,致盲性眼病如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和青光眼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因此,探寻近视的有效防治措施,尤其是预防其发展为高度近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治疗近视主要以光学矫正和手术治疗为主,中医针灸治疗近视已经进行了多年的临床和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本文对近年来中医针灸治疗近视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综述如下。 1 临床研究 1.1 针法 针刺防治近视选择的穴位大致相同,局部取穴均为眼周为主,如睛...

  • 基于文献论鼻鼽之病机与治则

    基于文献论鼻鼽之病机与治则

    鼻鼽古又称鼽、 嚏、鼽嚏。考《说文解字·鼻 部》 : “鼽, 病寒鼻窒也” [1] , 《释名 ·释疾病》 : “鼻塞 曰鼽。 鼽, 久也。 涕久不通, 遂至窒塞也” [2] , 鼻鼽当 指以鼻塞、 流清涕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鼻鼽的记载 源于西周 《礼记 · 月令》 : “季秋行夏令, 则其国大水, 冬藏殃败, 民多鼽嚏” [3] , 指出鼻鼽发病与阳气不能 纳藏密切相关。 其正式命门则首见于《素问...

  • 文传智治疗慢性咽炎的偏方

    文传智治疗慢性咽炎的偏方

    治疗慢性咽炎的偏方(肺胃积热) 处方:连翘、牛蒡子、荆芥、怀牛膝、板蓝根、蒲公英各10克,金银花、薄荷、射干、桔梗、甘草各6克,玄参12克,赤芍、僵蚕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活血祛风。用于治疗慢性咽炎,中医辨证属肺胃积热夹瘀型。症见咽痛反复发作,咽中异物感,频做“吭喀”清噪动作,无痰,便干,舌质红有瘀斑,苔黄腻或薄黄。检查可见咽后壁暗红充血,淋巴滤泡增生。 创方者:文传智 治疗慢性咽炎的偏方(风湿夹瘀) 处方:怀牛膝、桑枝、羌...

  • 徐文伯生姜疗喉疮

    徐文伯生姜疗喉疮

    □山东杨吉生 徐文伯自幼师从其父,医术精湛,被宋明帝称为当时天下第一名医。 公元470年,明帝喉中长了个恶疮,疼痛不已,连水都咽不下去了,朝中御医多方诊治,但疗效不显。朝臣只好请徐文伯。 徐文伯经望闻问切后,嘱朝臣速送来生姜3斤,并将生姜洗净后切成小片,告诉宋明帝:“您每天吃3次生姜,每次吃5两(当时的16两为1斤)。”生姜又辣又硬,吃得明帝嗓子眼钻心地痛,泪流不止,对徐文伯说:“徐文伯,你这是想置朕于死地吗?还是成心想看朕的笑话?”徐文伯说:&ldq...

  • 沈舒文治疗高血压病临证经验

    沈舒文治疗高血压病临证经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杨志宏   沈舒文教授是陕西省首届名中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师承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笔者为沈舒文教授学术继承人,现将其治疗高血病的经验归纳总结。   高血压病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它最大的危害是损伤终端器官,诱发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沈舒文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其病理基础是肝肾阴虚,阳亢失度,病性有虚实之别。虚证多为阴精亏损...

  • 国医大师段富津 文献论述胸痹心痛

    国医大师段富津 文献论述胸痹心痛

    日前,国医大师段富津临床经验传承和研习——心脑血管病培训班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举办,此次会议由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指导,中国中医药报社理事会、院长在线主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承办,济人医药集团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济人医药集团安徽普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全程协办,并得到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芝泰药业的大力支持。兹将内容摘编如下。 国医大师 段富津 文献论述 胸痹心痛这个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并将其作为专篇论述。在《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篇中...

  • 丁书文诊治房性早搏症候群思辨过程中隐含信息数据挖掘研究

    丁书文诊治房性早搏症候群思辨过程中隐含信息数据挖掘研究

    丁书文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从事心血管专业的临床研究50余年,在多年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经验的积累中,首次提出房性早搏症候群。此症候群属中医学心悸范畴,可见于多种疾病。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立“心悸”之病名,后世医家对其不断整理完善,如朱丹溪提出心悸责之虚与痰,张景岳认为其多由阴虚劳损所致。 名老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善于察觉大量隐含信息,采用独特的临证思维,从而形成新的病证概念和证治规律。丁教授在对房性早搏的治疗中,特别重视以“多汗”为主的特色症候群,分为阴虚...

  • 范文甫温通法论治胸痹经验浅析

    范文甫温通法论治胸痹经验浅析

    范文甫( 1870—1936) , 名赓治, 晚号文虎, 浙江鄞 县西郊人, 清末民初著名医家。先生平生忙于应诊, 无 意著述, 但对医籍批注甚勤, 遗有 《千金要方 》 《伤寒来 苏集 》 《外台秘要》 等眉批本二十余种, 积贮医书八大 箱, 殁后遗赠 “天一阁” 。现仅存 《外科合药本》 一卷及 后来其弟子整理出版的 《外科纪要 》 《范文虎医案 》 《范 文甫学术经验专辑 》 《范文虎医案征求稿》 等医书。 先生学宗经典, 尝言 : “ 《内经》 为医学源泉 ,...

  • 符文彬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经验

    符文彬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经验

    符文彬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教授, 在近30年的临床、 教学及科研中, 积累了丰富 的临床经验, 擅长各类疑难杂症的针灸治疗。 现将 符教授多年临证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经验介绍 如下。 顽固性面瘫是指面瘫患者病程超过3个月, 常 见于早期的失治误治, 或因面神经损伤严重的面瘫 患者, 有些患者即使采用了规范化治疗, 仍遗留后遗 症或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其临床主要症状有眼裂扩 大、 鼻唇沟变浅、 口角歪斜、 额纹变浅或消失、 面肌 倒错、 联带运动、 鳄鱼泪综合征、 面肌僵硬感、 耳鸣 等, 治疗常需...

  •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相关数据挖掘文献的数据挖掘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相关数据挖掘文献的数据挖掘

    随着当今医学统计学的发展, 各种数据挖掘技术 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之中, 对于继承和发 展中医先贤以及当代中医大家的学术思想起到了巨大 的促进作用, 也是中医药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环 节 [1 -3 ] 。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是最常 见心血管病类型之一, 也是最常见的心脏病, 可引发心 力衰竭、 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是人类死亡主要病因 之一 [4 ]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高达 0. 5% ~ 1. 5% , 冠心 病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 [5 -6 ] , 成为我国居民主要疾病 负担来源之...

  • 张学文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

    张学文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

    难治性高血压是指: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应用了可耐受的足够剂量且合理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一种噻嗪类利尿剂)至少治疗4周后,诊室和诊室外(包括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值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时。 中医古医籍中尚未见到难治性高血压这个病名,只有与其常见临床表现相类同的证候及其相应治疗的记载。现代中医根据临床表现、疾病的转归及并发症多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情志、饮食、年龄、内伤积损及他病耗伤肝肾有关;并对其...

  • 辅佐降压的文娱办法

    辅佐降压的文娱办法

    现在不少文娱办法既有雅趣又能改进人的心境。研讨还发现,高血压患者恰当使用“文娱疗法”,对安稳血压或辅佐治高血压病,都有非常正面的效应。辅佐降压的文娱办法主要有如下几类。 观鱼 假如每天能观鱼30分钟,可令人心境平缓、心境安稳。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常观赏金鱼,能够下降血压,由于观赏鱼缸中五光十色的金鱼在水中怡然自乐,能使人的精力渐渐松弛下来,血压也随之下降。 动物 养宠物能改进心境,给你带来欢愉,进而助于下降血压。美国研讨者发现,关于高血压患者或高危人群,假如有只狗在其身...

  • 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中风脑积水

    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中风脑积水

    国医大师张学文从医近70年,对瘀血证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1998年出版了《瘀血证治》。张学文在辨证的基础上,针对瘀血证,善用药对治疗因瘀血导致的各种疑难杂症,疗效确切。现将张学文运用药对治疗瘀血证的经验总结如下。 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 理气祛瘀药对:香附配川芎香附辛散苦降甘缓,性平无寒热之偏,为血中气药,主行血中之气,为治气滞证的主药;川芎辛散温通,走而不守,为气中血药,主行气中之血,能入气而偏治于血。血随气而行,气顺则血畅,气逆则血滞。二者合用,气血并调,共奏理气解郁、活血止痛...

  • 周学文教授治疗糜烂性胃炎的用药规律

    周学文教授治疗糜烂性胃炎的用药规律

    崔鹏 1 , 赵夜雨 2 , 周学文 2 , 景玺润 3 ( 1. 中国中医科学院; 2.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3. 辽宁中医药大学) 摘 要:“以痈论治” 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周学文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理念。通过对周学文教授长年治 疗糜烂性胃炎的总结, 认为 “以痈论治” 理念同样适用于治疗糜烂性胃炎。目的: 观察 “以痈论治” 方法治疗糜烂 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10 例糜烂性胃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5 例...

  •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沈舒文胃痛方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沈舒文胃痛方

    沈舒文,男,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陕西省首批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曾兼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2015年被聘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师承博士专业学位导师。他带领的工作室200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从事中医内科工作40余年,编著有《内科难治病辨证思路》《沈舒文疑难病症治验思辨录》等,擅长治疗脾胃病、肿瘤等。   组成: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刺猬皮15克,蒲黄15克,五灵脂10克,没药10克...

  • 杨文明分型辨治帕金森病

    杨文明分型辨治帕金森病

    临床上,帕金森病(PD)是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及姿势平衡异常等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多巴胺能通路变性导致的锥体外系疾病,可伴发情绪紊乱、睡眠障碍、认知减退、嗅觉丧失、便秘等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岐黄学者杨文明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锥体外系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多年,对PD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独到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两年余,受益匪浅,现将杨文明中西医结合治疗PD的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PD属中医学“颤病”...

  • 朱文元加减治疗 胃脘痛案 梅核气案 痛经案

    朱文元加减治疗 胃脘痛案 梅核气案 痛经案

    朱文元主任医师从医近五十年来,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情志郁结而致气机紊乱之各种证,疗效显著,谨举验案三则供同道临证参考,并请指正。 胃脘痛案 仇某,女,44岁,1999年6月17日诊。胃脘胀痛2年余,时轻时重。10余天来因情志刺激,胃脘胀痛加剧,两胁及背部亦胀痛,伴恶心,嗳气频作,矢气腹胀。形体消瘦,痛苦面容,腹部稍隆起,剑下及右上腹均有压痛,舌苔薄白,脉弦细。此乃肝气横逆犯胃所致。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处方: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2g,香附 12g,郁金12g,陈皮10g,延胡索12g...

  • 朱文元用陈平汤加减治胃肠病举案

    朱文元用陈平汤加减治胃肠病举案

    朱文元为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 陈平汤即二陈汤与平胃散之合方,由苍术、厚朴、陈皮、半夏、云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水煎二汁,作汤剂内服。方中苍术燥湿健脾;厚朴下气燥湿;半夏燥湿化痰,和中降逆;云苓健脾燥湿,利水化痰;甘草、大枣、生姜补脾合中止呕,适用于脾胃不和,痰湿内阻、不思饮食,胸膈痞闷,脘腹胀满,肢体倦怠,恶心呕吐,嗳气泄泻,舌淡红,苔白腻而厚,脉缓或沉滑等症。朱文元以之加减治疗胃肠疾患,每获捷效。今将朱文元用陈平汤加减治疗胃肠病经验简要整理,供同道临证参考。...

  • 探究唐宋时期疟疾发病的韵体纪实文献

    探究唐宋时期疟疾发病的韵体纪实文献

    疟疾是一种古老而现代的传染病。唐宋诗歌中有不少描述患疟疾及求医饮药的述病诗,是供今人探究唐宋时期疟疾发病的韵体纪实文献。 杜甫 疟疠三秋孰可忍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杜甫旅居长安下杜城,贫病交加,卧床不起。当时长安阴雨连绵,蚊虫肆虐,杜甫又染上了疟疾。诗圣病后走访青年友人王倚,受到热情款待。他在《病后遇王倚饮赠歌》中写道:“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沈年苦无健。王生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 惟生...

  • 急腹症“大柴胡汤”相关条文及方解

    急腹症“大柴胡汤”相关条文及方解

    “大柴胡汤”作为《伤寒论》中的经典代表方之一,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今就其在急腹症中的应用列举一二。 相关条文及方解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涉及大柴胡汤的条文: 《伤寒论》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论》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