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
清晨转转腰 有效治便秘
便秘是现代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经常转动腰部能治疗便秘。每天做1~3次,清晨锻炼最好,睡前和饭后不宜,一般连续做10~15天即可见效。 具体方法:两足分立,呈八字形,足距略宽于肩,两膝微屈,上身保持正直,两手叉腰,目视前方,肩膀放松,呼吸自然。以小腹部的转动为主,以肚脐为轴心,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平转,连续做小幅度圆周运动。练习初期,运动量不宜大,每次各转30~50圈即可。 然后根据身体情况和症状轻重,慢慢增加转动圈数,并提高速度,圈数可增到200~300圈,时间为15分钟左右。转腰时动作宜和缓、连贯,重点要放...
-
延年益寿养生 清晨的“黄金七分钟”
对于养生来说,清晨起床前的时间段尤为关键。每天只要坚持住清晨的“黄金七分钟”,就可以全天精力充沛,长期坚持则能延年益寿。 手指梳头一分钟 每天早上醒来后用手指顺着经络方向,从前额正中开始,以均匀力量,向头部、枕部、颈部梳划,然后再梳两侧,动作不要太快。这样做可以按摩大脑皮层,消除大脑皮层紧张,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和提高头部的血液循环。 擦面叩齿一分钟 仰卧床上,两手擦热,再擦面20次左右。同时,配合叩齿36下,将产生的唾液缓慢咽下,还可用舌头舔上下牙龈和内外牙龈数次。可改善...
-
每日清晨 咳嗽几声清清肺
咳嗽 咳嗽可以清肺,没病的时候也可以咳嗽几声,其实像咳嗽、打嗝、喷嚏都是一种身体自我排毒的方式,因为咳嗽的震动可以将淤积在肺泡上的杂质清理下来,和体液混合成痰,排出体外。建议大家每日清晨,先咳嗽几声,来清清肺,但是震动也不要太大,次数也不要超过十五次。 拍云门 云门是肺经的穴位,是经络之气出入的重要通道。云门穴就在人体肩窝的位置,锁骨下窝就是。早起拍一拍云门穴,先左后右,每边二三十遍,一样可以清理肺部的杂质。 深呼吸 呼吸由胸腹腔之间的横膈膜上下沉降来辅助。控制呼吸的横膈膜在我们平时普通呼吸的状态中,下...
-
清晨生理异常莫大意
中老年人晨起出现头晕、身体浮肿、心慌饥饿、四肢僵硬等生理现象,易被忽视。但这些生理异常现象常是身体内部患有疾病的外部表现,一定要留意清晨发出的健康警报,及时治疗。 头晕如早晨醒来后,有头晕症状,可能是颈椎骨质增生,血黏度增高。因为颈椎骨质增生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供血;而血黏度增高时,血流减慢,血含氧量下降,脑供血供氧不足,加上血黏度的高峰值常在早晨出现,所以早晨有头晕症状。 浮肿健康人在早晨醒后可能出现轻度浮肿,起床活动后,短时间内浮肿现象即可消失。如清晨活动后头面部仍有明显浮肿,特别是眼睑浮肿,提示有肾病。...
-
清晨注意身体的疾病信号
人们在起床后常常会出现头晕、四肢僵硬、身体浮肿、心悸、饥饿等生理现象,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其实,这些生理现象常常是身体内部患有疾病的外部表现。专家提醒,一定要留意清早发出的健康警报,及时治疗。 清早头晕预示颈椎骨质增生、血黏度增高。因颈椎骨质增生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供血;而血黏度增高时,血流减慢,血氧含量下降,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加之血黏度的高峰值一般在早晨出现,所以有头晕、头昏症状。 清早僵硬 早晨起来感到手指僵硬,不能握紧拳头,活动不便,有时手指关节发生绞锁的现象,必须活动相当长时间后才会渐渐缓解。早晨僵硬是类风...
-
老人清晨要防脑梗
虽然脑梗塞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血管硬化,但据临床资料显示,脑梗塞患者中50%以上的人并没有高血压,有心脏病的人也很少,这说明发生脑梗塞的病人不一定患高血压或心脏病。可见,没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的老年人,也要预防脑梗塞。 一般说来,老年人的血管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硬化现象,这是由年龄因素决定的生理现象,而血管硬化是导致脑梗塞发生的主要因素。尤其经过一夜的睡眠后,体内的水分有所消耗,而又没能及时补充,造成血液浓度增高,这种现象老年人尤为明显。近几年来,我国医学专家曾先后通过两干多例脑梗塞病人进行了发病时间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凌晨...
-
清晨适度舒展让你神清气爽
当我们的情绪出现问题时,会变得心烦意躁,想让自己变得神清气爽吗?那就在这明媚的春天里,清晨起床打开窗户,进行适度的舒展运动,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使脑部增氧,心情改善,然后再做一下小小的运动,就可以使注意力更集中,反应更敏捷。 1、俯卧,双臂缓慢撑起上半身,保持5秒,还原,做3次。以此伸展腹、胸、背。 2、跪撑,用力收腹伸展背部。以此伸展脊椎。 3、仰卧,双臂从头顶上方向下划圈,共做30个。以此让胸部扩展,舒服。 4、仰卧,举起双腿,与肩同宽,屈腿,双手放置腿两侧,起卧30个,可让腹部的神经放松。 5、仰卧,腿伸直,...
-
清晨聊天带来好心情
福州市鼓楼区安民巷有一位老寿星,她就是现年92岁的刘秀珍老人。刘老太1918年3月出生在福州,24岁那年出嫁,婚后夫妻恩爱,并育.有三个孩子。2000年老伴因病去世了,儿女的孝顺加上刘老太淡然的性情,老人很快走出了痛苦的阴影。如今,刘老太与小女儿同住,家中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刘秀珍老人享受着其乐融融的晚年生活。俗话说:儿女孝顺母寿长。 据刘老太回忆说,旧社会家境贫寒,经济能力有限,要把儿女养育成人,很是艰难。其丈夫在鼓楼区房管所工资很低,她自己勤俭节约,并在外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替丈夫分担。那时候每天三点半就起床,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