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阴阳 第16页

阴阳 第16页

  • 中医阐释阴阳学说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中医阐释阴阳学说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论阴阳学说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内涵, 用以解释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一门古代哲学,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如《周易·系辞上》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 万物之能始也”。古代先贤用阴阳来分析...

  • “认证先辨阴阳”学术思想 肺部感染病例之阴证

    “认证先辨阴阳”学术思想 肺部感染病例之阴证

    孔伯华先生家学深厚,他广博的临床实践、深刻的医理探究,凝结出宝贵的学术思想。我辈若能善加领会,如高擎灯火,临证逢疑难危重,亦可暗夜洞明。本文谨以病例两则,浅述孔伯华学术思想在肺部感染中的运用。 “认证先辨阴阳”学术思想 谈及治病理论,孔伯华先生有言曰:“医之治病,首先在于认证,将证认清,治之则如同启锁,一推即可。认证之法,先辨阴阳,以求其本。病本既明,虚实寒热则迎刃而解。” 先生认为,人之疾病,千变万化,但总不外乎阴阳。医者临症,必须先审...

  • 阴阳交替容易感冒 试按揉风池穴

    阴阳交替容易感冒 试按揉风池穴

      初春天气多变,中医认为此时为阴阳交替的季节,容易生病。如果出现流鼻涕、鼻塞、疲乏无力等感冒症状,不妨试试按揉风池穴(如右图)。   桂林市中医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董世德表示,风池穴意为风邪大量聚集的地方,春季恰好又是风邪盛行的季节,按摩风池穴,可以疏导风邪,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除了预防和缓解感冒症状外,对缓解头痛、眩晕、落枕等情况也有一定作用。   风池穴位于人的后脑靠颈部的两侧。按摩时,可以用两手大拇指的指腹,由轻到重按揉3~5分钟。力度不可过大,感觉到酸胀就可以了。...

  • 发热首辨寒热 分清阴阳中医治方

    发热首辨寒热 分清阴阳中医治方

    •国医大师张学文在治疗发热的过程中,谨守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大法,悉心研究证候和病机的演变,总结出辨气、辨色、辨舌、辨神、辨脉、辨口气、辨鼻气、辨鼻涕、辨面色、辨小便10个方面的不同证候表现,对临床辨别发热病寒热属性有重要意义。 •在治疗思路上,重在甄别发热是外感时邪还是内伤引起,结合体质辨证。外感发热多见风寒、风热、风毒、湿温;内伤发热多见阴虚发热、气虚发热、积滞发热、肝郁发热和血瘀发热。 •在治法上遵循三因制宜,法随理变,方随证出,师古而不泥古,善思总结...

  • 糖尿病消渴日久阴损及阳 阴阳双补调糖饮

    糖尿病消渴日久阴损及阳 阴阳双补调糖饮

    庞国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河南省中医糖尿病医院院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家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建设单位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40年,专长内科,尤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神经性并发症、中风、头痛、失眠等疑难杂症的临床诊疗。 组成:淡附片10克(先煎60分钟),上肉桂6克(后下),川桂枝6克,熟地黄30克,山萸肉30克,枸杞子30...

  • 气阴两虚糖尿病 阴阳双补调糖饮

    气阴两虚糖尿病 阴阳双补调糖饮

    庞国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河南省中医糖尿病医院院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家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建设单位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40年,专长内科,尤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神经性并发症、中风、头痛、失眠等疑难杂症的临床诊疗。 组成:太子参30克,生黄芪30克,干生地30克,山萸肉30克,炒山药30克,苍术10克,炒白术10克,建泽...

  • 小儿咳嗽方 治以调畅气机平衡阴阳

    小儿咳嗽方 治以调畅气机平衡阴阳

    李敬孝系黑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余年,对经方的运用见解独到,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治小儿咳嗽经验总结整理如下。 典型医案 张某,女,5岁,2023年9月4日初诊。患儿1个月前因肺炎住院治疗,治愈出院后出现自觉头热,体温波动在36.2℃~36.8℃之间,该症状夜间较重,干咳,少痰,易过敏,易感冒,食欲好,多食易饥,消化不良,大便稍干,小便黄。舌质淡,苔白,舌尖略红,脉细数。 诊断:咳嗽(内伤发热,证属余邪未尽)。 治...

  • 炙甘草汤:调和心脏阴阳的和方

    炙甘草汤:调和心脏阴阳的和方

      前面我们讲过调和太阳少阳的和方、调和肝胆的和方、调和脾胃的和方,这里我们再讲一个调和心脏阴阳的和方——炙甘草汤。   治疗心律不齐的良方   当前,心血管疾病是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其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各种心脏病,都会导致心律不齐,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心律不齐的病人,根本找不到发病的原因,因心脏出现间歇,或心动过速,患者会有明显的心慌、胸闷,甚至坐卧不宁。从中医的角度认识,慢性心律不齐的病人既有心脏阳气的不足,也有心脏阴血的不足,往往表现为心的阴阳两虚证。《伤寒论》有...

  • 炙甘草汤气血阴阳俱补

    炙甘草汤气血阴阳俱补

      吾师崔应珉,出身中医世家,自幼随父习岐黄之道,业医三十余载,治病无数。余有幸侍诊多年,崔应珉教授经方运用灵活精当,效若桴鼓。炙甘草汤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现就其临证经验略述于此。   炙甘草汤气血阴阳俱补   查找方剂教材,炙甘草汤均列为补益剂,但有的载入补血剂中,有的纳入气血双补剂名下,其论亦仁者见仁,志者见其志。纵观全方由九味药组成:炙甘草12g,生姜9g,桂枝9g,人参6g,生地黄50g,阿胶6g,麦门冬10g,麻仁10g,大枣10枚。组方法度严谨,阴阳合和协调...

  • 燮理十全膏平补阴阳

    燮理十全膏平补阴阳

    患者许先生曾找笔者开膏方,许先生来自萧山农村,当地有冬令进补吃大补药的习俗。他问有没有补膏,想用补膏来进补。在把脉问诊的过程中,笔者想到了王学权的燮理十全膏。 王学权为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的曾祖父,著有《重庆堂随笔》。燮理十全膏就记载在这本书中。原书介绍,燮理十全膏:平补阴阳,调和气血。人参(潞党参、西洋参酌宜代用)、炙黄芪各三两,白术六两,熟地八两,归身、白芍、川芎各二两,炙甘草一两。上八味,熬膏将成,入鹿角胶四两,龟板胶三两,收之,盛瓷器内,害去火气,每开水调服数钱。 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

  • 从阴阳二旦之方证对比探讨黄芩汤理法

    从阴阳二旦之方证对比探讨黄芩汤理法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为传世之作, 后世 医家莫不奉为经典, 悉从熟读伤寒金匮中出。 越来 越多的文献证明, 张仲景的经方多从 《汤液经法》中 来 [1-3] , 其中桂枝汤是从小阳旦汤化生而来, 黄芩汤 则从小阴旦汤衍化而来, 而阴阳二旦是仲景经方的 来源与核心, 通过对比阴阳二旦的组成、 用法和病 机, 我们可以理解小阴旦汤的用法和病机, 进而明晰 黄芩汤的理法。 仲景经方来源于《汤液经法》考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 自序中云: “乃勤求古 训, 博采众方” 。 西晋皇甫谧在...

  • 出汗调节阴阳平衡 排出体内废物

    出汗调节阴阳平衡 排出体内废物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正常出汗可以调节阴阳平衡,排出体内废物。外界温度太高、剧烈运动或吃了某些刺激性食物会使气机外散,这时应该伴有汗出;天气寒冷时气机回缩,应该周身无汗。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失调时则会反常出汗。   人的体表防卫外邪入侵靠的是正气,进一步可分为营气和卫气,卫主外,营主内。如果二者不能协调配合,中医叫“营卫不和”,人体就会经常自汗。卫气过弱,里面的营气会泄露出来而出汗;卫气过强,是由于体表受到了外邪的侵袭,卫气都被吸引着抗敌去了,不能再护卫营阴。这两种情况,《伤...

  • 阴阳虚实对证进补 膏方调养三大功效

    阴阳虚实对证进补 膏方调养三大功效

    采访专家 李学武 陕西省中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中华中医学会脾胃病委员会常委,陕西中医学院兼职教授,陕西省脾胃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卫生厅保健局专家,陕西省体育局特聘医疗专家,陕西省中医药科技研究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 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 冬季是身体补充、收藏营养的最佳时节,服用膏方是冬令进补的重要方式。因为膏方组方比较全面,寓攻于补,补攻兼施,既能调养滋补,又能防病治病。 阴阳虚实对证进补 膏方进补可分为温...

  • 即言应当根据四时调理阴阳

    即言应当根据四时调理阴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应用了古汉语当中互辞的修辞方法,需“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即上下两句,看似各说两件事,互不相干,实则前后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理解时,要综合双方,不能偏执一句,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此句即言应当根据四时调理阴阳,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于文中“春夏...

  • 上古之人 法于阴阳 食饮有节

    上古之人 法于阴阳 食饮有节

      生活中很多人一方面养生,一方面却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健康。如某人下午去健身房刚锻炼完身体,晚上就喝得鼎铭大醉;一方面吃着人参、鹿茸之类的补药,另一方面还熬夜加班或泡吧;一方面坚持跑步减胖,另一方面却仍然每天不离腥荤……难怪近年来发布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每100人中不到10人具备健康素养基本知识。   《黄帝内经》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rdqu...

  • 春分节气 调整阴阳平衡的保健时机

    春分节气 调整阴阳平衡的保健时机

      编者按:每年的3月21日前后进入我国农历的春分节气。今年的春分节气与“世界睡眠日”正逢同一天。养生专家指出,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正是“春困”的高发时段,但也是人们调整阴阳平衡的保健时机。   今年的3月21日是春分。“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这是我国北宋著名词人欧阳修描写春分时节的一段佳词。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景色宜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健康也...

  • 求阴阳平衡 以茶之偏性纠人身心之偏

    求阴阳平衡 以茶之偏性纠人身心之偏

      不同时令采的茶有不同的偏性。对人的身心状态,时令茗茶或补,或泻,或升,或降,以茶之偏性纠人身心之偏,以求阴阳平衡。   明前茶   清明前采摘的茶叶为明前茶。   明前茶是春季采摘的第一轮茶叶。经过一冬天的潜藏,茶树芽破皮而出,如同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母亲之初乳,稚嫩但充满勃勃生机。明前茶又像初生婴儿,虽然茶性很淡,但有极强的生发力量,可称为“婴儿茶”,有婴儿的厚德,是茶中极品。不明理的人因其茶味淡而弃用,却不知无味胜过有味,“于无声处响惊雷”。...

  • 长寿防情绪 阴阳平衡

    长寿防情绪 阴阳平衡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平阳秘是指人体中阴气平和,阳气固密的一种状态,阴阳协调,保持相对平衡,人就会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中医认为,在人体中,腹部为阴,后背为阳,通过揉腹撞背,可以通调阴阳,促进阴阳平衡协调,实现延年益寿。   腹部是任脉循行之处,任脉为“阴脉之海”,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除此之外,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等阴经的经脉也通过腹部,因而腹部称为“气血发源之地&r...

  • 春分养生平衡好体内的阴阳

    春分养生平衡好体内的阴阳

    3月20日为春分。“春分春分,昼夜平分”,春分是一年四季中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这时,对于身体保健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平衡好体内的阴阳。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斯大林有言:“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平衡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我们为了求得这种“暂时平衡状态”的“生命的根本条件”,对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就成为养生的一条重要...

  • 古代中医 昼夜阴阳之养生法

    古代中医 昼夜阴阳之养生法

    古代中医根据昼夜阴阳之变化制定了“十二时辰养生法”,具体如下: 1.卯时(5:oo~7:OO)大肠经:起床先排便,后叩齿 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摩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用木梳梳头百余次,有醒脑明目之作用;最后去室外展练。 2.辰时(7:00~9:00)胃经:起床健身后,饮一杯温开水暖胃,早餐宜食粥。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手摩小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刺激肠胃蠕动,促其消化。 3.巳时(9:00~11:00)脾经:此时精力充...

  • 保健养生时节阴阳平衡协调

    保健养生时节阴阳平衡协调

    采访专家 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 衣蕾 副主任医师 柳树染绿护城河,玉兰花香飘满径,西安的三月是如此的春意盎然。3月20日就是春分,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衣蕾提醒,春分时节,昼夜等长、寒暑平分。这个时节阴阳平衡协调,人们在保健养生时也要顺应节气的特点,注意保持体内阴阳“平衡”的状态。 不寒不热 保持均衡 春分时节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饮食,总的原则要禁忌偏热、偏寒的饮食,保持寒热均衡。春季适宜吃些大枣、春笋、山药、韭菜、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具体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

  • 春分时节保健养生 保持阴阳平衡

    春分时节保健养生 保持阴阳平衡

    春分时节,人们在保健养生上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春分过后,要避免情绪的波动,调理情绪颇为重要。应当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多做户外活动,放松身心。 要注意食物的阴阳互补。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此时的饮食调养应尽量避免偏寒偏热偏升偏降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需要添加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配上蛋类等滋阴食材。 春分后,吃有养阳功效的韭菜,可增强人体脾...

  • 奇偶之数的阴阳属性读《内经》

    奇偶之数的阴阳属性读《内经》

    《灵枢·根结》:“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 “阳道奇,阴道偶”。为何称“奇”数的属性为“阳”、“偶”数的属性为“阴”? 其实奇偶之数阴阳属性的确立源自于“河图”“洛书”。自古认为“河图&rd...

  • 秋分养生保健 应顺应阴阳平衡规律

    秋分养生保健 应顺应阴阳平衡规律

    秋分过后,真正意义的秋凉开始。养生保健也应顺应阴阳平衡的自然规律,情绪起居饮食运动等调整均应以“平衡为度”。 平静情绪 秋风萧索,万物由盛转衰,草木由荣转枯,逐渐呈现一派萧条颓废的景象。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秋分过后适...

  • 人体的阳气亦随着昼夜阴阳有其消长节律而消长

    人体的阳气亦随着昼夜阴阳有其消长节律而消长

    《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一日之中昼夜阴阳有其消长节律,而人体的阳气亦随着这种节律而消长。于是在生理上,则“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在病理上,则可以出现如“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r...

  • 怎样养“阴阳”?

    怎样养“阴阳”?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很多人不知道“阳”与“阴”具体指什么,以及到底怎样养“阴阳”呢?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阴阳”,有学者认为是指人体的阴气、阳气;也有学者认为是指人体肺肾二脏收、藏之气和肝心二脏的生、长之气;有些人认为是人体秋冬环境之阴气和春夏环境之阳气。后一种解释比较合理,前两种有失偏颇。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rd...

    养生秘方 2024-03-07 9 0 阴阳怎样
  • 故天地阴阳 五行五藏

    故天地阴阳 五行五藏

    辛卯初秋,中医楼落成,彰显振兴中医之大业,展现中医发展之前景。魁于鲁径,罕于九州。乃为颂曰:夫岐黄上古以论天真,分天地之象,列阴阳之候,明五行之道,并晓平、和之理者,乃奉生之始,启至道之宗也。 神农尝百草而食药同源,仲景本伊尹则“伤寒”论著。叔和取“内”“难”并集众长,药王拟“千金”魁名大医。扁鹊望齐侯以辨色,董奉倚杏林而壮观。惜青囊之佚散,幸皇甫之承传。并金元四家,名声远扬。时珍立纲目,以统本草。有清...

  • 健康养生方式 自然阴阳消长

    健康养生方式 自然阴阳消长

    春夏时,万物复苏,草木生长;秋冬时,草木凋零,万物潜藏。五脏六腑在不同季节的状态不同,形成一种张弛有度的轮回。我们的饮食也要根据四时调整,以配合腑脏的运作、气血津液的流转,而能够紧密契合自然阴阳消长的规律,则是最健康的养生方式。 春季药膳:山药羊肉羹 材料:羊肉100克,生姜5克,生山药片50克,牛奶100毫升,葱5克。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山药去皮洗净切片,生姜切丝,待用。放入羊肉、生姜和500毫升水,用小火清炖3小时。放入山药片,煮烂后再加入牛奶和佐料盐,汤煮沸后...

  • 张介宾的阴阳论 张介宾的命门学说

    张介宾的阴阳论 张介宾的命门学说

    张介宾(1563~1640), 字会卿,号景岳,祖籍四川绵 竹,明朝初迁居会稽(今浙江 绍兴),为明代著名医学家。 张介宾自幼聪颖,14 岁随父到京城,从师于名 医金英(字梦石)学医,尽得 其传。壮年时外出游历 数年,功名未就,番然而 归,致力于医学实践和 理论研究,医名日盛。 在长期的医疗实 践中,张介宾深感《内经》 原文古奥,学者难以理解 其含义。为此,他深入钻研 《内经》,历时13载编成 《类经》、《类经图翼》和《类 经附翼》,对《内经》进行了 系统的整理和阐发。晚年, 张介宾以其丰富的临证经 验和雄厚的...

  • 曲解《内经》阴阳学说

    曲解《内经》阴阳学说

    中医谈阴阳须有语境。“语境”即语言环境的简称,所谓阴阳语境,指的是阴阳的上下文。如《内经》中说:“木之阴阳,尚有坚脆”。此处“木之”、“尚有坚脆”就是阴阳语境。纵观《内经》中的阴阳,有腹背、天地、日月、水火等很多解释。故随着阴阳语境的变化,阴阳的意义也会不同。 但在现行教材中,“阴阳”却只是哲学理论的阴阳学说,未包含其他学科领域。如教材中说:“春秋战国时期,哲学理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