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 第15页
-
除湿止带 阴阳双补 杜凤英治阴道炎方
治阴道炎(阴阳两虚)方 处方:知母、黄柏各10克,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当归、丹皮各9克,薏苡仁、茯苓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阴阳双补。用于治疗阴道炎,中医辨证属阴阳两虚型。症见带下量多,色呈淡红或赤白相兼,伴见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心烦失眠,时而烘热汗出,时而畏寒怕风,小腹空坠,便溏,舌苔薄,脉细。 创方者:杜凤英 治阴道炎(肝肾阴虚)方 处方:生地、山药、女贞子、旱莲草各12克,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知母各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滋补肝...
-
健脾补肾调补阴阳 张志胜治疗肾炎蛋白尿
名医治肾炎蛋白尿(湿热壅滞)方 处方:砂仁、法半夏各6克,杏仁、滑石、玉米须、淡竹叶各10克,厚朴12克,通草3克,鱼腥草、薏苡仁各15克,白茅根2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用于治疗肾炎蛋白尿,中医辨证属湿热壅滞型。症见蛋白尿经久不消,伴见面目及下肢微肿,脘痞食少,小便黄而量少,大便溏,舌苔白或黄腻,脉濡。 创方者:张志胜 名医治肾炎蛋白尿(阴阳两虚)方 处方:熟地、巴戟天各12克,茯苓、补骨脂、菟丝子、淫羊藿、枸杞子各15克,麦冬、五味子、肉苁蓉各 8克。 用法...
-
调和阴阳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病理特征的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其中病因未明者称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本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至2014年在慢性肾脏病中的患病率已高达24.9%,其中超过40%的患者可进展至慢性肾衰竭终末期。目前西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多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对患者的肾脏存活率和远期生存率并无明显改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采用个体化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单独或与西医规范治疗相结合,能提高缓解率、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肺脾肾亏虚为本,气血水失调为标...
-
慢性肾炎致水肿 肾阴阳两虚水湿内停 治则处方
刘某某,男,84岁,2020年3月30日初诊。患者双下肢浮肿十年,近一年来加重。西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动过缓、高血脂、中度脂肪肝、甲状腺多发结节、双侧劲动脉内膜增厚、肥胖症。患者近两年来尿蛋白一直+++。诊时:双膝下明显浮肿,腰膝痛,头晕近来加重且上午严重,耳鸣,双目干涩,时胸闷胸痛,双下肢走路无力、酸软,手足心热,双足凉,大便2天1次,便干难解,夜尿3~4次,量很少,舌质色暗,有少量紫斑块,舌苔薄腻微黄,脉弦迟无力。 病机:肾阴阳两虚,水湿内停。 治则:补肾阴,益肾...
-
论黄疸阴阳转化《金匮要略》黄疸篇关于阴黄论述
▲吴鞠通(1758--1836),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享年79岁。他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对中医学的贡献,在于对中医立法上的革新和理论上的完善,尤其对于温热性疾病的治疗,他对于理论的发挥和留下的诸多方剂,使得中医的基本治法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清代吴鞠通著《温病条辨》,提倡三焦辨证,对温病学说贡献较大,故与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世称“温病四大家”,即叶、薛、吴、王,已有不少文章对此做出评价。但对吴鞠通在杂病证治方面的经验却较少有人论述,故笔者以《吴鞠通医案...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辨阴阳定脏腑 治则祈福饮加减
全国名中医孙伟正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多年,对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对于白细胞类疾病,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众多疑难复杂血液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高度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髓系细胞发育异常为其主要特点,临床多以无效造血、病态造血、难治性全血细胞减少为表现,并具有较高的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转化的风险倾向。西医主要以成分输血支持治疗,同时考虑免疫调节与免疫抑...
-
中医补虚泻实 调整阴阳治失眠
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医通过补虚泻实,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有助失眠的治疗,湖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临床发现,采用以下六方治失眠症有较好疗效。 1、半百镇魂汤百合、酸枣仁、夜交藤、龙齿、磁石各30克,生地黄15克,陈皮、法半夏、茯苓、石菖蒲、郁金各10克。 主治失眠多梦,早醒,醒后难再睡,心烦口干,胸闷恶心,舌质偏红,苔白腻,脉细滑。口干渴明显者,加沙参、石斛;苔黄腻者,加胆南星、竹茹;腹胀者,加厚朴。 2、逍遥镇魂汤柴胡、炒白术、茯苓各10克,白芍15克,当归、薄荷、甘草各6克,酸枣仁、夜交藤...
-
终年偏头痛 调和阴阳随症用药
黄某,女,38岁,终年偏头痛,苦不堪言,久治不效。初诊时由家属搀扶而入。观其面色灰黄,神萎项强,口渴欲饮,头痛难抬举,体弱声微。诊寸脉带弦,两尺虚小,舌质红降,苔干白。诊后认为,病属肾阴亏涸,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发头痛。同时有兼肾阳不振,水气蒸腾乏力,津液难以化生,故有口渴。此病实乃肾中阴阳两虚所致。治当以调和阴阳,随症用药。 处方:生地18克,金石斛10克,天冬9克,麦冬9克,肉桂5克,菊花12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15克,北沙参10克,黄柏9克,甘草5克。3剂,水煎空心服。 数日后复...
-
中医治失眠 内服中药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由于记者工作压力大,日常生活不规律,导致失眠已成记者头等疾患。有许多记者朋友由于自身意识不够,甚至自充医师乱服药,导致药物依赖性助眠,常常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期,长期失眠还会引发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等。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为营卫失和,阴阳失调。其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中医治疗失眠一般从四个方面入手: 内服中药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中医将失眠分为实证和虚证,针对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实证见肝郁化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痰热内扰,用温胆汤加减。虚证若阴虚火旺,用黄连阿胶...
-
眩晕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高某,女,67岁,2015年2月13日初诊。 主诉:头晕三天。患者面红目赤,三天前不明原因性出现头晕,伴有天旋地转感,甚则呕吐,右侧卧位时头晕明显,右侧耳鸣明显,听力减退,右侧手抖,心慌且每日下午3点左右不适感加重。舌红边有齿痕苔白厚,脉滑。既往有右侧神经性耳聋、颈椎退行性病变、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等病史。辅助检查:血压偏高(160/90mmHg),心电图未见异常,CT检查未见异常。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乃眩晕病的肝阳上亢证,用平肝潜阳、祛湿化浊法,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
-
中暑有阴阳之分 白虎汤 藿香正气
中医认为,中暑有阴、阳之分,著名医家张景岳曾说:“暑月受寒,故名阴暑;暑月受热,故名阳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阳暑,多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主要表现为头晕胸闷、高热汗出、体若燔炭、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渴大汗、喘促气粗等,这种中暑往往病情较危重。 治疗阳暑主要以清热解暑为主,可用张仲景的白虎汤,药物组成为生石膏50克(先煎),鲜芦根、生地黄30克,竹叶心、知母各10克,荷叶1张,西瓜皮1块,生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如热极生风、四肢...
-
基于中医阴阳理论认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VEGF与PEDF的平衡关系
阴阳学说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用来概括自然 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 [1 ] 。阴 阳学说被广泛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生理功能、 病 理变化, 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贯穿中医药实践的 全过程。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 范畴, 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中医病名为“消渴目 病” , 属于中医“视瞻昏渺” “云雾移睛” 等范畴。DR 作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
-
阴阳六经辨治消渴病诊疗方案
阴阳六经辨治的辨治原则为:首辨阴阳,再辨六经,后分经腑、表里、寒热、虚实、标本。首辨阴阳: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将患者分为阳证与阴证,再辨六经。 阳证分为3证:1.阳明肺胃热盛,兼气阴两伤证,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治法,方拟:白虎加人参汤。2.瘀热互结,兼气阴两伤证,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腑为治法,方拟:加味桃核承气汤。3.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以和解少阳为法,方拟小柴胡汤。 阴证分为4证:1.太阴、阳明虚寒证,以温中散寒、健脾燥湿为治法,方拟理中丸合吴茱萸汤加味。2.少阴阳虚寒湿证,以温补元阳、...
-
“首辨阴阳,再辨六经”论治糖尿病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消渴病人血糖高,代谢混乱,精气神非常差,阴阳错乱,需用干姜、附子、麻黄、细辛、吴茱萸、红参、北芪这些重要的药物,这就像只有各将军在主帅的领导下,才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阴阳变化。消渴病有阳证的三个证型,阴证的四个证型,寒热错杂的三个证型,总的分为十个证型,分阳证、阴证、寒热错杂。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总结,糖尿病热证、实证,都是昙花一现,是暂时的现象,三阴证才是关键所在,其中少阴阳虚、寒热证是主要的证型。在临床上也运用较多的是干姜、附子偏温的药物。阳气的升降浮沉是很重要的。现在糖尿...
-
内障眼病立足“阴阳和抟”调脏腑理气血
内障眼病包含了现代眼科若干眼后段疾病。其中多种眼病,如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这些疾病病因病机复杂,西医治疗手段有限,而中医通过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等辨证论治优势明显。第三届国医大师廖品正在多年临证中积累了丰富的内障眼病治疗经验,临床疗效甚佳。 廖品正认为内障眼病尽管其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其病因病机却万变不离其宗,往往都存在肝肾、气血失调、脉络不利等,因病因、病程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侧重。内障眼病病变在内常由脏腑失调所致,在外则多因感受邪气。其证有虚有实...
-
灼口综合征之病机 调节肾之阴阳为主
灼口综合征是指发生在口腔 黏膜,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要表 现的一组症状群,又称舌痛征、舌 感觉异常、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 此病多发生于更年期的中老年女 性,常伴内分泌改变和心理紊乱, 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江苏省 名中医朱建华教授,学承国医大师 朱良春先生,从医40栽,在灼口综 合征的辨治中收到较好疗效。现介 绍如下。 朱教授提出,灼口综合征的主 要病因由“肾之阴阳失调所致”。肾 为先天之本,乃调节人体各脏腑功 能活动之中心,平衡机体矛盾统一 之主宰。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脏腑功能减退...
-
老年性口干症治疗应从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入手
王玉英教授认为,老年性口干症虽表现为口腔干燥,但实质却是全身各脏器阴阳气血功能失调所致,病机主要分虚证和实证两大类。虚证多由水液代谢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主要涉及肝、肾、脾、胃;实证为病理产物阻塞水道,主要涉及痰饮瘀血,导致津液的输布异常、口腔失于滋养。治疗上应从整体辨证出发,以求恢复各脏腑阴阳气血平衡的状态。具体的治疗思路包括养血滋阴、补益肝肾,调和气血、补益脾胃,化痰除瘀、扶正祛邪,在治疗老年性口干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现代医学认为老年口腔干燥症并非独立性疾病,而...
-
失眠不用慌 调和阴阳是关键
失眠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问题,有时候还可能涉及心理、社会等因素。中医认为,睡眠讲究阴阳相合,阴阳失和了,阳不入阴或者阴不敛阳,就会导致失眠。因此,调和阴阳,使之重新恢复阴阳相合的交融状态,是中医防治失眠的关键。 老年失眠患者重在养阴 为什么会阴阳失和?对于大多数中老年失眠患者来说,主要问题多是身体阴血不足,尤其是一些更年期女性,这种情况更加明显。由于阴液亏虚,不能敛阳,导致阳气浮越于外,阴阳无法和合,主要表现为晚上难以入睡,睡眠比较浅,梦多,容易醒,醒了之后一时半会难以再睡。针对这种失眠的治疗,滋阴...
-
不寐失眠,厥阴阳明合病 处方用竹叶石膏汤
治疗恶梦、情绪烦躁,中医多从肝郁、肝火论治,但临床中有些患者的肝郁、肝火可能只是病理状态下伴见的病机,并非核心病机。本案从厥阴阳明入手,治以辛寒清热、甘寒养津,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关某,女,60岁,2022年2月16日初诊。主诉:眠差、恶梦、烦燥多年。患者多年来眠差,入睡则恶梦纷纭,平时脾气急躁,动则易怒。刻诊:精神尚可,面色潮红,情绪急躁,易发脾气,舌边口唇溃疡,怕冷,夏天汗多,口干口苦,口渴欲饮,饮水多,饮凉无不适,眠差,多梦,尿频,无起夜,大便干结不畅,3~4日一行,舌暗红苔黄腻,右关洪...
-
治围绝经期失眠“调肝肾和阴阳”应用滋水清肝饮论
围绝经期是指从卵巢功能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在此阶段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出现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血管舒缩症状、自主神经失调症状、精神神经症状,其中自主神经失调症状中较常见的为失眠症状。研究表明,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生率达60%[1]。围绝经期失眠以难以入睡、夜间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为主要特征[2],同时失眠与多种疾病的产生和进展有密切的关系[3],如高血压病、冠心病、肥胖、焦虑症等,因此长期失眠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女性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危及身心健康,且随着年龄增长会加重心脑血管病变的风险。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