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 第19页
-
阴阳四时 阐述的中医学理论
据相关传说的记载,中医药的产生,似可上推到原始的渔猎社会。《帝王世纪》谓伏羲氏尝百药而制九针。羲者,牺也,所谓伏羲氏,殆指渔猎业初成的那个时代。但是,关于神农尝百草的记载,还是以冠之于神农氏的传说居多。《淮南子·修务训》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他如《史记纲鉴》《通鉴外记》《搜神记》《述异记》等,都有类似记载。所谓神农氏,不过是农耕业初成的那个时代罢了。可以这样认为:我国医药学大致孕萌于原始的渔猎社会而草创于原始的农耕社会,因而,中医文化,更多地是农耕文明的产物。郑玄为《周礼》作疏时曾云:&...
-
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阴阳五行学说
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论治 所谓整体观念,是指中医非常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把人的生命活动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活动,同时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这种对人体内环境与自然界外环境的统一性及机体自身的统一性的认识,便是中医的整体观念。 所谓辨证论治,就是运用望、闻、问、切的诊察方法,全面了解病人的临床表现,抓住病人的主病主症,进行综合分析。运用中医理论法则,辨别病变的部位和病变的性质,然后针对性地确定治法,选定主方,然后遣用药物。辨证施治的过程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理、法、方、药系统。中医治病绝不是...
-
人体血气经络和阴阳五行的关系
如何根据人体经络和五行解释气血津液和人体的关系? 水谷进入口中传输至肠胃,最后变成的津液有五种:天冷衣薄时,就变为尿与气;天热衣厚时,就变为汗水:心情悲哀时气并于上。就变为眼泪:中焦热而胃弛缓时,就变为唾液;邪气内侵且在脉内逆行,致使经气阻塞而不行,就会成为水胀病。 气血是中医对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中医认为气与血虽然各自作用不同,但是相互依存,补给各个脏器组织的营养,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气血不足则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造成精力不足。 气血津液是人体内脏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受人体内脏的支配,同时又是...
-
刮痧调整阴阳 几种人不适合刮痧
刮痧通过活血祛瘀、舒经活络、调整阴阳,可以起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刮痧,以下几种人不适合刮痧。 ●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不宜刮痧,因为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者不宜刮痧,因为这类患者在刮痧时皮下易出血,且不易被吸收。 ●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者不宜刮痧,否则易引起创口感染。 ●急性扭伤、创伤,或骨折的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的出血。 ●过饥过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
-
中医阴阳学说指导下的DNA甲基化研究思
表观遗传学由 Waddington [1 ] 于 1942 年作为后 生论和遗传学的合词而提出。1975 年 Ledford [2 ] 对 表观遗传学进行了较为准确的描述,认为个体在成 体阶段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改变的相关信息可经有丝 分裂、减数分裂方式在细胞和个体间世代传递。而 在现代生物学中,表观遗传学一般是指不涉及 DNA 序列改变的基因或者蛋白表达的变化,并可 以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稳定传递的遗传学分支 学科,主要包括 DNA 甲基化、组蛋白共价修饰、 染色质重塑、基因沉默和 RNA 编辑等调控机制, 其中...
-
基于术数阴阳及气论阴阳探讨阴升阳降的科学性
天地之道, 阴阳而已矣。 阴阳之理, 升降而已矣 [1] 。 阴阳升降是阴阳运动的基本形式, 根据阴阳的基本 属性, 人们普遍认为阳升阴降就是阴阳运动仅有的 形式。 这一理论长期作为中医的理论依据, 并在中医 学理论的发展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 现象和理论却证实了阴阳运动的形式远远没有这样简单, 如, 术数阴阳中云雨的形成、 气候的更迭、 水火 的既济、 气血的互化; 气论阴阳中的肝升肺降、 脾升 胃降、 心肾相交、 中医药治则治法、 中医药升降配伍 等。 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都证明了阴升阳降在维持 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