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祖传秘方 第4999页

祖传秘方 第4999页

  • 缅怀李时珍为发展中医药学

    缅怀李时珍为发展中医药学

    本年是我国明代闻名医学家、药学家和国际公认的出色天然科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500年来,李时珍的姓名在浩瀚的医学星空熠熠闪烁,其医药学理论和实用典方泽被苍生、谋福公民,其济世情怀和惊人毅力鼓励着广阔卫生健康作业者、特别是中医药作业者。 李时珍最杰出的成就是“网罗百氏,读书万卷,采访四方,行路万里”,历时30年,完结了190余万字的恢宏巨著《本草纲目》。全书收纳药物1892种,编录单方1.1万个,附图1100余幅,不只药物和药方数量空前,并且采用了先进的分类办法,将药物依种属联系...

  • 中医学术流派 从“朱良春现象”到章朱学派

    中医学术流派 从“朱良春现象”到章朱学派

    中医学术流派是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中医学术流派有力推动了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和临床诊疗体系的丰富发展。 章朱学派是以章次公(1903—1959)和朱良春(1917—2015)共为宗师的近现代重要学术流派,是孟河医派重要的分支。两位宗师以其明确的学术宗旨皇古融新,以高深的医术救危疾奋,著书立说,并授人薪火,拥有一大批跟随和继承其学术的弟子门人。 从“朱良春现象”到章朱学派...

  • 阅读治病 浪淘沙 中药名四季歌

    阅读治病 浪淘沙 中药名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鲁庸兴) 阅读可治病   都知道阅读能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素养,但阅读也可治病,恐怕知道的人不多。   “阅读疗法”一词源于希腊语,由...

  • 家中摆放植物也是一门学问

    家中摆放植物也是一门学问

      人们都有用植物来装饰室内的习惯,几株植物便可为室内带来勃勃生机。但是,如何在家中摆放植物也是一门学问。有些花卉散发出一些异味和废气,轻者令人不适,重者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那么,哪些植物不宜在室内摆放呢?   含羞草含羞草含有微量的毒性,它体内的含羞草碱是一种有毒物质,这种毒素,接触过多,会引起眉毛稀疏、头发变黄甚至脱落;含羞草碱,还会损伤人的皮肤,因此注意不要用手指去拨弄含羞草。   夹竹桃夹竹桃的花香能使人昏睡、智力降低。夹竹桃全株有毒,含有多种强心甙,是剧毒物质,对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危害极...

  • 丰子恺养生趣闻

    丰子恺养生趣闻

    丰子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漫画脍炙人口,流传极广;散文和诗词,隽永疏朗,别具一格……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童真豁达、诙谐幽默的老者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逸闻趣事,其中的很多是和养生有关。 劫难与达观。丰子恺一生遭受了两次大劫难。第一次日寇侵略,他离乡背井,过着流浪牛活。第二次“文节”,丰子恺被抄家隔离,关人“牛棚”,挂牌游斗。但豁达乐观的丰子恺,很快适应了环境,他自寻慰乐,自我解脱,把“牛棚”看作参禅之地,把...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养生
  • 冉雪峰用中药解危症二例

    冉雪峰用中药解危症二例

    冉雪峰(1879年~1963年),原名敬典,字剑虹,号雪峰,别号恨生,为御医之后,与张锡纯共有“南冉北张”之称。冉老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医药治疗各种急危重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出版了鼠疫、霍乱、痧证、麻证、伤科等急症的相关专著,创立了“疗伤寒坏证方”“太素清燥救肺汤”“急救通窍活血汤”等急危重症经验方。现从1926年出版的《医学杂志(武昌)》、1930年的《上海医报》及1935年出版的《湖北医药月刊》上摘录冉老...

  • 炎热夏天“养骨”的好时机

    炎热夏天“养骨”的好时机

    炎热的夏天,很多人不耐高热,宁愿呆在家里吹空调也不愿外出活动,殊不知这恰恰错失了“养骨”的好时机。 原因一:夏天天气热,人们普遍穿着暴露。因阳光充足,皮肤受紫外线照射后可将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增加骨密度。 原因二:夏天进行室外活动,能够增加骨骼的弹性和韧性,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原因三:中医讲究冬病夏治,冬天的骨头也需要夏天养。因此,夏天养骨,能改善人们尤其是老年人腰背酸痛、小腿抽筋、关节活动不灵活等骨质疏松的症状。 那么,夏天...

  • 修身齐家 医道济世 克承家学 绍绪箕裘

    修身齐家 医道济世 克承家学 绍绪箕裘

    世医家学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技艺传承现象,即家族世代以医为业,在家传经历环境中,逐渐形成世代相传的职业志向、职业精神和职业经验。家学内涵丰富,既包括了家学精神的砥砺,家传经验的世代相守,又包括了家学的变迁与发展。现将其内涵概述如下。 修身齐家 医道济世 《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学问之道首先应该通晓明德,只有树立了通彻明达的道德信仰,才能有亲于民,有体于民,有益于民,而以臻于至善为目标。世医家族和我国古代其他世代相传的传统学业一样,把修...

  • 缅怀中医药学家谢海洲

    缅怀中医药学家谢海洲

    中医药学家谢海洲。 谢海洲(1921-2005),河北秦皇岛人,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资深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谢海洲一生从医60余年,为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事业奉献一生。谢老师虽已逝世14年,但其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心中,一幕幕往事恍然如昨。 幼承庭训 立业本草 谢海洲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家技,立业本草,自幼既学文又学医,练就了一手背诵经典医著的童子功。谢海洲从15岁起就协助长辈从事诊疗及制备药剂的工...

  • 消极的心理是健康长寿的大敌

    消极的心理是健康长寿的大敌

    忘掉年龄,保持旺盛活力 有人刚过花甲之年,就不断暗示自己老了。这种消极的心理是健康长寿的大敌。人说:“人不思老,老将不至”是有道理的。 忘掉怨恨,宽容对事对人 一个人种下怨恨的种子,就想报复,甚至千方百计琢磨报复的方法、时机,使人一生不得安宁。忘掉怨恨就会心平气和,对长寿大有裨益。 忘掉悲痛,从伤心中解脱出来 如亲人遇到天灾人祸或死亡,常使人沉浸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时间过长即损害人的身心健康,因而遇到此类事时应想开一些,从中解脱出来。 忘掉气愤,想得开忘得快 人一遇到急事,容...

  • 刘鹗《老残游记》

    刘鹗《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1909),原名孟鹏,字云搏,后字铁云,清代江苏丹徒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刘鹗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在甲骨学、理学、佛学、水利和小说等方面早有建树,同时又是一位精通医学,临床经验丰富的走方医。 刘鹗是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做过河道总督山东巡抚的幕宾,后经福润保荐,入总理衙门得以知府任用。刘鹗一生坎坷不得志,后退出政治舞台,经商创办实业,亦告失败,晚年东渡日本游历后即发奋著书。 刘鹗在医学方面的成就是有家学渊源的。其母朱氏出身六合世族,精通音律、医...

  • 我国泡温泉的历史“洗药浴”

    我国泡温泉的历史“洗药浴”

      中国最早的商业性浴室虽然出现在宋代,但“洗桑拿”、“泡药浴”的历史则久远得多。   据《周礼》等记载,早在3000年前的周朝,我国就有了“药浴”,考古发掘的西汉楚王陵墓中的“宦眷药府”便是有力的实证。西汉楚王用的这个“大浴盆”插图描绘的是其中的铜杵、铜臼和铜量。铜杵长36.5厘米,棒状且一端粗一端细;铜臼高18.2厘米、口径16.3厘米,腹部在两耳,并装饰了三道凸弦纹。弦纹下面的臼腹上...

  • 缪希雍妙用肉苁蓉

    缪希雍妙用肉苁蓉

    缪希雍(1546—1627)为明代医学家,其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 据载,缪希雍为一位叫唐震山的耄耋长者看病。这位老人白发苍苍,形体消瘦,容颜憔悴。他对缪希雍说:“胸口闷,大便不畅。”缪希雍替他切脉察舌之后说:“你这个病是因血液枯槁引起的肠燥便秘,用肉苁蓉治之有效。”唐震山服后果然大便通畅、肠中怏然,精神矍铄。隔一段时间后,唐震山旧病复发,请另一位医生诊治并将缪希雍开的处方拿给那位医生看,医生看了后摆了摆手说:“肉苁蓉乃温燥之品,有...

  • 缅怀著名药物化学家汤腾汉

    缅怀著名药物化学家汤腾汉

    汤腾汉(1900—1988),我国著名药物化学家,历任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系副主任、主任,以及毒物药物研究所(曾称药理毒理研究所,简称军医科院六所)首任所长等职,为1963年版《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 笔者1959年毕业于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当年入职军医科院六所任实习研究员,师承汤腾汉老师多年,亲见老师投身于我国军事医学建设,开拓现代军事药学事业,倡导从中草药创新研发现代化学战剂防治药物,作出奠基性贡献的往事。 军医科院六所成立于1958年,重点任务是研发现代战争...

  • 写在国医大师郭诚杰逝世一周年之际

    写在国医大师郭诚杰逝世一周年之际

    2018年5月7日是第二届国医大师、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郭诚杰逝世一周年纪念日。郭诚杰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是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科的创始人,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四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作为我国现代针灸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郭诚杰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针灸相结合,倡导和践行养生保健。 郭诚杰在其97年(1920年12月~2017年5月)的人生历程中,忠诚于中医教育事业,传道授业,尽其所知,无私奉献,学生弟子遍布海内外;一生勤奋努力,近70年的行医生...

  • 王培昌 重视临床实践出真知

    王培昌 重视临床实践出真知

    家父王培昌于2006年仙逝,时过境迁,我对父亲的思念日积月累,特别是在临床中每有患者持父亲药方就诊时,这种思念之情更加强烈。 父亲出生于杏林世家,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山西省平遥县“道虎壁王氏妇科”第27代传人。他幼承庭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对其有着深刻影响。悬壶济世,救危扶困,仁术济人,发扬光大中医作业,是其毕生寻求。父亲青年时期即开端行医,自带中药药包行走乡里,勤勤恳恳为民众免除疾苦。后作业于村联合诊所、平遥县妇科医院、城关医院,坚持临床50余年。...

  • 研讨扁鹊的含义 史书中的扁鹊

    研讨扁鹊的含义 史书中的扁鹊

    扁鹊在我国甚至世界上都是众所周知的人物,在我国又是“神医”的代称,可是长期以来围绕着扁鹊的许多疑团和多种说法使人无所适从,复原前史上实在的扁鹊是一件有含义的事。 研讨扁鹊的含义 扁鹊为中医学打造的特色,深深地融入了中医的根脉之中,至今难以撼动。”研讨2500年前的医祖扁鹊,不仅为中医史补上了先秦阶段的空白,更是探求古拙长远的中医经典的最佳切入点。 不久前在《我国中医药报》上发表了“以脉定证”的学术建议与扁鹊脉学也有着深入的前史...

  • 刘仁斌:中医药治疗要“精准”

    刘仁斌:中医药治疗要“精准”

    “精准使用中医药,中西医协同起效,这样可以有效缩短病程,提高救治率……”疫情发生后,这是刘仁斌对同事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刘仁斌是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医学中心主任,也是十堰市新冠肺炎第二定点医院中医救治组组长。 在第二定点医院,刘仁斌等3名中医各自包联一个病区,在巡查汇总所有病例进行分析、研讨后,推出了一套具有十堰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案,包括针对高风险人群预防用方和新冠肺炎患者6种证型处方,分别针对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确诊但无临床症状和恢复期...

  • 周天寒教授的《周天寒医论精选》

    周天寒教授的《周天寒医论精选》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周天寒教授的《周天寒医论精选》(我国中医药出书社出书)展示给读者的,是他阅历中苦与寒苦难的写真、香与甜收成的结晶。 学经典、跟名师是根底。医者“有必要读书多,阅历久,战兢履薄,澄心玩索,而始得其宜也。”(清·王三尊《医权初编》)学经典,是作者终身的功课,贯穿于他50多年的从医生计。他认为,“学习中医,有必要要先学习中医经典,培养中医思想。”“首先要苦读勤记,锲而不舍;其非必须勤做笔记,并坚持不懈;再非必须按部就班...

  • 立夏了注意衣食住行

    立夏了注意衣食住行

    立夏了,生活习惯和方式也要随着季节变换而变化。在春夏过渡时期,随着天气的变化,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要注意哪些呢? 衣着 随着早晚温差逐渐缩小,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减衣,不要早晨的厚装到了中午仍捂在身上,弄得满身大汗,这样反而容易着凉。此时着装应以穿衣不出大汗为原则,衣服递减的顺序应由上而下,既养阳又收阴,与大自然保持协调一致。 ■温馨提醒 别为风度忘了温度 天气刚转热,不少年轻女性就迫不及待地换上漂亮的夏装,展示迷人的身姿,不少人也因为“要风度不要温度”受凉感冒了。...

  • 王剑锋治疗温病详解

    王剑锋治疗温病详解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王建峰在山西高平祝各位老师,新年快乐,事业有成,全家老小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喜气洋洋,作为基层医院的一名小大夫,我很荣幸能在张苍老师的北京中医院皮科聚友会这个大平台上和来自于全国的各位老师,一起交流学习。更荣幸的是能在2015年新年伊始就能作为一名先头筹向大家汇报,我学习中医的一些心得。 首先向各位老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于2000年西医五官专业毕业后,2011年分配到高平市中医院五官科,大家都在说金眼科,银外科。当时我一直想搞的是眼科,为了敢在眼睛上做手术因为当时搞不清眼睛的各种...

  • 纪念国医大师周信有先生

    纪念国医大师周信有先生

    2018年3月10日,第三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教育家、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周信有因病去世,享年98周岁。周信有从医从教70余年,德高望重、医术精深、治学谨慎、造就精深,为中医药工作作出了卓越奉献。仅以此版留念周信有先生。 2018年3月10日清晨,德高望重的恩师周信有慈祥地离开了咱们,享年98岁。大寿在德,周信有教师尽管离开了咱们,但他的精力长存!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周信有少时家境贫寒,迫于生计而随父闯关东,因交不起学费而入免费的教会学校,习文弄武,自强不息。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周信有志于“...

  • 不要把六神丸当成包治百病的“神”药

    不要把六神丸当成包治百病的“神”药

      夏季,许多家庭都准备了六神丸。六神丸含珍珠粉、牛黄、麝香、雄黄、冰片、蟾酥等名贵中药,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痈疡疔疮、无名肿毒等证。药理研究发现六神丸还有强心、抗惊厥、镇静等作用,因而其用途拓展至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专科的疾病治疗。但专家提醒,千万不要把六神丸当成包治百病的“神”药,在应用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证选用   六神丸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乳蛾、烂喉丹痧、喉痹失音、乳痈、痈疡疗疮、无名肿毒、口舌糜烂、小儿热疖、声带息肉、牙痛、流行性腮腺炎等。近年来...

  • 张锡纯是位十分谦善好学的人

    张锡纯是位十分谦善好学的人

    张锡纯是位十分谦善好学的人,他的祖父与父亲都懂得医术,对张锡纯颇有影响。 张锡纯年轻时,街坊有人患了阳明腑实证,大便燥结,难以排出。医师开的是大承气汤,但服了两剂,并未收效。在万般无奈下,请来一位当地名医刘肃亭先生。刘先生看过患者,提笔写了一味药,威灵仙三钱,煎汤服用,大便遂下,病已告愈。张锡纯对此有点疑问,服用两剂大承气汤大便不下,为何用了三钱威灵仙大便即下呢?刘先生答曰,前用大承气汤,“犹在腹中,因其脏腑之气化偶滞,药力亦随之阻滞。藉威灵仙走窜之力以触发之,则硝黄力之中止者,可陡呈其注册攻...

  • 缅怀马氏温灸法创始人马少群

    缅怀马氏温灸法创始人马少群

    马少群(1903—1992),河北河间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老中医,一生致力于温灸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自幼志于医 素怀慈悲心 对于治病救人,马少群自幼常听父亲的教导:“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要把钱看太重”“只有学医才能实现治病救人的梦想”。这在年幼的马少群心中埋下了学医的种子。马少群的家乡当时比较贫穷落后,缺医少药,加上家中亲人因生病不得治而去世,使年幼的马少群更加坚定了长大后当医生的志愿。 到了上学的年纪,课余时间,...

  • 缅怀恩师李士懋先生

    缅怀恩师李士懋先生

    前几天,偶尔翻开一本曩昔的笔记本,从中心发现一张李士懋先生为我开的处方。方纸略显发黄,但纸上那洒脱而又极具特性的字体看起来仍是那么了解。睹物思人,十几年来与先生之间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2002年,我进入河北医科大学就读,李士懋先生的台甫已如雷贯耳。无论是课上的教师们,仍是高年级的学生们,对先生的医术和为人无不交口称赞。关于在高中阶段就现已开始学过一点中医常识的我,是多么巴望可以一睹咱们的风范!可是不巧的是,先生一年前刚好退休,现已不再为本科生授课,所以我心中充满了惋惜。 就在这时,一位要好的师...

  • 国医大师路志正 中医之路重在三正

    国医大师路志正 中医之路重在三正

    近日,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从医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百岁的路老是中医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我认为要向路老学习“三真”与“三正”。 为医为人贵在三真 真精诚 路老忠诚于党的中医药事业,在任何历史时期都能立场坚定地维护、坚守、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路老在80年的中医临床生涯中,对患者的关怀一直无微不至,对技术的追求一直精益求精。不做“商医”,不用医术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不做“庸医”,不用非驴...

  • 关节常响可蹲马步

    关节常响可蹲马步

    膝、肩关节是最容易发出声响的部位。人们在做膝关节屈伸、肩关节外甩时,可能听到“咯吱”或“咯叭”的响声。平时运动太少或准备活动不充分,都可能使关节囊产生的滑液不够,从而听到声响。因此,应该注重加强相关关节的灵活度。 要减少膝关节声响的最好方法,就是多蹲蹲马步。下蹲时上身尽量挺直,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以免全身的重量都压在膝盖上。空闲的时候,还可多拉伸膝关节,即上身站直,右手拉住左脚脚踝并往上提。等膝关节逐渐适应后,还可以尝试着做剪蹲。即一条腿大步迈向前方,身体的重心尽量放...

    养生秘方 2024-03-06 18 0 关节
  • 名医张山雷的“土茶罐”

    名医张山雷的“土茶罐”

    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国医馆中设有张山雷中医药纪念馆,馆内陈列了许多张山雷的著作及老物件。其中一把土茶罐壶别具一格,是我师辈朱水根主任捐赠的。 20世纪90年代初,朱水根借住在远房亲戚陈金土家一套闲置的房子里。搬入的时候,陈金土表示屋内东西可由朱水根随意处置。就这样,朱水根留下了一小部分有用或喜欢的东西,其余的统统归入了垃圾房。 半年后就过年了,正月里,朱水根特地邀请了陈金土一家来“新房”作客,席间除了朱水根一家表示感激之外,双方聊了很多。朱水根也顺便与他们说原来房间里的东西...

  • 傅宏伟:让“三六九”伤科造福更多百姓

    傅宏伟:让“三六九”伤科造福更多百姓

    浙江绍兴古为越地,有着悠久灿烂的越医文化。起于南宋时期的“三六九”伤科,绵延不衰,在明清之际传至绍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绍兴“三六九”伤科流派,并分为傅氏伤科、吕氏伤科等3个支脉。2012年,绍兴“三六九”伤科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傅氏伤科第四代传人、柯桥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傅宏伟是该非遗项目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从19岁行医至今,他坚持以“三六九”伤科特色服务造福百姓,柯桥区中医医院骨伤科在其带领下蒸蒸日...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