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祖传秘方 第5000页

祖传秘方 第5000页

  • 编排了一套“腹式呼吸体操”

    编排了一套“腹式呼吸体操”

      11月20日是第12个世界慢阻肺日。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约有6亿人左右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困扰,每年将导致275万人死亡。推测到2020年,它将跃升到第3位,成为第五大经济负担的疾病。我国慢阻肺患者数高达4300万人,主要是40岁以上吸烟男性,平均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慢阻肺。   人的呼吸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叫胸式呼吸,又称为上肺呼吸,它主要是由肋间肌肉收缩或舒张使肋骨上举或下降、胸廓加阔或变窄来完成的;胸式呼吸是一种浅呼吸,这种呼吸容易使人兴奋,甚至神经紧张,一般...

  • 放风筝 放松心情 陶冶性情

    放风筝 放松心情 陶冶性情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去室外放放风筝,放松一下心情,陶冶性情。   从健康角度来讲,郊区踏青、放风筝,怡情养性,眺望远处,可预防近视。春天正是植被生长之际,满目新绿,对视力恢复和眼睛休息大有裨益。   很多人长时间对着电脑,容易产生视力疲劳。过久盯着电脑屏幕、长时间看书看报等习惯都会增加患眼疾的概率,加速眼睛“老化”,这就需要调节、保护眼睛。人的眼睛最怕紫外线,白光、红光对眼睛也会产生强烈刺激,室内灯光,特别是电脑、游戏机、电视荧屏对视网膜都易产生损害。长时间用眼容易引起眼睛睫...

  • 李时珍断冤救人

    李时珍断冤救人

    有一天,李时珍路过黄梅县,恰逢当地处死一名违法的妇人,刑场周围人山人海。李时珍听到那名妇人撕心裂肺地高喊“委屈”,忍不住向周围的人打听起案情。据了解,案情通过大致是:有一天,这位妇人给在田里干活的老公送饭。她的老公吃了饭便七窍流血,死在田头。经官府验尸,证明系中毒身亡。所以她便以谋杀亲夫罪被抓进衙门。虽然在堂上也曾几次三番说“委屈”,但仍是被定了死罪。现在批文已到,马上就要行刑了。 李时珍心想,这位妇人若真的谋杀亲夫,不可能这样发自肺腑地高喊委屈,或许真的委...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李时珍
  • 刘大新:以患为师 无为而治

    刘大新:以患为师 无为而治

    刘大新,男,中共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74年进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学习,在校期间曾受教于刘渡舟、任应秋、程世德、王绵之、杨甲三、董建华等中医大家教学和临床带教,这些老师的教诲对他学术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为国家第五、第六批及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初次见到刘大新的人,都会被他一身儒雅的气质所感染。每周两次的耳鼻喉科特需门诊,他总是忙忙碌碌,几乎无暇他顾。“以患为师,无为而治”是刘大新提出的临...

  • 汪履秋:绝知中医要躬行

    汪履秋:绝知中医要躬行

    汪履秋(1919—1999),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时光流逝,汪履秋先生已经逝世20余年,特发此文,以示缅怀。 幼承庭训 高师引路 汪履秋出身于中医世家,12岁即开始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16岁拜师于当地名医陈翼如,一边随师侍诊,一边研读中医经典。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当时下功夫较深,汪履秋至年老时仍能将很多中医经典原文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引经据典犹如信手拈来,令人惊叹不已。 随师学医...

  • 葛洪 养生有道 医术高明 以武平乱

    葛洪 养生有道 医术高明 以武平乱

    葛洪(283—34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是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 葛洪自幼十分好学,13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境败落,十分贫苦,他靠上山砍柴换取纸笔,用来学习。他经常抄书到深夜,从不与别人嬉戏,沉着稳重。16岁的葛洪估计在那时就萌发了修道求长生的志向。 葛洪从郑隐处学习了炼丹术。郑隐是位神箭手,80岁了还可以挽硬弓强弩,百步穿杨,可以空手入白刃,刀法、盾法都很娴熟。根据现今的文献记载,郑隐传授了葛洪炼制金丹的专著《太清丹经》《九鼎丹经》及《金液丹经》。后来葛洪又师从鲍玄。鲍...

  • 扁鹊不只长于把脉和望诊

    扁鹊不只长于把脉和望诊

    民间有“喜鹊叫,贵人到”之说,而笔者斗胆推测,这贵人首先是医师。由于古时弹尽粮绝,走方医师行医最受百姓欢迎。医铃一摇,四里八乡都知医师来了,而愈加人迹稀疏偏远之地,人未闻医铃响,可能已引起喜鹊的感应了,灵鹊兆喜,最终这灵鹊就代称医师了。 其实在古典的《禽经》中就有“灵鹊兆喜”的说法,自古医师都是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把安全健康带到哪里,好像翩翩翱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喜讯。由此看来医师好像喜鹊,而扁鹊亦好像喜鹊。从字义上看,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

  • 气是添年药 津为续命芝

    气是添年药 津为续命芝

      上联:气是添年药   下联:津为续命芝   此联选自明末医家李中梓的《内经知要)。上联是强调养气的重要作用,养气能使人“千岁健”,永远健旺。“气”为生命之根。中医学认为,人体之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的精、气、神“三宝”之一。人体的气包括父母的先天精气,饮食中的营养即水谷精气和大自然中的清气。养气最重要的是必须依靠脾胃消化吸收食物,把其中的营养成分化生为水谷精微,维持人体生命运动。“故人的生...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 陆广莘 有德者长寿

    陆广莘 有德者长寿

    陆广莘, 1927年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2009年被授予“国医大师”称号。擅长治疗肝炎、肾炎、哮喘、糖尿病、急腹症、风湿病、心脑血管病以及其他疑难杂症等。 如今,我已84岁高龄,但仍一头黑发、面色红润、声音洪亮,而这些都得益于自己独特的养生方法。 有德者长寿——事事随遇而安 有句话叫“适者生存”,我认为应该是“稳者生存&rdqu...

  • 颐养天年不能逞强

    颐养天年不能逞强

    我大哥80多岁了,有一次他和孙子比赛爬楼梯,那可是五层楼哇,他一口气爬上去,结果感到身体不适,心律严重不齐。幸亏及时医治,没有大碍。之后,他后悔不迭。 有的老人常把“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挂在嘴上,有这样的心态,当然可喜可嘉。但这些话是从精神层面上讲的,是心态和心境,可从生理上说,老人身体的各个器官已进入衰退期了,“人老不以筋骨为能”,凡事得有个度,不能争强好胜。如果一时冲动,会铸成大错。 我国古老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有春生...

  • 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屠揆先(1916—2003),江苏常州人,主任中医师。1956年,屠揆先组织筹建常州市中医院(后更名为常州市中医医院)并任副院长。屠揆先从医73年,主张衷中参西,古今并蓄,尤擅治疗内科杂症,于肾病、肝病、胃肠病专长,其德艺双馨堪为后学之典范。 患者心中“屠半仙” 屠揆先平时诊病和蔼可亲,面沐春风,往往再重的病,到他面前都视如平常。他看病着眼于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和服药效果,必要时不惜延长诊疗时间,这种浓厚的亲民意识贯穿于他行医的一生。屠揆先深受常州本地及金坛、溧阳...

  • 姚靖:坚守中医工匠初心

    姚靖:坚守中医工匠初心

    日前,首届“龙江名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主任、眼科教研室主任姚靖荣获2020年“龙江工匠”荣誉称号。 姚靖从医30年以来,始终坚守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先后为数以万计的眼病患者驱走病痛,在龙江地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多年来,她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诠释了“龙江工匠”的丰富内涵。 攻读经典 关注前沿 作为黑龙江省中医眼科人才梯队带头人,...

  • 丁甘仁 夯理论重实践 破陋习兴学校

    丁甘仁 夯理论重实践 破陋习兴学校

    说起近代中国中医药领域最成功的老师,丁甘仁(1865—1926)首屈一指。上世纪初,时任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赠送他“博施济众”金字匾额,让丁甘仁一时名扬海内,向他求学者蜂拥而至。秦伯未、程门雪、张伯臾、章次公等著名中医学家皆是他的学生,而丁甘仁之所以能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家,跟他的三个教学秘方息息相关。 破陋习 兴学校 上世纪初的中国,众多中医学家还没有脱离旧时的窠臼,仍然固守“名承家技,始终顺旧”“传男不传女”等落...

  • 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开辟新途径

    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开辟新途径

    孔嗣伯老中医系中国近代“四大名医”孔伯华先生三子,1948年即随父学医,临诊左右,并先后从师于萧龙友、杜文甫、汪逢春、陈慎吾等名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调至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孔嗣伯继承和发展了孔伯华的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医温病学,将温病学辨证思想应用到中医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科,尤其在运用孔门家传方药治疗诸多内科疑难杂症方面,有所建树。本研究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孔老内科疾病医案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归纳,得出高频次药物,形成孔老内科常见疾病基本...

  • 张强:精其术以寿斯民

    张强:精其术以寿斯民

    如今,凡是来到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中医三诊室的人,都会看到那高挂着的一幅书法牌匾“寿斯民”。这是几年前一位大学教授为坐诊医师张强所书,真心表达出他对医生解除了他失眠痛苦的感激。 这位教授多年来作息不规律,逐渐少寐、甚则不眠。严重影响了工作生活,经朋友推荐来医院找张强。张强遣方用药,配合穴位按摩针灸理疗,并对其生活方式、情志调养加以指导,一个月后患者脱离了安定片,可以安然入睡。继续巩固治疗两个月,教授自觉睡眠良好、无明显不适。由此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擅长书法的他选取了明...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张强
  • 张元素博采众方善用古方 学术思想源于经典

    张元素博采众方善用古方 学术思想源于经典

    张元素“自为家法”思想探析 张元素是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开山,他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师法仲景,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经验,系统阐述了“脏腑辨证说”和“遣药制方论”,继承创新,承前启后。而《医学启源·张吉甫序》有言:“洁古治病,不用古方,但云:古方新病,甚不相宜,反以害人。每自从病处方,刻期见效,药下如攫,当时目之曰神医”[1]张序。《金史·张元素传》曰&ldqu...

  • 许润三的学术思想简要总结

    许润三的学术思想简要总结

    第三届国医大师许润三教授从医近7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疾病,尤其对于不孕不育、崩漏、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疑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从师学习3年,聆听先生教诲,受益匪浅。现将许润三的学术思想简要总结如下。 重视辨证论治 中医作为临床应用科学,许润三认为辨证论治是精髓。但随着西医学的快速发展,各种检查手段的逐步完善,对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致使许多中医师逐渐脱离了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而转为根据相关理化检查结果遣方用药。看到白细胞增高,则用大量清热解毒中药;查到子宫肌瘤...

  • 李时珍墓,华佗庵,神农庙,安国药王庙,药王山石刻

    李时珍墓,华佗庵,神农庙,安国药王庙,药王山石刻

    医圣祠 位于河南南阳市东关温凉河畔,为纪念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而建。正院有山门、中殿、两庑,偏院有医圣井、医学桥、秦问亭等,大门内10米许为张仲景墓。 李时珍墓 坐落于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门外两湖之滨。20世纪50年代,墓冢得以重修,并增建了莲池、牌坊、拱桥、层台、药圃、六角亭、纪念碑及陈列馆等。 华佗庵 位于安徽亳州城内。此庵为后世纪念华佗所设,庵内塑有华佗像及华佗传世验方。 华佗墓 位于江苏徐州市彭城路的华祖庙侧。因华佗常来徐州行医,明永乐初年,徐州知州杨仲掘取华祖庙之土代衣冠冢,并...

  • 王辉武“中医忌讳”填空白

    王辉武“中医忌讳”填空白

    上世纪50年代大饥馑时期,在四川的一个贫穷山村,人们靠吃树皮草根黏土求生,而一位少年却怀揣手抄医书求知,求知的愿望战胜了饥饿,心里的充分减轻了体力劳动的苦楚。愿望成果未来,这位名叫王辉武的少年如愿走上了行医之路,悬壶数十载后,2017年6月,他被评为首届“全国名中医”。 书痴有梦梦成真 王辉武是重庆医科大学隶属第二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作业,擅治疑难杂症,对功能性便秘、顽固性失眠、缓慢咽炎等有专题研讨。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 三伏天 水要喝个饱 睡眠质量好

    三伏天 水要喝个饱 睡眠质量好

    进入三伏天后,炎热的天气常常让高血压患者感到头晕脑胀,有些人还容易因“热”诱发脑血栓和心脏病。据统计,60%的高血压死亡案例发生在炎夏。那么,高血压患者如何安然度夏呢? 水要喝个饱 夏季,人体出汗明显增多,导致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增加,机体组织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会相对减少。这时,部分高血压患者会出现头昏脑涨、四肢麻木、胸闷气短等缺血、缺氧症状,同时体内也容易形成血栓。而多喝水可以减轻心脏负荷,预防血栓的形成。 正常温度环境下,人一天约需水2300毫升,排泄水量总计也为230...

  • 绿叶盆栽 为家人的健康加油

    绿叶盆栽 为家人的健康加油

    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的科学家认为,绿叶的盆栽可以吸收空气中的危险污染物。你不妨在客厅挂一小盆盆栽代替名人字画,不但可以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为家人的健康加油。 1.菊花 菊花除了可供观赏外,还有多种药用和烹饪用途。在亚洲部分地区,黄色和白色的花儿常常被做成甜饮料;绿色部分被做成美食。除了被做成美味可口的食物外,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的研究还发现,菊花可以有效除去空气中的苯,苯是油墨、油漆、塑料、染料、清洁剂、汽油、医药和农药中最常见的一种污染物。 2.白鹤芋 白鹤芋的叶片翠绿,花朵系白色佛焰苞,异常清新...

  • 早餐对健康意义重大

    早餐对健康意义重大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对于健康意义重大。然而,家庭生活中,每天的早餐应该是众多妈妈们最头疼的事情了。怎样能使一顿早餐同时使一家三口都能得到所需要的营养呢? 周一:牛奶3瓶(每瓶227毫升)加谷物90克,面包夹草莓酱、奶酪(面包200克,草莓酱50克,奶酪3片30克)。 周二:牛奶3瓶,花卷3个(每个50克),蛋糕3个(每只25克),梨1个。 周三:酸奶3瓶(600克),蛋饼3个(每只含鸡蛋25克、小麦粉75克),大苹果1个。 周四:牛奶3瓶加谷物90克,肉包子3个,香蕉3根。 周五:牛奶3瓶...

  • 肠健康 身健康

    肠健康 身健康

    肠道的寿命与长寿有什么样的关系?您肠道的年龄与真实的年龄相符吗?大家如何通过保养肠道实现健康长寿的愿望呢? 肠健康身健康 肠是第二“大脑”,控制人类以及某些哺乳动物情感的五羟色胺、多巴胺以及多种让人情绪愉快的激素,95%是在肠道里面合成的。我们在休息状态下时肠道仍在运动,除参与消化吸收食物外,还参与身体内其他器官功能的调节,包括影响人的情绪。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担负了人体大部分的排毒任务。在排毒的同时,它还担负起抵御疫病的重任。我们人的机体有三大抵御疫病的屏障,即胎盘...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健康
  • 张仲景也因对医药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也因对医药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人,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中医第一部临床治疗学巨著,被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也因对医药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在两汉四百多年间,南阳作为大郡,隶属于荆州。刘秀起兵于南阳,在洛阳称帝,因刘秀发迹于南阳,故南阳有“帝乡”“南都”之称,诸多重臣将帅均来自南阳,名门望族遍布境内,仲景张氏族姓亦为望族之一。 汉...

  • 师说 在中医的求学路上

    师说 在中医的求学路上

    韩愈《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老师在传授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解其困惑。从出生开始,我们的一生都和“老师”息息相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到了学龄期,幼儿园的老师会配合家长一起教育小朋友;再长大些,我们还会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有的人还会继续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而有些人则会步入社会,在社会这所大学里继续学习。我们一生中会碰到无数的老师,他们就像项链上的一颗颗珍珠,串起我们...

  • 常闻花香 祛病解烦

    常闻花香 祛病解烦

    1.康乃馨象征着温馨的祝福。它的幽香,能唤起老人对自己孩提时代的美好回忆,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很有帮助。 2.蔷薇花的花香,能松弛神经,解除身心疲劳,还能辅助治疗一些神经系统的疾病。 3.丁香花的香气中,含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其杀菌和净化空气的能力很强,具有祛风、散寒、理气、醒脑作用,在居室内放一定数量盛开的丁香花,有预防传染病的作用,对缓解牙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4.玫瑰花香气浓郁清幽,味醇而甘,具有美容、理气解郁之功效。玫瑰花香具有镇静与松弛的特性,常闻玫瑰花香,不仅可以滋肌肤,还可以舒缓紧绷的情...

  • 沈宝藩 曲线学中医,走上成才路

    沈宝藩 曲线学中医,走上成才路

    沈宝藩,1935年7月生,上海人,中共党员。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首席专家,中西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9年,74岁的内科主任医师沈宝藩正式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以下简称为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退休。不少一线城市的医疗机构开出高薪,希望将他“招至麾下”。 沈宝藩本是上海人,1960年赴京参加卫生部第二届全国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结业后被分配到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到2009年,在祖国的大西北,他已经扎根了近50年。 家人朋友都...

  • 自制药酒需谨慎

    自制药酒需谨慎

    自制药酒必须慎用 秋冬季节天气转凉,类风湿疾病发病增多,一些患者有自制药酒驱寒治病的习惯。医生提醒,自制药酒需谨慎服用。 41岁的陈先生患类风湿疾病多年,不久前听人介绍一个治疗风湿的“偏方”。急于治病的陈先生马上按方买来蜈蚣、蝎子、蛇等自制成药酒。药酒制成后,陈先生第一次服用二两药酒,凌晨就感觉周身发麻。起初以为是药酒起了作用,但麻木感越来越重,随后周身无力。陈先生被家人送到医院时,已经出现躁动、抽搐、心率失常、血压下降等症状,经全力抢救不治身亡。 专家表示,偏方因用药简单、价格低廉、...

  • 走好中医路 报得三春晖

    走好中医路 报得三春晖

    我的恩师、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逝世3年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他。2011年12月18日,我行叩拜之礼,拜李振华教授为师,结为师徒关系。他既像慈爱的父亲,又是严厉的老师,给了我无私的爱…… 李振华老师启蒙我认识中医,热爱中医,谆谆教导我学好中医:从医乃仁术到学医必先具有仁人之心,从中医的基础理论到中药方剂,从中医的理法方药到辨证论治,从“法无常法”到“常法无法”……他常讲,学中医要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要学会...

  • 中医学的儒医

    中医学的儒医

    儒医,作为中医学的首要组成人员,他们为人类的医疗保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国传统医学得以传承、宏扬、发展、立异的主力。 古代学医的人基本上都是“幼习儒书,长究医业”。经过儒学,有利于习医者鉴识、了解医著中的真义。明代医家楼英《医学纲目》说:“医之为道,其意深,其书众多……”。清代医学我们徐灵胎《兰台法则》又说:“盖医经文字古奥,非儒不能明”。儒学是根底,是当时中医教学应予以注重的。 历史上归于儒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