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祖传秘方 第4998页

祖传秘方 第4998页

  • 李佃贵 浊毒学说 磨砺出新

    李佃贵 浊毒学说 磨砺出新

    李佃贵,1950年7月生,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党员,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科技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评审专家,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首届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中医药学传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临床实践与理论建构相辅相成,历代名医大家莫不是孜孜于临床,并洞微烛幽,独辟蹊径,于妙手回春之余,而得窥诊疗规律新境界,如涓涓细流渐次汇入,大河因而活水劲涌,奔腾不息。...

  • 拨开历史迷雾 寻找真实的李时珍

    拨开历史迷雾 寻找真实的李时珍

    为迎接李时珍诞辰500周年,自去年12月开始,笔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研究之中。因史料不断增多,新的发现不断涌现,手下的笔便难以停止,最后竟写出了一本十几万字的书——《星耀千秋价值永存》。 随着对李时珍的研究不断深入,笔者首先的感受便是崇敬和感慨。在无数传世中医药古籍中,最为优秀的本草学著作当属《本草纲目》。 民国以前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研究甚少。新中国成立以后,李时珍的名声和社会地位、国际影响力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和扩大,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名人的杰出代表...

  • 五火渊源 五火病机 五火治法 刘纯中医验案

    五火渊源 五火病机 五火治法 刘纯中医验案

    刘纯补充完善五火说 刘纯, 字宗厚, 约生于明至元六年 (1340年) , 卒于明永乐十年 (1412年) , 江苏吴陵 (现江苏省泰县、如皋一带) 人;明代著名医家、丹溪学派的传承人。著有《医经小学》《玉机微义》《杂病治例》《伤寒治例》等。其以《素问》《灵枢》《难经》理论为本, 融汇张仲景及金元诸家学说;在五志之火、肾无实不可泻及损伤专从血论、施泄于肾等中医理论上卓有建树, 承前启后, 对后世颇有影响[1]。既往研习刘纯著述甚少, 在此不特耀古以腾今, 实足光前而启后, 不致掩质埋光。《玉机微义》火门中...

  • 追忆祖父张灿玾

    追忆祖父张灿玾

    2017年9月1日,我的祖父、国医大师张灿玾教授与世长辞,离开了他酷爱并贡献终身的中医药作业。祖父终身对中医药作业执着寻求、笔墨耕耘、胸怀坦荡、奋斗不息,死后留下古琴一张、奇石百件、藏书万卷、陋室三间以及咱们对他深深的怀念。 祖父幼承庭训,悬壶乡里,救危扶困七十余载。他以为疾病的开展变化是杂乱的,应辨明主次缓急,选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统筹的准则进行医治。他临证经方、时方并用,据病情灵敏选用。此所谓“辨证宜多面化”。祖父生前常教训我,临证宜个性化,相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体质的...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张灿玾祖父
  • 朱丹溪:浙派中医的骄傲

    朱丹溪:浙派中医的骄傲

    如果要在千百年来中国中医药史上选出前十位在历史节点上有巨大贡献的医家,朱丹溪一定算一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到“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并不是指金元四大医家的学术流派之争,另有含义。 首先,“医之门户分于金元”涉及朱丹溪的学术思想与官方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争。《局方》作为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在当时是所有医家行医的标准与指南,而朱丹溪所提出的“阳有余阴不足论”,汲取了宋...

  • 古今儒医与儒患

    古今儒医与儒患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的健康需求愈来愈强烈,对医院和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人们的健康理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自我调控等还存在着一定偏差,对生命科学规律的认识、对医学与医生的尊重、对自我健康的呵护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正是由于这两个方面还存在着不协调、不平衡,所以出现了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尽管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其不良影响人所共见,切不可等闲视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既要求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还要形成“儒医”与“儒患”...

  • 藏医尼玛注重经典理论 临证要诀

    藏医尼玛注重经典理论 临证要诀

    •尼玛常说:“培育藏医领悟是正确理解藏医本质,处理藏医教研中的疑难问题,刻画高素质的藏医人才,承继和创新藏医的法宝。” •尼玛广纳百家之长,在学术思维上,竭力倡议三因学,他说:“三因紊乱会导致各种疾病,调度三因平衡是保证人体正常功用的首要条件。” 藏医尼玛,10岁拜罗桑郎多嘉措大师为师受《根本医典》灌顶,始学藏医,后跟从老藏医诺果日却智、狄扎寺次成嘉措大师学习藏医经典理论,到青海省中医院进修,学习人体学、确诊学、外科手术及中药学...

  • 陶弘景 本草史上承前启后

    陶弘景 本草史上承前启后

    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由于家庭的熏陶,陶弘景从小勤勉好学,使他通晓天文地理、医药炼丹,琴、诗、书、画无所不工,博学多才,著作颇丰,因在隐居时亦为皇帝出谋划策,被誉为“山中宰相”。 归隐山林 少年时的陶弘景神仪明秀,长眉大眼。成年后,他同南朝士子一样,怀揣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志向,奔波于求仕之途。陶弘景17岁时,在礼部尚书刘秉府中供事,后因通晓历代典章制度,在齐做官,出任诸王侍读。但陶弘景的仕途并不顺利,加上家...

  • 婴儿游泳有助增强平衡性

    婴儿游泳有助增强平衡性

    英国研究人员指出,让婴儿进行游泳锻炼,有助于孩子在之后发育中获得更好的平衡性等运动能力。 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约40名儿童的情况。这些儿童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从两三个月大开始就接受每周两小时的游泳课程,内容包括在水中追逐漂浮物和适度潜水等,这种训练一直持续到孩子七个月大;另一组并没有接受游泳训练。这两组儿童在父母教育水平、家庭经济环境等方面都差不多。 在这些孩子5岁时,对他们运动能力的对比显示,在踮脚走路、单腿独立、跳绳、玩球、抓沙包等测试中,在婴儿时期进行过游泳锻炼的孩子要显示出更好的平衡性和抓取物体的能力。...

  • 书中锦句(一)

    书中锦句(一)

    我总要相信一些人,我宁愿还是先相信人,直到这人证明不堪信任再一个个择出去。初次见面无从辨别,我一般倾向相信女的,女的里面倾向相信年轻女子,年轻女子中倾向相信面貌娇好的,面貌娇好的倾向相信生活无忧的。因为这类人群社会压力比其他人群要小,人性得以保存相对完好,环境允许她们善良,她们也没理由不善良。再说如果被人骗是注定的,与其让别人骗还不如让她们骗。——王朔《昆明周记》 风情是缠绵和华丽的,也是转瞬即逝、飘忽无定的。世情涵括着风情,风情也映照传衍着世情;世情是风情的大地土壤,风情则常常呈现为这土...

    养生秘方 2024-03-06 18 0
  • 程淑华:坚守信念做中医

    程淑华:坚守信念做中医

    程淑华,名字和她的人生一样普通。当年的“赤脚医生”,如今已步入古稀之年。她坦言,继承父亲的品性,忍辱负重,踏实做人,牢记初心,善良为本,没有错。 共和国诞生的礼炮响过第14天,她降生在长春。在吉林市读小学、初中,到吉林一中刚读完高中一年,1968年带着“文革”的硝烟,下乡到当时的吉林省桦甸县二道河子公社五间房大队二队,成了一名女知青。1971年,到大队当“赤脚医生”。1973年,到吉林卫校读书,1976年分配到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

  • 古代女医之最

    古代女医之最

    中华灿烂的文明史,既是男人创造的,也是女人谱写的,尤其在医学科技领域,妇女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辑录些许,以示敬意。 世界上第一个女医——义姁 她诞生在2000年前的西汉初期,是河东(今山西夏县)人,从小喜爱药草,十几岁就上山采撷新鲜中草药,捣烂给乡邻外敷治病。她虚心好学,医道颇深,因救活一个腹部鼓胀,奄奄待毙的病人而闻名遐迩。后被汉武帝召入宫中,任命为女侍医。 第一个做病理解剖的人——唐张氏 南北朝时,沛郡相县(今安徽濉溪)唐赐...

  • “疫”路前行 ——致敬张伯礼院士

    “疫”路前行 ——致敬张伯礼院士

    庚子之交, 病毒肆虐, 疫情蔓延, 生命面临挑战。 突如其来的疫情, 成为将士迎难攻坚的出征令。 年逾古稀, 临危受命, 逆行出征赴战场。 一日休一刻, 坚守抗疫建方舱, 用中医药助力抗疫战果。 他就是我们最敬爱的校长 ——张伯礼院士! 校长的临危舍生, 深刻诠释了一个道理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 张泽生在丹阳行医30余载

    张泽生在丹阳行医30余载

    张泽生(1895~1985年),江苏丹阳人,年少习医,先受业于当地名医张伯卿,后师从孟河马培之嫡传贺季衡先生。出师后,张泽生在丹阳行医30余载。1956年,张泽生赴江苏省中医院工作,擅于诊治温热时病和内科杂症,对脾胃病的医治有独到见解。这儿介绍一则张泽生青年时巧用中药名对对联而喜结姻缘的故事。 张泽生17岁那年,母亲托媒人为他向金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一吕姓人家的小姐吕仪芳求婚。张泽生早闻吕家小姐不只生得俊俏美丽,并且知书识礼,心中窃喜。不料,吕仪芳却忧虑嫁给“绣花枕头”,因而...

  • 王世民《拙医寮散记》读后

    王世民《拙医寮散记》读后

    近日获赠国医大师王世民先生亲笔题签的新著《拙医寮散记》(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读后觉得书中3个关键词——“拙”“寮”“散”,尽管都是作者的自谦之说,透露出的却正是王世民先生人格、学术、书品、文风的实质性信息。 拙里寓勤 勤在不辍 王世民自称其拙,实乃大智若愚。凭着这股“拙”劲儿,他少年立志,刻苦攻读,一举考入刚刚建校的北京中医学院,成为中国历史上首届中医本科生。...

  • 针灸之祖皇甫谧

    针灸之祖皇甫谧

    虽然你曾年少放浪, 但改弦更张而奋发图强。 虽然你居柴门寒窗, 但不事权贵而品德高尚。 虽然你也安贫乐道, 但著书之丰堪比那富王。 虽然你是一代名医, 但建树史学书帝王华章。 春夏秋冬,天人相应。 阴阳交合,万物生长。 小小银针闪闪亮, 皇甫冢子艾蒿狂, 修身笃学甲乙经, 针灸之祖永流芳。 (安徽 毛新安)...

  • 王晓峰:单手把脉守护乡亲健康

    王晓峰:单手把脉守护乡亲健康

    命运和王晓峰开了一个黑色的玩笑。 3岁那年,一次意外,王晓峰的右臂、右手被严重烧伤。成年后,右臂只有一尺多长,一切日常全靠左手。 从3岁起,王晓峰就成了有别于常人的人,可他一直不愿意看到同情怜悯的目光,更希望被信任、被尊重。所以,他一直在跟自己、跟生活较劲,不放弃,不屈服。 1994年7月,王晓峰考取了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五年的大学生活,他认真向各位师长学习“大医精诚”的中医理念,学习精深的岐黄医技,尽情地吸收着中医学的精华,他决心做一名医德高尚、服务一方百...

  • 名医成无己

    名医成无己

    成无己山东聊攝(今山东茌平县)人,约生于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或治平元年(1064年), 约卒于金国正隆元年或二年(1156年或1157年),享年约93岁或94岁。成无己在垂暮之年被金人劫持到金国首都临潢(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翼旗邻近),一向孤零零独身寓居在临潢,直至客死异乡。他大约在临潢寓居十六七年,一向心系故国,从未忘怀大宋。 成无己生卒时代见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张孝忠写的后记,载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卷末:“丙子岁,其年九十余,则必生于嘉礻右 治平之间。开禧改元五月甲子历阳张...

  • 名儒亦通医 撰写医著以传世

    名儒亦通医 撰写医著以传世

    我国古代,许多名儒亦通医,乃至撰写医著以传世,所谓“以儒通医”者亦颇多。特别是宋代苏轼、沈括、曾巩、黄庭坚、陆游、秦观、洪遵、魏岘等名家均重视研讨方治,有名著如《苏沈良方》《洪氏集验方》《魏氏家藏方》等均撒播于世,传承至今。本文首要谈苏轼研讨、惯用丹方的概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更以其号享誉全国。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名儒中享誉无出其右。苏轼曾任政府高级官员,又曾数次被贬谪、下放。他素常多览读医学方书,有关处方、疗病之书亦颇多涉猎、运用。他生平重...

  • 刘敏如:整体观指导卵巢早衰治疗

    刘敏如:整体观指导卵巢早衰治疗

    国医大师刘敏如做客北京国医书院公益基金会举办的国医大讲堂,以“经水早断诸证的治疗”为主题讲座。刘敏如提出从中医角度系统研究妇科疑难病卵巢早衰的思路,强调发挥中医整体观优势,通过调理女性生殖轴脑—肾—天癸—冲任—胞宫来治疗卵巢早衰。 刘敏如深入剖析了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等,指出卵巢早衰的主要原因在于天癸早竭,主要病机为先天因素导致肾气不足,进而肾水不生、精气不盛而天癸泌至失调,或者后天致病因素损耗肾气,以致天癸早耗、不能施化月经。...

  • 针行万里 医道苦旅

    针行万里 医道苦旅

    一根银针,至微至轻,却承载着医德至重,凝聚着一位非洲籍大夫的挂念与愿望…… 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大庄卫生院,来自西非国家马里的中医学博士迪亚拉·布巴卡尔正为一名患者做针灸医治。他边按压病变腰椎,边用略带南边口音的普通话与患者闲聊,随即快速进针,并向身边的实习生演示取穴方法和针刺方法。 这一刻,人们眼中只要医患和师生,全然疏忽了国籍与肤色的差异。20多年来,迪亚拉在我国西南边境的贫困山区投身义诊、扶贫等公益事业,成为当地人熟知的“迪教师&rdq...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 中医药人挺起了脊梁

    中医药人挺起了脊梁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数人被卷入这场战“疫”,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对病毒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要怎么做才能打赢这场战“疫”?危急时刻,千千万万医护人员义不容辞,驰援救助;中西医优势互补,各尽所能。其中,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以72岁高龄,临危受命,奔赴武汉前线,为中医药充分深度参与疫情防控立下汗马功劳。 “这份信任是无价的”...

  • 刘嘉湘“扶正法”推动中医肿瘤学科发展

    刘嘉湘“扶正法”推动中医肿瘤学科发展

    刘嘉湘,1934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共党员,第三届国医大师,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恶性肿瘤)首席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刘医生,恭喜你啊,评上了国医大师。”正接受诊治的患者祝贺道。对此,刘嘉湘并没有接话,只是抬头一笑以表感谢,便低头继续翻阅着患者病历。因为时间宝贵,有太多的患...

  • 永远怀念恩师李振华教授

    永远怀念恩师李振华教授

    我的恩师、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离开我们将近一年了。我无数次梦到恩师,在梦里他依然带病坐诊,依然给学生讲课,依然指导我们写文章。梦醒时分,我的耳畔仿佛又回响起他那抑扬顿挫的声音:“要做个铁杆中医,中医的根不能丢。” 医乃仁术 厚德为本 “医乃仁术,要学好中医,必先有仁人之心,方可学有所成,而达良医。”这是我跟师过程中常听到恩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我学医之初,恩师常给我讲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他说学好中医除需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悟性外,还要有颗仁爱之心,...

  • 宋代名医杨介轶事

    宋代名医杨介轶事

    杨介,字吉老,又字克一,生于1060年(北宋嘉祐五年),卒于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江苏泗州(今淮安盱眙)人,寓居楚州(今淮安),为宋代文学家、苏门四学士张耒之外甥。杨家世代行医,名闻遐迩。杨介幼承庭训,攻读经学,广交文坛俊彦,善绘画,尤擅画竹。后举孝廉不就,乃发奋攻读医典,继承家技,又受业于张耒门下,尽得其医学真传,医术大有长进,任州太医生。杨介曾以奇方异法治愈宋徽宗等的疑难病症,名震京师。他在临证之余,精研脏腑内景,形体骨度,厘正宋以前有关脏腑图形资料,实图绘制了我国最早的人体解剖图谱—&mda...

  • 王三虎《我的经方我的梦》序

    王三虎《我的经方我的梦》序

    闻王三虎教授《我的经方我的梦》一书要再版,我欣然为之作序。2016年春节前几天,我与王三虎初次见面,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受益良多。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医成才规律和“中医研究”的强大力量。 “中医研究”“研究中医”这两个概念是已故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提出来的。1986年8月的某日,陆广莘先生问我:“小林,你知道中医药科技工作怎么管理吗?”我说:“请您不吝赐教!”陆老说:“我告诉你四...

  • 藿香正气水给震灾快捷的疗效

    藿香正气水给震灾快捷的疗效

      藿香正气水价钱便宜、效果好,不仅可以喝,还可外用,适合灾区使用。四川雅安天气渐热,在救治伤员的同时,更应预防疾病的蔓延,如能将此药灵活运用于地震灾民中,或可取得快捷的疗效。   一是点脐疗疾:对于老人、幼儿等服药困难的病人,可用藿香正气水外敷点脐来达到治疗目的。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清洁病人脐部,取一块干净的纱布折叠成4~6层,将藿香正气水置于水中预热,待药温适宜时倒在纱布上,以充盈不溢为度,用塑料布覆盖纱布后,再用医用胶布固定,2~3小时后取下,每日2~3次。   这种做法有利于燥湿理气和中,对因气滞...

  • 温长路谈民俗养生

    温长路谈民俗养生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木兴歇皆自然。”李白这首不太为人们熟知的诗,讲了四季变化皆为自然作为的道理,其中的“兴歇皆自然”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这就要求人类在进行养生保健时务必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相和谐。民俗养生,遵循了天人相应规律,是我们祖先在对大自然认识的基础上逐渐确立的养生学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千年的发展令其博大精深。毋庸置疑的是,民俗养生起源于民间,存在于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并在潜移默...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养生
  • 每天坚持做脊椎保健操

    每天坚持做脊椎保健操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的内压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椎体前缘相互磨损、增生,再加上扭转、侧屈过度,更进一步导致损伤,很容易发生颈椎病。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颈椎保健操,特别适合那些长期使用电脑的上班族使用:将两臂向两侧伸直成9点15分位置,保持手掌与手臂成垂直状,然后两臂从9点15分位置到10点10分位置起伏,连续做200次,每天早晚各1次。   经常耸耸肩,颈椎保平安。天天用电脑的人,最好坚持天天做耸...

  • 陈秀华:传承岭南飞针,铸就医者仁心

    陈秀华:传承岭南飞针,铸就医者仁心

    岭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域性医学。其中,家学渊源深厚的“岭南陈氏针法”更是一枝独秀,于2015年11月正式列入“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在广东省中医院北区三楼传统疗法中心的诊室里,墙上挂着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广东省省级非遗牌匾——“岭南陈氏针法”。代表性传承人陈秀华正在给患者看病治疗。只见她右手持针,一个漂亮手部回旋,拇指、食指、中指搓放之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