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祖传秘方 第4997页

祖传秘方 第4997页

  • 剩菜如何吃 不浪费不损害健康

    剩菜如何吃 不浪费不损害健康

      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面吃饭,难免会有剩饭剩菜的出现。一有剩菜就全部倒掉,未免有些浪费。那么,剩菜如何吃,才会既不浪费,又不会损害健康呢?      宁剩荤菜别剩素菜   吃剩菜,人们最大的担心有两点,一是营养成分的损失,二是有毒物质的产生。从这两方面考虑,荤菜要比素菜更令人放心一点。   首先,素菜中的营养成分更容易流失。蔬菜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丰富的维生素上,这些维生素中有很多都是怕热的。与蔬菜不同,鱼肉等荤菜中所含的钙、铁等矿物质不怕热。因此,如果将剩菜重新加热,素菜中的营养物质会大量流失...

  • 不饱真为却病方

    不饱真为却病方

      无求便是安心法   不饱真为却病方   这是一副高挂于清代文学家袁枚书斋中的楹联,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卷六收入此联。   人生在世,食衣住行,不能无所需求。上联的所谓无求,是指对财富、物质享受、地位权势等方面,应随缘随分,不作非分或过分的追求,即所谓知足。《老子》曰:“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做到这一点,自然心安神泰。   下联语出《论语·...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病方
  • 王旭高常以诗篇的方式书写医案

    王旭高常以诗篇的方式书写医案

    王泰林(1798~1862年),字旭高,晚号退思居士,清代出名医家,江苏省无锡县(现无锡市)西郊外坝桥人。王泰林少习儒,博通经史,应试不第,遂绝仕途,随舅父高锦庭学医,尽得其传。先以疡科出名,后复研究内科,采众议,求古训,上自轩岐,下迄近代,无不精心研讨。所以才智愈广,医术益精,长于化裁古方,对肝证论说尤详。他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将肝病分为肝气、肝风、怒火三大类,然后分证论治,并提出疏肝、柔肝、缓肝、泻肝、抑肝、熄风、养肝、温肝、化肝以及补母泻子、培土泄木、泄肝和胃、清金制木等多种不同治法,为后世临床供给了很好的...

  • 内丘灵鹊正骨的来龙去脉

    内丘灵鹊正骨的来龙去脉

    近日在县地方志工作的好友专门告知我, 他在挖掘整理河北省内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时发现了两大中医术出自内丘扁鹊庙中的史料考证,这对研究扁鹊和中医药传承大有裨益。扁鹊的两大中医术指的是“灵鹊正骨秘术”和“扁鹊神应针灸术”。 扁鹊庙又称扁鹊祠,位于河北省内丘县城西25公里的鹊山脚下,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这里是华夏医祖扁鹊的生前封地、逝后葬地、扁鹊中医药文化发祥地。尤其到了元代,太医院御医内丘人颜天翼、颜伯禄...

  • 闻名老中医 韦继贤

    闻名老中医 韦继贤

    民国期间,山东济南有许多闻名老中医,有“四大名医”之谓,即吴少怀、韦继贤、王玉符、王兰斋四位先生。他们凭借着高明的医德医术悬壶济世,救治了不少患者,留下许多美谈。 韦继贤(1895~1976年),字起孟,出生于北京。1916年,韦继贤21岁时经亲朋介绍来到济南宏济堂药店,“先以司药为主,继则为‘坐堂医’侍诊”。韦继贤达短时间内成为“坐堂诊”,与他少时开端习医有关,他从北京来到济南之前就曾在余庆堂中药店和北京中医...

  • 进餐时存在的误区

    进餐时存在的误区

    在餐馆就餐或是招待客人,一般先给孩子来份甜品,大人们则以各种酒类及鱼、肉为主,吃到差不多饱了时再吃主食和蔬菜,后面紧跟着喝汤,最后还要上甜点和水果。此外,人们在进餐时还常常存在以下6大误区: 餐前先喝甜饮料 时下,碳酸饮料等甜饮料成了客人落座之后必不可少的选择。然而,碳酸饮料不仅营养价值极低,还会让人更多地摄入糖分,导致脱钙和牙齿损害,并阻碍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建议:与碳酸饮料相比,纯果汁、蔬菜汁和鲜豆浆是不错的选择,纯酸奶则对饮酒者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点凉菜以鱼、肉开道 宴会上,多数人...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存在
  • 小暑浴人浴物 约定成俗千年不衷

    小暑浴人浴物 约定成俗千年不衷

      小暑到来的农历六月,阳光炽烈,气温较高。虽酷暑难捱,但人们利用太阳晒衣晒被,浴人浴物,是人类聪明智慧的表现,约定成俗,千年不衷。   民俗渊源   “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起源于唐代。传说当年唐僧师徒历经千难万险从西天取回的佛经,在回国的途中不幸堕入大海,全部被海水浸湿。后天晴日朗,阳光明媚,他们把经卷晒干。这一天正是六月初六,因这好天气来得十分及时,如同天赐一般,故而得名。   后来,人们就围绕这天“天晴日朗”这个中心做文章,许多民俗就由此产生了。...

  • 叶天士擅治外感热证

    叶天士擅治外感热证

    叶天士(1666—1745),清朝康雍乾年间名医,许多史书都记载了他“自年十二以至十八,凡更十七师”的故事。由于叶天士善于学习他医之长,且能结合自己的体验融会贯通,做到了“人病危……往辄奏奇效”,成为受人尊重的一代名医。 叶天士擅治外感热证,是中医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叶天士有学无类,学习对象不拘一格,不拘对方身份、职业,凡“闻某人善治某症,即往执弟子礼”。其所拜师之人,既有名医大...

  • 怡情养性 科学养生方法

    怡情养性 科学养生方法

    根据不同性格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养生方法,能够通过积极的养护和锻炼,达到怡情养性的效果。 安定型 安定型性格的人平静、安然。弱点是身体羸弱,缄默寡言,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安定型性格的人养生应重在调节起居,慎房事。饮食方面宜食青菜、番茄、胡萝卜、豆制品、老鸭、乌鸡、鲜鱼和猪肺等,以调脾益肺,滋阴壮阳;忌吸烟,慎饮酒及辛辣食物。多参加轻松愉快的活动。 易变型 这种人活跃、反应快,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弱点是性情浮躁、多变,做事马虎,常嫉妒,易生是非。养生之道,重在静神志,加强自我意识锻炼和修养,多从事交往、为善...

  • 炎炎夏日饮食原则 轻松避暑

    炎炎夏日饮食原则 轻松避暑

    天气炎热,不少市民容易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出汗、头晕、心烦、昏昏欲睡等症状,甚至被中暑、腹泻等疾病所困扰。那么,从现代营养学的观念来说,炎炎夏日的饮食应该坚持哪些原则,才能让人们轻松避暑呢? 少冷食改善食欲 夏天,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不想吃”、“没胃口”,甚至很多平时胃肠功能不佳的人会胃肠道的疾病。而大暑过后的天气湿热不减。因此,要想改善食欲不振的情况,还得从调节自身消化功能,保护脾胃入手。 保护脾胃首先就是少喝冷饮,少吃生冷食...

  • 顾植山:坚守龙砂特色 弘扬运气学说

    顾植山:坚守龙砂特色 弘扬运气学说

    顾植山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二、三、四批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授课专家、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组长,世界中联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会长、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 刚入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的郭小林,以前长期被咳嗽困扰,久治不愈,每到夜间便咳嗽加剧,几乎没怎么睡过好觉。“咳嗽对我的学习影响很大,经过顾老师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逐渐减少,成绩也上来了,这不仅增加了我对中医的热爱,也坚定了我学习中医的...

  • 仝俐功:把中医的根扎到农村

    仝俐功:把中医的根扎到农村

    新中国走过的70载岁月里,中医人谱写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汇聚起中医药发展的洪流,我的父亲便是这其中的一朵浪花。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69年,是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为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专门组织的中医培训班的分别留念,我有幸聆听父亲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 我的父亲仝俐功系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首届名老中医。父亲1934年出生于河南农村的一个中医世家,6岁开始学医,10岁入门,16岁开始临床,1956年到陕西省宝鸡市中医...

  • 缅怀中医学家任应秋

    缅怀中医学家任应秋

    任应秋(1914—1984),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任应秋从医50余载,博览群书,对医古文、中医各家学说有很深的研究。任应秋把一生的心血倾注于中医事业,学生弟子遍及华夏,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幼承经训 成就卓越 任应秋4岁开始读私塾,及长读经学,其间求学于经学大师廖季平,获悉心指点与传授治学之法,使任应秋在经学、训诂学、考据、目录学等方面打下了扎实基础,为以后研究中医学奠定了根底。 1931年,任应秋毕业于...

  • 再谈朱良春现象

    再谈朱良春现象

    大约在25年前,为恭贺朱良春先生从医六十周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王立教授曾写道:“深感先生在中医学术领域中的大家风范,博采百家,自成系统。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平生所处,偏于东南一隅。故我尝语友人:‘当今中医居地区一级,而影响及于全国者,朱老一人而已。’”这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从1956年毕业实习起跟师朱良春,承蒙老师指导,获得当时毕业成绩总分第一名。后又蒙老师厚爱,我被分配到...

  • 疾病并非全是害

    疾病并非全是害

    从达尔文进化论医学观点来看,疾病并非一无是处。恰恰相反,有些疾病反应很可能是人类机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刻意保留的,这类疾病基因之所以被保留、被遗传,是因为它们的优点超过了它所要付出的代价。如有脚气的人很少患肾炎;有狐臭的人身体往往比一般人更健康;怀孕引起的恶心,它可以提醒或避免孕妇吃进对胎儿有害的食物,造成胎儿畸形,如果人为抑制这种呕吐反应,很可能不知不觉摄入有害毒素,对胎儿产生负面影响。再如像呕吐、腹泻、咳嗽等胃肠道或呼吸系统剧烈反应,从表面看会给病人带来明显痛苦,影响进食、工作、睡眠等。 其他像感染后发热,有助...

  • 名师引我入道岐黄

    名师引我入道岐黄

    时光荏苒,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其中凌耀星(1919—2015)、胡建华(1924—2006)、裘沛然(1913—2010)三位老师的教育和培养,令我终生难忘。 凌耀星:探宝与挑刺 初识凌耀星老师是1978年到北京求学时,凌老师应我导师方药中先生邀请,来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班讲学。难忘凌老师满头银发,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声如洪钟,讲解条理清晰,分析鞭辟入里,论证丝丝入扣,新意迭现,演讲妙趣横生。我默然识之:“研究学问就应该像凌老师...

  • 荐读《余氏三世学验集粹》

    荐读《余氏三世学验集粹》

    近读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李鸿涛、张明锐、陈东亮、余杨编著的《余氏三世学验集粹》,深受启发,衷心致贺之余,略陈如下感想。 我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余瀛鳌多所熟识。余老家学渊源,余氏世医一脉,历经五世,承绪二百余年,世守其学,名医辈出。其曾祖、祖父与父亲均为国医名宿,祖父余奉仙精于诊法而长于治疫,父亲余无言衷中参西而擅以经方救治疑难急重症,尤其是余无言是我国近代中医教育的先行者和奠基者。 余瀛鳌本人耕耘杏坛60余载,学验俱富,素以中医临床文献为研究重点,重视古今文献中的临证精华,并将文献研究和临床诊疗密...

  • 《大国医王孟英》读后

    《大国医王孟英》读后

    王士雄(1808—1863),字孟英,浙江海宁盐官人。王孟英在温病学领域建树颇丰,著《温热经纬》一书,与叶桂、薛雪、吴瑭并称为清代温病四大家。 对于王孟英的生平,因史料的缺乏,长期以来没有详细梳理介绍的著作。浙江省海宁市中医院原院长钱菁先生花费了许多心血,深入查阅古籍、披览文史资料,遍访王孟英之足迹,与海宁市文教卫体与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共同编写《大国医王孟英》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笔者静心拜读后,感佩良多。 王孟英自幼家贫困顿,益自淬励,矢志学医。他勤奋好学,治学刻苦,...

  • 爷爷最常用的是按时养生法

    爷爷最常用的是按时养生法

    爷爷是养生达人,自创了多套养生经。爷爷最常用的是按时养生法,他坚持着,并且乐此不疲。年近九旬的爷爷红光满面,精神抖擞,看上去就像60岁的老人。 爷爷养成了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一到时间,即使再重要的事情,他都会放下,躺在床上休息。爷爷反对疲劳的时候睡觉,他说人疲乏的时候,如果躺在床上就会需要很多时间消除疲劳,才得以睡眠。 对于锻炼,爷爷就更讲究了,每天早上6点起床,到楼下的小广场做些健康运动。爷爷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骨质增生等老年病,但通过坚持按时锻炼,这些病症明显减轻了。 爷爷每次出去都会带上...

  • 读书养生 调达情志

    读书养生 调达情志

      老年人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健康长寿,安度晚年。采取养生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有吃药膳的,有打太极拳跳交谊舞的,还有钓鱼、养花、练书法的,各有各的爱好,各有各的习惯。   其实,读书更能养生。书中的喜怒哀乐,能调达情志。当今国外就有书籍疗养法,如德国的医院为患者开设图书馆,引导患者沉缅于书中,康复很快。   不过,对老年人来说,读书要考虑两个问题:一,读什么书。我们读的书需要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通俗易懂,既能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又能陶冶精神、愉悦身心。简言之,有趣有益,是我们老年人读书的唯一选择标准。...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养生
  • 疏通血脉 增强腿的力量

    疏通血脉 增强腿的力量

      干洗腿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稍用力从上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后再从踝部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条腿,重复10~20遍。可使关节灵活、腿肌与步行能力增强,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及肌肉萎缩等。   揉腿肚用两手掌夹住腿肚,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30次为一节,共做六节。此法能疏通血脉,增强腿的力量。   甩小腿一手扶墙或扶树,先向前甩小腿,使脚尖向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甩80~100次为宜。此法可预防下肢萎缩、软弱无力或麻木、小腿抽筋等症。   揉双膝两足平行并拢,屈膝微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

  • 若要讲究吃鸡油

    若要讲究吃鸡油

    时过境迁,由于人们饮食习俗的转变,现在用鸡油人馔几乎看不见了,谁不怕胆固醇呢?当年,鸡油可是老北京旗人的高级烹饪油。 说起来,老北京的烹饪用油有那么几样。素油四样:芝麻油、菜子油、黄豆油和花生油。 芝麻油也叫香油,因其加工方式不同,又分为小磨香油和大炒油。芝麻油和菜子油又可称为清油,黄豆油又叫豆油,花生油又叫果油。 荤油也是四样:猪油、牛油、芋油和鸡油。 往细了说,猪油又叫大油,取于猪身上的不同位置,分为板油、网油和肥膘油。其中板油又叫脂油,网油又叫肠油。牛油包括奶油和牛骨髓油。羊油则包括羊尾巴油。 样儿是不少,可...

  • 补充服用叶酸

    补充服用叶酸

    叶酸是维生素B复合休之一,相当于蝶酰谷氨酸,是从菠菜叶中提取纯化的,故而命名为叶酸。有促进骨髓中幼细胞成熟的作用,人类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对孕妇尤其重要。 叶酸对人体的重要营.养作用早在1948年即已得到证实,人类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此外,研究还发现,叶酸对孕妇尤其重要。如在怀孕头3个月内缺乏叶酸,可导致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从而增加裂脑儿、无脑儿的发生率。其次,孕女司经常补充叶酸,可防止新生儿体重过轻、早产以及兔唇等先天性畸形。所以如果决定要怀孩子,怀孕的前三...

  • 步入秋季 不要再贴秋膘了

    步入秋季 不要再贴秋膘了

    【吃一块月饼跑一小时】 【荤素搭配最健康】 一般来说,人们到了凉爽的秋天,胃口渐开,很多人都觉得多吃些没啥,补充夏季炎热高温的消耗,也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些储备,不过专家提醒,进补也要讲方法,一味吃肉可能造成反效果,应该是荤素搭配,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盲目贴秋膘尤其是补充太多肉类,小心肥胖。 【吃一块月饼跑一小时】 陕西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史永亮教授提醒,以某双黄莲蓉月饼为例,每块174克,热量720千卡。体重150斤的人吃下一块,就要以每小时8公里...

  • 睡觉那些事

    睡觉那些事

      一般来说,人的睡眠姿势常见的有4种:仰卧式,俯卧式,侧卧式,蜷缩式。   仰卧式:即仰面平躺。一般婴儿的睡姿都是这种姿势。对婴孩来说,好处是对后脑勺以及面部五官的塑形有良好的帮助。就成人来说,约有1/5的人习惯仰卧式睡眠。这种睡眠姿势对关节炎、关节疼痛有缓解作用,对男性生殖系统健康也有促进作用。但是肥胖的人和有心肺疾病的人不宜选用这种睡姿。因为肥胖的人睡眠过程中舌根容易后坠,堵塞后鼻孔和呼吸道,可以出现或加重打鼾症状,并可能出现睡眠呼吸暂停。   另外,这种仰卧的睡姿,不利于完全打开呼吸道,对患有心...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睡觉那些
  • 季德胜蛇药给人的启示

    季德胜蛇药给人的启示

    季德胜之所以令人思念,是因为他创制了季德胜蛇药,救活了很多蛇伤病人。并且,直到今日,季德胜蛇药还在继续出产。 可是,季德胜蛇药给人的启示,却现已被人逐渐忘记。 这些启示是什么呢? 尊重并不断向民间医师学习 季德胜是贫民身世,住在破庙里,以捕蛇、卖蛇药为生。江南民间称他们这类人为“捉蛇乞丐”。“乞丐”是乞丐的意思,身份很下贱的。今日说得尊重一点,是民间草医。民间草医大都半农半医。他们的特点是识得草药,因某种机缘研究了某种病,并在医...

  • 抓住健康的黄金点㈡

    抓住健康的黄金点㈡

    睡眠黄金分割点: 睡眠是人体休养生息的重要一环。人的组织器官属用进废退型,区此睡得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近来科学家研究证实,每天7.5小时是最理想的睡眠时间,长期保证这个睡眠的人是最健康长寿的。一天即一个昼夜24小时,白昼和夜晚各为“小时,人最理想的睡眠刚好是夜晚“小时乘以0.618,接近7.5小时,与黄金分割率相吻合。对此,洪晤光表示,合理睡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此需要提醒的是,很多老年人觉得年纪大了就该觉少,睡个五六个小时也不以为然。其实,年纪大了睡眠质量会下降,更得把时间...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健康
  • 马培之生平阅历

    马培之生平阅历

    •人之病者,存亡所系,未可执一二成书以看病。临诊须究岁运、地利、土地、禀赋、嗜尚、阴阳、性格、真假、寒热、气血、经络脏腑,合舌脉而密勘,庶有克济。 •马培之治外症着重不能只着眼于部分,而要表里兼治,整体辨证,建议“凡业疡科者必需先究内科”。 孟河马氏行医之始可上溯至明代末年。马氏先世本姓蒋,明朝末年,有一个名叫蒋荣成的,入赘到马院判(据《明史·百官志》载:“太医院,院使一人,正五品;院判二人,正六品。”)家为婿,并...

  • 师徒结缘 林乾良相遇都是一种缘

    师徒结缘 林乾良相遇都是一种缘

    所有的相遇都是一种缘。四年前,我与浙江中医药大学林乾良教授偶然结缘。2014年4月26日,在浙江出差工作之余,我在友人带领下前去拜访林乾良教授。 相识相知 师徒结缘 在与林乾良教授见面之前,我只知道其擅长书画,但了解不多。那天早上刚进林家门,我就被笑容可掬、热情好客的林教授感染了,一见如故。落座后,经过简单自我介绍,我们就随意地聊开了,从中医药谈到金、石、玉、书、画,从文学、茶艺谈到人生态度。 林教授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基本上保持每年出一本书。这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也是我很感兴趣的。身...

  • 万首政:几经周折终圆中医梦

    万首政:几经周折终圆中医梦

    他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挚爱中医;他专科毕业后,为了追寻中医梦,再次参加高考,终进大学,却因成绩偏低,未能学习中医学专业;入校后,他对中医的热爱更加痴迷,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获得转专业资格,最终成功转入中医学专业,在23周岁终圆学习中医的梦想,成为中医学专业的一名“新生”。他就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2019级中医学五年制3班学生万首政。 万首政,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生,在同班同学中,他成熟而稳重。23周岁的他,如今只读大二,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 耳濡目染...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