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祖传秘方 第4994页

祖传秘方 第4994页

  • 养生箴言 撒谎不利健康

    养生箴言 撒谎不利健康

    近日,“不撒谎,能长寿!”的微博被众多网友转发和关注。撒谎与寿命之间有关联?研究发现,讲实话,不撒谎能延长寿命,还会显著降低咽痛和头痛发病率。 不撒谎能长寿是有道理的,比如微博中提到的压力会导致紧张情绪,出现反复的不良“应激反应”。简单地说,“应激”是我们的机体在某种不利的情况下,通过情绪反应激发、动员机体潜在能力,增强防御反应和各种生理活动,以对付环境中的不利刺激。短时而适度的应激,会调动和增强大家机体的免疫功能,甚至有助提高人的抗病...

  • 步入老年讲究“慢”

    步入老年讲究“慢”

    走路要慢: 人每天都得走路,但老人走路宜慢不宜快。慢步缓行,可以防止跌跤而造成股骨、胫骨骨折或其他问题。慢速散步,一般每分钟约60—70步,时间30分钟左右。体质较差的老人,应使用合适的手杖,以求增加腿的支撑力,这有助于人体的平衡和步履的稳健。 改变体位要慢: 不少老人因心脏功能的衰退和脑动脉退化,血管弹性降低,血容量和血含氧量减少,体位改变时往往发生头晕眼花等状况。因此,老人变换体位时,一定要注意动作不要太快,幅度不要过大,时间不要过长,避免发生眩晕、晕倒或引发其他问题。 进餐慢: 老人在视觉、嗅...

    养生秘方 2024-03-06 19 0 老年讲究
  • 古代浪漫文人是如何消夏的呢?

    古代浪漫文人是如何消夏的呢?

    消夏,即消磨、打发高温天气。面对炎炎夏日,我们今天的消夏方式可谓五花八门、花样翻新。而在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古代,人们没有空调、风扇等,古代那些浪漫的文人又是如何消夏的呢? 物理消夏法这是古人最主要最常见消夏方法,古人的消夏用具一般有扇子、凉席、瓷枕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唐代杜枚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开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此诗生动传神地描绘了少女们执扇追萤的活泼姿态和欢...

  • 清明养生补光

    清明养生补光

      补光是摄影名词,可在我们小镇苏老中医的口中,它是一种养生法。记得小时候,村上有个老病号,每当病恹恹地去找他看病,他就会说一句:“多补补光哟,莫整天炕头、灶头(烤火炉)!”   苏老中医现在90多岁了,人很和善。每次给人看病,不光是开个药方就了事,总是顺便拿些健康、养生等知识给你普及一番。   我最近感冒咳嗽老不好,吃止咳药也没用,便去请教苏老中医。望闻问切后,老人家一边开药,一边不紧不慢地跟我聊了起来。   他告诉我,清明是一个重要节气,清明前后一定要重视养生。首先,肺是...

  • 李济仁不仅是德艺双馨的中医大家

    李济仁不仅是德艺双馨的中医大家

    新安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植于徽文化沃土上的一朵中医奇葩。上下数百年间,有文献资料可考证的新安医家近1000位,著作800多部。这些名医名著,名派名说,名药名方,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灿烂夺目,具有鲜明的新安特色。新安医学文化和优良传统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为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就是当代新安医家的杰出代表之一。 李济仁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医疗法(张一帖内科疗法)第十四代传承人,是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 段金廒: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

    段金廒: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

    为弘扬崇高的师德风范,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风尚,南京中医药大学自今年起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药学院段金廒教授荣获首届“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段金廒,男,中共党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首届“岐黄学者”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循环利用重点研究室主任、...

  • 天气再热 也要注意养生原则

    天气再热 也要注意养生原则

    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在穿衣上越来越不讲究。其实民间有句谚语,所谓“夏不敞胸热不凉背”,提醒人们即使天气再热,也要注意养生原则。 第一,人体的脏器尽在胸腔之内,这些脏器都十分娇嫩,喜暖怕凉,宜暖捂之。第二,人体一些重要穴位,也都分布在人体躯干的中心线上。如果让胸背受凉,就容易产生肠胃、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的种种疾病。第三,盛夏,天气炎热,机体产生的热量高于体外的温度,周身发热。这时,皮肤和肌肉微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状态,尤其是进入睡眠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机体抵抗力更加虚弱,整个...

  • 刘忠胜:用行动践行平安与和谐

    刘忠胜:用行动践行平安与和谐

    他坚持深入科室参加科室交接班会,了解各科室的工作状态,协调科室间的合作漏洞,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着力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面对各种各样的医疗纠纷,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和家属,他心中始终恪守一个信念:“实事求是地处理每一起医疗纠纷,对得起专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在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提起医务部副主任刘忠胜,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面对患者的投诉,他容纳百川,面对繁重任务,他勇于担当、迎难而上,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

  • 康熙帝曾给曹寅开方

    康熙帝曾给曹寅开方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皇帝都知药理、识药性、懂配方,这或是出于稳定社会的统治需要,抑或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当中有的是自幼接触医药知识,有的则是后天学习,其中唐太宗李世民、清圣祖康熙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开创了康乾盛世。他从小就手不释卷,其中就包括读医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吾自幼所见医书颇多,洞彻其原故”。康熙帝读书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惟以经史为要”,也就是读经典,自然包括前代传下来的医学典籍。他的水平已经到了...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 杨震 79岁高龄的首届全国名中医

    杨震 79岁高龄的首届全国名中医

    “我这个病没少找大夫,效果都不太好。听说杨震大夫看这个病效果非常好,吃了半年药,病情就稳定了,杨大夫果然是名不虚传!”患有乙肝的闫大妈对杨震的医术竖起了大拇指。 在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提起杨震这位79岁高龄的首届全国名中医,不少患者打心眼里充满敬佩和感激之情。 从小痴迷中医 “我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就热爱中医。高中毕业后,我如愿考取了半工半读性质的西安中医讲师团,精读中医四大经典,这为日后博览医书,熟通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朱建平:“岐黄”不只是岐伯黄帝之简称

    朱建平:“岐黄”不只是岐伯黄帝之简称

    作者简介 朱建平,我国中医科学院特聘首席研讨员、博士生导师,我国医史文献研讨所副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我国中医科学院重点学科带头人,享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作品《百年中医史》《中医方剂学开展史》《中医药学名词术语标准化研讨》《中药名考证与标准》等38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各级科技奖赏10余项。 岐黄为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合称,相传为医家之祖。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以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然后世用“岐黄”代称《内经》,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

  • 自创的绝招:手指操

    自创的绝招:手指操

      几年前我记忆力出了问题,总是丢三落四的还记不清事儿,见到熟悉的人想不起名字,又常提笔忘字,情绪波动大,爱发火或爱感伤。如今我能保持灵巧双手和敏锐思维,原来我有一个自创的绝招——手指操。   我总是利用各种机会活动手指,晚上散步时带上MP3播发器,也是操不离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舞动的手指时而紧扣,时而翻滚,辅以广播体操的节拍双手手指不停的变换伸缩。指尖是人体最灵敏的部位,手指操让十指指尖接触,常做能让手指更加灵活,也可以锻炼大脑。中老年人经常活动手指关节、刺激手掌,有助于预防脑退...

  • 姿势不良“O”型腿 重塑身形操

    姿势不良“O”型腿 重塑身形操

    姿势不良容易令肋骨变得狭窄歪斜,使人显得没精打采,有时还会引发“O”型腿,影响形象。近日,日本《女性健康》杂志刊登了日本东京身体疗法研究所所长山田光敏推荐的一套矫正操,帮你重塑身形。 动作一:通过锻炼肋骨周围的肌肉群,可以改善肋骨的活动,矫正肋骨的位置,并且利于扩张胸部,使左右乳房对称。 具体做法:端坐在椅子上,两腿并拢并收腹,两只手的手尖搭在肩膀上;上半身缓缓向右侧倾斜,动作幅度以肘尖接触到腰部为宜,左右两侧各做4遍。 动作二:锻炼骨盆肌肉群有助消除骨盆的变形,同时还有利于...

  • 朱文元治疑难病三则

    朱文元治疑难病三则

    多年来,朱文元主任医师是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主任医师,峄城区十大名中医,峄城区十佳医生,枣庄市十大名中医,枣庄市十大名医,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导师,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擅于辨治各种疑难杂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择录三则。 慢性荨麻疹(顽痒)案 某男,86岁,2005年5月26日初诊。诉身痒30余年,加重1周。自述30年前因口渴便饮山间流水,饮后不久,即全身瘙痒,皮肤渐现大小不等红色丘斑,饮酒少许后,全身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唯性情急躁,大便秘结。查:皮肤抓痕密布,散见大小不等红...

  • 忆恩师吕炳奎先生二三事

    忆恩师吕炳奎先生二三事

    时值吕炳奎先生创办的“吕炳奎中医药研究院”二十周年之际,追忆先生,继承遗志,发展中医,济世寿人。 与恩师吕炳奎先生结缘是在1997年5月端午节前的一天。那天下午我来到位于北京德胜门内大街吕炳奎先生的住处,那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大杂院。进院后七拐八拐走到最里边,一处很旧的青砖瓦房便是先生的家。房门前开满了鲜花,在绿茵茵的葡萄架下坐着一位老者,正在用药缸子捣着什么,几只花猫围绕在老者身边。我上前问道:“您是吕老吧?”老者答道:“我是吕炳奎”。...

  • 父亲影响了我的中医之路

    父亲影响了我的中医之路

    我的父亲王健行(1915—1968)是江苏省太仓县(现江苏省太仓市)岳王乡人,早年随我的祖父学医。在家人及朋友的资助下,父亲20岁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学行兼优,深得院方器重,跟从秦伯未、蒋文芳等沪上名医临证,学成后,本欲留沪行医,因抗日战争爆发,遂返回乡里自行开业应诊。听祖父训:“心不可贪,挣钱不可无度,小辈们要精于医术。”在其影响下,父亲性善好施,喜以平价药治病,对贫困患者常免收诊金还送药资,深得百姓赞誉。 时值县内中医重“温病”,轻&ldqu...

  • 韦绪性:中医疼痛学的探索者

    韦绪性:中医疼痛学的探索者

    他痴心研修,学博思精,被誉为“今日‘韦编三绝’”;他躬身临床,佛心仙技,被患者亲切地称为“韦一趟”;他勤于著述,著作等身,是国内公认的中医疼痛学创始人、著名中医疼痛学家……人的一生若能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已属不易,若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就更属不易。他学贯古今,取精用宏,集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诸多成就于一身,获国家、省、市多项荣誉,他就是主任中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承)...

  • 孔子的“音乐养生法”

    孔子的“音乐养生法”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养生大师。他的“音乐养生法”,很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   孔子有很高的的音乐素养。《论语·述而》记载: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一方面说明韶乐美妙,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追求高雅的音乐境界。不仅如此,孔子还亲自参加音乐教材的编写,他亲手编订了《乐经》,还经常和当时的音乐大师们探讨乐理。编订教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洗礼...

  • 明代医家王肯堂

    明代医家王肯堂

    明代医家王肯堂(1549~1613年),字宇泰,号损庵,又号念西居士,江苏金坛人。王肯堂医术高明,医著等身,学识渊博,成果卓著。 王肯堂原住金坛西方边村,后随父迁至金坛县城。他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聪慧,工书法,擅石刻,娴习文史。自青少年时代起,他就对先贤“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名言印象尤深,决心按此奉行,留心医药方术,博览医著药书。17岁时,他的母亲身患重病,众医乱投药石,几乎丧命。这更加坚定了他“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的孝道思想,立志研习岐黄,发奋学医,当...

  • 国医大师邓铁涛 医学建树 传承创新

    国医大师邓铁涛 医学建树 传承创新

    时隔一年再断肠,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怀念恩师李振华教授。回想2004年冬天,通过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引荐,我有幸拜李振华教授为师。年过八旬的李振华教授在师母及家人的陪同下专程到广州参加广东省中医院举办的“羊城岐黄传承拜师会”,期间在我院查房、会诊、讲学,与部分医师代表、弟子们座谈,日夜繁忙。那次师徒分别,我送李老到机场,一路上还有机会再向李老请教学习中医的方法、临床中遇到的困惑以及中医教学的经验,直到登机前尚意犹未尽。后南来北往跟师侍诊,问道求教,并与李老保持电话联系,我虚心求教的诚心打动...

  • 南京名医张简斋逸闻

    南京名医张简斋逸闻

    张简斋(1880—1950),民国时期著名中医,字师勤,祖籍安徽桐城,生于南京中医世家,与施今墨并称为“南张北施”,为民国时期“金陵四大名医”之首。张简斋住在南京中华门一小巷内,在抗日战争时期,已年逾“花甲”,体不高,较瘦弱。他每晚7点开始门诊,于门前设挂号处,每号诊费银币一元,贫者免诊费,仍依次序发给号牌,按次序进行诊视。每晚门诊近二百人,贫者过半数。官僚、资本家等有钱人家则不用来排门诊,可请出诊。据传,张简斋某次应上海相邀出诊,...

  • 王焕禄用药经验总结

    王焕禄用药经验总结

    王焕禄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第4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幼承岐黄,博采众长,从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术精湛,屡起沉疴,对内、妇、儿、皮肤科等各科杂病有独特的见解。王焕禄教授根据脉症结合,有时或舍症从脉,有时或舍脉从症,辨证精准,用药有的放矢,效如桴鼓。在辨证精准的同时,王焕禄教授总结出了很多药对,配合临床辨证论治,往往收到较好的疗效[1,2]。现将王焕禄教授运用药对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炒酸枣仁、珍珠母、紫石英 炒酸枣仁、珍珠母、紫石英常用于心悸、怔忡的治疗[3,...

  • 多事之秋老年人应当如何饮水

    多事之秋老年人应当如何饮水

      进入秋季,天气渐凉,气候干燥。此时人们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干燥感。气候干燥,会消耗掉人体内的大量水分,这也是秋天脑血栓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老年人的血黏度较高,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缓慢,加上血管缺少弹性,特别是脑部血管较细,一旦血液流动受阻,很快就会形成脑血栓。尤其是大部分老年人的肠蠕动功能差,大便容易干结,清晨如厕时,蹲的时间过长,使周身血液流通不畅,会使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加上老年人在大便时消耗体力,所以此时老年人最容易发生脑血栓。那么,在这多事之秋老年人应当如何饮水?   不...

  • 马有度:做中医抗疫科普“网红”

    马有度:做中医抗疫科普“网红”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有这样一个中医传承师徒团队,他们以职业医者的高度责任心和敏锐视角,以网络为阵地,以中医为武器,率先为困惑中的民众送去抵御瘟疫的法宝,成为民间自发抗疫的生力军。他们就是马有度教授率领的民间中医师徒传承工作室——巴渝马派中医传承。 群策群力凝智慧 力打科普组合拳 在未知的病毒面前,面对民众的惶恐、茫然、紧张和担忧,巴渝马派中医传承室导师马有度陷入了沉思:如何认知新冠病毒,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如何帮助困惑中的黎民大众……凭着丰富...

  • 李茁壮:愿与患者“肝胆相照”

    李茁壮:愿与患者“肝胆相照”

    中等个子,小平头,敦实的身材,说话时带着平易近人的微笑,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干练与睿智,他就是河北馆陶县中医院内七科主任李茁壮。 幼年立下学医志 愿做治病救命中医人 李茁壮自幼在农村长大,知道农民看病的难处。他说:“我年幼时看到村里的老中医查舌诊脉,简单问诊后便开出药方治病救人时,中医的神奇疗效深深地打动了我,触发了我长大后学习中医的念头。母亲也同意我的想法,她说,你学会中医也好,既能治咱家亲戚的病,又能成为一个‘百家’有用的人,遂下定决心,立志学医。&rdqu...

  • 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

    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

    近年来,许多具备历史延续性的中医馆纷纷开业,追溯历史文化,总结前人经验,重续文化传承。这些医馆存在的本身就是中医发展历史的一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医文化代代相传的历史厚重性,也保存了大量的中医珍贵技术和诊疗经验。沈氏女科崇厚堂即是其中之一。他的故事要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说起。 起 源 洪武东阳悬壶,擅妇科通内科 沈氏女科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约公元1368年),全称“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传承至今已有650余年,21代之久。 一世沈庻生于元末,本欲&...

  • 访天津市级非遗舒筋复骨传统疗法第4代传承人穆瑞光

    访天津市级非遗舒筋复骨传统疗法第4代传承人穆瑞光

    “中医收徒,一看品德,二看悟性,只要具备了这两样,都可以学,也都能学好。只是品行好、悟性高,还特别喜欢这一行的人,真的太少了。” 近日,天津市级非遗项目舒筋复骨传统疗法第4代传承人穆瑞光接受采访时,倾诉了自己的心声。 潜心五十载钻研疑难 穆瑞光,1954年生于天津,自幼学习武术,师从于舒筋复骨传统疗法第3代传承人林鸿斌,出师后一直从事骨科治疗,50余年来运用自己的手艺为许多骨折、骨病患者解除了病患。 穆瑞光在继承前辈技艺的同时,始终致力于中医传统手法治疗骨科疾病...

  • 何谓达尔文医学

    何谓达尔文医学

    目前,发达国家一些医学专家从进化论的角度解释人体发生某些疾病的原因,以寻找防治疾病更好的途径。这种崭新的理论称为“达尔文医学”。 “达尔文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既有为生存而适应自然环境的积极方面,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后果。因而,通过优胜劣汰(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观点)而存活的生物体并非各个方面都十分完美。从某种意义上说,生物体的适应,是对环境条件妥协的产物。对于人体来说,例如腰痛、痔疮等病,即是直立行走所酿成的。所以,“达尔文医学”...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医学
  • 自学不倦学以致用 经方验方辨证施治

    自学不倦学以致用 经方验方辨证施治

    陕西省镇巴县中医院儿科主任王熙国,1959年10月生,1977年7月参加作业,2010年被汉中市卫生局、汉中市中医学会评为“汉中市首届名中医”,2011年2月被汉中市卫生局颁发“全市卫生系统百名岗位技能标兵”称谓,2012年12月被汉中市委、市政府颁发“有杰出贡献优异人才”称谓,2015年1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底层名老中医专家。 参加作业40年来,王熙国一直视作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用普通的业绩诠释了一名医务作业者治病救人、一心...

  • 傅晓骏:丹心仁术的八婺中医

    傅晓骏:丹心仁术的八婺中医

    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正常出诊的日子里,穿过门口拥挤人潮中的间隙,总能看到一位女医生秀丽而和蔼可亲的面容。她叫傅晓骏,是该院肾病科主任,室外拥挤的候诊人群、室内和风细雨的问询与仔细认真的诊治,都记录着一个八婺中医的施治日常。 博采众医,汇诸家所长 傅家在中医方面有家学渊源,祖上曾出过清代御医。至傅晓骏这里,已是第21代了。耳濡目染,傅晓骏从小就对中医药颇感兴趣,家人见其很有天分,在她16岁高中毕业后,便安排她拜师金华名中医林秀春。林秀春擅长儿科、妇科,对中医杂病的治疗也很有...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